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芜湖民间除了家家煮食糯米粽子、品尝绿豆糕以外,还举行龙舟竞渡。

  竞渡场在青弋江水面上,从弋江桥到江口中江塔下全长十华里。参加比赛的各队龙舟和水手的装饰,分别以青、红、黄、白色为标志。手中握桨的水手们分坐在龙头高昂、鱼尾翘起的龙舟两边,威武雄壮,具有乘风破浪的气势。三通锣鼓以后,“主赛船”头红旗一挥,冲天爆竹一响,只见众桨齐举,龙舟似箭,冲破银浪,急流勇进。两岸彩旗招展,画鼓雷鸣,千百观众欢呼声震撼水滨,沿岸助叫,各为自己一方的龙舟鼓舞士气。救护船、饮食供应船也操桨跟进。先到达终点线夺得一杆彩旗和一包彩礼的龙舟就是冠军。当冠军船的健儿们舍舟登岸时,锣鼓齐鸣,爆竹连天,欢呼的人群向他们抛撒彩花,表示祝贺,各种照相机镜头也一齐瞄向他们,广播喇叭响起乐曲,报告竞渡捷报……

  龙舟竞渡起源很早,但有几种说法。《荆楚岁时记》说,爱国诗人屈原于这天投汨罗江,人们哀伤他冤死,所以驾舟拯救;《吴越春秋》说这是为了挽救沉于钱塘江的伍子胥。还有一种说法是:越国为报吴国之仇,托名龙舟竞渡,实则练习水战。芜湖地处“吴头楚尾”,江津要地,有史以来竞渡盛行。明代,梅士劝《芜湖竞渡》诗形容当时的竞渡盛况说:“我昔曾在芜湖住,五月五日观竞渡。画船彩鷁高接天,雷笑云歌遏江雾。”可以想见其盛况。清代中叶,竞渡规模更大,有二大赛场,一在长虹门外老浮桥,一在鲁港至关门洲十五里的长江水段,时间也延长了,从初一“出龙”至初五“收龙”,要连赛五天,还在金马门外,搭盖城隍行宫,留驻神像,跨街高扎戏台,锣鼓喧天,演唱梨簧戏,连演十几天。这既是欢庆夏季丰收,也是预祝好秋景,如此竞渡演戏,名闻江东,吸引着远在南京的观众也纷纷乘坐凉篷子船赶来观看,为此,黄钺写了《凉篷子词》:“不施篙舻不安窗,惯系秦淮水阁桩。闻说于湖方竞渡,溯潮争到鲁明江”(即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