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任水
1990年4月中旬,我为撰写《茂林“工合”的战斗》一文(发表在1990年10月《云岭》第23期上),迫切了解一下芜湖广益中学迁往茂林的情况,以求史迹真实。为此,专程去合肥安徽大学历史系,访问吴寿琪教授。“皖南事变”前夕,我们同在茂林工作:他是地方著名爱国人士中华基督教圣公会会长兼福群小学校长陆绍泉老先生的爱婿,又是茂林广益中学负责人之一;我当时化名李绍才,是茂林“工合”经太事务所合作指导员,参与地下中共“工合”特别支部(直属中共皖南特委会领导)领导两个中学(广益中学、宁属中学)学生支部活动。由于当时处境险恶,我俩见面机会很少,但有时集会上相遇,彼此是有所了解的。这次吴教授见我到来,在家中热情接待。提及半个世纪前的往事,老人红光满面,兴奋异常,虽年已八十二岁高龄(大我九岁),依然对当年事记忆犹新,十分健谈,三个多小时不知倦怠。其中有关茂林广益中学的创建经过,介绍很详。
1937年10月,日寇飞机偷袭芜湖湾里飞机场,并从12月5日起相继三天对芜湖进行大规模轰炸,繁华的芜湖十里长街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国民党军和党政机关纷纷逃遁。日寇沿宣芜公路疯狂杀来,未遇任何抵抗占领全市区。这时全市只剩下七所小学两所中学。(很多中学停办或外迁)位于江边狮子山的广益中学(这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芜兴办的私立学校,前身是圣雅阁中学,今市十一中学)被日寇占作军营,全校师生均已离散。
吴寿祺教授泾县茂林人,毕业圣雅阁中学,经学校保送入江苏无锡国学专门学校深造,毕业后回芜湖母校广益中学任教。他见芜湖快要沦陷,只得与上海来芜的教育界知名人士吴葆萼(时任上海建国中学校长)步行返乡。茂林是皖南山区重镇,距泾县城西南35公里处,素有“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之说。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不仅有奎山(又名魁山)、集贤亭、飞雄塔等名胜古迹,还有众多府第轩园,碑亭古坊。毗连辑园的吴氏宗祠金碧辉煌布满匾额,表明吴姓大户是全镇显赫世家,是历代人才辈出的好地方。由于茂林四境岗峦起伏,中呈盆地,形势险要,成为抗战初期周边地区一些泾县籍与外地人的麇集之所,使千户人家的人口猛增二万余。店面林立,商业繁荣。同时出现众多失学青年街头游荡的情况。这使从事教育工作的吴葆萼、吴寿琪等人心情沉重,忐忑不安。出于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热忱,开始张贴招生广告,着手举办补习班。就在这时,发生了振奋人心、改变皖南山区历史的大事:“共产党、新四军来了!”
1938年5月中旬,由司令员陈毅率领的第一支队挺进江南,路过茂林:开展统战工作,进行抗日宣传;陈毅亲自登门拜访了爱国人士陆绍泉老先生,在其协助下召开群众大会,邀请地方人士座谈;又为红军北上抗日烈士寻淮州立碑写传,修墓悼祭。使这座偏僻山镇群情振奋、耳目一新。不久,新四军军部由南陵迁来云岭。军政治部民运部夏征农同志(任中共皖南特委会民运工作组长)率领民运工作小分队进驻茂林辑园,开展地方社群组建活动,并成为圣公会会长家中的座上客。(在后来“皖南事变”中,经陆老与吴寿祺、吴葆萼等冒着生命危险,营救了夏征农部长及机要员周临冰等五名同志脱离险境)。
在我军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积极宣传教育影响下,地方办学呼声日益强烈:报名学生日众,家长建议创办中学。因为没有田产和资金作保证,当局不准立案。于是有人提出:挂芜湖广益中学的牌子建立茂林分校,既可免去立案手续;又可用教会名义得以保护。这一办学建校方案得到陆绍泉老人大力支持,教师赞同,家长拥护。并由芜籍家长推派代表前往沦陷区。找到芜湖广益中学校长李肇文商量建立分校事。几经努力,得到学校董事会准许后,于8月间组成茂林广益分校领导班子。
尚在芜湖的校长李肇文兼茂林分校校长(他是在二年后,也即皖南事变之后到茂林的)。分校教导主任陆绍泉,副教导主任吴寿祺(开始兼事务主任)。教务主任张啚谟,事务主任董晓针。校址选择在地处幽静,房舍较宽的潇公祠,由陆老出面租用。略加改装分成初一到高二不同班次的教室及教师办公室。陆老又找来木匠赶制200套桌凳,为学校开学之用。积极参加筹办的教师还有吴葆萼、杨炳芬、金同生、清秀荣等。每人自动拿出五元钱作为开办费,买来纸笔自写招生广告。8月招生,9月开学。入学男女生200余名。男生部金同生负责,女生部清秀荣负责。食宿学生自理。
以芜湖广益中学名义在茂林办学的消息一经传出后,散居各处的当涂、芜湖、铜陵、南陵、繁昌等地的广益学生及其他知识青年,奔走相告,均纷纷赶来茂林报名入学,其中还有家庭相随迁入的。入学名额逐年递增,到1940年止,已达学生500余名。教师队伍亦不断扩大,除原有张啚谟、王天福任数学课教师,吴葆萼任公民课教师外;还聘请曾在芜湖明远电灯公司任电力工程师的柳彩来校任物理课教师;芜湖教育界知名教师黄敬恺任美木教师;马竟文任地理课教师;曾琦农父子任英语课教师;教务员金同生兼任音乐课教师等等。其中多属芜湖广益中学教师,虽然担任各项课程待遇微薄,生活艰苦,教学条件极差,但都以报国有门的满腔热情,同心同德,协力办学,声誉日增。
吴寿祺教授向我讲述这段经过时,从未提及其岳父热心地方办学,积极支持新四军并献出生命的先进事迹。1931年陆会长接任“圣公会小学”校长时,改校名为福群小学。聘任养正小学教师任零生(任重)为教导主任(国民党员)。新四军来了后,陆除了自己与军部领导干部密切交往外,还鼓励得力助手任重老师担任青抗会主任,发动青年学生投入抗日救亡运动,经常率领他们去云岭军部(距茂林35华里)参观与联欢,接受革命教育。他亲自引导的学生(吴爱莲、吴报勋、章复全、吴子昆、吴报鸿、曹元树等)后来都成为广益中学学生支部党的骨干分子。北撤时,任重同志全家参了军(解放后任江苏省交通厅长)。陆会长于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秋)为我游击队向国民党自卫队碉堡喊话,不幸中弹牺牲。
另一关键性人物是吴葆萼同志。他曾1914年就读芜湖省立五中参加学生运动,为高语罕赏识,后与蒋光慈、曹靖华、任弼时等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因病在家三年于养正小学教书。北伐开始,参加芜湖市的党委工作。大革命失败后去上海、浙东学校任教。陈毅到茂林,他参加会见,引见陆会长,陪同开会座谈。夏征农来茂林与之交往密切,并去军部《抗敌报》社访问。皖南事变后,他坚持在广益中学任教,被特务学生告密(营救夏征农同志)受到国民党军52师军法处的严刑拷打,后移泾县地方法院被保释出来。
广益中学茂林分校的成长和发展,足以说明我党统战工作的方针正确。在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协助下,实际上该校已成为党的外围培育人才,供应我军后备人员、联系中上层知识分子的重要渠道和力量。虽然,国民党当局也在学校建立“三青团”和52师政工人员搞特务活动,以及组织“冬令营”军训,动员学生参加,均收效甚微。即使“皖南事变”以后(党的领导力量被大大削弱),学校一些领导成员被捕与受害(据留校支委吴文惠(白盾)文章回忆:吴寿祺、张啚谟被国民党当局诬陷“汉奸”罪名而被捕),遭受重大挫折,但该校仍然在逆流中奋战不已,坚持斗争。众多优秀师生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做出了自我牺牲,在胜利后的建设时期有着积极贡献。他们的事迹在皖南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