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艺
原载于《美术研究》1960年1月

萧云从为明末清初时期著名画家之一。作画笔意清疏韶秀,饶有逸致。尤其是所画的离骚图及太平山水图版画,更是工雅绝伦。关于萧氏的生平各书记载颇简,且有相互矛盾之处。现就所收集的资料,初步加以整理排比写成年谱初稿。对萧氏的一生,可以略见梗概。但以学力所限,疏漏难免,期待批评与指正。

1596(丙申),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岁
十月生于芜湖。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历代名人年谱》及《中国美术年表》,均有记载。
《虚斋名画录》卷十载:“萧尺木山水轴”中有“前丙申生”(白文)印章。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秋林出云卷”中,有“岁丙申生”(白文)印章。
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十九杂识诗类有:“辛卯十年初度”诗。
黄钺《画友录》载有:“卒于康熙七年己酉,年七十八。”据此推算,萧氏生年应在1592年。但据各画题跋所记年月核之,应为1596年,当以是年为准。
《芜湖县志》《画友录》《清画家诗史》等书均载:萧云从,字尺木,号默思,一号无闷道人。
《金陵通传》二十二卷萧一暘传中有:“公云从,字尺木。贡生。工画。移家金陵,遂为上元人。晚号钟山老人。”
《重刊江宁府志》卷四十二流寓萧一暘传中有:“萧一暘,字孟旭,一字𡰥坡(按:“𡰥”字系古字,一作夷,一作仁。)”。芜湖人。钟山老人尺木之子也。”
“明清绘画集藏展览会”展出的山水轴署名:“钟山梅下萧云从。”
《太平山水图画》各页中署名有:“默思”、“于湖渔人”、“石人”、“梅石道人”、“江梅”等。印章有“小字咬脐”、“梅石”、“梅石道人”、“东海萧生”、“谦翁”、“梦履”、“梅主人”等。
按萧氏署名“钟山老人”,以庚寅(1650)年画雪景直幅为最早。是年五十五岁。
乾隆《芜湖县志》卷末志载:“萧无闷老人,喜绘事,人谓将诞之夕,其父梦郭恕先至其家,殆所谓前身老画师也。”
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三人物志文学:“萧云从,字尺木,一号无闷道人,父慎余,明乡饮。生云从时,父梦郭忠恕至其门曰:吾当为嗣。”
此事《画友录》亦有记载。“画苑掇英”载:“云台疏树图”及“古缘萃录”卷七:“萧尺木青山高隐图卷”,均有“郭恕先后身”的印章。
按此类记载,虽含有迷信色彩,但可以看出两个问题:(1)萧氏对郭恕先至为崇拜;(2)其父也是知画的人。

1636年(丙子),明毅宗崇祯九年,41岁,与胡日从遇于金陵
《虚斋名画录》卷十载:“萧尺木山水轴”,識曰:“日从先生长余十二岁。别三十年。偶来金陵,拜瞻几杖。花开九袠,人景千秋,犹鐫小印,篆成蝇头,神明不隔,真寿征也。丁未九月区湖七十二弟萧云从诗画呈教。”
按丁未为1667年。推前三十年应为是年。是年又为考期,想云从当赴金陵应试,故系于此,以俟详考。(江南巡抚按:“拜瞻几杖。花开九袠,人景千秋”这几句网上文章多讹误,袠字更是散佚不可寻,“袠”通秩,为“年开九秩”之意,形容对方八十开外。)

1638年(戊寅)明毅宗崇祯十一年,43岁
弟萧云倩参与南都防乱公揭具名。
先生亦为复社成员之一。
吴应箕《复社姓氏录》载:“南都防乱公揭”末有“崇祯十一年八月日具。”
按该公揭内具名者共有一百四十人,弟萧云倩亦在其中,但无萧云从名。
又同书《芜湖名录》中有:“沈士柱(昆铜)、张一如(来初)、罗世绣(绣铭)、葛天裔(仍民)、朱长履(在放)、张明象(元湛)、朱有章(西雝)、杜时臯(直卿)、施天植(立先)、萧云倩(小曼)、罗世搢(搢笏)、萧云从(尺木)、罗世藻(虞期)、葛绥(福履)。”
复社姓氏(贵池吴应箕鉴定)前卷、太平府芜湖县姓氏中有:“沈士柱(昆铜)、张明象(元湛)、朱家禾(颍立)、朱长泽(祖润)、朱有章(西雝)、潘延年(右枚)、杜时臯(直卿)、彭达古、萧云倩(小曼)、萧云从(尺木)。”
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十人物志附萧云从传后:“弟云倩字小曼,有俊才。画山水似其兄。”

1939年(己卯)明毅宗崇祯十二年,44岁

先生中副榜第一准贡。弟云倩中举人。
康熙《芜湖县志》卷六选举载:“端帝崇祯十二年己卯乡试第一选贡避世不仕。”
乾隆《芜湖县志》卷九举人项下有:“崇祯十二年己卯科萧云倩,字小曼,云从弟。”贡士项有:“萧云从崇祯十二年己卯科副榜,后申壬午科副榜。”
同书卷十五人物志卓行亦载:“萧云从,字尺木。中崇祯己卯乡试副榜充贡。”
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三人物志文学:“萧云从,……崇祯己卯乡试副榜。”
黄钺《画友录》作:“中崇祯丙子、壬午两科,副榜。”
按康熙《芜湖县志》,系康熙十二年编纂,值云从卒年,为时最近,故应以此为据。
十年阳月鉴定唐小李将军金碧山水真迹。
《听风楼书画记》卷一“唐李昭道山水卷”有题識曰:“唐天宝年间,召宗室李思训画大同殿壁,此大李将军也。其子名昭道,号小李将军。帝胄勋贵,而能继志,尤为可贵。又观益州名画录有李锦奴者,自比昭道,蜀人呼为小李将军。尝作青城山图。其楼台桥舫、构结精巧。春骑如粟,云雁如尘。长短之縑,随人征索。此或然歟,今细玩此卷,虽不著欵(通款),而笔墨精工,非小李将军不能臻此绝诣。则两小李将军,必居一于此耳。崇祯十二年己卯阳月尺木萧云从識。”

1642年(壬午),明毅宗崇祯十五年,47岁
是年后中副榜。
乾隆《芜湖县志》卷九载:“萧云从……复中壬午科副榜。”
《太平府志》卷二十贡生项下亦载:“萧云从十二年己卯科副榜准贡,复中壬午科副榜。”

1643年(癸未),明毅宗崇祯十六年,48岁
是年秋作山水图轴。
《陶风楼藏书目》载《题秋窗松风图》,题曰:“秋窗坐尽菊花开,细雨重阳酌酒回。此日松风有路冷,凌歊台上慨烟霾。癸未九日未赴登山之约,次晨则〇〇〇逼人,遂有良时难再之叹。作此图以致足下也。似频宣社兄教萧云从。”

1644年(甲申),清顺治元年,明毅宗崇祯十七年,四十九岁
作《春岛奇树图》。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是年项下有:“作《春岛奇树图》,故宫博物馆藏。”
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吊死煤山。

1645年(乙酉),清顺治二年,明福王弘光元年,50岁
四月二十五日扬州陷,督师史可法殉国。
五月清兵陷南京,至芜湖,朱由崧被执北去,旋遇害。
是年中秋七日,先生题《离骚图序》于万石山之应远堂。
陈萧《离骚图》载:“离骚图序,芜湖萧云从尺木甫著。”末署“乙酉中秋七日离骚图序于万石山之应远堂。”
按《离骚图》当完成于此时。
《一角编》乙册载:“萧尺木山水真迹,”末署曰:“乙酉冬日,写于东皋梅舍,七十四老人萧云从。”
接乙酉年先生仅有五十岁,与七十四岁不合。七十四岁,应该己酉年。疑为误录。但丁亥年后,先生已移居。其移居诗序云:“疇昔小筑于东皋,则迩王处仲梦日亭也。甲申后为鎭。兵是据遂毁精舍为圉櫪。”据此又非丁亥年以后事。此山水图想非真迹,恐系赝品。待祥考。
有吊邑人周孔来殉节泾县学署诗。
乾隆《芜湖县志》卷二十三七言律上:“弔邑人周孔来殉节泾县学署。”诗曰:“泮壁何人自鼓刀,天寒日暮风飕飕。老儒转战敌长矟(同槊),弟子招魂赋反骚。夜雨同悲涵水鱣,阴雷欲剸戴山鳌。庙空悬古松长碧,浩气森森北斗高。”
此诗本无年月可考,按九月清兵陷泾县,故系于此。

1647年(丁亥),清顺治四年,明桂王永历元年,52岁
是年先生移居,有移居诗。
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十九杂识诗载:“疇昔小筑于东皋,则迩王处仲梦日亭也。甲申后为鎭兵是据,遂毁精舍为圉櫪。至丁亥秋,始得携儿子,担书简,蓐秽葺垣,略蔽风雨而家焉。惟乱离迁播,亲友凋残,触景内伤,忽然哀愤。溯其凄戾,横集无端。况予老矣病矣,无能为矣。穷途日暮。情见乎词,得诗六首,求故人书之。倘曰元亮移家,少陵秋兴,是以灵鸟飞𠬍而誉腐草之光矣。”

1648年(戊子),清顺治五年,明桂王永历二年,53岁
是年先生画《太平山水图》成,并题跋。
《太平山水图》中《行春圩图》题曰:“戊子暮春萧云从。”又《北园载酒图》题曰:“戊子四月四日记萧云从。”该书跋云:“顺治戊子岁夏五治年家社晚生萧云从谨識。”
《四库全书》之《总目-提要卷七十六》、《史部三十二卷地理类存目五》载:“太平三书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张万选编,万选字举之,济南人,官太平府推官,是三书成于顺治戊子,据其序例,一曰图画,二曰胜概,三曰风雅,图凡四十有二,见唐允甲题词中,此本佚其图画一卷,惟存胜概七卷,风雅四卷,原本纸墨尚新,不应阙失无考,或装辑者偶遗欤。”

1649年(己丑),清顺治六年,明桂王永历三年,54岁
作《青山高隐图》卷。

《古缘萃录》卷七载萧尺木《青山高隐图》卷题曰:“画亦戏事也,而感慨系之。少时习业之暇,笃志绘事,寒暑不废。近流离迁播,齿落眼矇,年五十而谆谆然若八九十者。遂握笔艰涩,间有索者,则假手犹子一芸芸年才廿余,即游霅苕,溯衡湘,以画著声。复归来余,益加精励,而门己铁限矣。见余僽僽郁郁,不复读书。灯荧茗澮,忽作悲吟之余,乃申纸研墨。冀一见猎生喜,余亦破涕为欢。下笔刺刺不休,自秋叶藏红,冬雪肤白,代谢未几,而群芳恣艳,为己丑春之今日也。曾忆竹林图,晋遗民南北之阮窃已媿(同愧)矣。而复有小儿破贼于淝,令东山老子折屐,人处乱世,上不得击櫛紓奇,次不得弹琴高蹈,而优游尘土,画青山而隐,则吾与芸子,解衣磅礴,相附于长康探微之流,亦足矣,他复何顾,寒食日石人云从識。”
《清人书画人名谱》卷下:“萧一芸字阁有,善山水。”
《历代画史彙传》卷十九:“萧一芸,字阁有,山水参唐沈,用笔清逸。”
黄钺《画友录》:“萧一芸,字阁友(一作有)。云从犹子。工画。郭石公画纪又有一荐一箕井一芸,称三萧。荐字盥升,箕字位歆,皆善山水。”

1650年(庚寅),清顺治七年,明桂王永历四年,55岁
除夕画雪直幅。
《梦园书画录》卷十七载:“萧尺木雪景直幅题诗跋曰:“

羣峰矗矗种白玉,山家避寒居茅屋。
雪后易晴日当空,老人惊喜踏深麓。
木屐艸笠不随身,带水拖泥趁双足。
撑天櫛栗自主张,覔醉前村汛𨤍醁。
有诗何必灞桥吟,有鹤莫向华亭宿。
身处穹庐望雁飞,独怜汉使旄节秃。

庚寅除夕染此雪图,感时题咏,颇大称意趣。钟山老人萧云从。”
二月廿五夜为跳石道兄题扇。
《明清扇面画选》第五十五页载:“萧云从松竹茅檐。”题曰:“欢饮春宵尽烛光,丹青犹见树苍茫;茅檐住得乾坤老,松引龙鳞竹引凰。庚寅二月廿五夜饮,跳面道兄出旧所画感而题,教弟萧云从。”

1651年(辛卯),清顺治八年,明桂王永历五年,56岁。
有“辛卯秋至南庄作”及“辛卯十月初度”诗。
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十九杂识诗载“辛卯秋至南庄作”,诗曰:“湖庄来往任飞蓬,不谓山田立钓翁。旧日路旁松见顶,几年门外水连空。秋烟已断千家爨,花穗重遭一夜风。叶叶白波无限恨,纷纷人哭雨声中。”另有“辛卯十月初度”诗曰:“忆昔燕台称壮游,十年一别团沧州。读书漫说身当致,临老曾无国可忧。青镜不堪霜鬓雪,黄花犹记九秋愁。龙蛇又复嗟明岁,目极西山楚水流。”
夏初在金陵游钟山,有钟山梅下诗八首。
《萧汤二老遗诗合编》载:“钟山梅下诗。萧子性喜梅花,而梅花无如钟山之丽之盛。少时踪游其处,遇王孙筑艸阁数椽,引余登之。仰望钟山,丹楹金瓦,鳞戢翚飞,曜云而丽日,俯瞰其下,则梅花万树,恣放纵横,一望十余里,如坐香航浮玉海也。辛卯夏初,复往访之,鞠为茂艸矣。王孙不知所之。荒凉之中,因感成持,他无所及。”

1652年(壬辰),清顺治九年,明桂王永历七年,57岁
作《雪岳读书图》及《秋林出云卷》。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是年项下有:“尺木做《雪岳读书图》(故宫博物馆藏)。”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载“萧云从秋林出云卷”题曰:“……此卷作于壬辰……”(参见本谱1657年条)

1654年(甲午),清顺治十一年,明桂王永历八年,59岁
正月廿七日先生为彭旦兮画山水卷。
有正书局发行之《萧尺木山水神品》画册跋曰:“旦兮道盟别四年,今春蒙其过访,快惬吾怀。而索余画山之兴不减于昔,然余亦老憊,百务俱捐,而此事断不能已。自元旦风雪,键户融冰,便搦管续䌔,随意成卷丈余,以黄公望瘦树山石为之纵横,润之以马远泼墨之法。矜慎自娱,乃尘之旦兮,鉴中谓旦兮汉隶之学甲天下,将以易得数十幅,为晚年拳式,解鱼目贷明珠,所获虽多,余亦太狡狯矣。甲午正月廿七日区湖弟萧云从識。”
再据狄学耕跋曰:“按彭旦兮名旭,明末孝廉。国变后,隐居不仕。家有夏林园,园中古木为江左名园之冠。主人亦好事,喜招致名流,丰采照耀一时。无不知夏林园古木者。其园地在吾溧邑南门外偏东三里许。予幼时已荒烟蔓艸,兵燹后更不堪复问矣。……”

1655年(乙未),清顺治十二年,明桂王永历九年,60岁
六月识宋犖于芜湖识舟亭。
宋犖《西陂类稿》卷二十六:“谪仙楼题名,予识萧尺木在顺治乙未。”
又同书卷四十七(即漫堂年谱)载:“十二年乙未,余二十二岁,五月为江南之游,道滁州,访醉翁亭、琅琊寺。月杪抵金陵。六月与张公尔自烈,杜于皇俊、康小范范生、吴汉若濯时、陈伯璣、允衡、董文友以宁,会于秦淮。赋诗纪事。过高座寺,访无可大师(即方公以智)游牛首献花岩、燕子矶诸胜。购秘书名迹甚富。至芜湖,与萧尺木云从、唐祖命允甲诸公,会于识丹亭。还还经采石,欲登天门,以风驶扬帆而过,七月返里。”

《明遗民录》卷十七:“明唐祖命,字允甲,宣城人。故明中书舍人也。乱定后有诗云:‘残花野蕨园荒砦(通寨),破帽疲驴避长官’,与徐文长‘疲驴狭路愁官长,破帽残衫拜孝陵’之句颇相似,鼎革时之情况可想见也。”
《宣城县志》卷十八文苑:“唐允甲,字祖命,号耕坞,幼时汤睡庵器之,与周仪部鑣,沈徵君寿民订交伯仲间。崇祯末征江右鉅儒充中书之选,阁臣高宏图首荐允甲为舍人,一时辞命多出其手,会权臣披剥善关,允甲遂遯(通遁)迹溪山,以诗画自娱,所著诗文十余卷行世,施愚山、沈耕岩皆有序。”

1656年(丙申),清顺治十三年,明桂王永历十年,61岁
元旦先生画《云台疏树图卷》。
《画苑掇英》载《云台疏树图卷》图上有题跋云:“朝起见红日,气象殊佳哉,世事不我与,独登书云台。得此丈余宣德纸,滑腻流光一带水。啜茗焚香染数峰,疏树寒烟春题雨,吾生得意岂须多,月窟天根自筑窝,安乐何庸处否吟。君不见海上余芝客,湖边佩茞人,鹏风龙气万千里,三月飞涛出禹门。丙申元旦晴和,胸中浩然,知世外有余乐,伸纸作画,顷刻而成。留此数语,若献吉梦,不止绘事也。钟山老人萧云从識。”
按《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谓:“客西子湖,作丹云天疏树卷。”未悉何据。查云台山有四:一在江苏丹徒县城西北,二在江苏江宁县南,三在江苏濯云县东北,四在四川苍溪县东南三十五里。云从所登之云台应为江苏江宁县南之云台山。该山山脉绵亘,直接安徽当涂县诸山。是否确切,尚待祥考。
作《归寓一元图》并题。
神州国光社印《萧尺木归寓一元图》卷尾跋曰:“丙申春仲,就棹宛陵,应郡族之约,暇则寻幽探胜,历览敬亭诸峰。与二三同人放情诗酒,快登白云巅。步奉圣禅房,晤僧净儒,接谈倾盖,大有远公妙谛遗风。终及书画津津,后呼侍者捧所自作归寓一元图,索余品题。展卷击节,颇称遒劲。熟视气蒸冉冉处,真令人引伸于慧心之城。曾赠之以静习平心法,寒烟冷雪诗之佛句。继归鸠江,坐小斋神怡僧卷,恍在日前,仿佛运笔,遂成一辙。仍将僧所题原卷之诗,删订列载。敢云生平攻苦,获为并传于世耶。亦日聊为效颦,或可异日逢僧相悟同心,鼓掌若合一契也云尔。区湖云从并题。”

1657年(丁酉),清顺治十四年,明桂王永历十一年,62岁
花朝题旧作《秋山行旅图》卷,七月为方兆曾作山水轴,寒食朝续
成《秋林出云卷》。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载萧云从《秋林出云卷》,题曰:“昔见黄一峰秋林图,王叔明秋树图,各擅其胜,第恨其未尽变也,当万物雕猝,一竹一木,具见精彩。妙在设色繁茂。令见者叹薄寒之中有人尔。此卷作自壬辰。距今丁酉六年矣,后睹之清华斋几,因携归续成。回思停车霜叶间如昨日也。萧森之感,岂待杜陵耶,寒食朝萧云从識。”
“明清绘画集成展览会”(1959年5月1日上海美术馆)展出实物山水轴题诗:“笔墨之耕倩石田,洮泓冷碧积寒烟,先生自爱春流水,池上融冰写太玄。”識曰:“沂梦先生出纸索画,随手应教不足观也。丁酉七月于西崖,钟山梅下萧云从。”
《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藏)载:“萧云从画秋山行旅一卷……设色画秋景山水,车马舟楫。款作:‘此画几十年矣,当时偶没之废册中,若不知有此,今予年六十有二,重一相遇,阅之不能复得,因以叹昔之胫力强壮,工细自适,谁谓画师必老而后佳耶,丁酉花朝题钟山萧云从,鈐印一钟山老人。’”
《太平府志》卷二十九人物志流寓:“方兆曾,字沂梦,号省斋。其先世新安莫考,兆曾流移避地。性孤介,腹筍(通笋)腴润,甫弱冠,以远不能归,即谢不应试,刻意工古文辞。长吟日夕不少休。近体工雅,古乐府及避兵东村诸作,致致笔力,又其寤寐浣花者。萧云从尺木暮年一见,深契之,辄以不朽事相托。汤燕生元翼其父友也,与兆曾井屋而居十余年。讲学读诗,助爨分灯,情好竟如昆弟。又尝邗上,与征逐者绝迹往来。一编兀坐竟日萧然,作于湖六艺,久之仍归,病殁。妻老无子,人为殓葬,归榇故塋,副贡陈鸞遍搜遗什,汇曰省斋诗稿,藏于家。”

1658年(戊戌),清顺治十五年,明桂王永历十二年,63岁
小雪,题孙无逸临唐六如鹤林玉露册。
《穰梨馆过眼续录》卷十三载:“余髻时便模唐解元此册,不能淡远与子西所云超轶尘外之义殊失也,无逸静者也,太古小年,殓緝于一豪端,故落墨有青蓝之异。昔‘輞川图’出右丞手,以米氏父子临之,独自叹为刻画。得郭恕先细绣妙颖,始贞砥䂥,然不若无逸绝伦逸群尔。麟生社兄精六法,驰誉江东。无逸服其神骏,胶乳之合自来矣。是以无逸之真迹,所留实多,不受促迫,紓徐经营,翫(通玩)者一日如两日,烟云益寿詎百四十年哉。戊戌小雪区湖萧云从谨識。”
《清代画史增编》卷十:“孙逸,字无逸,号疏林,徽州人。流寓芜湖。山水得子久法,人以为文待诏后身。前与查士标、汪之瑞、释渐江,称“四大家”,后与萧云从又称‘孙萧’云。”(《图绘宝鉴续纂》、《画征录》)
《扬州画苑录》卷三:“孙逸,字无逸,号疏林。海阳人,流寓芜湖。山水兼法南北宗各家,人以为文待诏后身。歙令靳某所雕歙山二十四景是其笔也。”
《宣城县志》卷二十八仙释载:“大瓠,字用无,号笻在。本沈氏寿薨死节,麟生为僧,结龙听庵于姚江黄竹浦,有‘潜向江东依宋寝,万年枝上挂袈裟’之句。鹧鸪山人黄晦本最与相契,所著有《蟄茶经》,尝抚江右鄒职方之遗孤于庵中,时以为王成魏泽之流,其后住鄞之南明,入九老社中,又住慈之宝峰,卒返龙听。”

1660(壬寅),清康熙元年,67岁
太平府知府胡季瀛倡募重修太白楼成。云从画楼下四壁。
《太平府志》卷十九职官:“国朝太平府知府胡季瀛(《国朝画識》作“胡瀛季”,但据海盐县志当涂县志,及太平府志均作“胡季瀛”,《国朝画識》作“胡瀛季”误。),字念察,浙江海宁人。贡生,顺治十七年任。”
《当涂县志》卷二十七古迹载:“太白楼,在采石江口。唐元和间建,原名谪仙。宋天圣间知县滕宗谅修。明正统五年,巡抚周忱肖太白像祀于楼。楼后建清风亭。本朝顺治初年毁,康熙元年郡守胡季瀛倡募重建。楼下萧云从绘壁。粮道周亮工易今名,总督范承勋画《人境皆仙》,又联‘罔象水中藏,尚有燃犀客遇;姮娥天畔走,岂无捉月人来。’”
《国朝画識》卷三载:“胡季瀛守太平日,慕芜湖萧尺木能画,三访俱辞不见,胡怒。时新修采石矶太白楼成,遂于案版中插入尺木名,摄之至。送至楼中,令白壁间若图成,即当开释。尺木年已七十余,方卧病,不得已,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绝笔。至今登楼者叹尝不置。画与斯楼俱传矣。事与沈启南绝相类。”(陈琰《旷园杂志》)
按此事各书均载,但此事在萧尺木所作之《太白楼画壁记》、许岩光《重修太白楼始末》,以及各家诗文均为述及被迫之事。且陈琰所记有数处不符,如“尺木年已七十余”、“凡七日而就,遂绝笔”等。是年先生只六十六岁,而事后所作画亦不少。画壁为实,被迫之事暂存疑,以待祥考。
清朝《画征录》卷上载:“曾于采石太白楼下四壁,画五岳图,(按此处误记四岳为五岳)宋漫堂为长歌,鐫诸石。”
乾隆《芜湖县志》卷末志余、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三人物志文学传、民国《芜湖县志》卷五十人物志文学传、及卷五十八杂识、《清画传辑佚》三种、《太平府志》、《今画偶录》、《复社姓名录》、《安徽通志》卷一百七十八人物志文苑传等书均有记载。不赘录。

1664年(甲辰)清康熙三年,69岁
夏四月作《江山胜览图》,秋始作崔华诗意卷。
《石渠宝笈续编》载:“萧云从江山胜览卷……浅设色,画长江胜景。自識:予友太仑崔华不雕,画翎毛花卉甚工,尤善诗。其警句云:‘一寺千松内,飞泉屋上行。’又‘此中枕簟客初到,夜半梧桐风起时。’颇与画意合。常欲写其意而不敢妄拟。后见征明秋山图,大有会心。末識会其诗意否也。康熙甲辰秋日写起,至乙巳冬止,计一年有余始毕工。云从識。”
《清画家诗史》:“崔华,字不雕,太仓人,顺治庚子举人,性孤洁,工花鸟,诗清迥自异,有《樱桃轩集》。”
画梅花。
《南画大成》第三卷载萧云从梅花题曰:“山园好秋色,随处自徘徊。柳悴动烟外,残阳照寒隈。岁华感无尽,八月忆春梅。共约东墙下,临风引玉怀。癸卯寒露。云从識。”

1665年(乙巳),清康熙四年,70岁
作《青绿山水长卷》,冬写《崔华诗意卷》毕工。
《甌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卷一载:“家芝阶太守藏有青绿山水,纸本长卷。其间人物驮马无数。七十岁作。自题。后汤燕生行书跋一段。”
乾隆《芜湖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卓行:“汤燕生,字元翼,号岩夫,宁国府太平县人。明末为诸生。名播大江南北。阁部史可法翟式耜顭以书招。燕生朝廷稗政,相仍淪胥不戒,事已莫可为,均谢不起。鼎革后隐居芜湖东河沿,筑补过斋称黄山樵者。貌朴拙,性情孤介。日所往还如萧尺木、陈香士、张东田、沈天士、僧渐江、芥庵数辈,又与方沂梦并屋居十余年。四方巾车过者,造门求访不绝。然意有弗惬,即达官宿望,闭户不欲见。所作诗体,原变风多惓惓悱恻意至,挽萧尺木乃谓,晚与论易,益复有合。盖进退存亡,理之交朂者,至失此良𥳃,是用感惧,其笃志矫矫可尚矣,年七十余卒,子早丧。继嗣贫寒弗任荷。今停柩火炉山麓,士林丧之将谋卜瘗焉。”

1666年(丙午),清康熙五年,71岁
秋与冒辟疆遇于芜城饮于老友郑士介水部米顚石畔,为之图形。菊月精绘山水卷。(即磵谷幽深卷)
《石渠宝笈续编》载:“萧云从山水一卷……设色画,涧谷峰峦,山寺村居,人物诸景,自记:丙午菊月,卧居静斋,倏忆河阳李晞古年近八十,多喜作长图大障,至为高宗所眷爱,爰题其卷曰,李唐可比李思训,余艸野中人,无缘献纳。近虽衰老,犹不肯多让古人。于是极力经营,勉为此卷。自觉落笔矜慎,磵谷幽深,峰峦明秀,亦生平所仅有者,藏之以俟知我。区湖萧云从画并记。鈴印二:钟山老人,萧云从印。”

1667年(丁未),清康熙六年,72岁
在南京画山水轴呈胡日从。
《虚斋名画录》卷十载:“《萧尺木山水轴》记曰:‘胡公九十好林居,三十年前老秘书。𧒘匾心潜义頡学,凌云大字光椒除。即今高卧紫峰阁,天下何人不式庐。气卷灵春太液润,道瀠棼缊青阳舒。烧兰旧赐宫中烛,倚缛仍安下泽车。淇水洋洋数竿竹,颐期衍武歌墦玙。文章善后延松鹤,敬为胡公赋遂初。’日从先生长余十二岁。别三十年。偶来金陵,拜瞻几杖。花开九袠,人景千秋,犹鐫小印,篆成蝇头,神明不隔,真寿征也。丁未九月区湖七十二弟萧云从诗画呈教。”
《金陵通传》卷二十二载:“胡正言,字日从。上元人。少从李登学。精篆籕,以贡除中书舍人,归授经自给。所居名士竹斋。著有九十授经图,千文六书统要,篆法偏旁正譌(通讹)歌。”
《休宁县志》卷十九载:“胡正言,字日从。文昌坊人。少颖悟。精究六书,以篆籕名世。所摹历代篆文法帖,印存画谱,不下数百卷。性爱竹,号十竹主人。寿九十。”

1668年(戊申),清康熙七年,73岁
画山水册十幅,另作《岁寒三友图》、《设色山水卷》。
《梦园书画录》卷十七载:“萧尺木山水画册”末叶题跋曰:“七十三岁老人,冬日曝于南窗,构成十幅,不知其拙也。然亦供高士雅赏,称不朽复何逊焉。”
第八页题曰:“戊申之春七十三翁云从。”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引《艺林月刊》及故宫博物院藏:“作岁寒三友图,设色山水卷。”

1669年(己酉),清康熙八年,74岁
宋犖过采石,登谪仙楼,观先生画墨,长歌纪事。
《西陂类稿》卷二十六:“谪仙楼题名,予識萧尺木在顺治乙未,后十五年,为康熙己酉,舟过采石,登谪仙楼,观尺木画壁,作长歌纪事。”
《当涂县志》卷三十一艺文:“宋犖谪仙楼观萧尺木画壁”歌云:“谪仙楼外长江流,谪仙楼内烟云浮。悬崖峭壁欲崩落,虬松怪树风飕飕。泉声山色宛然在,鱼翁樵子纷遨游。细观始知是图画,扪壁惝怳凌沧州。古来画手倾王侯,笔墨直令鬼神愁。每逢胜地亦挥洒,元气取向空墙留。呜呼,维摩真迹不可得,通泉群鹤无颜色。当今画壁数何人,鸠兹萧叟称奇特。前年挂帆牛渚来,登楼一望胸怀开。解衣盘礴使其气,倏忽四壁腾风雷。画出青莲游赏处,千年魂魄应来去。匡庐云海泰山松,华岳三峰压秦树。朦胧细景不知数,一一生成出毫素。杂烟窈窕溪磵深,野水逶迤洲渚露。危桥坏磴荒邨暮,多少林巒莽回互。横涂乱抹总精神,河伯山灵不敢怒。我闻荆关与董巨,画苑声名重伊吕。大痴黄鹤吴仲圭,鼎足争霸迈凡侣。叟也此画非徒然,摹仿前贤秒如许。世人作画昧原流,敢到斯楼笔一举。我家赐画旧盈箱,年来卷轴半沦亡。每与名流谈绘事,辄思鸿宝起彷徨。今也见此心飞扬,众山皆响殊寻常。不用并州快刀剪秋水,但愿十日寝室坐卧留其旁。”

1672年(壬子),清康熙十一年,77岁
是年冬画《问津图》扇面及山水轴。
《明遗民画续集》(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之七)第六十八页载有“萧云从问津图扇面。”上题:“问津图,壬子仲冬,尺木萧云从。”
《陶风楼藏书画目》载:“清萧云从山水轴。”識曰:“夏山逸隐多真乐,雨欲潇湘时读书。壬子冬尺木山人萧云从写于清茶谈话之轩。”

1673年(癸丑),清康熙十二年,78岁
是年卒。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载:“清康熙十二癸丑卒。”嘉庆及民国芜湖县志均作“年七十八卒。”安徽通志亦同。但均未记何年卒。按推算当在是年。
《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是年项下载:“萧云从尺木卒。年七十八。”注引自《历代名人年谱》,查《历代名人年谱》是年项下并未有萧氏卒年记载,《中国美术年表》是年项下亦未有记载,想系依生年推算得之。
乾隆《芜湖县志》卷十五人物志卓行类曰:“自署无闷道人,年七十余,病将终,执诸同志手,曰:道在六经,行本五伦,无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赋诗毕,瞑去,真诣所践,又与画禅渔隐不同趣矣。”(太平府志所记亦同。)
同书卷末志余方省斋条曰:“方省斋,芜湖侨客也,己酉(1669康熙八年)秋寓邗江(邗江即今江苏省自江都西北至淮安之运河,今又名漕河),一夕梦入萧尺木斋头,尽出其《易存》、《字学》、《韵谱》诸书,点次手授,情境与生时不类,觉大异之,记其事于简末,且与诸同人言及,不三日凶问至,盖其平生服膺,及于化去,犹精英相感如此。”
黄钺《画友录》载:“卒于康熙七年己酉,年七十八。”
按黄钺所记依方省斋条所记推出,但与各画题跋不同。且壬子仲冬尚作问津图扇面,当不至于卒于己酉。故黄钺所记不确。今以《历代名人生卒年表》为准。
萧氏之死,另有一说。亦并录之,以俟祥考。
《金陵通传》卷二十四萧一暘传中:“公云从,字尺木。贡生。工画。移家金陵,遂为上元人。晚号钟山老人。有女适高淳邢氏,遂卒于高淳。”
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及《梅花堂遗稿》等。
康熙《芜湖县志》卷十人物文学传中载:“所为书,往往秘不示人,多致散佚。卒,门生张秀壁、朱长芝,取其残编,整比成帙,名曰‘梅花堂遗稿’”。
乾隆《芜湖县志》卷十五人物志传中载:“学徒辑残成帙,为梅花堂遗稿。”
嘉庆《芜湖县志》卷十二人物志传中载:“著有《易存》、《韵通》、《杜律细》等编。援据甚博。门人辑其残编为梅花堂遗稿。”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经部九易类存目三无卷数,大理寺卿王昶家藏本。国朝萧云从撰。云从字尺木,芜湖人。前明崇祯己卯副榜贡生。是书乃云从年八十时所撰。”(此处作年八十,不悉何据,实系传误。)《池北偶谈》卷十二有杜律细条载曰:“芜湖萧尺木云从。以画擅名江左,尝作杜律细一卷。”
《画友录》载:“著《易存》、《杜律细》若干卷四库全书载存目中,诗文集藏芜湖沈氏,未刊行。”
葬城西严家山。
民国《芜湖县志》卷三十七古迹志宅墓载:“萧尺木墓在县西严家山。”汪畸重修萧处士墓碑记载:“卒后附葬城西严家山,盖先生尊甫慎余公之墓隙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