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风俗 下的文章
芜湖风土记(之一)(《芜湖文史资料3》第029篇)
作者:濮之琦 一、芜湖述源 芜湖是由水而得名。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芜湖水在当涂县东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名。”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亦云:“芜湖长七里,蓄水不深而多芜藻,故曰芜湖”。由此看来水...
旧芜湖的市井营生和市声写真(《芜湖文史资料6》第018篇)
作者:胡相 解放前,芜湖在旧社会就是皖南最繁华的商业城市,除长街等几条大街各行各业固定门面经营外,尚有各种游贩小卖等等谋生之道,用着不同的方式招徕顾客,构成了芜湖市井街巷有地方特色的市声。 汇成芜湖市井营生和市声的主角们是下层社会...
野蔬作佳肴,食俗传承多(《芜湖文史资料7》第008篇)
作者:胡相 芜湖主要是吴越民族的聚居地,除了专业生产的蔬菜,还泯灭不了从上古采撷生活中的一些传承食俗,喜爱在不同季节用野生植物作成蔬菜佳肴以佐飨,尤其是春夏季节以野蔬作家常菜,且是蔬药兼优,芜湖的老人们常对后辈说:“常吃野菜清凉败毒...
过新年(《芜湖古今》第094篇)
“千里风烟同乐国,万家灯火共楼台。”这是昔人描绘芜湖欢度春节盛况的诗句。 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古人叫正旦、元旦、元日。听鸡叫三遍,鼓打四更,全家人起床,穿上新衣,梳洗完毕,第一件事就是祭天地...
庆元宵(《芜湖古今》第095篇)
芜湖市南门湾附近,有一条赭红石板铺成的不到半里长的小街,名叫花街,因这里的篾匠铺擅长扎花灯而得名。过去,芜湖篾匠店大多数都集中在这里。这些篾匠店平时做竹木器具出卖,每年一过正月初十,就将他们精心编扎的花灯挂在店...
清明节(《芜湖古今》第096篇)
清明这一天,芜湖有踏青、扫墓和插戴杨柳、植树的风俗。 这一天,城市居民男女长幼结伴而行,到郊野游览,欣赏田园风光,谓之“踏青”,这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诗中即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之句...
端阳竞渡(《芜湖古今》第097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芜湖民间除了家家煮食糯米粽子、品尝绿豆糕以外,还举行龙舟竞渡。 竞渡场在青弋江水面上,从弋江桥到江口中江塔下全长十华里。参加比赛的各队龙舟和水手的装饰,分别以青、红...
七月初七“乞巧”(《芜湖古今》第098篇)
自古以来,芜湖一带就有“乞巧”风俗。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有两种“乞巧”的方式;中午,把“露之经宿及日”的一盆水,放在烈日下曝晒,等到水起油翳的时候,就叫家中人每人投下几枚绣花针,使它们浮在水面上。然后各人都...
中秋节(《芜湖古今》第099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芜湖俗称“八月半”。过去民间活动,除普遍通行赠送礼品、全家宴聚、分食月饼、共赏圆月以外,也有不同于他处的习俗,别具一番风情。 食绿粽菱。农家从池塘里采摘水淋淋的...
辞旧岁(《芜湖古今》第100篇)
古代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为“腊八”,这一天吃过“腊八粥”(以蔬果米杂煮而成,一名五味七宝粥)以后,辞旧岁、迎新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四郊农家和城市糕饼作坊,碾磨糯秈黍粉拌和饴糖做“年糕”,有黄、白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