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季鹤鸣
黄克烈,四川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是个身材魁梧、秉性忠烈的爱国将领。现已高龄八十有二,在台退役,其子现住在本市。此文根据黄克烈和我的多次通信谈及的材料撰成。当时,黄任144师上校团长。
一九四四年,皖南前线抗日国军一百四十四师副师长张昌德在南陵率部叛国投敌,出任日伪“皖南独立方面军”总司令,介于芜湖日军与国军之间,占据南陵、繁昌大部和芜湖清水河以南区域,成为一个伪特区。当时事变来得突然,群情震骇。然而在抗日胜利后,张昌德最初仍授国防部少将参议军衔,放回四川原籍安置。这是什么缘故呢?
抗战之初(指8・13上海抗战之后)南京会战,日军以大部队绕过京畿国防线,从太湖区侧面突至芜湖,三面包围南京。大本营急调四川刘湘统帅之国军三个军共六个师的兵力,迅速增援。南京陷落后,此三个军退驻皖南沿江各县,设一个集团军司令部于徽,总司令为川军将领唐式遵。黄克烈当时率领川军两个团兵力,在沿江南岸协同海军布放水雷,策应武汉会战。黄克烈虽然是黄埔嫡系,身在川军,对蒋有中央军、地方军之分,给养装备厚薄不一,存心吃掉地方军种种措施,也感到不满。他认为:如此党同伐异,排除异已,衍成独大集团,实为舍本逐末,可见当时驻皖南抗日的川军,对蒋排除异已,心怀不满,是一四四师叛变投敌的基本原因。
更有一鲜为人知的重要因素是:川军在抗日的战场上,作战能力很强,在皖南的三个军,对东南战场确有举足轻重之势。中央军入川后,与川军磨擦尖锐。汪精卫成立南京伪政府后,即利用此种矛盾乘机密派一人,与驻扎皖南川军总司令唐式遵联系,策动他率川军反叛。汪派来之人,恰为黄克烈哨兵捕获押到指挥所。黄克烈认出此人曾在黄埔军校担任军需处长,经搜查在他鞋底中取出一封信,是汪精卫亲笔写给川军唐式遵总司令的。黄克烈认为此事非常严重,便极其机密地直接密报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建议派可靠亲信来前方,会同将信烧毁;将此一关系抗战前途之阴谋,消灭于无形。如泄漏,三个军的川军军心动摇了,则皖南战局不堪设想!顾祝同长官照办了。汪精卫这个阴谋活动,至抗战胜利后都没有外泄,徽州地区一直平稳,没有波动军心,不能不说是黄克烈同学之大功。但汪伪不可能就此罢休,张昌德突然叛国,不能说不是受其影响之故。
皖南事变后,战区长官部认为川军作战不力,即着手整垮川军之计。于是三战区长官部对各作战部队考核优劣战绩;列入劣者,调去后方,解除武装交给前线部队。144师在石合县防区,遵命将武装解除,后调整训。不两月,又命令黄克烈率两个团兵力至宁国、宣城增援。将日军击退后,又命令防守南陵、青阳、繁昌、铜陵之线。优劣考绩未能整垮144师,便又采取调换师长办法,直接控制。此际长官部另派一人接任144师长,张昌德表示不满,拒绝新师长到任,希望黄克烈能接任师长之职。黄立即电告顾祝同长官转统帅部,力保张昌德担任师长。紧接着川军148师潘师长自杀。黄克烈从大局着想,力图和缓144师矛盾,未能奏效;而张昌德却决意铤而走险、叛国投敌了!
张昌德叛国投敌之前是经过一场惊心动魄斗争的。潘师长自杀之后,张昌德祸乱已露,长言部调六个师围讨。张突然在深夜袭击黄克烈的南陵指挥所,将卫士击毙。黄团在戴家汇之部队即将张的指挥所困住。表面上黄张之间发生武装冲突,其实,黄张曾有相同的不满情绪,而且交情颇好,发生冲突并非你死我活的矛盾,张昌德意在挟持黄一同叛变,而黄则企图阻张投敌。双方冲突结束后,又在铜繁边境,将围攻144师之丁治磐六师击退,黄即宣布将144师交由张昌德副师长指挥。而张昌德经与驻芜日寇秘密协商,终于宣告成立皖南独立方面军,公然叛国投敌。但事前黄张之间达成了妥协:黄保证国军不攻击张军,张昌德则保证皖南独立方面军在抗战时不打抗日国军,反攻时,将担任进攻芜湖日军的先头部队。黄克烈当时达成的妥协,三战区长官部是认可的。事实证明,张昌德的皖南独立方面军所占南陵、繁昌地区成了国军与日军之间的缓冲地带。
还有一个插曲,据说在就任所谓皖南独立方面军总司令的布达典礼上,张昌德派人把黄克烈扶到台上。正要宣布总司令、副总司令名单时,黄克烈突然昏倒在台上,不省人事,台上顿时谎乱,忙着把黄抬送医院抢救。然后继续开会,布达张任司令、黄任副司令……。这是那时任52师155团营长谢尚廉所说。谢那时率一个连驻在南陵边界监视张昌德部。两方官兵可往返通行,乃目睹了这幕小插曲。在既被挟持,又要监控的情况下,伪装昏倒,不受布达伪命,黄克烈可谓用心良苦了。
战日胜利后,南京召开整军会议,黄将原部交出整编。调任整编第十师师长,继又升任103军军长。
综观上述,张昌德在战日胜利之初仍受国防部少将参议军衔,是不为无因的。不过张回四川不久,为人所不齿,川人纷起控告,终被押解南京伏法,可见民族大义,是不容儿戏玩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