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赭山广济寺内原珍藏有一枚镇山宝印,名叫“九龙背纽”金印。如今,它完美无缺地保存在市财政局内,成为芜湖的一个极其宝贵的文物。

  “九龙背纽”金印,方三寸六,重八斤半,砂金铸成。印面正中刻有“地藏利成方印”六个阴文篆字,四周镌刻九条神态逼真的飞龙。印柄是铸有九龙环绕、狮身飞舞的立体浮雕。狮,似昂首苍穹,发出怒吼;龙,如腾云驾雾,显示神威。整个浮雕画面,栩栩如生,玲珑剔透,不失为一件价值较高的艺术品。印边还刻有“唐至德二年”的字样,可知这件稀世之宝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即公元七五八年的产物,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

  传说“九龙背纽”金印原是九华山肉身殿的镇山宝印,由笃信佛教的唐肃宗赐名。金印是怎样落到芜湖赭山广济寺的,这有一段传说。

  唐末五代时期,天下大乱,九华山附近也成了战场。为保护这枚金印,一天夜里,肉身殿方丈携带它乘一条小船,顺江而下。经过芜湖江面时,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被掀翻,方丈连人带印落入大江之中。在水中挣扎时,他似乎看到一个浑身被金光笼罩的菩萨立在自己面前,笑着对他说:“莫惊慌,我是地藏菩萨,多谢你保护‘九龙背纽’金印的好意。依我之见,此印还是保存在芜湖广济寺为好。”等到方丈睁开眼睛时,自己已被江浪推到岸上。也就是在这天夜里,芜湖广济寺当家和尚也梦见地藏菩萨,要他在七月三十那天清晨到江边去。到了七月三十那天清晨,当家和尚在江边设案焚香,对天祷告。顷刻间,只见平静的江面涌起一阵巨浪,一个硕大无比的乌龟背驮金印浮了上来,慢慢游向岸边,刚一近岸,就用力翻了一个身,金印落到沙滩上。从此,“九龙背纽”金印就进了芜湖广济寺。

  传说当然是虚妄的,但“九龙背纽”金印却实实在在地存留在广济寺内。据《芜湖县志》载:它是广济寺的“世传金印,宝若连城”,历代当家师都把它视同性命,不肯轻易示人,也很少启用。只在每年阴历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时才破例。因为这一天,各地佛教信徒必到广济寺朝山进香,到时需要给他们香袋盖金印;再就是广济寺招收僧徒时启用,因为需要在出家人文凭即度牒上盖印。光绪年间(一八七五年——一九〇八年),“九龙背纽”金印被盗,急得广济寺众和尚如热锅上蚂蚁。后来总算找回,但从此不再公开启用。为应付上述两事,当家和尚就派人到上海按照金印式样,仿制成一枚铜质“地藏利成方印”。很可能在仿制铜印时,工匠没有看到金印,只是听人口述,致使铜印的印柄只是一个孤零零的龙头立体雕像,艺术价值远不如金印;而且印边上所刻“唐至德二年”几个字,被错刻成“唐治德二年”。在日寇侵占芜湖期间,金印差点被日本人抢走。一九三七年底,一个日本军官突然闯进广济寺,逼着广济寺当家和尚昌明交出“九龙背纽”金印。在这以前,昌明和尚怕金印被抢走,特地挑选三个可靠的弟子在寺后墙脚下挖窖将它埋藏了起来。面对日军官的勒索,昌明一个劲地否认。日军官突然抽出军刀,架在昌明的脖子上,进行威逼。昌明心神不乱,先以佛语相告,后又从庙内找出一只古董花瓶敷衍搪塞,气得日军官嗷嗷怪叫,挥舞军刀将花瓶砍得粉碎。在众和尚口念“阿弥陀佛”的软抗声中,这个日军官只得悻悻离开了,金印才得以保存。在十年动乱初期,广济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但“九龙背纽”金印及仿制铜印却被保存了下来,送到市财政局国库内收藏至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