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正东

  1876年(光绪二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的大门被迫向列强开放。次年,英国首先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馆,与清地方政府订立了《租界约》,决定在芜湖设立“租界”,划出陶沟至弋矶山麓沿江一带七百一十九亩地为租界区。此后,美法俄日等国纷纷前来,胁迫清政府,要在芜湖强设租界。1904年(光绪三十年),芜湖关道台童德璋和英国领事柯韪良在《租界约》的基础上议定了《芜湖各国公共租界章程》十条,规定:“芜湖通商口岸前经刘前监督堪定禀准,将西门外南至陶家沟起,北抵弋矶山脚止,东至普通山(又名桐家祠)脚新安普潼塔起,西抵大江水边止,应就此四址内作为各国公共通商租界”。在此范围内,侵略者按照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强迫中国居民迁走,中国商人堆放的物资运出。他们开辟了南北方向的三条大马路:一条与江边縴路并行的叫沿江大马路;一条直穿各区中心的叫中马路;一条由北向南斜行的叫后马路(即中埂)。东南方向从南至北又开辟了一、二、三、四、五马路,把租界划为十个区。整个租界又划分为怡和、太古、瑞记、鸿安、和记和费理伯等六块租界。每块租界分别包括一至三个区不等。如太古租界包活三、四、五三个区,瑞记租界包括六、七、八三个区,其他均是一个区。同时,列强各国在租界内和江边及附近山上插草为界,各自为政,经营自己的“独立王国”。

  帝国主义者把芜湖当作他们倾销高价商品和掠夺廉价原料的市场,当作把持海关和控制长江航运的据点。1904年,英国海关税务司金在《年度报告》中说:“公共租界所占江岸之长为为一英里的四分之三,南从陶家沟之河口起,北至弋矶山止,西为大江,东界尚无严格之限定。但此方空地甚大,如将来必须开展时,尚可用之也,此地为芜湖最优之区域,系界于长江及城墙之间。现时趸船皆泊于此,其低洼之处已填平,新道路渐次开辟,屋宇整齐,表示芜湖兴盛之趋势。”

  列强各国还以建筑和开矿为借口,增加芜湖出口大米的税收。1905年,海关税务司刻恩在《年度报告》中称:“为建筑安徽铁道筹备资本计,绅商已同意将出口米(每一百五十斤)加征银二分五厘,彼等并同意加征同数为本省开矿之用。”结果是年年税收照征,而铁路终于无成。

  芜湖海关的主权、管理权和关税权,长期为帝国主义所把持,控制了芜湖的航运事业。“芜湖海关钟楼上的时针每转动一圈,就有三千三百三十三两雪花银(折合银元五千元)滚进税务司的口袋。”由于海关被帝国主义把持,在芜湖港,不但外国轮船在数量和吨位上都占着压倒的优势,而且连航运事务的一切章程、运价也要由英商主持订立。“自光绪二年定约开芜湖一埠为通商口岸,长江各公司均用趸船寄居江中,以便上下水轮船停泊。近日租界码头渐次修筑,行将迁移租界靠岸起运矣,太古公司现已迁至租界”。这样一来,在广阔的江面上,外轮纷至,自由航行,外国的小轮也深入大江南北的内河航运,通行无阻。

  早在民国初年,日本便在芜湖青弋江南岸曾家巷附近租得洋楼一幢,设立领事馆,驻有武装警察和情报人员,宛如一座兵营,成为日寇入侵芜湖的先遣队。1937年12月,芜湖沧陷后,英在芜港的太古、怡和与海关也被日寇接管,整个芜湖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进出口运输业被日本的轮船公司独占。同时,日本在海关设立警备司令部,不少码头成为它的战备据点,专供日本军事运输,岗哨林立,戒备森严。江边一带变成中国人不能自由行走的禁区。

  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租界、海关在芜湖大量倾销洋货。仅肥皂一项,1887年的销售量就比上一年增加30%,而进口量比1877年增加了八百六十倍。据1919年《芜湖海关进口税则》记载统计,进口货物共有489种之多。洋货充斥市场,使以手工业为主的芜湖市场受到很大冲击,不少名产被压垮。如素负盛名的芜湖手工炼钢业,直至清咸丰后还有炼钢作坊十四家,都很殷实。自洋钢进口后,日渐萧条冷落。原生产铜绿的百年老店芜湖就有十八家,销售全国各地,自洋绿进口后,遂一落千丈,仅存三家。此外,大批茶叶、大米等物质从芜湖租界输出,给芜湖和附近各地的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如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所说:“中国开埠通商,垂六十载,频年海溢横流,岁出金钱万万,遂使二十行省,无一富商,内外穷民之失业无依者,尤如恒河之沙不可计算。”

  通过海关、租界倾销鸦片,也是列强榨取财富的重要手段。1878年(光绪四年),英国从芜湖海关进口鸦片2380多担,净值白银134万余两。1879年进口鸦片比上年增长15%。1884年为3600担,1885年增至4835担,“在十九个收聚烟土之通商口岸中,芜湖已跃居第四位”,使芜湖及附近各地百姓深受其害。

  芜湖开埠后,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也纷至沓来。他们披着宗教外衣,抢地盘、占山头,建教堂、办学校和医院,以慈善之名,行宗教渗透和文化侵略之实。英美传教士以基督教圣公会之名强占了狮子山,办圣雅各学校;以基督教卫理公会之名占了弋矶山,办了美国医院;以基督教来复会和基督会之名强占凤凰山,办了萃文中学。另外还有雨耕山的内思学校,鸡毛山的崇志中学等等。在芜湖,不是“天下名山僧占多”,而是芜湖名山“洋占多”。

  1937年12月,芜湖沦陷后,日本和尚和基督教牧师接踵而来,依仗日寇势力,把芜湖的基督教各派组织起来,成立“芜湖基督教相交会”,使宗教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月9日,经国民政府财政部核准,原范罗山海关楼房拨给安徽区直接税局办公,同年5月2日,江边原海关署也拨为安徽区货物税局办公处所。同年7月,芜湖和镇江海关同被裁撤,由金陵关税务司接收代管。芜湖的租界也不复存在。

QQ浏览器截图20211004022303.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