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鼎元

  朱祖折,字绣封(1871——1960),河北大兴县人,号养拙居士,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是晚清体仁阁大学士,嘉庆皇帝的御师爷朱珪的六世孙。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崖,晚年又号盘陀老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谧文正,有《知足斋集》二十四卷传世。朱绣封父朱榕,早年在湖北钟祥、鄂城等地为官。朱绣封妻石氏,系晚清两湖总督张之洞的内侄女。

  朱绣封中举后,于宣统三年接替郑仲常任清末最后一任芜湖知县。民国元年(1911年)十一月,芜湖光复后,他又首任芜湖县长。朱绣封上任县长时,带头剪掉辫发,骑着白马沿街号召百姓剪除辫子,拥护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以前,他曾任安庆水上警察厅长,加入同盟会,与革命党人徐锡麟有换帖之交。

  1912年2月,朱绣封卸任芜湖县长后,任芜湖警察厅长,十月卸职闲居,以写字养家。三年之后任安徽大通候补,芜湖县屠宰税局局长,以及巢县凤凰颈、六安州厘金局局长等职。1926年出任山东济宁县公安局长,1928年任河北清和县公安局长,接着又任代理该县知事,时经二月卸任寄居南京。

  北伐军进抵济宁,朱绣封家小由其子朱钧的好友接返南京,当时,朱钧在南京津浦铁路货捐总局任职,不久,朱绣封也从河北清和县来到南京。1930年,朱绣封又任山东峄县知事兼公安局长,后辞职返芜定居。翌年,其子朱钧卸任,生活无着也举家迁往芜湖,一家全靠朱绣封卖字为生,有时接济不上,就典卖衣物。他在《自传》里也曾说到:“余居家中毫无生计,曾有一子早年亡故,家有七口全恃绣封一人担负,现值生活日高,典卖度日,地方人士有所共鉴。”朱绣封安于清贫生活直至终老,这在他写的诗词中常有反映。如,“贫贱亦何常,斋盐见真味”;“百年菽水要安贫”;“平生绝口不言贫,豁达心胸养性真”等。他不仅自奉俭朴,克己待人,还告诚下属切莫妄自非为,要以勤俭为重。他常关心百姓疾苦,为穷人解难,故尝有“家无隔宿粮,座上客常满”之蜚声。

  1940年秋,芜湖广大黎民百姓对朱绣封县长的下任,惜别依依,手执挽留和赞颂的三角旗,络绎不绝前往县政府,要求朱绣封继续留任,久久不忍离去。市民赠送给朱绣封的“万民伞”百余把,伞的四周贴有垂条,上写着各界人士的签名和商铺店号,还有挽留绸帐数百幅,并在县政府门前为朱绣封树立了镌有“两袖清风”的“德政碑”。芜湖广大百姓对朱绣封任伪县长虽不无遗憾,但因朱在任职期间,尚能做一些好事,所以,百姓们才有此“挽留”之举,在当时,即黑暗的社会里,这是无可奈何的。

  朱绣封为官清廉,虽曾三任芜湖县长,一生却未置过产业。当他第三任县长下任时,是地方商绅为他租赁狮子桥一正一厢的房屋,权且栖身置家,甚至他死后的棺木丧葬费用,也是其亲属靠变卖仅有的家俱所得。

  解放后,镇反时,芜湖镇压了一批包括汉奸在内的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那道遥法外的大小汉好,也部重新被判刑或处决。而朱绣封在镇压、肃反、“三反”和“五反”运动中均未受传讯。芜湖解放初,朱绣封《自传》说:“绣封为官以来不贪赃枉法,无何党派,绣封年虽长而脑筋不旧,故劝所有子弟及亲友加新政,贡献国家。”(朱绣封当时住芜湖市中二街狮子桥16号第二户,其户籍属上长街派出所管辖)党和人民政府给朱绣封作了实事求是的政治结论,对朱绣封在日寇侵占芜湖时被迫任伪职,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党的关怀、教育下,朱绣封参加了芜湖市敬老院和人民政协学习,加入民革组织,担任芜湖市人民政协委员,政府每月给他生活费30元,让其安度晚年。朱绣封于1960年11月4日下午5时10分逝世,享年89岁,遗体安葬于芜湖市神山公墓。朱绣封的遗物;乾隆刻版“四库全书”509册,经、史、子、集线装书和“朱珪六世元孙”大印章等分别由朱绣封侄朱佛蕙和孙女朱世润捐赠给安徽省博物馆和芜湖市图书馆,受到了该馆和芜湖市人民政协的书面赞扬。

  朱绣封的一生是极为复杂的,余谨将他的一些史料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

  朱绣封是怎样任伪职的?

  1987年冬,芜湖沦陷前夕,朱绣封携家口逃往市郊高城畈农村友人康为隆家避难。芜湖沦陷不久,日寇企图利用朱绣封的威望来笼络市民,以维持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故以朱绣封全家安危威逼他出任芜湖自治会会长。对此,朱绣封于解放后在写给芜湖市上长街派出所的一份《自传》中说:“芜湖为日本侵占,地方人民逃亡一空,所在者少数市民及乡农四千余人在夫子庙开会,公推为自治会会长,维持治安,救济民众为职责。不三月,召集流亡人民返芜,恢复市面,劝导农民回乡生产,发行稻种,备制农器,禁止强宰耕牛。……余洁身自爱,对公对私未敢侵蚀一文,颇得人民信赖。”关于这方面情况,1945年11月1日创刊,在芜湖出版发行的《安徽民报》有所记载。其专栏《鸠江群丑图》文章连载中历数了芜湖汉奸的罪行。如,“醉钟馗汪善诚”、“打花拳任凤昌”、“烟土大王蔡公一”、“青帮头目萧达三”、“伪警察局长鲍鋆”、和“日本宪兵特务郑继海”等。其中也提到朱绣封在日伪任职为一丑,但副标题是“真好人朱绣封”(作者燃犀)。文中指出,朱绣封人好,办事好,维持芜湖地方不错;为官清廉正直,不枉取人民,维护老百姓等等。还引用朱绣封常说的话:“我虽不在芜湖生,但在芜湖长;我是中国人,我要为芜湖百姓做点事。”该报又转引了国民党中央监察使杨亮功(昔时兼芜关中学董事长),对朱绣封的评价是:“朱绣封政声不坏,没民愤。他虽任自治会会长,维持芜湖地方而不坑害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芜湖人有口皆碑”(《安徽民报》于1947年7月,因无经费而停刊)。在他任日伪县长期间,内心充满矛盾,感慨万千,他在诗词中写道:

  豺狼当大道,荆棘满岩阿。——《禽之》

  诗到中年多感慨,人逢歧路总辛酸。——《岁暮书感》

  浮沉宦海只凄然,又值梅花雨雪天;
  直道易遭当世忌,深情常遇故人怜。——《冬日伤感》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法院曾审理过汉奸案,朱绣封虽两次被提审,但芜湖的店员、学徒、绅商、以及和尚、尼姑等近万人,接连数日冒雨齐集法院,为朱绣封据实伸辩,高呼:“朱绣封是好人!”同时,芜湖市民出示了当时发行的《安徽民报》专栏《鸠江群丑图》为佐证。芜湖国民党法院终于以民情舆论“朱绣封是好人”而结案。

  朱绣封虽任伪职,但他也为芜湖黎民百姓做了些好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1938年春,芜湖市民买卖货物不愿用日币,而日寇不准用法币,故有的市民拿邮票代替货币流通,一直使用到南京伪政府发行储备券为止。当时,有人企图混水摸鱼,掠夺民财,极力主张发行代用券,若其阴谋得逞,势必坑害百姓,成为通货膨胀的根苗。对此,朱绣封坚决反对。

  (二)1940年,日寇要在芜湖抽丁二百至五百人,要县政府出面张贴布告,直接办理此事。日寇把朱绣封喊到赭山警备司令部,强令他签字照办,朱绣封论述了抽丁的危害,拒不签字,被日寇打肿了左脸,砸破了头。即使这样,日寇仍不罢休,又将朱绣封软禁起来,从上午九时至翌日中午仍未放他回县府。由于朱绣封家属的请求,芜湖市民关门闭市,强烈要求释放朱绣封,日寇使用狡诈手法将朱绣封送回县政府。由于青壮年的大量逃亡,这次日寇的抽丁也只能作罢。日寇对此恼怒不休,厌弃朱绣封,抽丁事件发生三个多月后,汪伪南京政府就派胡延禧(汪伪政府考试院长褚民谊的外甥、汪子东的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同学)接替朱绣封任芜湖伪县长。朱绣封被撤职后,便搬出县府,在狮子桥租屋居住,靠卖字为生,养家糊口。

  (三)芜湖长街“凤大兴”黄烟店是我党地下工作联络站之一,经理凤大兴是地方士绅,和朱绣封素有交情。1940年,根据党组织指示,凤大兴找到了朱绣封,要他以县长的身份出面,到芜湖“十一号”敌特机关证明我新四军一位干部不是共产党,而是被误抓的良民。朱绣封立即和敌伪有关人员周旋,终于将此人要回转押在县政府看守所。后经朱绣封审问,做了记录(以备日本宪兵队查阅),于当日深夜,派亲信马弁恽鹤龄和张有顺护送他过江,到达新四军的游击区。在朱绣封任伪职三年间,经他释放和掩护的我党地下工作人员、新四军干部和士兵及进步人士为数不少。对这些人,无论在监收、关押或提审时,他都交代炊事员陈正东等人备饭。他还采取敷衍式的审讯,常对“犯人”说:“你年幼无知,姑念初次,下次我就不答应。”并做些口供记录,以掩日寇耳目,接着出具证明释放。

  (四)日寇警备司令部在赭山,为了扩张地盘,扩大杀人场所和牢房,要全部拆除赭山脚下的庵庙寺院,县长朱绣封以日本信奉佛教为由,拖延了期限,保存了部分寺庙。此举,受到了广济寺和尚、尼姑以及佛教徒的称赞。

  (五)兴办地方慈善事业,乐于为穷人解难。朱绣封曾发起芜湖市部分商绅筹办芜湖卍字会(该会会址在今安徽机电学校对面的转复军人招待所),负责收葬弃尸,赈济、施药等工作,他还在该会址兴办了万慈小学,并兼任会长和校董事长。收容孤儿、灾民和穷人孩子上学,朱绣封又倡议创办了芜湖市育婴堂(堂址在今上二街市法院宿舍),兼任董事长。他还同情穷人,把求助的穷人介绍到长街店铺当学徒或店员。

  朱绣封乃前清遗老,拘泥于旧时礼节,如有人到他家,不论初次或数十次,也不论大人、老人或小孩,他都亲自送至大门口,目送至看不见人影为止,任何人都不能制止他的这一送客礼节,有时弯腰曲背以示敬重,至晚年仍如此待人。

  朱绣封之所以尽心做些好事,先哲格言和古训对他影响很大。1957年冬,86岁高龄的朱绣封曾亲笔恭录先哲格言赠送给周孝金同志,至今仍由周氏后代珍藏。谨摘录数则如下:

  “从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誉己,果有善则持其善,不可有自喜之心,无善则增修焉,可也。人毁己,果有恶即应去其恶,不可有恶闻之意,无恶则加勉焉,可也。”

  朱绣封善诗词,通经史,尤精书法,数十年如一日,无论数九寒天,或三伏酷暑,皆苦练不辍。他写的“颜架魏”寸金楷和行云草书,自成一体,为人们所珍藏。当年芜湖十里长街的许多店号招牌,大多延请朱绣封书写。如“晋源酒庄”、“胡开文笔墨店”、“张恒春药材店”和“扬州鼎泰酱醋公司第一支店”等等。他也乐为人书写诗词,对联和中堂,有求必应,助人为乐。至于润笔费,则不计较。解放初,芜湖市党政机关的挂牌、神山烈士墓碑以及宣传标语等,多是朱绣封免费书写的。他常为书法爱好者讲授书法知识,把笔相教,切磋琢磨,奖掖后进。

  关于朱绣封的为人为事,笔者掌握的史料不多,其中也有遗漏和错误之处,敬祈知情者多加批评指正。

  朱绣封善诗词,现将其遗诗摘录几首,以飨读者。

  一、春日远眺

  山光水色浩无边,画出郊〇二月天;
  溪口僧归红杏雨,渡头人立绿杨烟。
  谁家紫燕衔泥去,几处黄牛籍草眠;
  遥指前村云树里,夕阳斜照卖鱼船。

  二、秋夜

  潇湘南望思依依,万里长空雁自归;
  得月一庭秋似水,谁家砧杵擣寒衣。

  三、秋雨

  雨势压千树,风声走万峰;
  岂因催落叶,顿觉断鸣虫;
  响滴苔阶静,寒生袱被重;
  壮心难自抑,无梦几扪胸。

  四、庚子秋日即事

  忽听红毛大劫开,津沽塘外战果催。
  神京扼要争全局,莫放豺狼入险来。

  风雨凄凄冷上林,潜藏豺虎正深深。
  义和虽有惊奇策,大胆还须运小心。

  千古山河一战中,骷髅满地血流红。
  书生好具经时策,盘马秋风怒挽弓。

  捐驱义重泰山轻,夜夜如闻杀敌声。
  臣志未伸臣节苦,九泉有泪哭苍生。

  将相无才汉主和,中原从此战争多。
  伤心地竟他人割,安富增荣愧若何。

  五、书感
  一一时值芜湖是年大水为患

  十年薄官改乡音,回首家山客思深。
  出处岂关升斗计,萧条犹作短长吟。
  危堂燕处栖难稳,中泽鸿嗷响易沉。
  欲把五弦挥一曲,愧无佳政在鸣琴。

  六、岁暮书感

  风雪萧萧四壁寒,一灯兀坐对宵残。
  家贫未敢立亲老,识浅方知入世难。

  诗到中年多感慨,人逢歧路总辛酸。
  闲来学得安心法,细绎南华枕上看。

  典尽鹔鹴范林寒,一天风雪五更残。
  承蒙任到传家重,阅世深时处世难。

  士志襟怀多慷慨,书生出处本寒酸。
  古今宦海多艰难,休把官袍作与看。

  七、春感

  生逢斯世难言侠,身未成名易说愁。
  安我拙愚守我份,开编始与古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