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绍儒

  漳河发源于南陵县境以南山区,有南北二源,北源起源于绿岭荷长潭,南源始于烟墩水龙洞。两支源流在三里店汇合,向北至南陵入低丘和平原,经黄墓、石硊、峨桥至芜湖澛港入长江,全长115公里。西汉时,漳河名淮水,北宋时称漳淮水。元、明两代,上游名漳水,中游名淮水,下游叫鲁明江(因唐代隐士鲁仲明得名),清代以后统称漳河。因下游沿岸有鲁港镇和石硊镇,故下游段又称鲁港河和石硊河。

  漳河通航,始于西汉。皖南山区的粮物,多半由此转运。六朝时期,南京为金粉之地;南宋时期,迁都杭州;南陵、繁昌等地供应朝廷的物资大都由漳河航道运出。清嘉庆八年(1803年),乡贤黄世显捐出巨资,购买块石,在漳河上首建石硊渡,石砌驳岸,并购田十三亩五分为渡户工食。同时开石硊至南陵的往返夜行船。从此客货运输日益繁忙。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芜湖商人创办内河轮船公司,共有小轮二十余艘,有一艘航行于漳河之上,定期往返芜湖南陵之间,载运客货,惟冬季水涸停业。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芜南线正式开航,小轮码头设在芜湖江口,停靠澛港、峨桥、石硊渡、黄墓渡,到达南陵。16吨以下木船可抵达南陵以上三里店。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所著《建国方略》的第二部分——物质建设,即建设计划中,提出关于中国经济建设的设计,主张在浙江省平湖县东南的乍浦镇(滨临杭州湾),建设东方大港,从芜湖南端起开挖一条运河至乍浦入海,即是循澛港河折向东北,利用中江古航道,扩宽挖深,直插太湖,至浙江平湖县入海。这样,海轮可以直接驶抵芜湖,不必经由上海港再绕道长江。既能缩短航程,又可大大减轻上海港的压力。此计划如能实现,芜湖的地位将更为重要。

  1932年至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派遣间谍,以驻芜湖日本领事馆为据点,调查了漳河的情况。资料摘引如下:

  “漳河从澛港至黄墓渡可航行民船及小汽轮。澛港以上距芜湖市19.6公里内,河宽530--480米,深18米以上,尤其在涨水期沿岸水陆没有界线,一片白茫茫的沼泽。澛港上去39.2公里到吴州(即峨桥)有渡口,两只渡船,每只可乘20人,每人收费二分。这里河面窄,河道弯曲,河宽约216米左右。水流湍急,水呈淡黄色。河床是泥土,有的地方水宽,水流缓慢,河床被泥沙堆积,河堤高1.5米,宽1.8米,这儿称作吴州河。

  “距芜湖市47公里处是石硊镇,其东南是芜湖地区大片肥沃良田,只有西北遥远地方有红土的小山丘,河水都很清。堤东岸高3.6米,西岸堤高1.8米,此处是大平原。距芜湖市70.6公里是黄墓渡,河宽72米,堤高4.5米。芜湖至南陵73.5公里之间,所看到的民船总数150只,小汽船2只。这条水路下游数里间水量随长江涨落而变化,上游冬季夏季水量变化不大。张公渡距芜湖市86.3公里,有东面来的资福河在此汇合。这条河只能通行民船,向西北流入青弋江,没有码头,船只在河岸任意抛锚。”(日本东亚同文会编纂,安徽航海学会1983年译)

  抗日战争时期,芜湖、繁昌、南陵大部分沦陷,日军、日商的汽艇、汽船在漳河上横冲直撞,为所欲为。国民党川军某师投降日伪,改编为伪皖南独立方面军,祸首张昌德、李志千盘踞南陵、繁昌(张李两逆后被镇压),把掠夺来的物资,通过漳河航道运往芜湖、南京等地。1940-1944年间,泰昌轮船公司元利号轮和三九公司的一艘小型轮船担任芜南线客运。

  抗战胜利后,芜湖出现了七家私营轮船公司,几乎都是国民党军官和退役军官开办,但轮船很少,只有联合轮船公司有一艘小轮航行于漳河上的芜南线。

  新中国成立后,利用金马门老码头开办芜湖至宣城、芜湖至西河航线,利用江口一号码头开办芜湖至南陵航线。南陵至澛港65公里为通航河段。这段河道处于漳河中下游,河宽80--135米,最小流量1040秒立方米,最大流量1万秒立方米。常水坡降约0.15%,水流平缓。由于河床年久失修,泥沙淤积严重。其中南陵至峨桥47公里,常年通航5吨以下木船,枯水时有多处土坝浅滩碍航,只能通行1--2吨小木船5至10月,受长江高水位顶托,可航行轮船。1949年以前,漳河年货运量约4万吨,1984年,年货运量为21.6万吨,客运量多年平均每年约5万人次。

  南陵至澛港有跨河桥梁三座:峨桥、铁路桥、澛港新旧公路桥。其中峨桥、铁路桥洪水时不碍航。漳河支流资福河、荆山河为通航河流。资福河从青弋江的西河镇分支,经金家阁至资福河口与漳河相接,全长26公里,5至10月通行木船。荆山河从漳河右岸的三埠管分支,经淘米渡、竹丝港、小荆山到ト家店与青弋江相接,全长25公里。荆山河河床较高,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河床外露,不通航。洪水期,水面宽80米,视水位涨落情况通航5--100吨船舶。1956年,芜湖航运办事处组织航道普查队,对漳河进行了普查与勘测,并组织民工建勤,初步疏浚了航道。1958年,结合水利兴修,大搞河网化,疏浚了荆山河。1966年,省拨款21.530万元,再次疏浚荆山河。从荆山河口至三埠管河道全长25公里,疏浚土方为53,826立方米。工程标准:底宽6公尺,边坡为1:2,抛泥要求在30公尺以外。由于原河床太高,仍只能季节通航。

  荆山、资福两河,沟通漳河、青弋江,缩短航程,并与圩区一些通航渠道连接,构成这一地区纵横交错的水运网和水利网,对交通、水利大有裨益。

  漳河流经南陵、繁昌、芜湖三县,是我市境内一条重要的航道和经济命脉。但由于长期以来,皖南山区林木遭到大量砍伐,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继续增高,多处碍航。旦山洪暴发,有漫顶溃堤的危险。市人民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已制定规划,将彻底治理漳河,为发展航运、发展农业提供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