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芜湖东北方向五六里处,有几座互相依偎着的赭色山峰,宛如一条火龙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干将、莫邪铸剑遗址,它们名叫赤铸山、火炉山、神山和破山。据《图经》和《芜湖县志》载:县东北六里的赤铸山有干将墓;神山上有磨剑池,是干将淬剑的地方;火炉山有两座,中有一道铁门槛,相传干将当年造剑的炉子就设在这里;破山上有一砥剑石,又叫试剑石,俗名石卵,干将曾在这里试剑。干将、莫邪铸剑的动人故事就从这里流传开来。

  那是战国时代(公元前四七五年——公元前二二一年),神山顶上住着一位十七八岁的村姑,名叫莫邪。她,脸儿红润,似三月的桃花;头发乌亮,象浓郁的石墨;心灵纯洁,如透明的水晶。当她每天在神山一个小池里挑水时,就看见那边赤铸山上,有一个青年在炉边锤呀,炼呀,不管烈日狂风,也不分严寒酷暑。听村上人说,这个青年的名字叫干将,是一个南方来的铁匠,铸铁发了迷,有时扑在炉边,竟能一连十天十夜不眠。衣破了,人瘦了,家穷了,他却毫不介意,人们都叫他“铁痴子”,弄得附近的姑娘谁也不愿意嫁给他。可是莫邪姑娘却打心眼里爱上了这个青年。

  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莫邪跑到干将的身边吐露出她的心愿:“我做你的妻子行吗?”干将仔细地打量着她,缓缓地说:“跟我是要受苦的。”“哪怕天天坐炉旁。”莫邪低着头柔声地答道。干将又说:“跟我是要受累的。”莫邪抬起头急促地说:“穷人的闺女早习惯。”干将欣喜地提高了声音说:“跟我要有痴劲头。”莫邪说:“铸字早就印心上。”三天后的凌晨,他们在炉边举行婚礼,仪式简单而又奇特,炉上插着三五束火红的野花,莫邪的颈项上挂着一串铁片做成的项链。干将手持一把铁剑,戴着一顶铁冠,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用赭色石块堆砌成的巨大的“铸”字。村上的人说,他们是“一对痴子合卺”。

  五年后的一天,楚王命令他们给他铸一把削铁如泥、斫石似木的宝剑。他们便在火炉山中间新砌一个火炉锻炼起来,炉门用的是一个巨大的铁门槛。可是连锻九九八十一次都没有成功。一天晚饭后,夫妇俩坐在炉边小憩。莫邪对干将说:“过去,先辈们铸剑如果多次不成功,就夫妇俩投到炉中,使剑炼成;四年前,我们铸的剑比往常的铁剑坚韧锋利,结果远近闻名。你说说这里面可有什么奥秘?”干将答道:“我也在捉摸,用的材料与往日一样,可为什么老是不成功?”莫邪沉思许久说:“你说一样,我却觉得有些不同。就说四年前那次铸剑吧,我在旁边鼓风,眼看火升不上去,身边又没有引火的东西,一急之下,就把平日梳头时积留下来的落发送进炉中,还没有盖上炉盖,不知怎么的,三只野鸡忽然飞到炉中,爪子粘到红铁上,转眼间化为灰烬难道这头发和脚爪里有什么名堂,我们不妨试验试验。”

  于是莫邪剪下她心爱的乌亮头发,干将弄来几副野鸡爪,夫妇俩又开始炼了起来。当莫邪揭开炉盖,把头发和鸡爪投到炉中时,只听炉内红铁“呼”的一声喷出一股白气,这白气笼罩着山头,又渐渐地弥漫着天空。细望那炉内,两把剑似火龙一般并排躺在那儿。干将连忙取出不断锤打,又携带着它们来到神山小池边。当他将两把剑放进池里淬火时,只听“嘶”的声音不断,似火龙吐气一样。从池中抽出剑来看,只见一色湛蓝,似两条青龙。这是铸剑成功的标志。干将高兴极了,他跳跃着,呼叫着跑到对面山上,对准一块巨石猛斫下去,只见火星四射,泥石飞溅,发出了惊雷般的轰鸣。在轰鸣中,巨石分成了两爿。这就是传说中干将试剑石的来历。这座山也被后人叫作破山。

  干将、莫邪铸剑一事,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也提到过,说是:“干将作剑,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并指出:头发、鸡爪是属于碳质的东西,把它们投进炉中的红铁上,再经过不断锤打锻炼,就能使铁增加含碳量,如果达到百分之零点二五到百分之一点七的含碳量,铁就成了钢,这种钢称为“渗炭钢”。莫邪所说的奥秘正在于此,他们所铸造的剑是渗炭钢剑,当然比铁剑锋利些。这是我国古代伟大成就之一,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而且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早”(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一九七八年,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也曾到干将、莫邪铸剑遗址进行过实地考察,一九七九年又在全国政协会上发言,呼吁保护这一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炼钢遗址,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