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鸠兹往事 下的文章
芜湖历史掌故和故事回忆辛亥革命(《安徽文史资料13》第04篇)
作者:常恒芳 编者按:常恒芳是老同盟会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役,北伐战争后曾任安徽宣慰使、国民党三十三军党代表等职。这是他在一九四七年的一篇讲话记录稿,文字上稍有整理。 光绪甲午年(1894年),中国同日本打仗,遭到惨败...
芜湖解放前后见闻(《安徽文史资料12》第15篇)
作者:谢汝祥(本文作者现任芜湖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 一、解放前夕芜湖国民党地方政权简介 国民党反动政府在芜湖设置了安徽省第六行政区和芜湖县。行政区辖:芜湖、宣城、郎溪、广德、当涂、繁昌、南陵、泾县等县。芜湖县辖:现在的芜湖市和...
国民党141师起义始末(《安徽文史资料12》第14篇)
作者:任迂夫(本文作者为淮北市第一中学离休教师) 一九四八年乃共产党所领导的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军队土崩瓦解之关键性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的春季,国民党96军在济南重新组建,军长于兆龙,副军长兼141师师长肖续武。我因部队...
国民党110师起义经过(《安徽文史资料12》第13篇)
作者:赵继武(本文作者现任阜阳县政协驻会副主席) 一、廖氏兄弟和110师的重建 廖运泽、廖运升是近亲兄弟,安徽凤台人,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一、四期。廖运泽曾参加过共产党,以后脱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党师长、军长、副总司令等职。19...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起义前后(《安徽文史资料12》第12篇)
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起义前后作者:王汉昭(本文作者当时任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五旅旅长,率部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广西自治区基本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一、我与桂系的关系 我是广西省忻城县人,一九二九年夏在广西省立四中毕业后,考入...
一支游击小分队的组建和发展(《安徽文史资料12》第09篇)
作者:南陵县政协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投降后,我方原来坚持皖南敌后游击战争的主力部队奉命北上,各游击根据地只留下少数同志继续坚持斗争。不久,国民党反动派从大后方蜂涌而至,窃夺抗战胜利果实,并残酷地连续对我发动清剿,城乡陷入了一片...
回忆泾青南地区三年游击战争(《安徽文史资料12》第06篇)
作者:朱农 解放战争时期,一支由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在泾县、青阳、南陵、铜陵、贵池等地区开辟了以宾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并坚持三年之久,直到皖南解放。这个地区距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只有一百多公里,又处在它的“江防要地”近旁,...
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经历(《安徽文史资料11》第15篇)
作者:俞步骐 一、幻想破灭,参加民盟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两党开始和谈,有识之士都切盼化干戈为玉帛,变分裂为统一,组织联合政府,同心同德,致国家于至治。而蒋介石悍然撕毁“双十协定”,残杀和平民主战士闻一多、李公...
安徽汪伪的党务活动(《安徽文史资料09》第16篇)
作者:张大荒 我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间,由于名位利禄的思想作祟,不安于干老本行的中医,而甘心投敌,做了汉奸的爪牙。在这一阶段,历任汪记国民党(称汪记国民党,旨在别于蒋记国民党)安徽省党部宣传科科长(当时的伪省党部不设部,宣传科等...
新四军七师根据地的对外贸易(《安徽文史资料09》第05篇)
作者:蔡志锷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江北游击支队扩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在其抗日根据地皖中地区的经济情况与当年红色区域相仿。在敌伪顽重重包围圈内,根据地分割为若干小块,从区到中心(师部以无为、巢南为中心)要过江、过封锁线;皖东到皖中要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