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文秀遗稿

  关于我省的“六二”运动,我是一个直接参加者。对于当时运动的情况和它的前因后果,比较清楚。现根据我的记忆和仅存的资料,写成此文,以求教于广大读者。

  一、“六二”运动的远因和近因

  “六二”运动的远因

  首先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我国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这个运动的浪潮宣告:东方的巨人已经觉醒了,是不可以用任何强力压迫和欺侮的。这个浪潮展开到了安徽,安徽学生和教育界人士继承其革命斗争精神,吸取其经验教训,而爆发了安徽前所未有的反封建、反军阀的“六二”运动。它的主要原因有下列三点:

  1.“五四”运动以后,由苏联翻译过来的马列主义的著作以及当时先进人士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所主编的《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报刊,如雨后春笋一般地风行到安徽,使安徽的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学生在政治上、思想上吸收了新的营养。他们张开了过去沉鼾的睡眼,觉得在这个奴隶世界以外,还另有一个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世界。这个新世界的出现,只有用仁人志士们的鲜血和头颅才能光荣地换取得来。

  2.“五四”运动以后,安徽学生为了响应北京全国学生会的号召,于一九一九年秋在省会安庆组织了全省学生联合会,各县也组织了县学生会,因而在组织上与北京的全国学生组织互通声息,步调一致,联成了一个向旧社会恶势力进攻的统一战线。当时在学生会中表现最突出的有:法专周振飞(后改名新民)、汤志先(后腐化堕落)、童汉璋,一师方洛舟(当时任学生会长)、王先强,一中储应时等人。他们都能站在学生群众的前列,向军阀和官僚作无情的斗争。

  3.“五四”运动以后,安徽教育界的先进人士和中等学校以上的校长们,为了配合学生会的运动和使这个运动走向更有力、更正确的方向,也于学生会组织的同时,组织了省教育会和学校联合会。如在北京的高一涵,南京的陶知行、梅光迪、洪范五,武汉的王抚五,芜湖的王肖山、高语罕,合肥的蔡晓舟,六安的沈子修,桐城的史大化、孙闻园,安庆的光明甫、黄梦飞、周松圃……他们以通信方式和安庆学联会联系,鼓舞着安徽的学生前进;有的竟不辞劳苦地来到安庆,直接参加了指导工作,解决了学生运动中的困难,团结了工商业等社会团体,壮大了向旧社会恶势力进攻的队伍。

  其次,“六二”运动的远因,是由于安徽教育界的落后。当前清末年,科举废除,新兴的学校初起,安徽教育颇能随时代前进。于安庆设有高等学堂、优级师范,各府、州、县亦皆设有中学和小学,如安庆的高等学堂、怀宁中学、尚志小学、育正小学(皖省清节堂主办),桐城的桐城中学、宏实小学以及李德膏等私人在芜湖创办的安徽公学,不但在全国中开办最早,而且成绩表现也很卓著。到了辛亥革命以后,由于军事连年相继,安微教育已呈废弛现象,特别是民国二年倪嗣冲督皖时期,复将全省各级学校和教育机关全部停闭,所以民国四、五年时,全国教育总调查,安徽的教育地位居于倒数第二,反而落后于甘肃、陕西。到了"六二”运动的前夕,安微教育呈现着奄奄一息的状态。当时教育界人士有李家修者曾作了一篇《安徽教育不振的原因》论文,其中最主要者两点,摘录于下:

  1.军事与教育相混:吾皖督军展易,兵事连年。实业学校也、测量学校也,则停歇之;高等学堂也,优级师范也,则缩小之。民国之初,初级师范甚多,今所剩者寥寥矣,此公立学校也。其于私立学校,停歇者尤不可胜数。

  2.政治与教育相混:以一端论之,各议员之兼校长职是也。……既为议员,必不能专心致志,从事教育。……而吾皖则此种事,实繁有徒。苟其学问优良,才能特出,或可说也;而皖省议员之兼教职者,又大都为金钱主义、政党竞争、人缘问题而已。

以上两点,由于作者在当时官僚、军阀压迫之下,很多顾虑,不敢放言高论,所以没有痛快地、深刻地将安徽教育的弊端畅谈出来。关于第一点军事与教育相混,安徽教育就无形中变成了军事的附属品。军人把持教育,可以任意挪移教育经费作军事费用,以致造成了学校数字的削减和教育经费的不能按时发放。关于第二点政治与教育相混,单就省议会来说,如省立一中的校长柳汝士,则为议会的正议长;省立一师的校长赵继椿,则为省议会的副议长。至于以议员身分兼教师的,则更是指不胜数。仅就一师而论,如监学汪镜人(舒城议员)、教员李立民(含山议员)、叶符初(宿松议员)、职员杨慧存(太湖议员)等。都是当时人所共知的。他们既在议会从事政治活动,那能再分一部分精力来认真地为教育服务。而且这班猪仔议员(当时称议员为猪仔,以其无功而受人民供养之故)不学无术者多,至于品质恶劣,更不堪问。

  由于以上远因,安徽学生的“六二”运动的爆发,可以说不是偶然的了。

  “六二”运动的近因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安徽省政府开始编制预算之时,安庆(当时的省会)学生和教育界人士即以安徽教育落后,必须增加教育经费,以充实学校的数量和质量,向政府交涉。乃一扼于财政厅,再扼于省长公署。始而曰:“经费无着,尚须核减”;继而因教育界的力争,知公愤将起,乃又曰:“照旧”。他们知这班官僚不可以理谕,乃先从事各方面调查。结果查出民国六年度时,有剩余金十四万一千四百余元,民国七年度时,有剩余金六十三万一千七百余元,两共七十七万三千余元,均系未经支销的省款。明白确实,无可争辩。遂公请省府,以此项剩余之款,列于预算收入项下,再于支出方面,增加到教育预算项目上去。如此,民国十年度的收支预算可以达到两相符合,不致超支。当时省长聂宪藩,知道他们的请求,有事实根据,难以掩饰;又以社会舆论的压力被迫屈从,遂允照办,提交议会。但财政厅长陶镕及省议会议员等坚持异议,谓此剩余之款已移垫军用,是否可靠,尚成问题。实际情况是:倪道烺等反动头子准备将上述剩余之款列为特别预备费,给公益维持会(该会是为着贿选而特别设立的机构),做为三届省议员贿选之用。所以,虽经各校长向议会疏通,各校学生推举代表向政府请愿,议会也开会多次,而增加教育经费的预算案,始终延搁,未予审议通过。这时,各学校的学生、校长和广大的教育界人士压制不住难以遏抑的怒火,义愤填膺,大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

  适逢其时,本省督军倪嗣冲在蚌埠建立生祠,订于六月七日举行落成典礼。帮办军务马联甲、凤阳关监督倪道烺和许多议员等约于二日夜间乘轮东下赴蚌,以事庆祝。省议会副议长赵继椿、议员刘硕等设宴席于省议会,欢送倪、马和参加庆祝的议员。各学校学生和校长得此消息,认为事机迫促,他们一去,会议就一时不能召开,增加教育经费的案子在全省总预算编制即将告竣之前,决不能成立。这样,安庆教育界几个月来的奔走呼吁又落空了。而且这班军阀、官僚的赴蚌,只是为了庆祝一个反动头子的生祠落成典礼而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教育事业,置于不闻不问,这种谀上欺下、卑鄙无耻的行为,真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各学校和各教育机关都推举了代表,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是纯洁的,毫无顾虑地直接奔向议会请愿,要将他们埋藏在肺腑里已久的愿望痛快地发表出来。因此,伟大的安徽学生的“六二”运动,就这样开始爆发了。

  二、“六二”惨案发生的经过

  六月二日的下午,省会各学校的学生推举代表——鲁志焕、汪铎钟和我等十人于六时往省议会请愿。适值倪、马和议员等宴会尚未散席,副议长赵继椿出见,盛怒地拒绝了我们的请求,遂致语言冲突,下令军警殴打,并将汪铎钟拘禁于会内。我就于这时受了重伤,几至不起。代表们回校求援,各校学生听了代表报告,又看见了代表们的伤痕遍体,特别是我躺在地上,血满全身,毫无知觉地到了死亡的边缘。于是激情冲动,甚至有流下眼泪的。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全体出发,向军阀、官僚作最后的战斗。乃用电话互相联系,约定即时各校全体学生结队前进,于省议会后门杨家拐附近集合。队伍到了议会门口,马、倪下令将大门紧闭,学生们忿无可泄,就把倪道烺停在门外的轿子砸毁了,并声言不得到谈判,请愿队伍誓不散去。倪、马等知代表们受伤,各校学生决不罢休,急派五旅副官长贾春波回旅部调人协助弹压。贾气喘吁吁地跑回旅部,凶神似地说:“反啦,学生们捣毁会场,连四爷(指倪道烺)的轿子都砸了!”立即叫代理卫队长马丰亭赶快集合队伍前往会场,又要去的人统穿便衣,不要背枪,每人暗带木棍、刺刀。就这样,一场残酷的惨杀案发生了。事后我曾作了一篇《六二运动的我》(后改为《六二运动纪实》),将第一次代表们请愿被打和第二次结队与军警冲突情形,据实说出,比较详细。今摘录于下。

  述第一次代表请愿被打情形云:

  “吃过了晚饭,各学校的学生都推举代表到省议会去请愿。一师所派的代表,我也参列其末……一口气跑到省议会后门,只见许多黑衣的卫队排列两旁,像有什么戒备似的!我彼时和几个代表挺身入内,平心静气地问他们:‘议长在会里么?我们是省城各校的学生代表,有要紧的事和议长商榷,请议长出来答话。’一会儿,果然有一个人巍然而出,旁边随护的人很多,都拿了枪,很快地走出来。我这时一望就知道他是议会里面的重要人物,立即向前,道明来意和他攀谈。他听了我的话,当时就停步不进,并且虎视地问我道:‘你是何校学生?崎强乃尔!’我即答道:‘我等皆是学生会所推举的代表,欲见议长,商谈增加教育经费,请问先生可就是议长么?'我说完了,他只装做没听见的,不发一言,掉回头就走。……我们既得不着要领,不得已退出议会门外,等候各学校大队来临。倏尔霹雳一声,里面警卫传出来一声可怕的口令: ‘大人有令,叫打!’只见灰衣和黑衣的卫兵手上拿了棍棒,有的还拿了长枪,上了刺刀,如虎出山,如水入海的蜂拥鼓噪而出。这时各代表手无寸铁,怎能和他们抵抗,只得暂时退避,各自走开。不料这班军阀的爪牙,在后面喊杀而来,棍棒、刺刀同时并举。我当时卧于血泊之中,不省人事,直到救护的人,把我抬上车子,送到同仁医院时,这才苏醒过来,觉得这‘人间之世”还在,‘我’也还在。……觉得脑后有一种奇痒,伸手摩抚,深入寸许。……”

  述第二次学生大队到时所受警卫、军队袭击的情形云:

  “各校的学生看见我们代表被着重创失败,都结成了大队向省议会目标前进。刚到省议会后门时,只听得军队的步履声、号笛声,渐渐地由远而近,放了一个电光,喊了一声‘杀!’白亮亮的刺刀,已陷入学生的胸膛了!这个时候,学生以血肉之躯,横被屠杀。仆地遮道者所在皆是,直如山崩栋折,海覆江翻!跌足伤手,失帽脱履者,不计其数……一时路途为之梗塞。……是夜,当局实行戒严,行人断绝,交通停滞。可怜此数千有学校而不得归的学生,散漫在安庆城内的各街巷里面,既不能露出他们的面孔给兵士们看见,又不敢在困顿的时候,躺着身子在地下鼾睡,夜长衣薄,奈何人间有如此痛苦啊!”

  各学校校长闻学生请愿受伤,惊骇已极!又闻实行宵禁,交通断绝,乃以电话与省长公署联系,要求前往出事地点一视,并与倪、马等商讨解救办法,得聂省长的允许,即派秘书某伴随校长往视。拒知到达省议会时,倪、马等以盛怒相待,痛斥校长们办学不力,无组织性、无纪律性。法专校长光明甫发言,说明此次风潮实为军人和政客所激成,要求释放汪铎钟,解决一切善后办法。马不但不听,反而向之恶骂,继以殴扑,将光校长的草帽、眼镜打落。并声言要带部严办。嗣经各校长据理力争,马始下令将光校长逐出。

  经过这场剧烈的斗争,除我受了重伤以外,一师学生尚有姜高琦(英山人,当时属安徽省)身受七刃,伤势严重,也在我后两小时内送入同仁医院诊治。姜以伤及内部,饮食难进。虽经六邑中学学生吴盈科两次输血(太湖人,时任学生会文书),终于无效,延至七月一日身亡。我入院施行手术以后,病情逐渐好转,于两旬后完全复原(后病复发,曾第二次入院诊治,又两旬后始愈。姜高琦和我入院诊疗情况,另有警务人员所写的《姜戴伤势起伏日志》报告,见后附录一)。此外,一中学生周肇基(合肥人)当时被执,幽闭于议会中,遭受痛击,遍体受伤。以致内部亏损过重,于一年后伤发能命!周夫人黄家馥亦以身殉。至于伤势较轻的尚有周自衡等二十五人,经治疗后,始行复原。

  三、惨案发生后的风暴

  惨案发生后,事件扩大了。省教育会、学校联合会、学生总会通电全国,将安徽军阀、官僚惨杀学生的详情以及斗争所必期的目标,公诸于世,以求各省支援。当时上海《申报》、《新闻报》、《时事新报》以及各省大报和刊物,都在运动后多日用大字标题载明消息于显著地位。对于受伤严重的姜高琦和我,并将伤势相片印在报纸上(我的相片下面,题有“命在旦夕的戴文秀”字样)。一时各省来电慰问申讨军阀、官僚的文件,纷至沓来。这可见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了。

  六月三日学联会开会决定:省城各大、中、小学校一律罢课;各学校门前都应悬挂一丈来长的白布大旗。上面写着:

  “议员、军阀,残杀学生,全体罢课,誓与偕亡。”十六个字的标语。

  当时教育厅长张春霆适往皖南视察,于五日回厅。知事件严重,乃一面电呈教育部及督军报告学生运动的受伤经过;一面设法疏解和镇压风潮。于十二日召集学生代表谈话,约定在惨案未解决以前,暂时履行四项原则:

  1.为教育牺牲,不宜牺牲教育;
  2.受他界援助,不为他界利用;
  3.教职员学生一致进行,不宜单独行动;
  4.求法律解决,不为轨外行动。

  但学潮既已扩大,反动政府苟不从事根本解决——增加教育经费和严办凶手这两个主要问题,其势正如箭在弦上,难以收兵,甚至有再酿成其他严重事件的可能。这时教育部回电已至,质询学潮发展情况。省商会副会长陈鸣銮(较进步)亦开会调停。二十一日,教育厅长亲至教育会与教育界人士磋商恢复上课办法。二十二日,又与政务厅长李大防同至教育会继续商讨。结果,教育界提出在惨案提交法院判决以前,政府必须做到下列两点,作为临时先决条件:

  1.维持此次增加教育经费案;
  2.省议员不得兼差。

  经两厅长报告省长,均予接受。教育会、学校联合会和学生总会认为最初目的已达,运动至此,可暂告一段落,遂宣告复课。

  在惨案交涉的同时,省教育会、学校联合会和学生总会人即向法院控告屠杀学生的凶手倪道烺、马联甲和首要议员等。但倪、马等仍握本省政治大权,无法逮捕归案;而安庆的审判、检察两厅又依缘政治,不敢依法办理。遂将此举国关心的惨案,任意稽延下来。七月一日,姜高琦死后,学生义愤,不可复抑。乃集百余人同至省公署请愿,要求撤换两厅长。省长允电司法部照办,学生始散。然学生仍不时赴检察厅催案,适于四日遇刘检察厅长于途,数十学生迫之同赴省署,经省长出面婉劝,学生始退。

  根据当时法律,地方人民控告长官,地方审,检两厅须避嫌疑。因由省长公署呈请司法部将全部案件移交邻近省分办理。经北京总检察厅核办,依照法院编制法第一百条规定,将检察事务,暂移山东济南地检厅办理,复由大理院指定将案移转江西南昌地审厅办理。但以反动政府对于军阀、官僚的沆瀣一气,终使这几个举世注目的惨案元凶逍遥法外,直到解放以后,这个元凶之一的倪道烺,才在人民面前,低下头来受到了最后所应处的极刑。(在蚌埠镇压)

  四、“六二”惨案的善后

  安徽省会学生和教育界人士为了增加教育经费而运动的的最初目的,既已达到,而缉捕凶身和审判问题,又归法院办理。事件的发展已渐趋于结束状态。惟对于死者姜高琦的灵柩,尚停于公共体育场(原名黄家操场,今名安庆市人民体育场),受伤的数十学生也没有妥予安排。所有这些善后的事,都要急于处理。因由学校联合会,呈请教厅,转请省府准对已死的姜高琦,由省库提出六千元,交其家属,作为抚恤金(关于抚恤金的处理见后附录五),又提出四干元交学校联合会、学生总会,作为治丧殡葬之用。至于受伤学生亦由省府批准,一律免收学膳费用,以示优待,嗣以受伤学生中,多系师范学生,向无学膳等费,免无可免。乃复规定:所有受伤学生一律每人每学期由省库津帖洋十五元五角,全年三十一元,至各该生毕业时为止。

  省府既拨四千元为姜高琦治丧之用,学校联合会和学生总会因组织治丧事务所,推一女师校长徐皋浦为主任,下设各股办理一切事务。大家决议:以六百元购菱湖西侧地面一片,广袤约两三亩左右,以为殡葬之所。因菱湖在本城附郊,颇饶风景,预为将来开辟公园,以供士女游览凭吊。又议决:于十一月十四日开追悼大会。在追悼会上,扎了几个纸人,上面写着马联甲、倪道烺及其帮凶李灼、赵继椿等人的名字,跪在灵前。俨然是跪在西湖岳王墓前的秦桧夫妇,群众见之莫不拍手称快。倪、马虽凶,见已引起人民公愤,也不敢再横加干涉。不过,倪道烺仍想掩人耳目,还恬不知耻地给追悼会送去一副挽联。上面写着:“君是陈东欧阳彻,我为子舆公冶长”。他觉得这样就可以推卸杀人的责任,不知司马昭之心早已路人皆知了。十五日出丧(出丧情况见后附录四),丧葬既毕,随即兴建墓祠及血衣亭于墓后。次年,一中受伤学生周肇基、夫人黄家馥相继死去,遂皆合葬于一处,定名日“姜周墓祠”。民国十四年春,蔡晓舟等倡议重修。民国二十三年陈东原等倡议再修。墓亭祠宇,焕然一新。墓祠有楼,可以眺远:下层墙壁嵌有姜、周二烈士及周夫人遗像石碑。墓祠南面,左右各有亭一个,一为姜高琦的血衣亭,一为游览人的休息亭。墓前丰碑数对,均题有联语。祠和亭亦皆题词满目。墓祠附近,设有农场、小学、茶园、菜馆,以为墓祠环境的点缀,且为游览人休息之用。并于墓祠之南,建立人行马路,通向环城公路,于其交叉点,树立碑柱。牓日:“菱湖公园”。每年春秋佳日,士女如云,游览凭吊,颇称极盛!不料,抗战军兴以后,毁于日寇之手,墓祠旧迹,荡然无存。而今日往菱湖公园游览的人,已不知烈士墓祠的所在了。

  惨案结束以后,教育界人士,即有设立高琦小学的动机,但卒以军阀的仇视和阻碍,迄未成功。至十八年秋(一九二九年)皖人方振武为安徽省府主席时,由孙养癯、史蕴璞(均任过一师教员)、江彤候等,提出设立高琦小学的建议,由我提出初步计划,商得教育界的同意,经过教厅提交省府通过。定名为:“安徽省立高琦小学校”,并即以我为首任校长。在初建立时,校址设于公共体育场西首,旋以地址狭隘,不便扩充,乃于十九年二月迁至西门外旧水师协署。自一年级至六年级共六级。解放后,校址移于旧藩署的天柱阁,更大事扩充,今除幼儿班外,已发展到十八级了。

  五、“六二”运动的收获

  “六二”运动的收获有下列几点:

  1.教育经费的增加独立:惨案发生后,军阀、官僚慑于皖人的一致声讨和海内舆论的纷纷谴责,增加教育经费的提家,得以顺利通过。于是我省过去的每年教育经费八十余万元至此而增到一百五十余万元(即前所云六、七两年度的剩余金七十七万余元增加在内)。并允许教育经费独立,设立教育经费管理处,委派专人负责管理。

  2.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议会代议制从此消灭:军阀时代的省议会所选出的议员,都是封建地主和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所以能够被选,都是由于贿选得来,所以他们被选以后,只能代表着剥削阶级的利益。惨案发生以后,皖省的二届议员,就成了“众矢之的”。他们除勿勿地开了最后一次会议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外,就鸟飞星散的各自走开。而第三届省议员的改选,因而不能进行。多年来的所谓代议制度,就这样在安徽消灭了。

  3.唤醒了安徽人民走向争取民主运动的道路:“六二”运动以前,安徽人民在军阀、官僚统治之下,压迫、剥削都习惯成自然地忍受着。惨案发生以后,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公愤,揭开了军阀、官僚的丑恶面具。正如怒涛澎湃一般走上了争自由、争平等、争人权的战线,而为反封建、反军阀、反官僚这个目的作斗争。其中最显著的如:

  反对李兆珍的长皖:李兆珍以七十余岁的衰翁,夤缘宦途来长安徽。当时学生首举反对义旗,游行示威,并联合商会罢市罢课。终于迫使李兆珍于视事后一周内悄然远遁。嗣后学生总会发表宣言,主张今后应以皖贤治皖,历行民治、财政公开、教育经费独立。并提出五项不接受条件:一、帝制余孽;二、复辟党徒;三、安福党人;四、与倪、马有关系者;五、公益维持会分子。由于这个意见,北京政府才第一次委派皖人许世英长皖。

  反对曹锟贿选、打击京议员何雯、张伯衍:军阀时期,曹锟导演了贿选丑剧,充当总统。安徽的在京议员何雯、张伯行甘心地作为曹锟的鹰犬。在安徽人愤怒之下,特别是学生集合了数百人,冲到了他们家中,将他们的家具什物捣毁殆尽。来了一次在“五四”运动时捣毁汉奸曹、陆等家的翻版。

  学潮的兴起:“六二”运动后,余波所及,全省很多学核风潮相继而起。如四师学生要求发还保证金及半膳费,演成学生与教员的互殴,罢课数月;一农学生反对校长,与教职员冲突,新校长到校,复不收容。直到四换校长,委该校林科主任徐淮兼代,始得相安;英山高小为争教育经费独立,与县知事争执,因遭拘禁;望江高小因提灯事件,与圣公会小学冲突,发生纠纷。其他如一师、八师、一中、一商、一工,均因学生与教职员冲突,纷纷电厅告急。数月之内,整个的安徽学校皆陷于狂风暴雨的学潮之中。追溯这些学潮之所由产生,论者多谓:受了“六二”运动的影响,以致学生“意气嚣张”和“易受人利用”,诸不知此为受封建主义遗毒所激发。其主要原因则在于:一为反对军阀、官僚的代理人——部分校长和教员,一为反对腐朽的教育制度(如四师要求发还保证金和半膳费、望江高小与圣公会小学冲突,圣公会为教会所办。以上各校风潮,均见后附录三),这是学生发生风潮的根本所在,也是学生争取自由和人权的表现。

  其他如反对盐斤加价,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抵制日货,打击了日货在华倾销。这都是安徽人民争取民主、反帝、反封建的强烈表现。总之,“六二”运动发生以后,安徽人民觉醒起来了,为推动后来的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附录“六二”运动重要文献五件

附录一:姜戴伤势起伏日志(从略)

附录二:省会警察厅长程炎勋报告“六二”事件的经过(从略)

附录三:惨案发生后的安徽学潮日志

六月二日,省垣学生赴省议会请愿,增加教育经费,与卫兵
冲突,学生姜高琦、周肇基、戴文秀等受重伤。

  三日,省垣各校学生,因请愿增加教育经费,学生姜高
琦等受伤,一律罢课。

  五日,张教育厅长视察皖南教育毕,回厅。

  六日,教育厅电呈教育部及督军,报告学生受伤情形。

  七日,教育厅电复督军电询受伤学生,已送入医院调治。

 十二日,张教育厅长接见学生代表约以四事:
     1.为教育牺牲,不宜牺牲教育;
     2.受他界援助,不为他界利用;
     3.教职员学生一致进行,不宜单独行动;
     4.求法律解决,不为轨外行动。

 十三日,省商会开会,调停学潮,张教育厅长莅会。
     教育厅遵教育部电,呈报学潮情形。

 廿一日,张教育厅长至教育会,与教育界磋商取消罢课办
法。

 廿二日,张教育厅长同政务厅李厅长至教育会与学界接洽
结果,提出两条件:
     1.维持此次增加教育费案;
     2.省议员不得兼差。
     报告省长,均经允许,学界宣告,一律恢复原状。

 廿七日,教育厅训令各属学校,一律恢复原状。

七月一日,学生姜高琦因伤死于同仁医院。
     学生百余人至省公署请愿,要求撤地方审检两厅长,省长允电司法部,始散。
     教育厅电呈教育部及督军,受伤学生姜高琦本日在医院身故。

  四日,学生数十人赴地检厅催案,遇地检厅刘厅长于途,迫之至省署,经省长婉劝始散。

  五日,张教育厅长呈请教育部及省长辞职。

  十日,张教育厅长因学潮事赴教育部请示办法。

 十五日,张教育厅长代电优恤受伤学生。——姜高琦抚恤金六千元。

 廿七日,张教育厅长由教育部回厅。

九月三日,张教育厅长赴教育会,报告在京办理姜案经过情
形。

  五日,教育厅呈报核明祁门县拘捕学生案实在情形。

  六日,教育厅呈转各校请优待请愿增加教育经费受伤学
生。

  九日,李省长将到院,各公团反对,学校均一律罢课。

 十四日,李省长视事,各公团置男女学生数十人赴公署请
其离院,为街警所阻,旋散。

 廿一日,省垣商业一律罢市,与学生一致拒绝李省长。

 廿二日,李省长辞职离院,省垣各校恢复原状。

 廿四日,四师学生要求发还保证金及半膳费,校长未允,遂起风潮。

 廿六日,教育厅令科长程滨遗查办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风潮。教育厅令第一农校校长孙小初调充第六农校长,孙表示不愿就新职。

 廿七日,第一农校学生数十人到教育厅,反对孙校长,适
农校教职员到厅挽留孙校长,相遇致生冲突。经厅长严斥始散。
     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主张今后应以院贤治院,厉行民治,财政公开,教育经费独立。并提出五项不接受条件:
     1.帝制余孽;
     2.复辟党徒;
     3.安福党徒;
     4.与倪、马有关系者;
     5.公益维持会分子。
     凡新省长具其一者,则仍誓必驱除。

 廿八日,一农教职员宣告受侮辱,全体离校。留校学生数十人,到厅要求上课。

 廿九日,中央发表院人许世英长院,学生及公团认为已达皖贤治院之目的,甚为满意。

  卅日,一农新校长胡国谬到校视事,学生葛信五等将其
逐出,并搜至警务处。是夜胡校长留警务处未归。

十月一日,教厅科长程滨遗回厅,改派省视学姚毓麟往查省
立四师风潮。

  二日,英山各学校学生,为争教费独立,全体至县署请愿,被知县黄序荣令警卫打伤学生二十一人,拘禁学生二人。第八师范因拥戴该校筹备员汪笃斋,拒绝新委校长李立民,发生风潮。

  三日,第一工校学生与学监郑明甫冲突,发生风潮。郑
即辞职出校,学潮平息。

  五日,教育厅呈报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发生风潮情形。
     法政专门有被开除学生一人,突然至校将铃摇起,一时人声鼎沸,秩序大乱。
     一中校长杨亮功回里,该校学生突然宣告推翻校
长,函杨不必回校。

  六日,学校联合会呈请教育厅,请转省长准将“六二”所有受伤学生,一律免缴学膳各费,以示优待。

  七日,一中教职员要求学生致函杨校长道歉,学生不允,又起风潮。
     法政专门发现有用学生自治会名义诬光校长八大
罪状传单。

 十二日,教育厅代电英山县黄知事,释放拘捕高小学校学
生。

 十三日,委丁庆康查办英山县高小学生与知事冲突案。
     芜湖职业学校发起人阮强等,电教厅请调一师校长李光炯主持芜湖职校。

 十四日,第一师范教员孙养臞、李盛豫等至教育厅,报告丁柱中等八人侮辱教职员,全体停职,请厅严办。

 十五日,教育厅派省视学姚毓麟、章浑查办第一师范学生侮辱教职员案。经该校自治会议决,开除学生操宏耕等八名。又有学生三十余赴教厅为被开除学生诉冤。
     教育厅派科员印书城、省视学蔡继榕查办法专学
校风潮。
     八职学生发生互欧及学生侮辱教员事件,教育厅
代电该校,严办鼓动风潮学生。
     教育厅核令六安县胡本初请饰县撤销停止教员命令。

 十六日,英山学生代表来省,谒见省长要求三点:
     1.撤换知事;
     2.惩办凶手;
     3.释放学生。
     省长允予查明办理。

 十七日,张教育厅长电教育部,三请辞职。
     一农新校长胡国镠不能到差,教育厅奉教育部令商承省长委该校学监陶桢暂行兼代校长。留孙迎胡两派学生,均一致反对。
     法政专门学生与教职员冲突,教职员全体罢教,学生全体罢课,两相对峙。学生于晚间将教务主任与学监行李搬出。

 十八日,一师开除学生丁柱中等抗不出校,发生冲突。开除学生丁柱中、汪列燧受伤,因该校教职员均未在校,是晚许省长、程警察处长、张教育厅长,闻讯均赶到校,张教育厅长移宿该校,维持一切。
     教育厅呈报法政学生强暴情形。
     一农兼校长陶桢调充省署科员,委该校林科主任徐淮兼代校长,因得留孙迎胡两派学生同意,风潮有平息之势。

 十九日,教育厅派省视学蔡继榕、章浑住法政学校,维持秩序。教育厅函第一师范校长李德膏,奉省令责成该校长督同教职员学生即日上课。

 二十日,张教育厅长同李道尹奉省令查办法政学校风潮。张教育厅长奉省长令至万华楼请一农教职员回校。
     教育厅核令望江县持平办理县立高小学校与圣公会小学校因提灯发生冲突案。

 廿二日,一师开除学生丁柱中等因前在校被殴,至地方检察厅控告,检厅开庭审判,并将学生王先强等拘押,教界人士均不谓然。不久即行释放。
     省立一师校长李德膏辞职,沈修镛接充校长。
     法政专门风潮解决办法,由该校教职员在省公署议决:光校长辞职,并拟退学学生五人,记过学生三人。

 廿四日,一农报告学生一律上课。教育厅派省视学赵纶士往查第八师范风潮。

 卅一日,教育厅呈报委员丁庆康查复英山县学潮情形。

冬月一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为本省学潮事,自广州来电云:“报载皖省学界,又起风潮,有人利用无知青年,藉端滋事等语。年来皖省教育备受摧残,姜案久悬,何堪再生枝节,务望极力维护,勿令重演流血惨剧,不胜祷盼。”

  二日,一商校长张家亨电称学生滋事,教职员均被迫出校,教育厅派科员周积镛查办。
     一师校长沈修镛呈请辞职,教厅照准。校务由委员会维持,风潮平息。学生正式上课。
     法政学校校长光升辞职,教育厅呈委该校主任徐光炜兼充校长,学生方面退学者四人,记过者四人。风潮平息,即日上课。八师为首滋生学潮学生二人,暂不进校。其余学生至芜湖旅行一次,允许回校即行上课,风潮因告结束。

  三日,第四师范教员电称学生干戈相见,教育厅派省视学蔡继榕往查。
     一中校长杨亮功呈请辞职,赴欧留学。教厅转呈省长,准于年助经费六百元。

  五日,教育厅呈报四师学生互殴情形。
     教育厅委省视学赵伦士查办望江县高小学生与圣公会小学冲突案。

  十日,新教育厅员杨乃康到任。

 十一日,张教育厅长交卸。

 十四日,开追悼姜高琦大会于公共体育场。

 十五日,姜高琦灵柩由公共体育场殡葬于菱湖公园后之墓地。

  按此日志原名《安徽教育厅张厅长任内大事记》,载于民国十年《安徽教育月刊》第四十八、四十九两期。所记当时各地各级学校的学生活动,颇切合实际,惟以纯系官方片面的记载和政治思想的限制,观点方面,颇多漠视学生运动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附录四:《安徽通俗教育报》关于姜高琦出殡的报道

  姜君高琦的追悼会,昨天已经开过了(通俗教育报也曾有报道,今以限于篇幅略去),今天是姜君出殡的日期,在未出发前,各校的来宾、各校的学生,齐集公共体育场,先举行殡礼。十点钟的时候,全体出发,经过两广会馆、府前街、省长公署、四牌楼、司下坡,出西门,绕到八门外,过菱湖公园,到山。沿途参观的人男男女女非常之多。商店和学校还有举行路祭的:省长公署(许省长亲祭)及胡玉美酱坊、胡开文墨庄、商务印书馆、第一师校等,都于路旁排列香案,用茶点种种东西向灵柩拜祭。也可以见人民对于姜君钦敬的意思了。记者站在路旁参观。见各界来宾和男女学生游行送殡的,人数非常之多,大约队伍过完,历时一点二十五分钟。这样盛状,是别人出丧所没有的。现在把它的次序写在下面:1.铭旌;2.女国民学校;3.女模范;4.女附小第一部;5.女附小第二部;6.贫民女学;7、女义务学校;8.女职业;9.女一师;10.省会义务学校;11.学生会义务学校;12.务正小学;13.开运小学;14.养平小学;15.四区义务学校;16.六邑夜校;17.怀宁小学;18.一模;19.二模;20.一师附小职业科;21.一师并一师附小;22.清真小学;23.育正小学;24.一工;25.七师;26.六邑中学;27,一农;28.一中;29。法专;30.芜湖代表团;31.怀宁学生会;32.五模;33.商业夜校;34.自治讲习所;35.苦儿院;36、像;37.花亭;38.血衣亭;39。受伤亭;40.烈士亭;(上有“气壮山河”四字);41.墓碑亭;42.灵柩;43.姜君家属。——最前是保安队。各校队伍的中间,杂以花圈、纸伞之类和军乐队。到山后,各界来宾和各学校学生齐向灵枢行礼并投赠花圈。礼毕散归。

附录五:《安徽通俗教育报》关于姜高琦抚恤金之处置的报道(从略)

巡抚附:
作者戴文秀,安庆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六二”学潮学生代表,解放后任高崎小学校长,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