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东南十六里有一条荆山河,旧名荆𡊱港,穿过荆山注入青弋江。荆山脚下有一块纵横数里的湖滩,芜藻丛生,芦苇成片,俗名欧湖滩。其实在宋以前是“芜湖水”的一角,元代改称“欧阳湖”,是为了纪念历史学家欧阳玄。
欧阳玄(一二七四年——一三五八年),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后代,后迁居浏阳。他博贯经史,授湖广行中书省右丞致仕,卒年八十五,赠大司徒柱国,封楚国公,谥文元。著有《圭斋文集》。文宗时修《经世大典》,顺帝时修宋、辽、金三史,他都担任主要编纂工作。是《宋史》总裁官之一(另一是王沂)。
延祐年间(一三一四年——一三二〇年),欧阳玄曾在芜湖担任过三年县尹(即知县),但实际上要受同品级的达鲁花赤(蒙古语,意为统辖)忻都的监督。那时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江南汉人尤其受欺压,芜湖县冤假错案特多,大多涉及鞑靼人倚势强占田园作牧马地。对此,历任县尹,都不敢秉公处理,久拖不决,弄得民怨沸腾。欧阳玄到任后,就亲自清理积案,顶住忻都蛮横无礼的干涉,严正执法,一概为之平反。此举大得人心。他注重农事,着力发展生产,时人歌颂他的政绩时,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句。虽然这是夸饰之辞,但也说明当时人民对他的崇敬。
欧阳玄对芜湖山水景物、名胜古迹很是欣赏,多加保护、修葺,使山川增色。传说著名的“芜湖八景”是他在任时才正式形成的,他对每一景都题咏一首七律诗。八景诗全采入康熙《太平府志・艺文志》。
八景之一的荆山寒壁,欧阳玄常去游览。荆山有大、小之分,中间隔着荆𡊱港湖滩,南与天成湖(周围二十五里多)、易泰湖(周围五十多里)毗连。每值水盛时,湖滩水涨,三湖相连,一片汪洋,昔日称为“芜湖水”。大、小荆山处于水中,夹湖相对,远远望去状若蛾眉,所以又称“蛾眉山”。欧阳玄常泛舟湖中,浏览山色水光。他有一首《荆山》七绝写道:“一山西出一山东,八字分明在水中。来往古今多少恨,客愁无不在眉峰。”“客愁”是指他自己有满怀思乡愁绪。其《荆山寒壁》诗:“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原来他的故乡古属荆州,有以产玉石著称的荆山,所以他看到芜湖的荆山就联想起故乡的荆山了。他离芜时作《解任别芜湖父老》诗,有句云:“政绩在公从毁誉,交情临别见亲疏”。县志评道“词旨蔼然”,对芜湖是很依恋的。后来志书把他列入“名宦”,《元史》有传。
因为欧阳玄常在荆山港湖滩泛舟游赏,寄托思乡之情,离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名此湖为“欧阳湖”,简称“欧湖”。如今,欧阳湖变成荆山河一湾流水,天成湖和易泰湖已成盛产稻米的良田美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