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鼎元
芜湖中山路位于市中心区,是商业繁荣的黄金地段,是芜湖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山路和镜湖风景区紧密相连,交相辉映,为重振商埠雄风作出贡献。但是,关于芜湖中山路的沿革,县志和史料很少记载,街史可以说是空白,鲜为人知。我们从中山路一条街的历史变迁,可窥察到芜湖的古今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帝国主义又侵略我国西藏和云南,迫使清政府于1876年签订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芜湖开辟为通商口岸。
此时,清朝重臣李鸿章长子李经方(号伯方)认为在芜湖经营房地产有利可图,于是成立了李漱兰堂,堂址设在大官山,专事在大马路(今中山路)、陶塘(今镜湖)、烟雨墩和集益里一带投资房地产业,先后营建了一批房屋和巷道。
芜湖中山路原名姚家𣡥,是一条狭窄的巷道。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芜湖商务局会同商办道员许鼎霖拨银二万两,将巷道扩大为马路,所以中山路又名叫大马路。当时的芜湖大马路是碎石沙浆路面,雨天泥泞难行,入夜灯光暗淡,临风油灯常被吹灭。自从1906年芜湖明远电气公司成立后,大马路和长街才开始用上电灯。
芜湖大马路改名中山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莅临芜湖和沉痕哀悼他的逝世。1912年10月30日上午六时许,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乘军舰莅临芜湖视察,随行人员有王正廷、马君武等。芜湖驻军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孙万乘(号品骖)派马春霆率队担任警卫,知名人士张九皋等与守候在江边码头的各界代表先行登舰欢迎孙中山先生上岸,当时,聚集江边欢迎的群众约有万余人。
孙中山先生登岸后,乘两轮小马车循今日北京路到达师部休息,沿途群众夹道欢迎,盛况空前。孙中山先生在师部接见了芜湖各界代表,并分别和代表们谈了话,随后参加了广东同乡会举办的欢迎宴会。午后,孙中山先生到大马路大戏园(今大众电影院)出席了芜湖各界欢迎大会,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其中讲到南北议和,避免战乱,减轻人民疾苦,以及他本人推辞临时大总统之位的经过。他说,这是旨在求得全国军政统一,使革命党人便于在国家建设方面作最大的努力等。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受到安徽公学、皖江中学等广大师生和广大市民们的热烈欢迎,掌声和口号声接连不断,整个会场充满着严肃和热烈的气氛。当晚,孙中山先生复乘军舰离芜,溯江前往安庆。皖军都督柏烈武接到芜湖电报,即乘“安丰”号舰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到来。
孙中山先生在芜湖的盛况,第二天,芜湖《民立报》作了详细的报导。
孙中山先生关心芜湖,了解芜湖,在他著的《建国方略》书中,对江城芜湖的建设规划作了精辟的论述,譬如在《建设长江内河商埠》中指出兴建芜湖运河的重要性。芜湖运河与黄埔江、太湖等水系连接,构成了江南水路系统,在芜湖运河通长江处建造船坞,可促进商埠的兴盛和造船业的发展。芜湖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居丰富铁矿的中心,又有极富裕的廉价人力和物力,加以开发利用,则芜湖必然成为我国的一个工业中心和长江流域繁盛的商埠。他又在《整治长江水路及河岸》中指出:由江阴至芜湖,芜湖至东流的河道需要改造以利航行;芜湖东、西梁山和芜湖至大通等河段需要割削取直;长江和青弋江合流处凹曲部分应填塞,对岸突出部分应削去。旨在使整个河道畅通,保护两岸的陆地,防止洪水之为患等等。孙中山先生的论述,对今天改革开放建设中的芜湖仍具有指导意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噩耗传来,芜湖人民万分悲痛。为缅怀孙中山先生,感激他对芜湖的深情厚爱并表沉痛哀悼,特将芜湖大马路改为中山路,改建了中山纪念堂(现址工人文化宫),后来建造的中山桥、中山南路和中山北路等纪念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芜湖市中山路的前身是大马路。大马路南北走向,它南起国货路和三街接壤的八字门,北止十九道门的三区(原国民党芜湖区政府所在地,今中山路丰富酒家),全长500余米,宽7米,无人行道。大马路北端属市郊,是旧社会的杀人场,多少志士仁人和无辜者在此遭到反动派的杀害。
大马路商店鳞次栉比,是仅次于长街的著名的商业区。其著名商号有:一品轩菜馆(兼旅社),太平春茶馆(兼菜馆)、五六七菜馆、味珍菜馆、绿宝鸭店、魁星斋鞋店和毛明华牙科诊所等。因芜湖地处青弋江和长江汇流口,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水陆交通便利,商贾游客往来频繁,所以,大马路一带的饭店菜馆和旅社也相应增多。
1937年12月,日寇侵入芜湖,中山路中段的大华旅社变为日军慰安所。南段的三街、八字门及其毗邻的集益里是旧社会娼妓麇集所。解放后,荡涤了污泥浊水,改造了旧城市,芜湖获得了新生,中山路犹如枯木逢春,欣欣向荣。1951年至1952年,芜湖市委、市政府改建了中山路。当年,笔者从福州大学毕业,经国务院全国统一分配来到设在芜湖赭山的安徽大学历史系任教,有幸目睹中山路的改建过程,深受感动。改建后的中山路全长830米,宽10米,外加行人道宽8米,水泥钢筋混凝土路面整齐坚固。芜湖中山路是我市最早改建的第一条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上乘,坚实程度可从四十余年的风雨侵蚀和络绎不绝的人行、车压而安然无恙的事实得到证明。
随着芜湖中山路改建完成,市委、市政府又决定修建中山桥。1953年至1955年,拨出专款,由市工程技术人员自己精心勘察、设计,工人们热火朝天,日夜奋战三年,建成了三跨孔单悬臂式钢筋混凝土,永久性的桥梁——中山桥。从此,旧社会芜湖的“断魂桥”走一步摇三摇的悲惨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芜湖中山桥横跨青弋江,它把中山南路和中山北路连接起来,是通往皖南繁昌、南陵、泾县、青阳和黄山、九华山的交通枢纽。
与此同时,一条南起杨毛埂,北至中山桥全长1434米,宽9米,外加人行道1.5米的中山南路也相继完工。中山路、中山桥和中山南路系列工程的竣工,使青弋江南北变通途,促进了城乡交流和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山路商业街的繁盛。江城芜湖旧貌换新颜,芜湖城市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发展,使芜湖成为沿江开放城市和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航的开辟,国道干线的畅通,和芜湖长江大桥列入国家兴建项目,中山路商业街也将日新月异。1992年8月7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中山路商业街规划设计总体方案业已确定并开始付诸实施。总体规划的中山路将由18米拓宽到30米,新开辟20米宽的中和路作为中山路的支臂。公共绿地由0.24公顷扩大到1.57公顷;商业服务综合用地由4.05公顷扩大到9.6公顷;商业经营用房将比现有7万平方米增加四倍以上。今日的花园街将成为明日的服装城;今日的黄山西路也将建成商业区。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明日的中山路更辉煌,镜湖更秀丽、江城芜湖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