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子双

  一、芜湖女中恢复经过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寄居在湘西所里(现吉首市)、永绥等地已达八年的国立第八中学皖籍师生,听到这个特大的胜利喜讯,莫不欢欣鼓舞,涕泪沾裳。因为流亡生活即将结束,返回故园指日可待。八中总校长苏家祥为了使广大师生员工回皖能得到妥善安排,除多次发出函电与安徽省教育厅进行联络外,并于1945年底派张以清老师先行回皖,苏本人也于1946年春季回到安徽,与省教育厅长汪少伦具体研究,经多次反复磋商,并在省府及教育部同意下,于1946年秋季建立中学三所,师范一所,以安置由湘西回皖的师生,继续开展教学活动。这几所学校名称、地址和负责人是:在太和县设立太和中学,校长洪真道(原八中初一分校校长);在贵池县设立贵池中学,校长欧阳良助(原八中高中分校校长);在当涂县设立当涂师范,校长刘鹏九(原茶洞师范校长);在芜湖设立安徽省芜湖女子中学,校长为苏家祥(原国立八中总校长)。

  1946年7一8月份,国立八中皖籍师生分数批由湘西经常德、岳阳、武汉等地,先后到达芜湖、贵池、当涂及太和。芜湖女中被安排在芜湖环城西路铁锁巷内(即抗战开始时解散的前女中校址)与长春小学(现环城西路小学)对门。当时除培德女中(现十一中)外,芜湖女中是芜湖第二所女子完全中学。

  二、芜湖女中概况

  女中校舍多属旧房,教室、办公室及学生宿舍,均因陋就简,小礼堂兼作学生饭厅。图书及理化、生物仪器,虽由湘西带回一些,建校两年多亦有所添置,但仍为数不多。学生班级由建校初期五、六个班,逐步增加到十二、三个班,学生人数由二百多人逐渐增加到五百多人,算是初具规模了。由湘西回皖的学生继续享受公费待遇(相当全伙),在芜湖招收的学生,除特殊困难者外,一般不享受公费待遇。总务处设专人管理公费生事务,如:按月造具公费生名册上报请款,采购主副食品,编排就餐桌次,厨房工作监督及结算公布帐目等。

  自1946年9月起,至1949年4月芜湖解放止,女中曾三易校长,46年9月女中建校时,苏家祥任校长,以后两年,依次是钟毓龙、胡朝惠先后主持校务。教导主任柳子范,训导主任宛寿筠,总务主任高庭碧、张学謇。教师阵容比较整齐,文科有:张寿仁、张以清、刘毓璜、俞绍勋、徐家婷、王滋务、胡季文、高列彭等。理科有:陈士铎、金玉廷、丛永寿、贺础卿、殷颐之、朱悦民、李于宪等。体、音、美有:沙月华、李雨樵、瞿安华等。至于历届毕业学生,有升入高校继续深造的,有高中毕业参加工作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她们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挽留苏家祥

  一九四七年七月,省教育厅下文调苏家祥去皖北正阳师范,另派李某继任芜湖女中校长,消息传来,人心混乱。全校教职员工一致挽留苏家祥,对厅里不适当的调动,表示异议,对新任来校接收,坚决抵制。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紧张的不正常局面呢?为什么芜湖女中教职员工不借付出代价,那样苦苦地挽留苏校长呢?据笔者所知,他们大致有以下几方面思考:一、大家认为苏家祥对女中情况熟悉,在短短一年里,教学和各项工作都建立了正常秩序,信心很足,前景乐观,从办好学校出发,没有必要进行人事调整。二、苏家祥1923年大学毕业后,即从事教育事业,历任中学教师、教务主任、校长等职,对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颖州三校师生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到达湘西所里、永绥等地建校复课,把一大批青年学生从战火中拯救出来,为他们创造了学习、深造的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苏为了善始善终,又风尘仆仆地往来于湘皖之间,和皖教育厅一再磋商,使大批师生复员回皖后得到妥善安置。这些功绩,寄居过湘西的皖籍师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同时在安徽教育界,苏也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三、苏家祥由国立八中校长到芜湖女中校长,降了一级,这是桑梓需要,大家理解。但厅里把他调到正阳,再次降级,很明显,这是极不公平的。虽然苏家祥本人不计较得失,认为去留均可。但广大教职员工则义愤填膺,深感不平。在上述情况下,形成了双方意见分歧、相持不下的局面,是不足为怪的。当时,厅里曾派人来芜调解,邀请双方会谈,然各执己见,距离较大,无法达成协议。最后,由省府决定,暂时成立芜湖女中整理委员会,由地区行政专员杨绩荪任主任委员,钟毓龙为委员,具体主持校务。一场纠纷,始告平息。

  四、尊师米

  1946年至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的芜湖,物价飞涨,法币贬值,米珠薪桂,民不聊生。芜湖女中教职工待遇微薄,生活清苦。1947年虽曾调整一次薪金,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且几经周折,等钱发到手时,币值又一落千丈了。学校研究决定,自1947年春季起,向学生征收尊师米(公费生免收),学生办理入学手续时,除交清学什费外,还须交纳大米六斗(每斗15市斤),凭收据方能上学。教职工每人每学期大约可分到100多斤至200多斤米,对生活不无小补。

  学校选派高庭碧、李雨樵、黄果成等七人组成尊师米管理委员会,负责办理征收、发据、记帐、保管、分配等事务。记得在收米过程中,出现一个有趣的插曲:一位学生交米时,缺少二斗,家长恳商先让学生上课,三天内一定补交欠米。负责人同意了他的要求。李雨樵老师指着屏风上“校训”二字说:“‘校’字是交米少二斗(指木字旁少二点);‘训’字是言明三天还,这两个字不是代学生家长讲得清清楚楚吗?”李言语幽默,解字巧妙,在坐者莫不感到极大的兴趣。事后我写了七律一首,记叙此事,现在抄录于下,敬祈读者指正。

  征收尊师米偶成

  晚近谁怜教学难,束修以上且从宽。
  升斛高唱入云响,拾级免登隔户传。①②
  二斗欠交说校训,七君效力冒春寒。③
  但期收据重翻印,博得同仁开笑颜。

  五、庆祝芜湖解放

  1949年4月24日早晨,芜湖女中住校师生及员工家属齐集铁锁巷口,欢迎解放军进城。当天下午,全校师生员工列队前往安徽师院操场,参加芜湖解放庆祝大会。学生一律身穿校服,(阴丹士林兰布长褂,左胸前绣“芜女中”三字。)甚为整齐。散会后,开始游行,途经中山路及二街返校。一路上高呼:“庆祝芜湖解放!”“热烈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接着芜湖市军管会文教局接收了芜湖女中,教职员工一律不动,各项经费由文教局供给。从此,芜湖女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新的生活。

注①:黄果成唱斗,声音特别宏亮。
注②:米仓在操场边小楼上,有人送米上楼,黄就传话一次。注③:47年春季开学时,恰逢阴雨天气,较为寒冷,但米委们在厂厅里工作,热情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