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则纲
(一)省内的革命宣传和武装起义
一、引言
辛亥革命前夕,湘、粤、鄂、赣各省陆续爆发起义。地处长江中游的安庆、芜湖,同为革命党人所注意。
一九〇二年春,怀宁陈乾生即陈独秀和桐城潘赞化二人,因清政府与帝俄签订丧权辱国的密约,从日本回国宣传反对,在安庆藏书楼演说,极其慷慨激昂,求是学堂(安徽大学的前身)和武备学堂的学生多人,深受感动,极表拥护。事为当局所知,两校学生被迫令退学。此为安庆进行辛亥革命的开始。
一九〇三年六月(阴历),寿县张树侯(之屏)与郭其昌(式五),召集党徒在安庆城内放火起义,因无响应未成,郭其昌被杀。此为辛亥革命在安庆牺牲的第一人。
当时安庆是省会所在,为军政要地,重在武装起义;芜湖是工商业集中地区,利于宣传工作。所以后来到了辛亥革命时,芜湖和安庆就各自侧重不同的活动。
二、革命宣传从芜湖展开
革命党人在芜湖的宣传,以一九〇四年秋李德膏(光炯)迁旅湘公学于芜湖开始。李为安徽桐城(现属枞阳)人,从吴汝纶(挚甫)学于莲池书院。吴以文章名海内,学于莲池书院的多英俊之士。一九〇二年,吴汝纶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被派到日本考察学制。他随吴汝纶东渡,悉心研究日本强盛的原因及西欧各国所长,以为非教育不足以启迪民智,非革命不能改革政治。归国后,即协助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一九〇三年,应湖南高等学堂之聘,教授历史课,结识数学教员无为卢光浩(仲农),遂共谋创办旅湘公学,聘黄兴、赵声(伯先)等人任课。这时革命志士,多聚集长沙,消息泄漏,国子监祭酒王先谦以结党谋逆,密奏清廷,词连黄兴多人。李光炯以全家性命为质,营救于藩司张筱传(绍华,桐城人),筱传向巡抚赵尔巽进言,搜捕令因而迟延未下,党人得免于害。旅湘公学鉴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遂迁至芜湖。
旅湘公学迁到芜湖后,租二街留春园米捐局巷内民房为校舍,改名安徽公学。次年又附设安徽公立速成师范学校,请房宗岳(秩五)从日本回国主持。关于经费的筹措,校内外各种活动,多以李德膏负责筹划和推动。所聘教员有柏文蔚(烈武,寿县人)、陈仲甫(独秀)、陶成章(焕卿,浙江人)、刘光汉(申叔,江苏人,化名金少甫)、苏子谷(曼殊,广东人)、张通典(伯纯,湖南人)、周震麟(湖南人)以及谢无量(四川人)、俞子夷(江苏人)、邓艺荪(绳侯,怀宁人)等,并有日本某“理科专家”。陶成章、刘光汉均为光复会会员(刘后来叛变为洪宪时“六君子”之一)。这时正是东京成立同盟会的时候,他们先后加入同盟会。学生刘文典(叔雅)、常恒芳(藩侯)、孙万乘(品骖)、金维系等八十多人也踊跃加入。他们既借讲堂为鼓吹革命的场所,又和安庆尚志、桐城崇实、寿县蒙养和芍西、怀远养正和萃华等校联络活动,并与东京同盟会本部及南京、上海、安庆、合肥等地的革命组织互通声气。这样,安徽公学不仅成为中江流域新文化的摇蓝,也是中江流域的革命策源地。所以冯目由说:“皖人之倾向革命,实以该校为最早”。
安徽公学师生的活动,声势日盛。革命党人往来沪汉如赵声等,又必过芜湖与安徽公学同志秘密策划,早为清政府官吏所注意。一九〇六年孙毓筠(少侯)、权道涵(养之)等谋刺端方、徐锡麟刺恩铭等革命事件发生,端方拟逮捕安徽公学师生多人,侦察密布于芜湖。学校环境非常恶劣,党人先后离开了安徽公学,李德膏也暂避于九华山。因此芜湖革命的热潮为之中落,但安徽公学又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安徽俗话报》的发行和岳王会的建立,对安徽辛亥革命运动起的作用也都不小。
《安徽俗话报》创办于一九〇四年。当时由日本留学回国的陈仲甫,觉得安徽比江浙各省风气落后,上海、杭州、绍兴、宁波、苏州等地都办有白话报,宣传革命思想,安徽也应该有这样的刊物,遂与房秩五等创办《安徽俗话报》,房负责教育稿件,吴守一负责小说稿件,余稿均由陈仲甫用“三爱”笔名编写。编辑部原设安庆,编好后寄芜湖“科学图书馆”印行,因该馆负责人汪孟邹当时亦倾向革命。同年暑期,陈仲甫把《安徽俗话报》社迁往芜湖,并在安徽公学教课。该报遂成为安徽公学对外宣传的武器。蔡元培说,《俗话报》“是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的工作”。该报当时的作用,确是这样。
岳王会,系陈仲甫、柏文蔚和学生常恒芳等发起,借岳飞的情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革命。第一次在芜湖开会,烧香宣誓,极为秘密。订有反清章则,供会员遵守。
柏文蔚到了南京,又联络多人,成立南京岳王会分部,部长由柏文蔚担任。常恒芳到安庆尚志学堂教书,又在安庆成立岳王会安庆分部,部长由常恒芳担任。总会设在芜湖,会长由陈仲甫担任。
安庆分部初成立时,约有二、三十人,经过联络,后来武备学堂的学生和老三营的人,好多都参加了岳王会。一九〇八年安庆新军起义,为首的熊成基,殉难的范传甲、张劲夫、薛哲;一九一〇年在广州牺牲的倪映典;一九一一年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宋玉琳,都曾为岳王会的会员。
可见辛亥革命前夕,岳王会的组织,在安徽是起过很大作用的。
三、徐锡麟在安庆刺恩铭
芜湖的革命活动,是利用学校进行宣传,而安庆的活动,则是震惊全国的武装起义,首先是徐锡麟刺安徽巡抚恩铭(旗人)。
徐锡麟,字伯荪,浙江绍兴人,光复会的领袖。因为他胸怀宽阔,待人真诚,同志深为推崇。他任绍兴府学堂副监督兼算学教员时,绍兴成为同志集中之地。常和他在一起工作的有陶成章、龚宝铨、吕熊祥、赵卓等人。
他们感到革命要有实力,初在绍兴创办大通体操学堂,设法购买枪支,发给学生操练。后来又觉得这样做,一时很难培养出较大的军事力量,不如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可以掌握军队。遂和陶成章、陈志军、陈巍、龚宝铨五人捐官到日本学陆军,不料到日本后,为陆军留学生监督王克敏所疑,未达目的。锡麟先回国,又集合同志在绍兴创办大通师范学堂,暗地里进行军事训练,后以道台衔分派到安徽,学校交由女同志秋瑾负责。
徐锡麟于一九〇六年到安庆,颇得安徽巡抚恩铭的信任。初任安徽陆军小学堂会办,后又任安徽警察训练所所长并兼安徽巡警处会办。他认为警察学堂的学生都有枪支,可以组织武装起义,乃在校内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又与新军六十一标取得联系,相约共同发难。
一九〇七年五月二十六日,警察学堂的学生举行毕业典礼,巡抚恩铭及藩司、臬台大小官员都来参加。当他们齐集礼堂阅操的时候,锡麟即乘隙取出手枪,向恩铭射击,连中数枪,恩铭被他的文武巡捕抢回抚署,不久毙命。锡麟又拿着手枪追击臬台毓秀(旗人),毓秀乘混乱逃走,锡麟把破坏起义分子顾松(旗人)打死后,即率领学生到军械所夺取弹药。哪知弹药都藏在地下室,上面盖了钢板,军械所的总办已带着钥匙溜走了。钢板无法打开,因此不但巡警学生得不到弹药,驻在城内的六十一标管带丁葱清率领一支部队赶来,也无法得到子弹。不久军械局被巡防营包围,经过五小时的激战,同志陈伯平在战斗中首先牺牲,城外六十一标又以城门紧闭,无法赴援。敌人发觉起义军弹尽援绝,即冲进军械所,锡麟和战友马宗汉(子畦)以及参加起义的学生都被反动军队俘虏。
锡麟等被执后,经过军法会审,侃侃而谈。代理巡抚冯煦要他写出供词,他奋笔直书:“我本革命党大首领,捐道员到安庆,专为反清而来,做官本是假的,使人无可防备,……”词义壮烈,读者都深为感动。
锡麟就义前,两江总督端方(旗人)电令冯煦将徐锡麟剖心祭奠恩铭。冯煦在无可奈何之下,执行了惨无人道的毒刑。烈士死后葬在城西马山。冯煦乃在大观亭辟一室,陈列烈士的血衣,并写了“来日大难,对此茫茫百感集。英灵不昧,鉴兹謇謇匪躬愚。”一付对联,挂在室外,以抒发他的苦衷,也反映了他对前途的悲观情绪。可见清廷的末路,就是那些官僚们也已觉察到了。(编者注:有人曾对此联作过解释,说“上联是暗指革命形势发展,觉得清室前途茫茫,百感丛生;下联是暗求徐的阴魂原谅他为清室尽了愚忠,不是为了自己。”说此联“名义上是追吊大观亭畔的元代死难忠臣余阙,实际上却是对徐的灵魂表示忏悔。”)
协助徐锡麟起义的马宗汉,被执后,报名黄复,羁押牢狱,后被侦出真姓名,穷追党羽,受尽毒刑,于七月十六日就义于安庆。
四、熊成基起义
徐锡麟起义失败后,一九〇八年十一月十六日(光绪三十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安庆又有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
熊成基,字味根,江苏甘泉人,寄居芜湖。少时喜读兵书,慕岳飞、史可法的为人,立志救国。曾投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结识了柏文蔚、郑芳苏(赞丞)、范传甲(寿山)、张劲夫(绳武)等革命志士。武备学堂停办后,到南京考入炮兵速成学堂,毕业后,来皖投效,被任为炮兵营队官。
这时,徐锡麟的起义虽然失败了,革命的热潮仍是高涨。有组织的活动为岳王会和它的外围组织维新会。熊成基、范传甲、薛哲(明甫)等都是岳王会的会员。他们在新军中散发《猛回头》、《警世钟》、《扬州十日》等书刊,宣传革命思想。因为徐锡麟起义他们没有来得及赴援,深感遗憾,乃决意再行发动。适党人倪映典于一九〇七年秋从南京来安庆,担任骑兵营管带,因为他掌握了一营兵力,威望很高,公推他为首领。准备于同年阴历除夕起事。不料走漏了消息,倪映典被安徽巡抚朱家宝撤职。计划没有实现。
一九〇八年秋,清政府有调集沿江各省新军于十一月间在安徽太湖会操之议。安庆党人闻讯、即派人到各省联络军界。江苏陆军也派代表祁山来皖协议。当时安徽巡抚朱家宝准备率领安徽新军三十一混成协前往参加会操。范传甲等遂集议于黄花亭杨氏试馆(党人秘密机关),决定在太湖秋操时起义,并推熊成基为总指挥。拟定太湖秋操起义后即拘禁端方、朱家宝,降服会操新军,再率起义军夺取安庆,然后取皖北,与当地革命党人结合,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直捣北京。不料新军不稳的情况已为清政府陆军部所闻,电知皖抚不必调新军三十一混成协到太湖会操,并一律禁发枪械,太湖起义的计划又遭失败。
但是他们的革命热情并没有丧失,乃改变计划,准备用他们自己掌握的马炮营,先在安庆发动,占了安庆以后,再驰往太湖策动会操的新军响应。就在这时(十一月十六日),陡然传来清光绪和慈禧先后去世的消息,大家极为振奋,熊成基、范传甲、张劲夫等人都认为这是起义的极好时机,乃分头向各营同志联系,大家一致赞成。十一月十九日,参加起义的代表,又在杨氏试馆举行会议。出席的有:熊成基、范传甲、张劲夫、薛哲、薛子祥、田激扬、廖盘贞、洪承点、程芸萱、李朝栋等十余人。公推熊成基为安庆革命军总司令,成基即发布作战密令十三条,决定于当天午后十时执行。
散会后,大家分别回营。当夜九时,住在玉虹门的马营(骑兵营)和住在东门的炮兵营,即举火为号。马营由张烈、田激扬等赶走管带李玉春,率领全部人马开往北城。炮营在熊成基直接指挥下,由正目张鸿亮、士兵黄节等将管带陈昌镛击毙,全营开赴北门与马营会师后,即驰往菱湖弹药库取出子弹。同时北门外测绘学堂的步兵也参加了起义,这时城外已无敌军,遂用全力攻城。炮兵据迎江寺高地及炮兵营原有阵地,轰击抚署和督练公所。步兵进攻城东北角,骑兵与辎重队进攻西北角,预备爬城而下。
朱家宝本已前往太湖,因光绪和慈禧去世,特驰回安庆,防范事变。当熊成基开始发动时,该营左队队官徐召伯秘密入城报告朱家宝,各城门遂被严令禁闭,又调集军队加强防守。
原约城内接应的薛哲,从百花亭率队去开北门,见敌人已有布置,临阵畏怯,半途折回。
讲武堂内的张劲夫,听到城外枪声,准备率队接应,因无武器,在军官的监视下,未能冲出。
驻在关帝庙工程队的范传甲,被该队官长监视极严,营房大门被封锁,冲不出来,无法接应。屡次放火,均为反动军官扑灭。到次日下午二时,才乘隙逃去,跑到杨氏试馆,向同志黄如波探听消息,黄告以形势很坏,起义军难以入城,劝他改装逃走。他悲愤地说:“我已准备牺牲,要革命成功,就不怕流血。”又转回营房,打算再发动同志接应。清军统领余大鸿这时已侦知范传甲为革命党首领之一,密谋内应,以起义军攻城甚急,不敢遽加杀害,为了便于监视,即调范传甲到本部充当卫队。当天下午,余大鸿率队出巡,至饮马塘附近,范传甲认为是个很好的毙敌机会,立即举枪向余射击,不幸枪声未响,即被其他卫兵发觉,执送安庆抚署,第二天,殉难于抚署前。
因为城内各路应援都遭失败,革命军虽勇猛进攻,但弹药不足,炮弹又无引火线(引火线藏在城内督练公所),屡次扑城,均未得手,伤亡很重。泊在江心的清军兵舰,先存观望,后见起义军攻城不下,遂发炮袭击起义军阵地。朱家宝从太湖调来的援军又逼近城郊。起义军腹背受敌,迫不得已,于二十日下午十时,分两路突围出走。
熊成基率一队,由集贤关到桐城,准备到合肥,联络淮颍同志,再图大举。因沿途和清军姜桂题部,发生遭遇战,到合肥时,人数已不满百,并且精神涣散,难以维持,遂只身潜离合肥,经寿县,逃往日本。熊成基去后,余人即纷纷离散。
另一路由程芸萱率领,从安庆直奔合肥,与江防营发生混战,到合肥东乡,不过四十人。几天后,也宣布解散。
革命军失败后,清政府即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因叛徒告密和奸细侦查,革命党人张劲夫、田激扬、周朝栋、周正举、胡文彬、张星五、张志功、刘志贤、易桂安等人,均先后被捕,从容就义。此外因革命牵连受害的党人、兵士、学生有三百人之多。
薛哲也未幸免,惨遭枭首示众。假使他当时奋勇打开北门,这次起义可能不致惨败。
(二)皖人在省外的革命活动
一、万福华刺王之春
皖人在省外,为了革命,第一个进行暗杀活动的为合肥万福华。他系华兴会会员,为吴春阳(旸谷)密友。
一九〇四年春,福华在上海某校教书,由吴春阳介绍,认识了黄兴、刘揆一诸人,加入华兴会为会员。这时蔡元培、陈自新、章士钊、吴春阳等创青年学社于上海,刘光汉执笔于《警钟报》,龚宝铨从日本回国,在沪组织暗杀团,福华深受他们的影响。
适前广西巡抚王之春潜居上海。过去他做安徽巡抚,私卖三十余处矿产给外人。在广西又密召法兵平“内乱”,屠杀本国人民,做出种种丧权辱国的事。现在又倡议割东三省与俄罗斯。春阳、福华、光汉、自新诸人闻之大愤,遂谋暗杀之。乃数王六大罪,从别人那里借得手枪,以吴葆初的名义,骗王到上海金谷香西菜馆小饮。王至未见吴,疑而欲去,福华出枪击之,不幸未中,福华被捕下狱,辛亥革命成功后才出狱。和此案有关的青年学社、《警钟报》都被封,黄兴、章士钊等被捕于上海工部局,以营救得释。
二、吴越刺五大臣
万福华刺王之春失败后,又有吴越在北京刺五大臣的事件发生。
吴越,字孟侠(一作霞),桐城高店(现属枞阳县)人,幼时聪明好学。二十岁到上海想进广方言馆,未果,乃北上,由族人吴汝纶介绍入保定高等学堂。刻苦求学,尤喜读革命书报。进而联络苏皖同志,创办上下两江公学,自任义务教育。又创办白话报,自任主笔,热心革命事业,为朋辈所推重,与湖南陈天华、江苏赵声交谊甚笃。一九〇四年夏,赵声因考察北洋新军制度,到保定与他会晤,意气极相得,临别赠以诗云:“淮南自古多英杰,山水而今信有灵。”
万福华刺王之春未中,越闻之,深为感奋,唯惜其大材小用,擒贼不擒王,乃蓄意刺杀铁良。因铁良为清廷大员中最骄横的人物之一。这时杨笃生适在北京秘密制造炸弹,乃由赵声介绍,从杨处获得这项武器。
一九〇五年七月,清政府派载泽、戴鸿慈、绍英、端方、徐世昌等五大臣分赴东西各国考察宪政,以便归后借“立宪”二字,欺哄国人,缓和革命。吴越深恐革命受其影响,遂放弃原来计划,于八月二十六日载泽起程的时候,先怀炸弹到北京车站,准备把五大臣一网打尽。不料刚上车,炸弹走火,未及抛掷就爆发,本人竟以身殉。事虽未成,在北京发生这祥的爆炸案件,不仅使清廷要人震惊落胆,而且真是“震动全球”,对辛亥革命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吴越于当年春间,已写好意见书(原文载《民报》),说明不惜杀身成仁的原因。七月二十五日夜,特置酒食与同住友人告别,托辞将往天津,夜间作家书,并留一纸条于枕下,嘱同寓桐城试馆的人速将他的行李移藏别处,以免受累。越殉难时,年仅二十八岁。
三、孙毓筠等谋刺端方
清两江总督端方,为清权贵中最贪横的人物。在南京时,除尽力搜刮东南金石书画外,对革命党人,极为仇恨,尤注意上海、安庆、芜湖等地。多次指令所属官吏,严防党人,不惜逮捕屠杀,党人恨之刺骨。
一九〇六年十月萍乡起义,东京同盟会员纷纷请命杀敌,总部乃命宁调元、杨卓林、胡瑛、孙毓筠、廖德璠、张汇滔、段云、李根发、权道涵、程恩普等回国,策动长江一带响应。到了南京,皖籍同志程恩普、张汇滔先回皖北。孙毓筠、段云、权道涵留在南京,并带炸弹四枚,与新军赵伯先、柏文蔚联络,谋刺端方。事泄,于十二月六日在长安栈被捕。经过多次审讯,坚不承认谋刺端方,只说党人痛恨铁良。孙毓筠因为是清宰相孙家鼐的侄孙,端方与孙家鼐有师生关系,乃轻判监禁五年(孙毓筠后来反动,做了洪宪时筹安会“六君子”之一)。权道涵、段云则押解寿州牢狱永远监禁,辛亥寿州光复始欢迎出狱。
四、倪映典在广州燕塘起义
黄花岗之役前夕,有倪映典广州燕塘的起义。
倪映典,原名炳章,合肥人。幼时从父亲学医,因愤清政腐败,人谋为军人,为国效力。一九〇四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这时安庆有岳王会的组织,映典与熊成基等加入,接受革命思想。毕业后,复入炮兵学堂。一九〇八年,以赵声推荐,为江南三十三标炮兵将校。因孙毓筠刺端方事发生,跑回安徽,任骑兵管带。这时熊成基正策划起义,映典至,气益壮。不久为端方所觉,来电调他,将加以危害,因赵声在粤任标统,乃将原名炳章改为映典到广东,仍投身军队,充炮兵营见习官。演说时事时,声泪俱下,同营多为感动。不久辞去军职,在广州设机关部,专以运动新军为事。起义前,到香港同盟会支部,向冯自由等报告运动已经成熟,请即电促黄兴来粤主持。黄得电到港,商定于一月(阴历)某日起事,俟映典回广州,布置就绪,黄兴与赵声即同往发难。
广东新军分三标,第一标驻燕塘,第二、三标驻北校场,军官多为广东陆军速成学堂和虎门讲武堂的学生,加入同盟会的很多。一九一〇年除夕,二标新军与巡警发生冲突,正月一、二日,激成殴斗,各标都加入,落围扩大,愈演愈激烈,不可收拾。
映典回到广州,见革命活动已经暴露,迫不及待。三日晨,乃急入炮工辎营,全营皆跃起欢呼,惟管带漆汝汉反对,即击毙漆汝汉。众推映典为司令,率一标各营夺取广州。但城垣已有重兵防御,与清统领吴宗禹相遇于茶亭,吴劝他降,映典挥众激战,亲率一军进至横枝岗,为敌截住,乃大呼冲锋,不幸中流弹殒命。
新军以缺乏子弹,伤亡既重,又丧失领导,不得不溃散。
燕塘起义失败,港中同志大为激愤,亟谋再举,而有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后来黄兴等检讨失败原因,认为姚雨平误了事,并说:“倪映典只身入军,而三千人皆反,人之贤不肖,相去远矣。”对倪映典鼓动燕塘起义估价甚高。
五、宋玉琳等在广州殉难
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广州黄花岗之役,皖人有宋玉(豫)琳、石德宽、程良率江淮子弟九十七人踊跃参加,同时殉难。
宋玉琳,字健候,怀远人。为广东新军军官,起义时,从黄兴攻两广督署,转战至华宁里,与敌激战,力尽被执。清吏严讯时,侃侃而谈,供认起义不讳,问官及听众无不动容,殉难时年三十二岁。
石德宽,字经武,又字景吾,寿县人。二十一岁,与宋玉琳、范受三等入安庆志愿兵营,即老三营。加入岳王会,被推为岳王会皖北分部纠察员。后赴日本求学。一九〇九年与熊成基谋刺载洵于哈尔滨,不成,熊成基被捕殉难,德宽复逃至日本。广州起义前夕,以同志电催回国。至广州,担任联络工作,不幸消息泄漏,于三月二十六日被浦。审讯时历数清廷罪恶。于二十八日就义,年二十六。
程良,怀远人。毕业于安徽陆军小学。广州起义时,和宋玉琳从黄兴攻督署,转战至华宁里,力尽被执。受讯时,李准诱其投降,骂曰:“余与清奴,无可言者”,问起义的事不答,问他的姓氏、籍贯亦不答。所以当时传有哑党人就义的事,就是程良。那时他年仅二十八。
宋玉琳、石德宽、程良三人的名字,都光荣地列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上,表现出淮河流域人民传统的革命精神。
(三)安庆独立及各地的光复
一、省会安庆的独立
安庆虽然经过以前两次起义的失败,但当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安庆,新军谋变的风声,愈来愈大。安徽的巡抚朱家宝为了防止革命发生,除命巡防营统领刘利贞加强防备外,又急电两江总督张人骏迅派张勋江防营五营来皖加强镇慑力量,并把倾向革命的新军各标营的枪械弹药一律收缴,命六十二标三营管带桂丹墀立率所部开到英山,名为防御武汉革命军东下,实是分散新军力量。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人心都热望本省早举义旗。在安庆的党人吴春阳、管鹏、韩衍等于九月九日开会于萍萃楼旅馆。六十一标、六十二标马、炮、工程各营、陆军小学、陆军测绘学堂均派有代表参加,决定当晚起事,推举胡万泰为总指挥。八时,先由六十二标举火为号,六十一标和马、炮、工程各营继起。因消息泄漏,六十二标统领顾筱轩先将发动起义的阚朝鼎、李乾玉扣留,胡万泰又临时畏缩,不知避到什么地方。六十一标不见举火,未敢举动。十日下午六十二标赶走了顾筱轩,救出阚朝鼎、李乾玉,进攻省城,六十一标也参加作战。终以枪械不及江防营和巡防营,不免溃败,一部份退往桐城。朱家宝即将留省未走新军全部解散。这次起义又以失败告终。
安庆九月九日起义虽然失败,但下游的上海于九月十三日起义,江苏程德全于十五日在苏州宣告独立,浙江又于九月十日光复,上游马毓宝在这个时期于九江独立,省内,九月十五日光复了寿县。在省内外形势威胁下,朱家宝还想扑灭革命火焰,拟逮捕城内革命党人,但因皖绅童挹芳说:“党人皆挟有猛烈炸弹,如逼其走险,恐全城俱毁。”朱乃不敢发动。
因革命形势的鼓舞,绅界童挹芳、洪思亮、黄书霖和咨议局长窦以珏等联合劝朱家宝仿苏抚程德全的做法,宣布独立,但为朱家宝所拒绝。九月十七日咨议局联合商界,决议十八日由地方自行宣告独立,军事、警务、财政都由咨议局办理,朱家宝的去留,听其自决。适这时朱家宝得袁世凯的密电,嘱其随机应变,以待时局变化,朱家宝乃接受宣布独立的建议,于九月十八日宣告独立,被举为皖军都督,王天培副之。朱家宝嗣因感到和王天培并立不便,先把都督位置让给王天培,继又嗾使刘利贞鼓动流氓借反对剃辫子,把王天培赶走,又恢复了他自己的都督位置。及黄焕章的浔军到安庆抢劫藩库、商店,围攻都督署,朱家宝才仓皇从后墙挖洞逃出,托圣公会教士送出安庆。
朱家宝去后,皖人遂组织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内分三部,军政桂丹墀,民政洪思亮,财政黄书霖,秘书长由韩衍担任,暂行维持。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成立后,即召集临时参事会。十月二十二日,全场一致票举孙毓筠为皖军都督,同时,上海同盟会本部,关于皖军都督,亦选孙毓筠。
孙毓筠来皖,过大通,为黎宗岳所阻,折回芜湖。即由芜湖军政分府派兵护送,并有柏文蔚派先锋军一营协助。十月十二日到安庆,正式成立军政府,下设军政、民政、财政、教育四司,裁撤各地军政分府。惟黎宗岳抗不遵命。民国元年三月,南京临时中央政府明令陆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统率水陆各军迫近大通,黎宗岳本人逃走,大通军政分府即日撤销。安徽除倪嗣冲占据一隅外,全境遂告统一。五月孙毓筠辞职,柏文蔚继任,一九一三年六月被袁世凯免职。
在安庆独立过程中,吴春阳、韩衍二人的事迹,不能不专门说一说。
(1)见义勇为的吴春阳
吴春阳(旸谷),合肥人。少时痛心清政腐败,即立志为国家为人民牺牲个人。二十一岁,与蔡元培、高荫藻、秦效鲁、陈自新等人,创青年学社于上海,从事革命宣传。
一九〇四年,万福华刺王之春,春阳与万福华素为密友,实与其谋。事败,福华入狱,春阳幸免。明年东渡日本,在日本与志士白浪庵滔天相友善。
一九〇五年,孙中山先生到日本东京,倡议组织同盟会,春阳为首先拥护者之一。同盟会成立后,即回国,在芜湖发展同盟会同志多人,到合肥主办合肥学务分会,组织同志创武毅会,与柏烈武等的岳王会互通声气。
这时安徽有志青年多投身军队,未一年,春阳亦到安庆进“炮兵弁目养成所”,与炮营范传甲、常恒芳等密切联系。及倪映典从南京来安庆,密谋发难,事泄,春阳逃至寿春,任职芍陂学校,暂行隐避。一年后,又到安庆,联络军队谋举事。省大吏闻风,捕之甚急,乃急返合肥,主办城西学堂。名虽办学,实暗行革命宣传,三年之间,影响甚大,不料为乡绅李国筠(李鸿章的侄孙)所攻,乃离开合肥到上海。
他到上海时,正是武昌起义的前夕,上海同盟会机关派他光复安庆,乃即回省策划。到安庆时武昌已举义旗,安庆因起义一再遭受挫折,朱家宝防范又严,不易发动。忧愤成疾。不得已扶病到武昌乞援。
黎元洪因战事方急。无力支援,欲任以参谋,襄助军事,他不肯就,说:“北军已据武胜关,武汉处处受逼,大势一去无可为,公假我一混成协军火,合吾皖原有枪械,当率长淮胜兵万人,出颍、毫,分驱周家口、信阳州,捣北军后路。彼后方路线自大河以南,绵亘千里,处处受敌,猝不及备,公击其前,我袭其后,彼将不战自却,然后胜负可得而计也。”黎元洪信其说,乃任以鄂皖联络员,但终无实力相助。
九月七日,回安庆,更促诸同志发难。遂有九月九日新军第一标围攻安庆之举,不幸又告失败。
春阳愤极,又潜往武昌乞援,奈黎元洪无兵可分。乃遣詹大悲偕春阳告援于九江都督马毓宝,马派黄焕章率浔军相助。他先率学生军数十人东下,拟光复芜湖再图安庆。舟至安庆,见城头已树立光复旗帜,大喜过望,遂入城,极受欢迎。王天培以都督相让,不受,被举为经略。隔日,黄焕章亦率浔军来安庆。
黄焕章的军队组织不纯,纪律甚坏,该军刚刚到安庆,春阳适得芜湖电告,起义有阻障,非他去不可,遂急往芜湖。既光复了芜湖,方谋集合兵力,下攻南京,忽有黄焕章浔军抢劫藩库商店蹂躏安庆之事。
春阳得急电,愤极,回到安庆,即欲以大义责黄焕章,同志均谓黄焕章粗暴,不可理喻,勿轻犯其锋。他厉声地说:“焕章假借民军,行同盗贼,践我土地,虐我人民,吾皖素称多志士,今事至此,竟无一人仗义执言乎!?”直往焕章住处,面数其罪,果被扣留。同志与皖绅闻讯都大惊骇,多方营救无效,卒遇难。在被扣的时候,曾写诗言志,有句云:“拚着头颅酬死友,敢将多难累生灵”。遇难时,年二十八。
(2)革命奇士韩衍
韩衍,号蓍伯,江苏丹徒人(编者注:后入安徽太和县籍)。颇负才气,同盟会员。曾打入袁世凯幕府任文案,以刺探秘密,事泄,离开袁世凯。后以友人介绍来安庆,一度任督练公所文案,复辞去,专作革命活动。组织读书会,与孙养癯等创白话报,对革命活动起了宣传作用。
辛亥安庆独立,朱家宝逃走之后,安庆局势很混乱,他联络李德膏、史推恩(恕卿)等组织皖省维持统一机关处,商定一切,维系人心。自任该处秘书长。安庆局势,赖以粗定。
为了积极准备北伐力量,与易月村(白沙)、管鹏等创立青年军,成员俱系富有革命性的青年学生,自任该军监督,并自编讲义授课。与队员共饭食,同甘苦,以是甚得青年欢心。青年军的军旗缀以人字形的徽志,表示奉行人道主义。当时安庆秩序,颇得力于青年军的维持。
韩衍的生活很朴素,身材短小,常穿一套褴楼布衣,面部黧黑且多斑点,头发蓬乱,胡须满面。每疾趋街衢,辄多引起人们注视。
《安徽船》日报,是他一手创办的,可说是他的喉舌,也是青年军的武器。他利用该报,对社会黑暗,口诛笔伐,尽情揭露。妒忌他的人,说他是过激;恨他的人,骂他是狂妄。他赠该报社诗云:“怀宁驿口浪滔滔,万马声中第一篙,寄语诸君须坐稳,前途月黑正风高。”似乎他已预知辛亥革命的前途不可乐观。
这和他在《青年军讲义》里说的“门外天如墨,一灯惨作花”是同样的情调。当革命正在发展的时候,他不朝光明的方面着想,只注意黑暗的一面,所以他的活动,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也起了消极作用。总的说,他是安庆辛亥革命队伍中的一个奇士。
一日夜间,从都督府归寓,中途遭刺,论者谓与柏烈武继任安徽都督问题有关。
二、寿县的光复和“淮上军”的活动
寿县很早就有革命同志活动,孙毓筠办的养蒙学堂,李兰斋办的芍西学堂,都是传播革命的地方。一九〇六年底,张孟介等受了东京同盟会总部委派,回到寿县,更积极活动。为避人耳目,设“信义会”,吸收会员,实为同盟会支部。
一九〇七年三月十五日,拟趁城北四平山庙会起事,消息泄露,临时中止。不好再用“信义会”名义,乃改组为寿州农会,继续活动,与教育会联络。这时乡团团长王庆云(龙亭)也参加了农会组织,得到乡团支持,势力大张。广州之役,张汇滔、郑赞丞代表淮上同志参与密谋。广州失败后,淮上同志益奋。
武昌起义消息传至寿州,张汇滔、王龙亭、岳相如、袁子金、徐石君等积极筹议响应,凤台、定远、凤阳、怀远各县都派代表参加,决议九月十五日夜,武装夺取寿州。出乎意料,十四日夜晚预伏城内军民即已发动攻势,清军不敢抵抗,文武官吏闻风先逃,十五日晨城门大开,起义军凯歌入城,宣布独立。
寿州光复的次日,即成立淮上军司令部,总司令一职,张汇滔因坚欲领兵北伐,辞不肯就,公推王庆云担任,张石泉、袁子金副之。司令部成立后,着手整编军队,得步兵十八营,马队一营,炮兵二营。除留一部分警卫寿县外,分三路向皖北各县推进。
第一路由袁家声(子金)、杨穗九(冠英)、岳相如率领,东取怀远、定远、凤阳、蚌埠。在未到怀远时,即有怀远代表刘楚南前来欢迎。取怀远后,向凤阳、蚌埠前进,驻凤阳、蚌埠清军统领社清远率部投诚,收编后,革命军声势益大。这时住在南京的张勋,方和攻城的革命军相持不下,听说凤阳已为淮上军所占,怕切断后路,仓皇搭津浦车北遁。淮上军听到这个消息,即在蚌埠小南山架大炮截击,敌军不能前进,后以敌愈来愈众,混战一夜,张勋乘间逃脱,伤亡极其惨重,到徐州后,只剩数百人。
第二路权养之、段云、洪鼎(振九)率领,出征合肥、六安、霍邱,未至合肥,合肥已宣布独立。六安、霍邱清军均闻风逃跑。“未发一弹,未折一兵”,很顺利地光复了这些地区。
第三路张汇滔、孙多荫率所部西行,先取颍上、阜阳,知府常绍派兵拒战,以兵败遁逃,预伏颍州城内的同志程恩普率众接应,同时亳州、太和亦均派代表迎降。张汇滔使宁隽元守太和;使程恩普率兵由涡阳趋毫州,自己略取蒙城。程恩普光复涡阳后,十月十日兵至毫县,原约投降之清兵统领李钟明突然变卦,程恩普遭到袭击,败退。这时张汇滔因颍州府所属各县已光复,正拟西进豫东,侧击平汉路,支援武汉,不料袁世凯使倪嗣冲侵入安徽。
倪嗣冲(丹忱),阜阳人。初为鲁省县吏,以贪污革职,后为袁世凯荐任河南布政使兼武卫军左翼长。阜阳光复后,他的胞弟倪毓棻及阜阳大地主宁继泰等逃到河南,促他出兵。于是他从周口店侵入安徽,得太和后,探知阜阳守兵很少,急行南下,围攻阜阳。张汇滔坚守,给清军重大打击,倪乃变更计划,利用城内戚友刺探军情,勾结原投降革命军的巡防营内应,开门迎敌,清军入城后,张汇滔还率众巷战,左右护张汇滔突围而出。是役牺牲数百人,仅张汇滔同族就有五十七人殉难。倪嗣冲入城后,更把外地人集中起来,令他们报数“一”“二”,凡口音不同于当地的寿县人都遭屠杀。这时倪已接清廷停战议和电报,但仍违约动兵。
阜阳失守,安庆党人因倪嗣冲违约动兵及其严重暴行,非常愤怒,即组织北伐军,以段志超为司令,管鹏为参谋长,率步、骑七营讨倪。合肥军政分府也派兵一团随同北伐。到正阳关,与第一军柏文蔚部卢慈甫会师,沿颖河,抵阜阳,十二月十日与倪部激战于城东,大败倪军,倪本人退缩城内。次日复开城三路出战,又惨败退回。这时倪嗣冲惶恐万状,屡电呼吁清陆军部与河南巡抚齐耀琳救援。不幸革命军以迭获胜利,疏于警惕,致为倪嗣冲所乘,中途败挫。及再集合兵力,准备继续进攻,因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和议告成,北伐军遂停止作战,使祸国殃民的倪嗣冲侥幸窃据皖北。
三、合肥的独立
辛亥革命前,合肥已有同盟会会员在活动。如吴春阳等组织“合肥学会”兼办城西小学,进行革命宣传。
武昌起义前夕,上海同盟会派孙品骏回合肥。孙到后,即组织武装力量,联络民团及县府卫队,准备起义。庐州知府穆特恩(旗人)闻风先逃,只合肥知县李维源(松圃)还想抵抗,经过说服,李亦接受独立。九月十九日下午,召集大会,由孙品骖主持,宣布独立。公推孙品骖为总司令,成立庐州军政分府,下分民政、巡警、财政、参谋、执法五部。积极推动庐州府属各县独立,并分配兵力,协助北伐。
全省军政统一后,庐州军政分府遂奉令撤销。
四、宿县由假独立到光复
扼津浦路要冲的宿县,当寿县、合肥先后独立时,宿县军阀雷震春(原为清政府江北提督,被撤职家居),为了破坏革命,与当地官绅密谋假独立。于九月十二日,召集各界,以宣布“独立”为幌子,组织保安军,雷自任总司令。原宿州知州李铭楚任保安军执法官。十一月二十日张勋北逃过宿州,他特地跑到车上和张密谈。二十四日夜,他也丢掉总司令的位子跑走了。
雷震春走后,张勋在徐州集合残兵,并勾结鲁军,南来占住宿州。直到十二月二十日,北伐军第一军军长柏文蔚和粤军司令姚雨平进攻固镇,才击败张勋。经过奋勇追击,二十四日光复了徐州,因南北议和,停止前进。这时宿州才真挂起光复旗帜。
五、芜湖的光复
芜湖是革命党人活动很早的地区,一九〇六年以后,革命同志先后离开,武昌起义时,虽然社会人心激动,渴望速举义旗,但因领导无人,未能发动。及吴振黄从上海、刘醒吾从武汉同时来到芜湖,才积极活动起来。这时寿县、安庆都已宣布光复,清政府的芜湖负责军政人员,有的逃走,有的经联络即表示赞成独立,遂于九月十九日宣布独立,成立皖南军政分府。公推吴振黄(此人因反动,罪恶很多,解放后被镇压)为总司令,刘醒吾为军政部长。
军政分府成立后,即派员光复宁国、宣城、当涂各地,各该员到时,阻力甚少,均次第更换旗帜。
宁国和太平两府光复以后,皖南各县,都传檄而定,只大通一地,为黎宗岳所据,不受政令。到次年二月,黎宗岳才被迫逃走。
在这里,讲一讲讨袁军的发动与失败的问题。
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让窃国大盗袁世凯攫夺了政权,已为人民所不满;袁执政以后,更激起南方各省革命同志的愤怒。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袁又使人暗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先生即在沪召集会议,主张讨袁。湘、粤、皖、赣、滇、黔、四川各省军民的反袁空气都非常激昂,但因会议意见未能一致,没有发动。
当时江西李烈钧、安徽柏烈武等反对袁世凯杀害宋教仁和向外国大借款最为激烈。袁世凯大借款成功后,一面用重金收买湖、粤、皖、赣军人,一面先发制人,派李纯率北军南下,进窥江西。布置妥帖,即于六月间先后免去李烈钧,柏烈武的都督。
针对袁世凯这样倒行道施,孙中山先生又在上海召集国民党(这时同盟会已改为国民党)同志举行会议,决定兴师讨袁。并派黄兴到南京,朱执信到广东,李烈钧回江西,谭人凤回湖南,龚振鹏回安徽,同时发动。李烈钧七月九日到湖口,七月十二日江西即通电独立,爆发讨袁第一声。黄兴七月十二日到南京,十五日宣布独立。
赣、宁独立的消息传到安徽,人心极为振奋。袁家声、岳相如、张汇滔、范光启、龚振鹏、郑芳荪、凌毅等就在正阳关召集军事会议,以领导无人,会未开成。龚振鹏跑回芜湖,他人也多离开,会议无结果而散,给了倪嗣冲一个进攻的机会。
柏烈武被免职后,袁世凯派来都督孙多森,到安庆没有几天,见群情汹汹,无法抗拒,乃逃之天天。孙多森走后,七月十七日,安庆也树起讨袁旗帜,公推宪兵司令祁耿寰护理都督,积极组织讨袁军。全市人心非常奋发。电灯厂厂长洪忠凯,谋组织青年军,到师范学校登记时,暑假留校学生全部摩拳擦掌地踊跃参加。举此可见一般。(洪忠凯后为倪嗣冲杀害)。
讨袁军正在积极进行活动时,早被袁世凯收买的第一师师长胡万泰嗾使部下柴宝山团兵变,围困都督府,祁耿寰冒险冲出,仅以身免。胡等举刘国栋为都督,刘为日本士官学生,这时受袁世凯命,来皖活动,故被举为都督。不几天,芜湖龚振鹏、管鹏等与胡军战于大通,胡万泰兵败,与刘国栋离开安庆。
袁军的布置:(1)段芝贵沿京汉南下,护卫武汉,进攻江西;(2)冯国璋沿京浦南下,窥取南京;(3)倪嗣冲由颍州东进,占正阳关,断绝南京和徐州的交通。讨袁军也分三路;以南京一、八两师合徐州冷遹第一师沿京浦北上;李烈钧与岳州程潜进攻武汉;柏烈武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指挥皖北各军,扫除倪嗣冲。
柏烈武以皖北事急,从南京先赴皖北,讵到蚌埠仅三日,黄兴急电,促其回南京。这时胡万泰亦跑到南京,表示非柏到安庆不可,柏和胡遂同阵回安庆。
柏到安庆,皖籍党人管鹏、张汇滔等也联翩而至。即委龚维鑫为都督府参谋长,代行都督职权,管鹏为内务司司长,代行民政长职权。正拟仍赴皖北督师,不料宁、赣军情同时发生变化:黄兴离开南京,江西又失湖口,形势极为不利。
讨袁军起,袁世凯即命待机蠢动的倪嗣冲抄袭讨袁军的后路,又加派李辅勋、王明臣两部军队归他指挥。他即从阜阳出动,击败了津浦线卢慈甫的讨袁军;并占正阳关,攻下寿县、六安。由合肥、桐城直趋安庆。这时胡万泰又嗾其部下兵变,进攻督署,柏烈武冒险从督署逃出安庆,回到南京。胡万泰迎降倪嗣冲。袁世凯即命倪嗣冲做安徽都督,为安徽置下一个土皇帝。
(巡抚附:李则纲(1891-1977.3.22),安徽省枞阳县茂岭人。著名历史学家、文史理论家,新中国文博事业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政协常委、省博物馆馆长、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安徽省文史馆副馆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