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敏志

  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传播,首先是通过传入各种进步书刊开始的。“五四”运动以后,传入安庆、芜湖等地的革命书刊不下数十种。如《新青年》、《湘江评论》、《新俄游记》、《赤都心史》和《星期评论》、《新潮》、《创造周刊》等。由汪孟邹开办的“芜湖科学图书社”,以积极经销新文化和马列主义书报杂志而著名。《安徽俗话报》和辛亥革命前芜湖革命党人的宣传品都是在这个书社印刷的。汪孟邹后来去上海开办“亚东书局”,“芜湖科学图书社”实际上成了亚东分店,仍然积极经销各种革命和进步的书刊。此外还有“泰东书店”、“创造社”、“开明书店”等也出版和经销《新青年》、《中国青年》、《响导》、《创造周刊》和《共产主义ABC》、《辩证唯物论》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报刊。

  一九二〇年,王步文等同志在安庆一师学生宿舍里,办了一个秘密图书组,搜集和借阅革命书刊,使《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浅说》、《新青年》、《湘江评论》等书刊在进步青年中得到广泛的传播。

  随着马列主义和其他革命书刊大量传入,我省各地进步青年也开始积极创办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安庆朱蕴山、蔡晓舟等人主办了《评议报》,蔡晓舟、王步文等主办了《黎明》、《安庆学生》、《洪水》和《寸铁》,还办有《安徽学生会周刊》。芜湖也创办了《芜湖半月刊》、《芜湖学生会周刊》,原芜湖的《皖江日报》开辟了《皖江新潮》副刊。同时还有学生自己办的油印小刊物,如五中的《实践》、二农的《海灯》等。一九二〇年,黟县旅京学生舒耀宗,王同甲和欧阳道达三人还创办了以政治评论、科学知识及介绍当地民歌、民谣为内容的不定期刊物《古黟新语》。同时期,滁县、全椒、凤阳、濉溪、萧县等地都先后创办了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各种名称的宣传科学、民主和新文化运动的报刊。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恽代英应聘从武汉到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直到一九二一年暑假前夕。在教学过程中,他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首先把三百多个学生组成了二十四个课外组,并把积极要求上进的学生进一步组织起来,分别成立了“求社”、“互助社”、“觉社”、“爱智社”、“新群社”等等;亲自指导学生阅读《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学说史》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和其它进步书报。并要求读后写心得,定期举行社员会议,由社员轮流在会上讲读书心得和读报感想。一九二一年春假,他带着四师的一些进步青年到了黄山地区,历时十天,访问了当地的部分村庄,到贫苦农民家里,问寒问暖,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向他们宣传革命道理。一九二一年初,蔡晓舟在安庆高井头开办文化书店,经常召开“共产主义座谈会”,在进步青年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九二〇年,金寨县燕子河燕溪小学以校长徐狩西、教师刘长青等为首,成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小组,共七人,组长徐狩西。每晚进行学习,讨论革命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还附设有夜校,吸收进步青年和群众参加学习,讲述中国贫穷落后原因等革命道理。一九二一年濉溪三高小学进步青年郑子玉、文天情等人,组织了约有二、三百人参加的“青年社”。社内设有图书馆、贫农夜校、演说会和俱乐部,积极组织学生阅读《中国青年》、《创造周刊》和《响导周刊》等刊物,学习李大钊和毛泽东的文章,每星期六晚上还邀请地方的进步人士演讲国内外形势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到一九二三年,安庆、芜湖、合肥等地都先后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氏研究会”和“社会科学研究会”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同时,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等资产阶级思潮也在社会上流传。为了澄清青年学生中的混乱思想,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如薛卓汉、蔡晓舟等人,在《芜湖半月刊》和《评议报》上先后发表了《学潮中的教育》、《杀学生》、《五一感想》等文章。以新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的观点指出,改造社会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统治人民的反动政府,那种企图不要阶级斗争而用“改良主义”来“改造”社会的观点是幻想。号召青年学生走出校门,到群众中去,参加社会实际斗争,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

  此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去苏联学习,一部分则到工人群众中去,进行实际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安徽省学生联合会派王先强等在安庆创办了工读学校,参加学习的近百人,教员十余人。芜湖由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第五中学校长刘希平等人创办了商业夜校、工读学校和工人夜校,吸收工人、店员、学徒、城市贫民参加,向他们进行反压迫、反剥削的阶级教育。经过宣传教育,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一九二二年三月,芜湖一千多名人力车工人,为反对军阀政府增加牌照捐和资本家增加车租而举行的罢工是我省工人运动的先声,也是知识分子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罢工期间,“学生联合会”组织负责解决工人在罢工期间的生活用费,并派代表前往指导,组织工人参加斗争。同时派学生代表王思、秦朵、马宣、翟宗文、张承猷、余文烈、翟光炽、赵宗汉、王崇典、刘长青和以车夫面貌出现的学生薛卓汉、胡金台以及黄包车工人代表百余人,到警察厅请愿,未获结果。三月二十二日,一千多黄包车工人和学生齐集于东门外铁路埂上,临时做了混合编排,然后浩浩荡荡向歌舞台前进。队伍最前面抬着“芜湖劳动大会”的横匾,一路高呼口号,散发传单,并向市民讲述罢工原因。当时歌舞台已被军警密布,并挂着“军务帮办”的所谓“在戒严期间不准集会”的布告。游行队伍毫不畏惧,冲向前去,砸碎了布告牌。会场临时改在十三道门(今鸠江饭店地址)广场上,参加大会的连市民在内足有上万人。在强大舆论压力下,军阀当局被迫取消了加租,减少牌照税百分之十,罢工取得了空前胜利。

  马列主义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开展,为中共安徽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和干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