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平先生的战斗历程———根据访问高一涵、光明甫、周新民、朱蕴山四老记录整理
作者:穆孝天

  小序:

  刘希平先生是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的先导者之一,社会进步人士,安徽教育界的一颗明星。他对“五四”前后一连串的学生爱国运动深表同情,并同当时许多先进学者、名流、学生、工人一道,为革新教育、改造社会,在“六二”惨案,反对贿选,驱逐伪省长李兆珍、废督裁兵等运动中共同奋斗,立下了重要的业绩。二十几年前,我初接触其生前有关资料时,每为其崇高的品格和忘我的爱国主义言行所感动。时时因念“吾生也晚”,为未能亲聆教益而悔恨。一九五八年初,由于工作机会,我有幸先后访问了他的老友高一涵、光明甫、周新民、朱蕴山四老,益增我对刘老的敬仰之情。为使其光辉不致为时间所淹没,检出旧日访问笔记,据以整理成这份资料。挂一漏万之处,必不可免,敬希前辈补充、指正。

  四老评价:

  高一涵老人说:

  “希平先生乃文弱书生,与人交,胸无城府①,劝善规过,知无不言,人皆谓其蔼然可亲。虽终身不参加任何政党,然论及政治,词严义正,敌我分明。”

  光明甫老人说:

  “刘君是五四运动后新文化先导者之一,尤其是我省‘六二运动’中之一员健将。其人真诚纯洁,勇敢不挠,系同辈中所罕见。”

  周新民老人说:

  “李光炯、光明甫、刘希平三校长在安徽教育界声望很高,在政治上有一致的进步的看法和做法。他们三个人是‘五四’和大革命时期安徽教育界的中心。”

  朱蕴山老人说:

  “在‘五四’运动前,当时在北京的陈独秀和在安徽的刘希平、李光炯和我等都有联系。”

注:
①“胸无城府”:即胸怀坦荡,没有令人难以揣测的用心。

  战斗简历:

  公元一八七三年,清同治十二年,刘希平生。原名畹蘅,字兰香,中年自号希平。安徽六安施家桥人。

  诞生前的二十四年——从一八五〇年太平军起义到一八七三年回军消灭,中国几乎极大部分划为战场,革命和反革命斗争的规模是空前巨大的。反革命一手造成的罪恶是:无数的无辜人民遭到了屠杀,社会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外则帝国主义环伺;日政府藉口曲解台湾为番地,不属中国版图等等。

  希平先生幼年时,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烟台等辱国丧权的条约。先生少时读书于私塾,即不屑习词章制艺。

  公元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政府海陆军皆败,割台湾,赔兵费以求和。希平先生二十二岁仍在私垫读书。

  公元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之说兴起。希平先生醉心于维新之说。时二十六岁。

  公元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义和团灭洋之举未成,八国联军入寇。欧洲各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从此,孙中山先生之革命论风驰电骤,深入人心。希平先生遂弃改良说,而服膺革命论。他说:“欲革命必先开民智,而开民智又必自办学始。”遂与江朴斋等倡议创办“六安中学堂”。六安之有学校,于此开始。时年二十八岁。

  公元一九〇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三十四岁。因合格师资阙如,希平先生亦深以学业未成为恨,毅然去“六安中学堂”,而于是年东渡扶桑,入东京弘文学院习师范。毕业后,回国措资,再渡日本,入明治大学习法政经济。

  公元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辛亥,三十九岁。在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得法学士学位,整装归国。

  公元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壬子,四十岁。民国肇兴,当道有知希平先生者,推其为安徽省司法筹备处长及高等检察厅长,均坚辞不就。独与光明甫、谢家声等同应安庆“江淮大学”聘,自任教授,而以校长一职让光君。从此,决心以教育为终身事业。

  他痛心祖国沦为半殖民地,时在校中向学生阐述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实况。曾谓:“军事侵略其害显,人人能知之,而经济侵略其害隐,非深谋远虑者不能预见也。”但当时言者谆谆,而闻者一时难以领悟,且有以此讥笑者,希平先生益惧益愤。时而亦有以“迂儒”污之者,希平先生亦无所顾。

  公元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四十一岁。赣、苏、皖、粤、川、湘各省独立,革命者扣押省警务处长朱家珂,把东署、南署和西北两署的中下级警察,以及巡查一大队,共千人集中起来,成立安徽讨袁军第一军,同时组织安徽讨袁临时军政府。希平先生为此奔走呼号,兴奋无似。不久,事败,遂去安庆而亡命上海。当时在安徽的卢仲农、王肖山等亦常来上海,与他研究推翻军阀倪嗣冲的计划。

  公元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四十二岁。应济南友人之召,授课于山东法政专门学校。

  公元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四十三岁。韩国钧为安徽巡按使,慕希平先生名,欲请其为政务厅长,他坚辞不就,但愿以友谊助韩为政,以冀利国利民。因返安庆,时居安庆近圣街,昕夕备韩氏顾问。彼此对于政治、教育、军事、经济、道德、文章等,无所不论。韩氏礼之如老师,称其为“安徽之圣人。”

  同年,袁世凯称帝,韩氏与希平先生讨论去留问题,希平先生劝其挂冠而去。希平先生亦同时只身赴上海寄居。

  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四十四岁。

  高一涵先生由日本留学归国,与希平先生在沪把晤,相谈甚欢,高老亲见希平先生虽于流离穷困之中,但终日仍手不释卷。出外乘车,亦常为节省一文钱而步行一两站始登车。然对救济流亡同志及求学青年,往往倾囊倒箧以待,一无所惜。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秦成道,就是在希平先生的直接帮助下,由中学到唐山路矿学校,后来考取“庚款”去美国留学,得了博士学位以归。这类事例很多,不胜枚举。人人只知其如此慷慨,而不知其百日有九十日之穷困。

  同年,高老去北京任《晨钟日报》编辑,希平先生知该报与研究系汤化龙有关,而汤恰是当时进步派孙洪伊的对敌,急函高老宁可在家闭门读书,亦不可与彼辈为伍,嘱高离京去沪。高遂辞去编辑事。

  公元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已,四十五岁。

  高一涵因母丧返皖小驻,时倪嗣冲主皖,杀进步人士无少惜,希平先生愤甚,力劝高不能在皖久留,免遭毒手。高后来表示:“余于彼时,在政治上未入歧途,皆君指导之力也。”

  同年,章士钊在北京创办《甲寅日报》,约高为该报撰写社论。希平先生知章接近政学系,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进步派,遂急函劝高拒绝。

  十月,广东护法军政府成立,推孙中山先生为大元帅。朱蕴山先生应鲁北平原混成旅胡翊宇和济南第一混成旅张克瑶的邀请去山东,交换反对安武军、迎接孙先生北伐的意见。此时,希平先生和卢仲农去信请朱老在适当的时候抽空回芜湖,共商在皖西建立第三甲种农校事。

  十一月初,朱老离开济南,路经芜湖,和希平先生一起到安庆,会见李光炯、光明甫诸老,商定由朱蕴山回皖西六安筹建第三甲种农校。

  公元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四十六岁。希平先生友人潘光祖(仰仙)任芜湖安徽省第五中学校长,聘请希平先生为教师,先生始回安徽芜湖任教。任修身课,即现今之政治课。此为希平先生第二次在本省致力于中等学校教育,亦为其在本省正式参加社会活动之始。

  公元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巳未,四十七岁。“五四”运动爆发,希平先生对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礼教,宣传提倡科学,提倡新文化,不仅热烈拥护,尤极力赞助,认真工作。五月七日,芜湖各校开联席会议,出席者有:刘希平、王肖山,蒋光慈、翟宗文、郑协之等教职员和学生多人,除决议游行示威并通电声援北京学生“五四”运动外,即席成立“学生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此时,以希平先生和朱子帆、李光炯、卢仲农、朱蕴山等为首,做了许多工作:

  在经济战线上,积极发动抵制日货运动;

  在政治战线上,发动罢课、罢市、示威游行;

  在教育战线上,创办:商业夜校,对象是青年店员(学徒);工读学校,对象是工人子弟、失学青年;半工半读学校;平民夜校,对象是穷人家的失学儿童;半工半读的公立职业学校,分机械、木工、纺织三科。

  首倡学校“财务公开”和“校务公议”两大原则。

  公元一九二〇年,民国九年,庚申,四十八岁。是年,安徽法专和一师更换校长的斗争胜利后,安徽教育的革新运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芜湖五中校长潘光祖乃倪嗣冲爪牙,该校学生早想驱之而去,此时趁势罢课反潘,公推希平先生担任校长。他继续率领师生投身各项运动之中,站到安徽社会政治改革斗争的最前列,带头冲锋陷阵,成为各项运动之中坚,是广大群众信赖的人物。

  为了进一步推动反帝反军阀的斗争,希平先生和李光炯、光明甫等发动安徽各公团提请朱蕴山先生筹办《评议报》,并兼任总主笔,以评议时政,宣传革命思想。经费由各校自行筹集。

  公元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四十九岁。年初,恽代英同志应“芜湖学生联合会”之邀请,到芜湖为学生演说。希平先生与之把晤,彼此倾盖如故,相聚甚欢。

  六月二日,安徽学生为要求增加教育经费,改进本省教育事业,掀起“六二”运动。请愿学生遭军阀官僚马联甲、倪道烺毒打残杀,学生姜高琦、周肇基身受重伤,不治殒命。希平先生与光老诸公为伸张正义,挺身而出,欲置马、倪二贼于法律制裁之下,而马、倪二贼欲得先生等而甘心。彼此水火难容。

  “六二”惨案发生后,为了加强领导,便于斗争,由五中校长刘希平、法专校长光昇(即光明甫)、一师校长李光炯等发起,组织“安徽六二惨案后援会”。

  同年秋,安徽三届省议会选举,贿赂公行,激起皖人公愤,上诉至大理院,最后判决选举全部无效。但当选议员力谋召集,遂携巨款往北京贿赂。此时,省长许世英、政务厅长王淮琛,因北京当道迫使召集,王淮琛亦意为之动。希平先生闻讯由芜到安庆,与王淮琛激烈辩论,拍案力争,杯盘为碎。希平先生警告王说:“尔如不顾皖省三千万人民公意,而贪权恋位,尔可同意召集!若果良心尚在,即应坚决抵制,否则尔我私交,由今晚断绝,明日即为仇讐矣!”王淮琛与希平先生本来私交颇深,经此辩论后感愧交加,遂弃职而遁。许世英亦不得不停议召集之事。

  三届议员贿选案发生时,安徽省长系聂宪藩,聂以“六二惨案”发生不久,群情愤怒未消,不敢轻易下令召集,因而被迫去职。倪道烺仍横行无忌,又以四十万元贿买国务总理靳云鹏发表靳的老师李兆珍为安徽省长。安庆学生闻讯起而罢课,并发动罢工、罢市。此时,希平先生亦相率带领学生代表到安庆支援。李兆珍无法招架,狼狈败退,匆忙离皖。继任者为许世英。

  公元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癸亥,五十一岁。马联甲长皖之令下,希平先生预知大事不好,正准备与芜湖二农校长卢仲农等辞职离去,马联甲已下令通缉希平先生。

  公元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五十二岁。春,往南京筹设新民高初两级中学,自任校长。四处张罗,集资开学,不足之数,则典衣鬻物以继之。其兄在山东,亦卖了衣物助其办学。

  校事部署方就绪,即患重病。

  八月,因积劳成疾,遂返芜治疗,病转剧痛。在病院中仍念念不忘校务,命家人扶坐,力疾作书,令长子志燮星夜赶赴南京,拜托友人主持校务。

  八月十七日与世长辞。临终前犹以校事为念。并语家人日:“方寸乱矣,奈校事何!”独对家事一言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