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国华,文伯
柳春园小学校园滨临镜湖,从镜湖路通向中二街一段马路(市工会门前)叫柳春园路。路北端与第八中学相对,有一殿阁式建筑——“柳春花店”,作为出售花木盆景和有关花卉栽培技艺杂志的门市部;其后有一临湖园圃,有假山竹木花草点缀,石径曲折,外绕栏杆式水泥磨砖花墙;园门边嵌镶一块木匾,横行漆书“柳春园”三字,笔力苍秀,是我国著名国画家刘海粟的手迹。
镜湖风景如画,是芜湖市胜境之一。柳春园的兴建规复,更为镜湖锦上添花。
二百多年前,这里有座园林,叫长春园,后来分割成陆羽轩茶社、洪园和画家马千之的镜湖画社,工书善画、官至礼部尚书的黄钺,在青年时代常与擅画者共十一人在此研究画艺。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知县陈圣修看中这块地方,便囊括归己,拆旧翻新,大盖琴余别馆、留春舫(船坞),广植花木,有一根一丈多高的天然石笋,深藏在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翠竹林中。这一组园林统名谓“留春园”。沿湖筑起土堤石岸,桃柳相间,飞燕如织。湖中遍养荷花,画舫悠然来去,波光粼粼,照映着苍翠的赭山、铁山、古塔、一览亭,宛然如汤天池锻制的铁画屏风。骚人墨客常乘画舫游湖饮酒赋诗,黄钺咏道:“风卷松涛入梦醒,卧游曾对赭山亭。分明天水明如练,一幅汤鹏铁画屏。”
嘉庆八年(一八〇三年)芜湖关道宋镕在镜湖拦腰筑堤埂一道,把湖面切成东、西两半。堤中段修一座“柳阴桥”,南段修一座“留春桥”,并建“功并白苏”、“杕杜来游”二坊,为镜湖增色不少。三十五年后,留春园归王泽所有,改名“希右园”,“意欲希踪右军”(晋书法家王羲之)。园内大栽桃柳竹桐,外绕竹篱,许耕余特地从南关外平山口移老梅一株,由湖上渡水送来,王泽欣然题诗云:“种桃种柳插篱笆,移竹移桐点缀嘉。多谢故人饶逸兴,浮槎湖上送梅花。”
时光如水流逝,园林迭易其主,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以后,贫苦妇女的火坑济良所,搜刮民脂民膏的米捐局,美以美教会创办的弋矶山医院分院,学者刘师培、诗人苏曼殊曾经执教的安徽公学,先后设立于此。园址逐渐缩小,最后只存下一块地皮,几椽瓦屋,数簇花木而已。“留春园”名存实亡,干脆从柳阴桥、留春桥各拈取一字,更名为“柳春园”。一九三〇年前后,中共安徽省委代理书记王步文烈士,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芜湖解放,柳春园回到人民手里,在琴余别馆遗址上大兴建筑,变成书声琅琅的柳春园小学,留春舫船坞成了少男倩女、四方游客泛舟镜湖的游船码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