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一年四月,今芜湖大众电影院前身——芜湖中江大戏院贴出海报:“演出新剧《恨海》”,署名“进化团”。前来观剧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大戏院内场场座无虚席,各报也纷纷撰文推崇赞扬,进化团在江城受到了极大欢迎。这是“芜湖人第一次看到新兴的话剧”;在此以前,安徽各地从来没有演出过新剧,所以,这也可以说是开了安徽话剧演出的先声。
进化团是从南京来芜演出的。这个团的团长叫任天知,据说他是满族人,副团长郝大颠和编剧兼主演钱呜呼都是安徽怀宁人,又都是同盟会会员。郝大颠后来定居芜湖,在江城从事新闻、教育工作达二十余年。该团还有一个著名演员叫汪优游,也是安徽人,早在一九〇五年在上海民主中学读书时,他就组织了一个新剧演出团体叫“文友会”,是近代中国新剧演剧社的首次尝试。后来汪优游参加了以任天知为首的进化团,以上海为中心并在长江中下游各城市巡回演出,芜湖便是他们到达安徽的第一站。进化团在芜湖演出《恨海》后,还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同时还编排了一些讽刺剧。如芜湖当时满清警察厅总办丁翰林作风腐朽,政绩恶劣,进化团就临时编排了一出影射其丑恶行径的讽刺剧。据传丁翰林本人还去看过一次,并连声说:“很好,很好”,表现了清末官吏的腐败和无知。这一年夏季,洪水侵袭芜湖市区,进化团就溯江而上到汉口演出,排演了反对清政府出卖铁路主权的新剧《川路血》,遭到满清湖广总督瑞澂的禁止,并下令缉捕进化团人员,幸事先得到消息,才全部安全地逃离汉口。
在进化团的影响下,芜湖一个名叫齐月溪的人也发起组织了一个话剧团,初名叫“铁凝团”,后改为“迪智群”,其意就是启迪大众的智慧。大家推举陶玉堂为群长,姜少廷为副群长,程小斋为经理,编剧兼主要演员为齐月溪。齐月溪,又叫齐悦羲,能书善画,尤擅戏剧、音乐,吹拉弹唱样样都会,曾任芜湖《风月谭》小报编辑,评剧最为深刻,当时有“芜湖才子”之称。在话剧演出中,他的艺名叫“非吾偶”。迪智群于一九一一年五月成立,六月便在中江大戏院登台演出,也受到观众的欢迎。由于芜湖发大水,他们的演出中途停止,就在城内索面巷、堂子巷几家大屋子内排练,准备水退后再演出。秋季水退后,武汉响起了革命炮声,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九日,芜湖光复,军政分府成立。迪智群主要人物齐月溪担任了芜湖军政分府秘书长,因无暇兼顾,话剧演出只好停顿下来。一九一二年春天,军政分府撤销,齐月溪等人又回到了迪智群,话剧演出也就重新恢复了。他们在芜湖演了一段时间后,就去江西、九江、南昌等地演出,从此新剧又在江西传播开来,直到一九一三年春季才回到安徽省会安庆。这时著名的话剧家刘艺舟也参加了迪智群,并在新排练的《石达开》一剧中以“木铎”艺名扮演石达开。这个剧歌颂太平天国英雄,抨击满清政府,并提出革命团体分裂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重大主题,向当时的革命党人敲起警钟。演出在安庆大为轰动。由于当时安徽省会驻军胡万泰、刘国栋两个旅长被袁世凯收买,反对柏文蔚追随孙中山发动的讨袁独立活动,并下令逮捕“孙文乱党”的迪智群人员,演出的第三天班子宣告解散,人员分路撤回当时尚在讨袁军势力范围内的芜湖。从此迪智群就在艺术舞台上消失了。
在迪智群成立不久的一九一二年八月,芜湖又有一个名叫秦涌春的人,发起组织了一个“社会演剧团”。但由于人才缺乏,话剧演得不成功,不久就由秦涌春转交给一个叫陈天晓的人经营。陈天晓为唤起芜湖人旧时的良好回忆,就将剧团改名为进化团。汪优游看到进化团重兴,也就兴致勃勃地来到芜湖参加演出,无奈剧团基础较差,演出效果不佳,汪优游便带着抑郁的心情离开了芜湖。
当时,安徽人自行组织话剧剧团的,除芜湖外,还有安庆。一九一二年八月,在芜湖迪智群的影响下,有一个名叫张恼吾的人在安庆成立了“醒民新剧团”,后改为“新剧流动团”。据说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敌不过当时在安庆演出的芜湖迪智群,就改成流动团的名字离开安庆到其他地方流动演出。安徽其他地方当时不见有组织新剧剧团的记载。
新剧在芜湖、安庆等地演出,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他们特别喜爱看有爱情内容的话剧。据当时报纸记载:“安徽各埠人喜欢爱情戏,即极冷淡之新戏,而能稍带男女爱情者,卖座必盛。新茶花、血泪碑等剧,皆在欢迎之列”(转引自一九八〇年第一期《戏剧界》)。还有一些新剧,如《恨海》(即《情天恨海》)、《珍珠塔》、《劫后姻缘》(即《薄命花》)、《都督梦》(根据日本小说《血蓑衣》改编)、《爱之花》、《缘外缘》(脱胎于《花田错》)等剧,也深受观众的欢迎。
初期话剧在芜湖的演出,虽然时间短促,范围也不很大,但却抨击了清朝的黑暗统治,讴歌了辛亥革命的民主思想,因而成为安徽辛亥革命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在艺术上,它对安徽二十年代戏剧艺术形式的实践,对观众的欣赏习惯和口味的改变,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