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静洲

  民国时期,芜湖曾有两次动议筹备市政建设,但都毫无结果。

  早在1925年5月27日,就有芜湖商学界人士汤善福、潘伯如、陶玉堂等21人在芜湖乙商学校校长室召开会议,宣布成立“芜湖市自治筹备处”,报请县署备案。7月11日又组织“市政筹备处”,办理拆城事宜。其理由是利于商业中心转移,商业发达与工厂建设,交通与消防,地价增高与警捐收入增加等等。7月24日又于该校召开筹备会,正式推选王雪澄、周佐丞、陈慕兰、方止逸五人作为代表进行筹备工作。第二天,筹备会又开会推翻原案,“撤开市政,专办拆城”组织成立“芜湖地方撤城筹备会”,推举于逊成、钱杏邨、胡白沙、汪耘郭、查世翰五人为起草委员,拟定了《芜湖地方撤城筹备处章程》。对此,群众纷纷讨论,有人竞在《工商日报》上写了《芜湖市政进行进度表》一文以讥之。其原文是:“民国14年开会通过拆城;民国17年通过《组织法》,拆城筹备处成立;民国23年开始拆城;民国101年拆城完毕……”。就这样昙花一现的1925年“芜湖市政筹备处”仅给人们留下一些笑料。

  抗战胜利后,安徽省政府派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的张威遐筹备芜湖的市政工作。1945年11月1日张威遐就任“芜湖市政筹备处”的处长,组织机构正式办公。同时省府电令芜湖县政府绘制县图,并组织勘察人员实地勘察县府移治地点。芜湖县勘察结果提出“芜湖县属大部圩区,人口寥落。如集镇较大的方村、鲁港两镇,仅有居民200户,一般集镇都在圩堤之上街道狭窄,市面萧条,实无永久性的县城可迁”。同时省政府也电令市政筹备处勘察市区绘制地图连同市区现有人口与筹备计划于一周内上报。市政筹备处在上报情况时称:“市区人口已超过20万以上,所属区域东西约长3500公尺、南北约长4000公尺、周长15000公尺、面积约21000市亩。”同时12月13日省又电令“芜湖县属芜湖市区各镇,得由市政筹备处指挥。”于是原属县辖市各镇的行政、财政均由市政筹备处管理。

  1946年8月7日,芜湖成立“市政府建设委员会”代替了“市政筹备处”的工作,仍由张威遐兼主任,县长许汉三、临时参议会副议长仝道生任副主任。按《芜湖市建设委员会组织规程》规定,推选委员22人,委员会秘书经绍周、总务组长骆纪森、工程组长张坪,管理范围除市、区各镇外,并管理市区内以下单位:

一、芜湖赭山公园
二、芜湖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
三、芜湖革新运动委员会
四、芜湖自由保障委员会
五、芜湖市社会服务处
六、新安剧艺社

  国民党芜湖市党部虽与市政筹备处平级,实际也是属于市政建设工作的一个部门。

  芜湖市政建设委员会的具体任务:第一,编造1946年委员会机关预算:俸薪11,000元;公杂费1,560,000元,临时费250,000元;俸薪加成及生活费11,866,500元;总计13,678,500元。第二,拟具“筹备市府计划”,组织机构为1.秘书室,2.会计室,3.技术室,4.行政科,5.社会科,6.教育科,7.地政科,8.警察局,9.工务局,10.财政局。第三,拟具《市政实施概要》,26项应办工程估价1,009,190,850元,均列表上报省政府备案。为了落实庞大的市政建设经费,同年12月市政建设委员会拟出《征收芜湖市政建设捐实施办法草案》,开征市政建设捐。

  1947年2月10日,张威遐调任广西省民政厅厅长,所遗主任一缺由原副主任许汉三担任。不久,芜湖市政建设委员会裁撤,该会所属业务人员并入芜湖县建设科。建设费则移交地方建设之用。中山纪念堂房屋由“中山纪念堂管理委员会”管理。中山桥未尽工程由市政建设工程组继续办理,工程完竣后撤销。就这样一幅芜湖市政建设的“宏伟兰图”,犹如昙花一现,踪迹全无。只给芜湖市政建史留下一鳞半爪,供后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