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静洲

  胡稷咸(1899—1968)名朝畦、字家胎,是安徽省芜湖县保沙乡胡湾村人。名虽不见经传,但他却是本省最早运用比较哲学研究东西哲学成为当代治学严谨,著述甚丰的教育家、哲学家。

  当清末民初西方文化逐步传入的时候,他的父亲胡宗璆先生就在胡湾村胡氏宗祠内办起了两斋小学,并于方村镇东创办了务本高等小学,胡氏从小就受到新文化的教育。1912年13岁的胡稷咸就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钟英中学。毕业后,立志振兴中国教育事业,继承父亲的办学志愿,报考南京高等学范学校(今南京大学前身)专修科。一年后,他又参加教育部主持的公费出国留学生考试,被录取,派往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学习,成为芜湖县第一名公费出国的留学生,记入民国《芜湖县志》的“选举志”。

  他在香港大学攻读期间,除首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英国文学课程外,还在著名教授、哲学家辛普森指导下,专心研究西方哲学,广泛涉猎从希腊古典哲学到康德、叔本华、伯克森、尼采、黑格尔等各家哲学思想。由于他的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伦理学与古文学功底很深,能够运用中西哲学相比较的方法,批判的观念,吸取东西方哲学思想的精华,以丰富中国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

  1922年,他从香港大学学成回国,担任江苏省立常州第五中学与南京第一中学教员兼文科主任。1927年起先后担任南京中央大学讲师,武汉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和文科院院长,主讲《英国文学》、《西洋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与《伦理学》等课程。他在教学中一贯坚持言传身教,用自己的道德修养来教育影响学生,受到全体同学的尊敬和拥护,一致推选他为武汉大学的教授会主席,一度主编《论衡》杂志。其哲学思想研究的代表作有《研究问题》(1925年)、《物质与精神》(1933年)、《批判态度的精神改造》(1934年)、《事实关系与意义》(1934年)、《精神哲学》(1935年)、《观念论与价值哲学》(1935年)、《新近科学的知识与哲学》(1937年)、《克洛采及其哲学》(1945年)。他的哲学思想论著,对当时学术界、思想界存在的问题与社会弊端均有精辟的剖析与独得的论断。

  建国以后,他对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充满希望和信心。1951年担任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西语系、哲学系教授,研究与讲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和印度哲学。从此,他的比较哲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晚年,他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研究佛学,对佛学中的成唯实论研究最为精深。建国后他的翻译哲学著作有西方哲学名著《新实在论》(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另译有《狄更斯传》和他的《无滞庐诗集》因某种原因未能付梓。

  他还勤于书法,篆隶行草功力均深。篆书宗李斯、邓石如;隶书宗汉魏;行草宗王羲之、李邕,成为集众之长,自成特色的书法艺术家。

  他不仅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教育、古典诗词、书法艺术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对他的家乡胡湾村培育出几代的科学技术人才起了积极带动与促进作用。胡湾村自他第一个考取大学与出国留学以后,族邻纷纷仿效,掀起了青年学子到外地求学的热潮。继后,胡湾村先后有几十名青年在北京、上海、重庆、香港和美国等国内外大学学习。仅胡氏一家就有兄弟姐妹5人在外上大学,后来都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如中国医学院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朝旷,四十年代在美国从事科技工作的美籍华人女科学家胡鸣波,都是在胡稷咸带动下外出求学成名的。建国后胡湾村的教育事业发展更快,培育人才更多。现任航天工业部女高级工程师胡功瑾,中国科技大学新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副教授胡德芳等人,都是由芜湖县的胡湾村走向成功之路的。据统计:这个村现在担任大专院校副教授以上的8人,取得工程师以上职称的13人。参加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就有12人。胡湾村所以称为“教授村”。这与胡稷咸教授率先踩出一条求学与成功之路是分不开的。

  注:本文根据现任芜湖县胡湾学校校长胡功篱同志提供的《胡稷咸传》(复印件)与《鸠兹史苑》总期第四辑、赵学梅同志的《胡湾——教授之村》以及民国《芜湖县志》、《胡氏宗谱》等第一手资料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