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陶明刚、程挺

  浏览我国货币史,向以白银为币,历经变更,宋朝以后通称银锭,因系秤量货币,有元宝银(重约50两),中锭(重约10两左右,又称小元宝),小锞银(重量自一二两至三四两不等),此外,尚有碎银(重一两以下,名叫粒银或滴珠)。此类货币沿袭到民国期间都还是通用繁杂的宝银,且以“两”作为论值单位。

  废两改元之前,金属币的纯度由于各地银炉铸造不相统属,致重量成色参差不一,不能统一标准,给货币流通带来诸多不便,使用时须经当地公估局鉴定,注明重量和成色才能流通。据上海《新闻报》民国21年(1932年)八月统计,26省市的宝银(即银两)多达100余种。当时在芜湖流通的有:二七银①、申银、汉银、镇银,信阳足银,许县现银,湖州十足宝银,贵阳票银②等26种之多,足见币制紊乱状况。因其成色各异,质量参差复杂,不但影响市场交易,就连银钱业资金相互往来也十分麻烦,对外贸易结算困难,国家税收折算更无常规可循,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很大,全国货币既不统一,使得芜湖市场涨落不定。

  民国初期曾有废两改元之动议,后因故迁延未行,民国20年(1931年)7月7日,财政部确定三项原则;一、实行废银两计算,完全采用银元制度,以统一币制;二、完全用银元制度时,旧铸银元仍照样使用;三、法定重量每枚银元定为七钱一分或七钱二分的标准。

  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下令“废两改元”。3月1日,财政部训令上海市商会及银,钱两公会,定于3月10日在上海实行“改元”,17日又令实行“废两”,继之停开洋厘③,改银折为折息,取消银两行市,新币正式发行。

  财政部明令从4月6日起,全国所有公私款项之收付,订立契约票据,从事一切交易必须一律改用银元,不得再用银两。在上海以规元银④7钱1分5厘折合银元一元为标准,上海以外地方亦照办理,仍用银两者在法律上为无效。持有银两者得依照银本位⑤铸造条例之规定,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元,或交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元。

  芜湖商场交易进出向以二七银为本位,此外,尚有规元(申银),汉估宝(汉银)及镇兑(镇银)三种。洋厘伸缩全恃上海电报为标准,申厘增长则随之提升,申厘降落则随之松动。钱业贷给商店之款一律以二七银计算,每至年终结束时,商店欠钱业往来,则以收盘最低之洋厘扣成银元,至次年开盘最高之洋厘复扣二七银,此一进一出之间钱业获利颇为可观。批发商店放与外埠之帐,亦以二七银为本位,年终未结清的均扣成银元,至次年复转为二七银,这是芜湖市场之习惯。

  芜湖在商业兴时期,钱业每日在公会划帐、规元、镇兑牌价常有变动。自废两改元的消息传至本埠,镇兑、汉估宝已无形取消。1933年开市以来,规元逐日均有牌价挂出,各业在沪购货多向钱业购买规元汇申,而洋厘的伸缩向以申厘为转移,自上海洋厘规定七钱一分五厘为一银元以后,芜埠洋厘折合为六钱七分七厘为一银元。

  上海为金融中心,废两改元先行实施,芜湖势在必行,芜湖各界对废两改元的反映不一,银行界与商店积极赞成,钱业颇多反对。因为芜湖各业向上海购货,多数要通过钱业办理汇兑划帐,深感废两改元一旦在芜埠实行,钱业无操纵的余地,并将难以继续维持固有势力。而面对这一重大女革,钱业商界皆认为事关重要,如不彻底筹商实行,将来商业恐有莫大之纠纷发生。继上海、镇江各埠先后实施废两改元后,芜湖于4月10日钱业召开全体大会,围绕芜埠实施废两改元问题,讨论数小时之久,认为芜湖为皖省第一商埠,握全省金融之牛,市场沿用银本位已久,一旦改弦更张,与各业往来颇感生疏,且转帐手续甚紧,理应征集各方面意见,以期集思广益。公决先行组织废两改元筹备会,推选各钱庄经理任筹备委员,4月11日正式成立,并于同日召开第一次筹委会,讨论废两改元整个步骤措施,决定三天开一次会,以便彻底研究,一俟议有办法再开全体大会通过。初议,在未实行之前,钱业所出二七银条,本市仍照常流通,规元票则已实行废除。钱业废两改元筹委会经多次开会,最后决议芜湖废两改元自1933年5月1日实行,并制定《芜湖钱业公会令实行“废两改元”通告》。暂定规章若干条布置实行,现将条文照抄如下:

  一、所有存欠往来银户以及各种银两票据、契约,截至4月30日止一律均按六钱七分八厘五折合银币一元;规元按定价七钱一分五厘折合银币一元,转入国币户;
  二、芜湖市面向以米市为大宗,当交易发生时需要现洋甚多,兹为调剂本埠市面流通金融计,往来进出仍旧划汇,并开做申、汉等行处行情,以应市面供求。为伸缩现金之疲俏,其现水出入照本会挂牌,每千元加下五角。申、汉等汇日期及票贴收付手续等,均仍照旧例;
  三、自五月一日起往来国币户存欠,概以现水市价折合汇划洋为本位;
  四、凡代收解国市者,按照观水市化价注帐;
  五、凡另开国市户者,折息而议;
  六、暂行规章设有来尽事宜,得随时提议修改之;
  废两改元实行以后,市制统一,流通方便,商业交易结算合理,客商无不称便。

备注:
  ①二七银一一旧时上海流通的银元宝,每锭50两。此宝银成色较标准银两的纹银高5.5%,每锭50两的宝银折合纹银时,由公估局批升二两七钱五分或二两六钱五分,一般平均升水二两七钱,故称二七银。
  ②申银系上海铸造的银两;汉银系汉口铸造的银两;余此类推。
  ③洋厘一一又称“洋行情”。旧时上海金融市场银元折合银两的行情。例如,洋厘7.2375钱,就是银元一元折合银两七钱二分三厘七毫半。
  ④规元(申银)——旧时上海通用的银两计算单位。规元是一种虚银两,只作记帐之用,并无实银、以上海所铸的二七宝银折算使用。
  ⑤银本位一以白银为本位货市的一种货币制度、旧中国废两改元后,银元曾为银本位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