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天文
1908年,芜湖设立了第一家银行一一大清银行芜湖分行,标志着芜湖金融业走向了一个新阶段。
大清银行芜湖分行严格按清政府大清银行“则例二十四条”及“增订现行详细章程四十条”规定的主要职权开展业务。它有代表国家发行纸币主权,并对纸币的发行、流通和管理作出具体规定,意在统一币制,改变当时币制混乱的现象。其主要业务是办理官款,发行大清银行票(即:大清银行纸币)兼及营业存汇。宣统二年发行银元票(即:代银元流通之纸币)34,921,568元,次年上期发行46,652,520元。此前发行的银两票(即:代银两流通之纸币)未在芜湖流通。
为保证大清银行纸币发行独占权及其纸币的全面流通,清政府度支部(分管金融的机构)曾电咨各省督抚,命于各通商口岸的外国租界地区以外,禁止使用外国银行的纸币。固芜湖通商,四邻各地当在禁令之列。
大清银行在芜建制之年,福建商人恽祖帮等人来芜筹设了“协和商业银行”,招集资本二十万元,注重商业放款,开办储蓄,吸收存款。这是皖省最早的私营银行之一。
民国之初,政局动荡,芜湖银行业机构,替换频繁,大清银行解散。1912年,安徽军政府为维持市面金融,解决地方财政困境,设立安徽中华银行,总行设在安庆,芜湖设分行(行址在二街),同年元月15日开业。
安徽中华银行代理省库,发行纸币,吸收存款,开展汇兑,先后发行银行券达一百五十万元,一度成为皖省支柱。1913年7月,二次革命,武装讨袁,省政耗资颇多,总分行又遭袁世凯援兵洗劫,1914年停业。
1914年(民国三年),北洋政府在各地恢复金融机构。中国银行首先来芜湖建立分号、当年元月19日对外营业、发行中国银行纸币,代理省库,全省丁漕厘金、关税均由中银管理。同时承办各种存、放、汇兑、押款之收兑银元等业务。
中国交通银行在中行之后来芜设立支行,其业务沿用清制。芜湖支行除发行纸币外,并吸收存款、代收税收、代理地方财政、发行公债。给予政府垫款、透支。一度业务昌盛,年纯利达二万六千九百余元(银元)。
民国六年交行芜湖支行除接办政府委托分理国库外,并经营国内外汇兑及跟单押汇,与国际汇兑银行处于同等地位,由支行升为分行建制。民国八年,开办邮政储金业务:民国十年上期调查,邮政收储达六千余元,其汇款也作了调整,每千元由二元六角降为一元五角,通汇年达十余万元。当时芜湖邮政汇款的一般规律是:每年春夏秋三季从外地运进现洋,冬季现洋输出。
北伐战争后,芜湖银行再易其主。1929年2月1日,国民党中央银行芜湖支行设立,行址在华盛街,首任经理严燮。1935年5月,《中央银行法》公布,规定分设机构取消支行名称,一律改称分行。中央银行芜湖支行遂改为分行建制,接任经理为屠钧。
中央银行芜湖分行配设专职的金融行情调查人员,除了解当地市场主要产品价格动向外,着重掌握金融机关的动态与金银市场价格变动行情,且按旬向总行汇报,定期组织当地同业交流情况,及时主持银行业和钱庄调整金银牌价或利率,调度埠际间的通货。1933年8月,总行设经济研究处后,芜湖分行金融经济的研究更为加强,并参与全国性的情况交流,据查1932一一1937年间,《中央银行月刊》每年都刊有芜湖金融市场报导,反映其金融活动情况。
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中,是芜湖银行业兴盛时期。此时,地方性银行增多,业务范围扩大,营业额上升。
1929年春,安徽第一家专为商业服务的银行一一安徽商业储蓄银行在芜湖设立。总经理朱晋侯、经理舒振应,股本五十万元,以商业存放款为主,代理地方收受税款。在宣城设代办处,委江庭荫为代理人,收受盐税,代理美孚油公司经收煤油款项。1933年5月,宣城代办处升为办事处,江庭荫为办事处主任。另外,还在上海设立分行,经办商业汇兑,吸收存款业务。
安徽商业储蓄银行开办之初,业务呈兴旺态势。据统计,1930年吸收储蓄存款达9.4万元,1931年为11.18万元。但到1934年春,因地方经济不济,财政借用拖欠严重,资金周转失灵而停闭。
1929年8月,中国实业银行来芜设办事处,9月正式开业。办事处设在华盛街,首任经理余在麟。后该办事处升为支行,1936年移址上长街12号。
1930年,上海储蓄银行来芜设立支行,行址设在长街,首任经理沈永年。开展商业存放款、汇兑、接办质押。在青弋江南岸设有物资仓库堆栈,质押主要经营稻米、杂粮等。
此后,芜湖又增设了中国农民银行芜湖分行和安徽地方银行。
1939年元月16日,安徽地方银行在芜成立。行址在中长街首任行长程振基、副行长楚湘汇。该行始设经营到抗战。在芜湖约有两年时间。在全省62县中普设机构行处为53处,代理省库47处,代理县库44处,初步形成全省金融网络。
1937年12月,芜湖沦陷,原有的地方银行和中央银行纷纷关闭搬迁。1938年春,日伪南京政府成立华兴商业银行,推行华兴券与日军用票的流通。同年春,日台湾银行也在芜设支店。
台湾银行于1898年成立于台北,是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台湾后设立的殖民地银行。经营范围包括中国及南洋群岛,对华南的业务以汇兑为主,为日本对华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服务。该行在芜的支店设在中二街(今二街工商银行内),经理大岛信吉。主要办理以日军用票兑换法币,发行军用票。每天有日军用票兑换法币比价的公告,借此吸收法币套取外汇,为侵略战争服务,同时办理日商洋行汇兑业务。
1941年8月,江伪政府中央储备银行在芜设办事处,属总行直辖,25日开业,日本人阿部英一郎为顾问分室主任。办事处设文书、会计、营业、出纳四股。地址先在下长街149号,后迁中二街99号。
在此之前,中储券在芜的发行由设在中二街34号的安民银行芜湖办事处常务董事,由伪商会会长李慧龙担任,经理闵厚夫。
中储行芜湖办事处设立后,接管了发行中储券的工作,从1941年8月到12月,共发行七千万元,为侵华日军筹集了大量资金。1945年3月起,抛投市面的中储券出现了五百元和一千元的大票。大量巨额券面发行,使芜湖商民遭受极大灾难。
抗战胜利后,原先迁出芜湖的一些银行陆续返芜复业,到1947年上半年止,芜湖已设银行十一家,分别为:中央银行芜湖分行、中国银行芜湖分行、交通银行芜湖支行、农民银行芜湖分行、上海商业银行芜湖支行、安徽地方银行芜湖分行(该行总行抗战前设在芜湖:1937年8月迁安庆,12月迁六安,1945年11月迁合肥,次年11月更名安微省银行,1948年迁芜湖)、中央信托局芜湖办事处、中国实业银行芜湖支行、茂华商业银行芜湖支行、中国商业银行芜湖分行、芜湖县银行。
抗战胜利初期,由于法币区域骤然扩张,法币数量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芜湖市场物价一度普遍降落。随着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的深入,军费支出浩大,法币大量发行,时局动荡,促使货币膨涨,节节升级。法币面额已从战时的千元票面增大为万元五万元、十万元、一百万元和五百万元的面额,并且一再贬值。黄金价格和物价飞涨。
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发布《改革币制紧急措施》和《金元券发行办法》,意在取代法币。规定从8月23至11月20日为收兑期。在收兑期内,芜湖收兑法币包括关金券(注)共达15157亿元,芜湖占全省收兑总额达79.77%。1948年9月,在法币一再贬值和流通区域缩小形势下,中央银行芜湖分行存款余额,竟高达1951.1亿元,占全省总额的51.32%,到1948年12月,存款余额达29.36万金元券(金元券兑法币为1:300万元),半年时间,余额增长21.12倍。
在执行控制发放贷款方面,从1946一1947年6月,芜湖共贷放74亿元,占全省贷放总量48.37%、此后,执行贷款由控制政策改为停止贷放政策,采取到期一律收回的紧急措施,加速了社会的动乱和经济崩溃,出现了金融失控,达不可收拾的地步。
国民党政府作出“责令银楼业停业,禁止黄金条、块及金饰之经营;强调黄金应为国有”等规定后,到1948年9月,芜湖按官价收兑黄金3.9万两,白银36.9万两,银元64.1万枚。
到1949年,整个经济局势已濒临崩溃之中。从元月末市场银元售价看:每枚为三百五十元,到晚上直达二千元,此后最高峰达到三千八百多元。从市场米价看,原每担22元之谱,随之渐涨至一千余元,二月份达二万多金元券,四月上旬竟涨至一千一百九十万金元券。黄金银元成了人们争相购进的独门货,金银黑市越发活跃,中央银行芜湖分行的金元券兑换金银业务已无法进行下去。
1949年4月15日,国民党政府安排中央银行有计划的撤离在第七绥靖区司令张群驻芜部的统一布置下,大批人员,携带文卷、帐册于20日疏散迁离,只留部分人员应付营业。第三天,芜湖就解放了。这之前各行缴存的准备金和私人存款等均未兑还,留下的是带不走的不动产和各地欠缴封存质押的粮食之类。国民党统治下的芜湖银行宣告结束。
【注】关金券称“关金”,全称“海关金单位兑换券”。1931年5月国民政府发行的以海关金单位的一种专用支付手段,由中央银行发行,专供缴纳关税之用。1942年4月;以一关金折合法币20元的比率,作为纸币的一种,与法币并行流通。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后停止使用。
资料来源:
1、《银行月刊》民国十年版1、2、3卷
2、《安徽地方银行纪念刊》民国三十七年版
3、《芜湖金融志资料汇编》(一)、(二)
4、《中央银行月报》民国工十三年二十四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