褐山烽火台(《芜湖古今》第005篇)

  提起烽火台,人们立刻会想起万里长城,殊不知滨临大江的芜湖,也有烽火台。  芜湖的烽火台在褐山,它与北方边际的烽火台一样,即在险要处高筑土台,台上置一桔皋,就是高高竖起一根木杆,顶端安上横木,成“T”字型,横木一头系上绳索,可以往下拉动,使另一端翘起,类似轮船码头上的老式吊车。翘起的一头挂一...

曹姑洲今昔(《芜湖古今》第006篇)

  曹姑洲是明代形成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开始是一堆沙丘,紧靠四合山,名叫新沟;后来面积越来越大,向江心扩展,成了一个南北向的鞋底形的沙洲,在清朝乾隆时改名新洲。它之所以称为曹姑洲,是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的:一个名叫曹毓姑的卖花姑娘,因为抗拒朝廷“选美”,在此投江自杀,她的绣花鞋就化成了这个洲,人...

芜湖的桥(《芜湖古今》第007篇)

  芜湖是水乡泽国,过去桥梁特多,有砖石结构的石桥,有竖柱架梁的木桥,也有联舟为梁的浮桥。旧志记载,清初康熙年间,全县有名的桥梁共有四十三座,其中著名的是联结长河(青弋江下游)两岸的孝烈桥、通津桥和富民桥。这三座桥远在宋代就已建成,经过千年沧桑之变,如今旧貌变新颜,成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永久性大桥...

芜湖的“水上长城”(《芜湖古今》第008篇)

  汽笛长鸣,江潮欢腾。当大轮缓缓驶进日夜繁忙的芜湖港码头时,旅客们可以看到沿江壁立的防水墙。它高四米,宽约一米,从中江塔下延伸到陶家沟老火车站,全长约二公里,陆上开有闸门,堤下设有泄洪涵道。防水墙自一九五四年建筑以来,多次抗御了洪水,保证了芜湖汛期的安全,被人称为芜湖的“水上长城”。  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