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市工商联组稿,许知为执笔

  前言

  芜湖是东南胜地、商业名城。长街昔乃芜湖精华,江左明珠。自西门口至宝塔根、店铺林立,鳞次栉比,互连“十里”。店铺五六百爿,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者绝多。其由小到大、日渐发展、历几十年乃至百年不衰之原因何在?我们对此几经探索,如实记载下来,作为当前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商业之借鉴。另对长街历史上重要事件、著名商人、独具江城特色的商品、轶事遗闻和风情习俗,亦加以搜集,供后人研究。

  一、十里长街的历史概貌

  长街历史有多久

  十里长街,应是宋代筑芜湖县城墙时开始形成的。东吴孙权黄龙年间(公元二二三——二二九年),将芜湖县治自黄池移至今北门鸡毛山高地。那时鸡毛山周围还是一片湖泊,可能只在县治附近有原始的集市。唐代以后,开始大修东南水利,疏河道,筑东坝,使中江之水分流而入江归海,太湖之水不致倒灌芜湖。到了宋代,在芜湖郊区大事围垦农田。水落后,鸡毛山周围陆地随之扩大,人口增多,商业兴起。特别是筑城以后,商业街道,相继出现。这座宋代城较之明万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重筑的县城为大。宋城的范围:东至今东门外“鼓楼岗”,北至北门外“高城坂”,南至南门外的“南门湾”,西至西门外“大城墙根”。今存的“兴隆街”、“仓前铺”、“笆斗街”、“打铜巷”,“米市街”、“薪市街”、“鱼市街”、“花街”、“油坊巷”、“铁锁巷”、“南正街”、“西内街”,都属宋城内的商业区,是昔日当地各行各业的集中场所。宋城毁于南宋金、元之乱,明代重筑的县城范围大为缩小。县志云:“弼赋门西连长街大市”,说明这时西门内缩,把原来的一条西门大街截断,西门内叫西内街,西门外叫长街。所谓“长街大市”,原来也在宋城之内。所以形成十里长街始于宋代筑城。因此,从宋代算起,长街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建都北京后,户部设置芜湖关。官府文书传送,朝廷官员往来,都要通过江口,故从县衙门到江口修建一条高出水洼地的官道,以便人马通行。在江口还建造了一所“接官厅”设有官驿站(现在还有巷名官驿,在寺码头附近),以便送往迎来。这条官道也是青弋江的堤岸,作防洪设施。官道两旁,自然是开店设摊的好市场。所以西门口的“长街大市”,逐渐延伸到江口,形成一条十里长街。

  十里长街独擅长江,特别是长河青弋江水上运输之利,这更促进了长街商业的迅速发展。县志云“长河汇宣泾诸水,由东而下,直逼南城,经浮梁西达于江。”(编者按:浮梁指浮桥)长街的后沿,紧靠长河北岸,有徽州码头,寺码头有头道渡,二道渡,有老浮桥,利涉桥,后来又有中山桥,都通向长街,因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长街货物进出长河,可以直达皖南的宣、泾、南、繁以及苏南地区;进出大江,可以上溯湘赣鄂川,下达宁沪苏杭,北至无、含、和、巢庐、合等地,因之商贾踵至。百货咸集。这就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长街有多长

  据县志记裁:“宣统二年,安徽巡抚朱,派委会同关道赵、丈量西门口至宝塔根六百一十五丈九尺。”按一百八十丈为一里,长三里又七十五丈九尺。即长街实际长3.42里。“南北平约三百四十九丈七尺,合算总面积为二十万五千三百八十平方丈,拆合为六平方里”。

  县志又载:“清代由新市街(即薪市街)出弼赋门(即西门)西抵江口,名十里长街。”这里说的起点是薪市街,上面说的起点是西门口,两者不一致。因此,市工商联主委胡恩森于一九八五年夏季,派员实地丈量,得出确切数字:从鱼市街顾顺兴酱园至西门口,共长343米,自西门口至江口宝塔根,长1440米,合计为1783米。按500米折算一里计,长街的东西长度为3.56里。长街南北宽度平均为200米,长街占地面积约为356,600平方米。

  这两种起点不同的算法,其长度同为三里多,但其面积则大不相同。原因是宣统二年的南北宽度,以南至长河沿岸,北至蒲草塘(北门外九莲塘附近)沿老电灯公司、陶家沟(弋矶山南边)一线。按这个平均宽度,要占长街长度的一半以上,把长街的范围扩大了。在宣统二年还没有中山路和二街市面。这个宽度,几乎把当时芜湖零散商业地点都包括进去。可见宣统二年丈量的十里长街,意味着是芜湖除河南岸以外的整个商业区域。

  长街商业逐渐发达了,城里的商业逐渐西迁因而冷落下来。但是人们还习惯把城里的西内街至鱼市街一段,叫作“长街头”把长街分为三段,西门口至状元坊一段,叫“上长街”,状元坊至宁渊观一段,叫“中长街”,宁渊观至江口宝塔根一段,叫“下长街”。整条长街两边还有许多横向的巷道,也是附属于长街的商业区。兹附“芜湖十里长街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220224222515.jpg

  长街的店房:现存的长街老店房,是太平天国以后清同治、光绪年间重新修建的。此后的商店概数为493号,其中大致如下:

  鱼市街(自长街头顾顺兴酱园西店起至堂子巷上首止)1号至64号。

  西内街(自堂子巷下首起至西门口止)1号至69号。

  上长街(自疏菜公司门市部起至状元坊上首止)1号至148号。

  中长街(自状元坊下首至中山桥东首)1号至146号

  下长街(自中山桥西首至寺码头上首止)1号至66号

  共计商店493号。

  这里要说明两点:(一)据访问在宝塔根开设“大成德”杂货店的店主吴本浩老人说:他开的店是当时的下长街164号。解放后沿河筑埂,靠南边沿河店房拆除了,现在靠沿河的房屋门牌已不算是下长街而是沿河路了。如果按抗战前门牌实际计算,就可以把宝塔根与寺码头以及沿河建埂拆除的门牌计算在内,以“大成德”杂货店门牌为终点,应增加门牌98个号,即商店总数为591号。(二)一家门面里面,有的设几家商店或作坊,加上横向巷道商号,其商店总数,不下六七百家,“殷实商店,尽萃于此”。

  据商界老人谈,原先长街店铺是沿官道也就是长河堤埂两边搭草屋、本板瓦房,或露天摆摊设点,低洼积水路段,还设有店铺,大商店还在城里和西门外一带。这大概是指宋代的长街而言的。

  明初,江南地区生产发展了,货物骈集于芜湖,长街成为闹市。据明史记裁:“成化七年设芜湖、杭州、荆州关,征竹木钞,后改银。”芜湖关设在今泗关街。其时芜湖商埠地位已在杭州、荆州之上了。清初顾祖禹说:“明天启中(公元1621一1627年)设榷关于此。”榷关是征收货物税的机关。至崇祯年代,芜湖关银,年达七万两。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向长街市面计间(编者注,按店屋房间数量)派征“江夫河篷差银”,年达两千三百零四两。这说明长街此时已是很繁茂的市场。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重筑芜湖县城,“弼赋门西接长街大市”。可见此时西门外长衔已是店房林立。到清初才有“芜湖长街七里长”的民歌。

  县志记有“十里长街”的名称,大约此际长街店房,方延伸到江口。但是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一1861年),十里长街全毁于太平天国之战,“肆墨为墟”。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中英签定《烟台条约》,芜湖辟为对外通商口岸,镇江米市移至芜湖,江城遂成为闻名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商业大兴。在此前后,李鸿章家族来芜,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兴建房屋,开辟新街道如二街、中山路、四明路(今新芜路)等,其中长街店房属于“李府”修建的占很大比重;长街原来店主以及富有绅商,也同时在长街修建店房,出租或自行营业,因而长街商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县志也有记载:“繁盛视昔有加”。所以现存的十里长街店房,基本上是同治、光绪年间建筑的。

  长街阛阓之盛

  长街两边店房骈立,都讲究店面装璜,美奂美仑,争奇斗盛,以广招揽,门楼大都高耸,飞翠流丹,如银楼之类大店门面更为堂皇,古雅牌楼式样,雕砖刻木,油绘彩色“福禄寿”三星神像,栩栩如生;店家一律高悬大小不一的金字黑漆招牌,闪光耀眼,还立金字竖匾,书“财通四海,利达三江”,“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招财进宝”等字样。这些大店招牌匾额,很多出自名家手笔,如武进唐驼写的颜柳体,于右任写的行书,最引人注目。“魁陛斋”招牌字是谭延闿之弟谭延泽书写的。其他名人写的也很多。这种名家题匾,足为商店增添光彩,招引顾客。还有写上“大减价”“划一不二”之类的市招,临风飘拂,五彩缤纷。店堂之内,货物山积,货架之上,琳琅满目。由于街道长而窄狭,来往顾客如云,人头拥挤,更显得长街之长之远,店房之高之大。其人声之嘈杂,场面之壮观,真不愧为“甲于江左”的闹市。招牌、门面宏伟,是显示财力雄厚、货物充足的重要方式。商家懂得这一点,顾客重视这一点。

  重修长街街道

  据商界老人谈:长街街道原是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路面泥泞,后以鹅卵石铺垫。到清朝中叶,官府拨款,商家集资,购荆山麻石,凿成石板铺之。但经轮车长年碾压磨损,已成沟槽,槽深达三、四公分。1931年大水,长街水深过膝,自江口至西门,路面被冲坏浸毁,石板松动,排水沟道淤塞,不但推、拉、扛、抬货物极感困难,就是徒手步行,也很不便。灾后街道,急待修建。

  31年秋,大水退后,官商即着手筹划重修十里长街。名为官商合办,实际是由商家出钱。据直接参加施工的老石工过裕隆和管理财务的老药师王礼卿与知情人金仲平等老人介绍:施工规划是县政府“市政建设委员会”和商会共同制订的。商会成立了“修建长街筹备处”主其事。“市政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为邵立洲、刘兆庆。修建长街筹备处管经费的是正裕布店经理徐馨圃,管银钱出纳的是张恒春中药店经理王子勤。经费来源以房铺捐附加名目向各商店和房东征收。

  承包施工,采用投标方法。商会召集全市二十多家石匠店开会,按设计要求,公开招标。结果由十三家石匠店集体中标。领首的有裴祥记、汪义兴、胡家馀三家石匠店,由其店主裴宏祥、汪绪乐、胡家馀三人负责安排施工。

  筹备阶段:时间——31年大水退后到年底的半年时间。准备工作——①调集石工:共集中了一百二十把锤(石匠大师傅才称一把锤)。除本地石工全力以赴外,还从合肥、巢县请来一些石工相帮,并集中大批杂工,担任拾石料、挖下水道、砌涵洞以及后勤等工作。②备料:到枞阳县花山采购大量石加工,运回备用。

  施工阶段:时间——自32年(民国二十一年)春节开始施工,33年(民国二十二年)夏季全部竣工,费时一年有半。铺设长条石路面,长1783米,宽1.2米,还有两边石板砌成的街沿;砖砌下水涵洞长1783米及两侧街沿阴沟;整个街道皆用长三尺五寸、宽一尺二寸条石三条并列联结铺成中心路面,两旁各铺横一块直一块的长石条,再铺一块长五寸宽四寸的厚石板,砌成街沿,直到两边店屋墙脚。一色条石,整齐美观。

  施工期内,采取分段施工方法,预搭跳板。不但便利行人过街,而且不影响店家做生意。用拆下的旧麻石块,凿平沟漕,铺砌街沿,既省工又省料。全线工程,耗资两万五、六千块银元,投入施工的总人数约两千多人,仅短短的一年半时间,能完成规模这样大、质量这样高的工程,真是难能可贵。

  六十多年过去了,这条街道已经磨光的路面,出现了坎坷不平之处,似乎标志着芜湖十里长街所走过漫长的历史足迹。

  二、十里长街的各行各业

  芜湖十里长街商业有其独有的特点。县志云:“长街百货咸集,殷实商铺,尽萃于此。”又云:“江口一带,米、木商及行栈居多,东南北门商务较逊。”由此可知,长街商业以百货为主,大都是资金雄厚的殷实商户。长街没有米、木商行,没有客栈、茶楼、酒馆、浴室、照相、戏院、医院等服务性行业。这是长街商业的特点。

  长街有哪些行业呢?总的说来,凡是经营人民群众所必需的日用品的各行各业,应有尽有。主要的是:百货、绸布、杂货、中药、西药、酱坊、烟酒、陶瓷、铁器、铜锡器、戥秤、香烛、笔墨、纸张、书店、银楼、皮货、鞋帽、钱庄等等。各行各业的商店,大都货物充足,花色齐全,交易额大,除门市销售之外,还做外埠的批发,生意非常兴隆。其原因有:一是外地人来芜开店经商的占绝大多数;二是与手工业相结合。

  外地人带来资金、信息:不论来自天南海北,只要有资金,找到门面,就可以领照在长街开店。这些外地人,带来大量资金和外地商品信息,生意路子熟,经验足,办法多,交易越做越大,销路越推越广,整个商场也因而蓬勃兴旺起来。芜湖对外来者习惯上按其籍贯称帮,各帮各有擅长。例如徽州帮长于经营皖南丝茶竹漆、徽墨以及典当钱庄;泾太帮长于经营纸张、酱坊、布匹;江西帮长于经营瓷器、中药、夏布;江浙帮长于经营绸缎、银楼、钱庄、百货、西药;宁波帮长于经营五金、五洋;山西帮长于经营药材皮货等等。他们都是内行,各有各的门道,故尔财源滚滚。他们这些行家,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外地商人为了增进乡谊,共同发展,在芜湖设立了各自的会馆,如徽州、曹州、湖北、湖南、江西、山西等会馆以及四明公所。会馆与各同业公所的性质是不同的,因后者属于商会性质,亦另有专文谈及,本文不赘。

  手工业产品是主要货源:芜湖手工业的出现,比商业市场要早得多。长街形成之前,就有了手工业产品。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干将,莫邪就在芜湖市郊赤铸山为吴王铸剑,炼铁炉火,染红了旁边的一座山,因之叫作赭山。虽是传说,却可以说明,那时己有治锻铁器用品,如刀斧、镰锄铲勺锁链之类、制作石器的手工业,较铁器手工业还早。那时石器用具人们生活中、古有重要地位,如石磨、石臼、石杵、石磙、石柱、石础、石碑、石像。过些手工制作的铁、石器,也就成为交易的商品、销售干家万户、大江两岸、四面八方。浸及后世,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产品流入市场。在芜湖来说,当地手工业产品都是长街商品充足的货源。这又是十里长街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兹将抗日战争的前一阶段长街一些行业著名商店列表于后,可见长街当时各业兴旺的盛况。

  抗战前十里长街著名商一览

  1、百货:三友实业社,大中华橡胶厂芜湖发行所、黄恒生、大元福。
  2、西药:五洲大药房,中法大药房,中英大药房。
  3、什货:单瑞来,同裕元、鸿泰源、王大隆,凤大兴。
  4、纸张:范隆太,王润记、春生恒,文华堂、
  5、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中国图书社,文富山房。
  6、银楼:宝成,老宝庆,新天宝。
  7、银行:上海银行,安徽地方银行。
  8、酱坊:顾顺兴,慎案隆,王怡泰。
  9、茶庄:泰丰裕,南记茶庄,德丰,永春。
  10、铜锡器:谈涌茂,福茂恒,顺太。
  11、陶瓷、铁钢:吴谦泰,程合兴。
  12、牛肉馆:金隆兴。
  13、五洋: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芜湖分公司,亚细亚煤油经理部。
  14、酒庄:聚兴益,天增裕。
  15、估衣店:庆大。
  16、剪刀店:赵云生。
  17、油漆:同泰永。
  18、笔墨:沅记胡开文。
  19、绸布:永丰裕,共兴,崔玉记,均益祥,庆泰祥,胡祥发。
  20、秤店:范正椿。
  21、中药:张恒春,王太和,满江春
  22、丝绒:朱复和,慎太和。
  23、帽子店:侯运记。
  24、染坊:聚兴祥。
  25、香烛:濮恒昌,刘义太。
  26、旱货:王裕兴(竹藤棕麻)。
  27、花粉:妙香室。
  28、盔头店:周万九(出租戏具、戏服;孝服、棺罩)
  29、肥皂:上海肥皂厂(铁锚肥皂)

  鸦片战争以后,芜湖对外通商,洋货亦源源输进长街。这些洋货无孔不入,充斥市场,数量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销路很广,深入农村,不可抵御。

  这许许多多洋货中,以日货比重较大。“九一八”事变后,长街商家抵制日货,销路锐减。芜湖被日寇占领的时期,日货随着日寇的刺刀卷土重来,独霸长街市场。

  在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时期,洋货倾销,是带有经济掠夺的性质。与今日对外贸易往来,有本质上的不同。它在历史上却起了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是民族工商业以及传统的手工业受到排挤打击,利权外溢;一是带来西方物质文明,科学技术的冲击,迫使我国古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逐步走上更新之路。长街市场,在流入洋货的历史阶段中,它既是洋商吸取中国人民脂膏的管道,也是一个引进西方物质文明的窗口。

  纵观芜湖十里长街八百多年的商业发展史,宋元以后的长街商业情况,无可查考,现在只能就长街几位商界老人口述,记其近百年的梗概。大体言之,在太平军之战以后至解放前夕,可分为三个时期,各有其特色。

  鼎盛时期:明代至清咸丰年间的大约四百八十多年中,是闭关自守的发展民族经济时期,长街商业繁盛,“甲于江左”。太平天国之后的同治年代到抗日之前(同治二年到民国二十七年)的一百七十多年中,长街商业“视昔繁盛有加”,乃为其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特色,是外来商品逐步打入长街市场。长江增添了轮船运输,带来了现代化商业的色彩,与闭关锁国时期的长街面貌大不相同。

  残破时期:1938年至1945年日寇占领芜湖期间,其初,长街殷实商户纷纷挟资避难,街道被轰炸,店房被占用,存货被掠夺,市面虽非全毁,却残破不堪。其不能移动而继续经营地方土产和织布手工业者,皆奄奄一息。外埠交通阻隔,西方各国商品来源亦告断绝,市场萧条。稍后,日货大量涌入,代理商纷纷出现,长街成为日寇独占的市场。商品输入全归日寇统治,转手则由少数大汉奸经营操纵。日寇还用日货为筹码,换购大米等军用物资。如芜湖两个米粮统购机构,与日本华东军部签订合同,日方付给统购米粮等军用的物资价款,百分之五十为伪储备券,百分之五十为日货。这些日货,又由大汉奸包销,分配给商户出售,市场价格,全由此辈操纵,以致民、商俱困。据查有关史料,此际长街商户,不依附这一帮,便投靠那一帮,无独立自由竞争之可言。抗战八年,实为长街商业最黯淡的残破时期。

  衰落时期:抗战胜利后,1945年下半年至1949年四月的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党政府接管芜湖之后,清除了日寇和汉奸在长街商业统制的影响,正当的百货商业得到恢复,曾出现了繁荣的市面。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两年,生意便难做了。此一时期的特点是:一、由于长街市场繁荣,加上米粮出口大发展,芜湖增加了大量消费性的行业。在二街、三街、中山路等街道上,大旅社、酒楼、戏院、舞场、妓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芜湖进一步成为一个大消费城市。二、法币贬值,物价波动,长街正当商业无法正常经营。特别是发行金圆券,“八・一九”限价,长街出现了抢购风潮,多数店家濒于破产。囤积居奇,投机倒把,应运而生。三、美英等国货物,大量倾销。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国统区经济破产民生凋敝,社会没有购买力。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长街商业,到解放前夕,已走到衰败没落的地步。

  然而,物极必反,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长街原已衰落的商业和手工业,通过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却已起死回生,走上了国营的康庄大道,融入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工商业之中,得到更大更新的发展。

  三、十里长街商业经营管理

  长街商业经营管理,自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各家商店经营好坏,完全在于店主是否管理得当。其管理不外两个方面:一是业务管理,就是怎样把生意做好;二是人事管理,即怎样支配店员、学徒会做生意。长街商界老人对此有不少经验之谈,兹按店主、店员和学徒三个部分,如实的记在下面:

  (一)店主必须是强有力的行家

  私营商店经营管理,完全由店主负责,利润归店主所有,折本倒闭,全由店主承担损失。所以店主有责有权,独立自主地经营好他的商业。这就要求他必须是强有力的行家,外行是不能做生意买卖的。

  据了解,长街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多半是店员出身。他们开店目的,首先是养家活口,其次才是发财致富。他们知道,开店始终存在着自由竞争,摆脱不了优胜劣败规律的支配,经常要冒亏损的风险。所以店主都必须悉心锐意地做好生意,力求赚钱,避免亏本、倾家荡产。在这种有切身利害的严峻事实面前,不论店大店小,店主都必须符合以下的几点要求:

  1、经商内行:市场有竞争,还有尔虞我诈;价格有高低变动,商品质量有优劣差别,货源有供求影响,商情都在不断的变化。作为店主,必须随时了解行情,掌握信息,主动、恰当地应付这些变化,才能在竞争中获利取胜。过去讲“抢生意做”,的确要抢时间、抢货源、抢顾客、抢销路,抢夺最佳的做活买卖的条件,这是店主必备的本领。外行,瞎碰,没有不折本的。十里长街折本的商店极少,正是由于这些店主是内行的缘故。

  2、讲究信誉:长街不论是著名大商店,还是小商店,莫不以树立商店信誉为第一要务。决不肯做毁损自己商店信誉的事。信誉卓著的商店,生意越做越活,赢利也就越多;没有信誉的商店,生意便越做越死,结果只有关门。

  树立商店信誉,主要的有两方面。一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赢得顾客信任。“不怕顾客不识货,只怕顾客货比货”,一比就比出“欺”字来,人家下次再也不来上当了。信誉卓著,口碑载道,是最好的商业广告,高山打鼓,声名远扬,顾客不召自来,生意就兴旺了。二要“帐款往来,恪守信用”,以争取扩大交易。在商业往来上,信用至为重要,长街上的店主原来大都不是资本家,别看货物山积,其实资金并不太多。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把生意做开呢?那就是靠树立信誉,赊购赊销。例如:有些长街大商店与上海店家长期共往来,信得过,进货时或派人或寄一张购货单去上海,便能凭单发货,托运到芜,还可不付现款,三节结账,或销售完了付款。外地商店向芜湖店家购货,也采用这个办法。后来芜湖出现的洋商,也懂得这个窍门,也采用赊销的办法,扩大生意。这种赊购赊销办法,可以小本钱做大生意,赚大利,关键在于商店的信誉。

  货真价实,恪守信用,是建立和维护商店信誉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可以说:商店信誉就是资本,就是利润。

  长街商家宁可做一笔折本生意,也要维护信誉,例如:张恒春药店,常将变质或不合规格的中草药大批烧掉、倒掉,制茸参丸不用雌鹿;熬虎骨胶,上面一层都撇掉不要。金隆兴的店主闻到一大锅红烧牛肉气味不对头,便把整锅红烧牛肉埋掉。一些大百货店,大布匹店,对短斤缺两,尺寸不足的,实行赔补或退款。还有的商店为创名牌商品,在名牌商品上不赚钱,以别的商品盈利补充之。他们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树立商店信誉,不以小失大,而要舍小利谋大利。

  3、勤俭节省:长街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从苦中锻炼出来的,懂得勤俭节省办商店的重要性。他们事必躬亲,以店为家。除聘请经理的店家之外,店主大都住在店里,起早睡晚,深夜还起身照看门户,白天坐在店堂里,虽不上柜台,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注视着店里一切买卖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悉心筹划,绝无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

  店里开支有定规,没有什么浪费的。主要的是堵塞漏洞,不使货物、银钱暗中流失。对此,长街店家都有这样的店规:店员、学徒在店里住宿,家在本市者,一般也不回去住宿(钱庄的店员例外),绝不能与别店人员私下往来,防范“吃里扒外”,因此漏洞很少。

  善于经营的店主,利润便如针头吸铁,集腋成裘,无有不发财致富之理。当然,因不善于经营,导致破产者亦不乏其人。

  至于怎样经营盘算,店主各有神通,不尽一一。总之,内行、信誉、勤俭三者,乃店主生意经之要领。此外,作为一个店主,在那旧社会里,还要注意社交,应付各种社会势力。如结交官府,寻求靠山;结识名流;打牌设宴以招待大贾富商;送货上门,以巴结阔佬贵客,等等。这就是说,店主要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才能达到生意兴隆赚大钱的目的,否则,说不定哪一天“祸从天降”破财折本。

  (二)店员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十里长街是个大市场,行业多,同一行业常有十家乃至二三十家商店。同行是一家,又是冤家,竞争、抢生意,是不可避免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挑精捡肥。要把生意做开。就必须争取顾客,不能姜太公钓鱼。因此,作为一个店员,必须有争取众多顾客做成买卖的本领。

  店员要有哪些本领呢?根据长街商界老人所谈,归纳起来,有“涵养工夫”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

  甲、涵养工夫:

  1、和气生财:做生意目的,是为了赚钱,这就得依靠顾客来买货。顾客多,买货多,赚的利就多,所以商家有句俗话:“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招徕顾客,接待顾客,真不是简单的事。顾客从这家店挑选到那家店,以挑选所中意的货物。但首先挑选的是店员脸色,看他和气不和气。如果店员面孔铁板,顾客望而生厌、生畏,那就谈不上进一步挑选货物了。因此店员要仪表大方,态度和蔼,笑容满面,热情满怀,期使顾客近者悦,远者来。有的顾客不认店号,只认店员。店员实际就是店家的招牌。商家有两句俗话,一句是:“人无笑脸休开店。”另一句是:“钟馗开店,鬼不上门。”这就生动地说明:店员接待顾客态度的好坏,必将产生不同的效果。态度好,买卖做得好,赚到钱;态度不好便做不成买卖,喝西北风。

  长街店员有一套和气生财、礼貌待客的规矩,主要的一条:站起来做生意。俗话叫站柜台。店员总是站在柜台边,顾客一进店堂,就笑脸相迎,主动招呼。柜台里面不设坐位,还不允许背对柜台站立,也不允许自相谈笑而不理睬顾客,即使偶尔坐在货柜里面,也不允许当顾客进店了还坐着不动,因为这些,都是不礼貌待客,都会得罪“衣食父母”,店主是不允许的,说是坏了店里生意。

  2、言语到家:店员还要有语言艺术。俗话说:“买卖做不成,言语不到家”。如果顾客空手而去,店主往往归咎店员话说得不周到。这就要求店员对顾客不但说话文明,还要察言观色,了解顾客心理,做到有问必答,百问不厌,百挑不烦,主动介绍商品,帮助顾客挑选。店员说话亲切热情,会使顾客感到盛情难却,不想买也得买了。即使顾客不买,也热情礼送,“生意不成仁义在”,还要图他下次再来,决不冷言挖苦:“你买不起!”“找麻烦!”或者说些粗话脏话,使顾客难堪。

  3、忍辱负重:店家有时碰到兵痞、流氓用假银元,掼刀摔枪,以买货为名,进行敲诈的事。店员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尽量忍让。如果对着干,哪怕口出一句粗话脏话,也会授之以柄,使事态扩大。

  乙、基本功:

  1、会写会算:要会记账,会开发票;会打算盘,并工于心算。一旦生意成交,就能迅速结帐收款。

  2、熟习商品:要熟悉各种商品规格、价格,顾客有问,如数家珍,顾客购买,迅即结帐。

  3、包扎货物:那时长街商店销售零散货物,出门必须包扎。如是礼品,则更要求包扎美观,如果自用品,则要求包扎牢固。包扎讲究规格,随商品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规格的包扎。这关系到商店声誉,马虎不得。包扎不合规格,还会贻笑大方。

  至于称秤、量尺都要有熟练的手法,做到准确迅速。

  这些基本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接待顾客、谈话、取货、量尺寸、称斤两、算帐、收钱、包扎等等程序,都是在生意繁忙中几乎同一时间完成的,既要准确又要迅速,既不让这一顾客等得不耐烦,又要不冷淡别的顾客,可说是耳、目、口、脑、手、脚并用。没有这种真功夫,便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心里急燥了,还怎么能开笑脸?由此可见,店员有了过硬的基本功,才能驾轻就熟,工作热情,服务周到,笑脸常开态度好。

  丙、操守与待遇:对于店员道德品质的要求与工资待遇等问题,在长街也有一些传统的规矩:

  1、一介不取:商店里尽是货物,尽是钱。售货的铜板,随手扔进钱柜,散落店堂的地板上,“哗哗”作响,当时也不拾,说是“遍地黄金”,意图吉利。在这种环境里,店员要做到一尘不染,一介不取。如果手脚不稳,小偷小摸,那就要被赶出店门,而且别的店家也不敢雇用,就把饭碗彻底砸了。

  2、一只土饭碗:长街店员待遇也是比较低的。据调查了解,当年店员的工资因商店的大小与利润的多寡而有不同。一般情况是,店员每月工资三到五元,平均是四元。账房先生和经理的待遇,一般比店员高一倍,特殊的还要高,如张恒春药店经理谢树德的月工资,高达七十元。钱庄的店员的工资较普通商店高,平均月薪20—30元。店员伙食由店主供应,一日三餐,并供店员住宿,给治病,有的年终还分点红利。

  店员的劳动是繁重的。长街商家开门早,约在上午七点多钟;打烊晚,约在下午七八点钟,每天约工作十二小时。晚饭后结账点钱交柜。结帐点钱,不许在营业时间内进行。最后还得把明天应市的货物准备好,以便次日一开门就能营业。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就寝。有时工作到深夜,店里供应宵夜点心。这样繁忙的工作,也不是每天如此,也有生意清淡、工作轻闲的时候。

  长街店员的待遇低,为什么他们还愿干而且干的很好呢?商界老人打了一个比喻说:“把土饭碗当金饭碗捧!”考其原因有:

  1、店员的雇佣期为一年,干不好是要被辞退的。平时店员有差错,店主看见了也不大当面指责,必要时轻轻一点就行了。东家满意与否,年底才见分晓。正月初五店主总要办酒、宴请店员的。此时,众人彼此问候寒喧,客气备至,然而这正是店员最痛苦、不安的时刻。假如某店员被店主客气地请入首座,或暗送一个“红包包”,这就是解雇的信号,那店员也就心中有数,不再回店上班了。数百年来,十里长街上,有多少店员就这样苦笑着离开店主的宴席,脚下布满冰冻和鞭炮纸灰的麻石路,又落上多少幻想破灭的碎片!

  试想,为了保住吃碗,养活家小,店员能不拼命工作吗?

  2、店员的工资虽然不高,却比农村人生活好。如一个好劳力,当长工一年的报酬四五十元左右;农村塾师一年束修,也不过五、六十元,而店员一年能得到百元,能养五口之家。

  3、学好本领,将来也开店发财。长街的店主大都是店员出身。这些活榜样,使店员产生“我也要开店发财”的想法。而且当店员时可以学到经商的本领,成为内行人。这又是店员辛勤工作的动力。

  4.店员社会地位较高。他们虽比不上官僚和财主有权有势,但因其经常笑脸迎人、和气待客,也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上称店员为先生或朝奉。“朝奉”是宋代就有的官名,“朝奉大夫,正五品”,经管朝廷贡品、赐品出纳。称店员为朝奉,和称医生为郎中一样,都是赞美的意思。

  以上种种,说明当店员是不简单的,必须具备会做生意的本领。他们的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呢?旧社会没有培养店员的学校,他们只是从三年学徒期间勤学苦练得来的。学徒是店员必经之路,几乎没有不当学徒而一进店就当店员的情况。

  (三)学徒必须刻苦磨练

  学徒大都与店主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乡村穷人家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因上不起学,就送去当学徒,愿受三年苦,求得一碗饭。

  能当上学徒很不容易,必须找到一个殷实的保人,递交投师纸,写明:保人负责学徒守规矩,老老实实学生意,若走失或遭灾祸死亡,与店主无涉;如拐带偷窃或造成其他损失,概由保人负责赔偿,等等。店主收学徒之后,彼此便是师徒关系。遵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旧习惯,一切听从师父师娘的吩咐,不听话是不行的。学徒学什么呢?内容大致分为两方面:做生意的态度和做生意的本领。

  学做生意的态度是基本的。一是学乖巧、灵活,做到行动敏捷、口齿灵利,改变呆头呆脑、笨手笨脚的土气。二是扫除调皮、任性、轻浮、弄虚作假的坏习气,养成吃苦耐劳、安份守已的好习惯。学徒在此阶段的工作是打水扫地,递烟端茶,尽是做些杂活和侍候人的事。有时出了差错或者偷懒,就要挨骂,甚至挨打。不过,打骂不算严,赶出店堂才算是最严的。学徒三年,没有工资,店里供给伙食,此外,每个月有剃头洗澡的月规钱,店主打麻将的头钱也可分到一份。学徒经过这一阶段的磨炼,待聪明灵巧、规矩老实了,再进一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

  学生意的本领是重要的。学写应用的字,记流水帐,学珠算。这些都是在晚上跟店员(师兄)学,店主检查督促,学不好就挨罚、打手心。同时搬送、堆放货物,以熟习商品种类、价格;还要学会包扎货物,在晚上和店员一起做,边做边学,反复练习,一直到合格为止。学称秤、量尺时,有师兄复验,错了重来。这些基本功,不但要学会而且要熟练,否则不给满师。满师后在本店当店员,站柜台,还要向师兄学习怎样接待顾客。学徒初当店员虽有工资,也是从最低档的开始,以后逐年按月增加五角或一元。

  中药店学徒还要学会认识成百上千种的草药,那就更难了,非下一番苦功不可。他们满师后,在柜台上还要实习两年,才能独立应市。发错药,人命关天,绝非儿戏。中药店学徒是从识别、筛晒、炮制药材学起的。不但要认识药材,而且要熟悉药性,会背诵“汤头歌”,“十八味”、“十大忌”等中药常识。加上站柜台按中医处方发药的实践,朝斯夕斯,日久也能成为中医师。西药房的学徒容易学,不满师就可以站柜台,只要认识中英文药名、商标,就可以卖药。

  店主总是要收学徒的。虽然是培养了学徒,却能获得学徒三年无偿的劳务。有的商店多收学徒,以代替店员工作,节省工资开支。这只限于论包论盒论瓶售货的商店,如西药房,五洋商店等。

  从学徒到店员是一个人的终身职业道路。他们差不多过的是“少小离乡老大回”的生活,不能带家眷到店,一年只有几天的探亲假期,(请一个月假的,扣发一个月增发的双薪),以致他们长期不能夫妻团聚,彼此得不到家庭欢乐。例如,徽州人出外做生意的很多,早有“无徽不成市”的说法,长街店家的学徒、店员中,徽州人也不少。有一段顺口溜:“不幸生长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丢,一世夫妻两年半,回得家来已白头。”离家千里从商,只为蝇头之利,一生回家的天数,凑起来不到两年半,他们笑脸迎人,把生活艰苦深深埋在心里。当然也不仅是徽州店员而已。但是当店员自开商店、发财致富以后,这种情况便改观了。

  解放以后,长街店员这种艰苦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和学徒跟店主一道,随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洪流,进入社会主义工商业阵地,贡献聪明才智,有的成为国家工商业的干部或职工,有的已经退休了,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

  长街商界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随着市区工商企业的新布局,社会主义把十里长街的商业,把十里长街的店主、店员、学徒,一起带上社会主义大道,然而十里长街的经营管理的好经验,特别是店员的好作风、好态度却不曾带进社会主义商业战线。这个问题,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

  四、十里长街的人文物产

  历史悠久的十里长街,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过致力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福利事业的著名商人;出现过创造了著名物产的能工巧匠;出现过一批信誉卓著,长盛不衰的百年老店。这些都构成了十里长街的古老文明。

  往事如烟,史册缺漏,远者多不可追考,兹就太平天国前后到民国末期的百余年中,关于这方面的史料,略举一二。

  (甲)著名商人:

  这里所举的几位著名商人,仅限于长街的商家。在长街以外的商业、米粮业巨子,或虽在长街有名但行为不端者俱不录。至于市工商联历届委员,多系著名商界民主人士,当另有记载,也不在此重述。所录不多,仅借此一观旧时长街商家的风貌。

  (一)吴兴周创办地方实业

  光绪年间,在下长街开设“宝兴京广洋货号”的吴兴周先生,凭自己的才能成为商业巨子。他是芜湖著名的实业家。

  吴兴周,皖南绩溪西乡人,1866年生,家贫。1879年,他十三岁,就远赴江北六安县城,在一家钱庄当学徒。由于聪明精干,为人忠厚,书算娴熟,不数年即在县城商界中崭露头角。旋得友人集资相助,到庐江县城开了一家商店。比时,他认为芜湖商埠,大有发展前途,便将庐江商店停歇,资金转移芜湖,在下长街开了百货商店。因他才力过人,善于经营,不久即成为长街商界闻人。辛亥革命前,芜湖明远电灯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负债过多,资金枯竭,濒于破产。经股东会议定,聘请吴兴周为公司总经理,时在1912年。恰好,这年辛亥革命成功,满清王朝被推翻了,明远公司大债主芜湖大清银行,亦随之倒闭,明远所负巨债,也就不了了之。这样,公司债务减轻了,吴兴周放手整顿,锐意经营,发电量日益扩大,公司逐步走上巩固、发展的坦途。

  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运用公司所掌握雄厚资金与技术力量,倡议集资兴办芜湖大昌火柴厂(今芜湖火柴厂前身);赞助创办益新面粉厂(今大砻坊芜湖面粉厂前身);合资创办芜湖电焊厂;还独资创办芜湖电话局,开始只有两个接线生,都是绩溪人;并且抽调明远电灯公司职工张希寒前往建平县(今郎溪县)创立郎溪电灯公司。可以说,在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饱受外国侵略的年代,他在芜湖创办了这许多实业,在客观上起了发展民族工业的作用。是一位有名望的民族资本家。

  吴兴周还热心教育事业,在芜湖,他创办一所工人夜校,聘请教员,供给课本纸笔,让明远电灯公司的工人读书识字,其他厂的工人、长街店员亦可自愿入学。在故乡绩溪周迁村,还捐资创办一所“兴周小学”,聘请名师教学。随后,又拨巨款兴建校舍,扩充为一所高级小学。为了这所小学能长久办下去,他从自己的明远电灯公司股份中划出一部分,另设专户,把股息红利作为小学的常年经费。这可能是他从切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兴办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而努力以赴的。

  1938年冬,芜湖沦陷,明远电灯公司为日冠夺占并组成伪董事会,吴兴周大义凛然,不屑与汉奸为伍,愤然回故乡避难,甘于清苦,困居故园。1940年病逝,享年74岁。

  解放后,明远电灯公司改为地方国营企业,得到飞跃的发展,吴兴周之子吴子壮、吴名骝一直在公司担任重要的职位。吴兴周兴办实业的业绩常为人们所追忆。

  (二)宁松泉船载食品救灾民

  宁松泉在长街独资开设承馀钱庄、承丰裕绸布店、宝裕纱号;在上海还有宁松记申庄,资金雄厚,在长街金融市场上算得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但因他不愿抛头露面,故大名不为社会所熟知。他常为人们所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独资平息“马票”挤兑风潮。一次,芜湖谣传中国实业银行所发行的马头标记的钞票不能兑现,因而发生了芜湖中国实业银行挤兑风潮,迫使这家银行几乎关门倒闭。宁松泉为稳定芜湖金融市场,立即以承余钱庄的整箱整箱的银元,暗暗从后门抬入中国实业银行,支持前门兑现。一场挤兑风潮终于平息。二是拨款赈济灾民。民国二十年芜湖大水成灾,郊区农民陷于困境,大量灾民流入市区乞讨,长街商家纷纷设立施粥场。宁松泉还拿出大批款项,逐日用两只小船装载馍馍等食品,运往四郊圩墩施赈。此一义举,迄今还为人们称道。

  宁松泉是青阳人,在家乡也广多田地房产,富甲一方,乐善好施。

  (三)崔亮功

  崔亮功,原籍徽州太平县,世居芜湖,在长街开南记茶庄,抗日之前曾任芜湖商会会长,并当选为国大代表。抗日期间避居屯溪,被称为皖南四老之一。抗日胜利后回芜,住堂子巷故宅,被选为商会会长和县参议员,他为人正直宽厚,无党无派,与本地任芜湖县银行行长奚国光齐名。解放后,同被邀请参加第一届市政治协商会议为委员。后在故乡太平县病故。

  (四)赵云生剪刀店吴正启

  吴正启为芜湖名产三刀之一的赵云生剪刀店主人。该店设在中长街,只半间店面,很不显眼。门边悬一块招牌:“赵云生剪刀店”上面注明“老店”。这块招牌很引人注目,慕名往购剪刀者甚多。原来吴正启是赵云生的女婿,赵家无儿,以女婿继承为店主。

  别看赵云生剪刀店门面小,后店却很宽敞。有一座三层楼房,楼底是作坊,从澛港铁匠铺定制剪刀,取回加工,每日制成的剪刀不太多,够卖了就行。加工只求精细,长保名牌不衰。二楼是会客室,也是餐室,吴正启老人住在三楼,深居简出,不与官府往来。但是吴正启是芜湖青帮老头子,“通”字辈,名气很大。他收的徒弟虽不多,却都有财有势、有地位。如邹希荣,是寿县帮码头工人的把头,国大代表;牛自贵,也是工人把头、国大代表;芜湖工会会长、县参议长陈卓夫,是他的徒弟又是他的女婿。这三个大徒弟又开山门收徒弟,因此吴的门徒遍及芜湖,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据说,吴曾给新四军派往芜湖的地下工作人员不少帮助。因为码头工人、旧警察很多都在安靖帮,他们占据交通要道,吴正启的一句话就是一张通行证。若需要钱,他叫谁拿,谁就得服从。解放后,他在芜湖安居乐业,终享天年。

  (乙)著名商店

  长街上著名的商店已如前节所列一览。兹再简略记述几家独具特色的商店。

  (一)长街的百年老店

  (1)明代永春中药店

  明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七三——一六一九年)休宁人汪一龙,字正田,精医道,来芜在西门外大街(即上长街)创立永春中药店,慎选药材,精制丸散,对症取服,效验神速,四方争购。明季有外藩入贡,凡取道芜湖的外国人,常在永春购药携归。永春药店历二百多年,九世同堂。其子孙有不少取得功名,何时没落不详。事见《芜湖县志》卷五十八“遗事”。

  (2)沅记胡开文墨庄

  芜湖沅记胡开文是徽州老店的分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先讲一下徽墨的起源。其墨在南唐(公元九三〇年前后)就已驰名全国;胡开文徽墨,在清乾隆年间即闻名于当世。原来汉朝产墨地在西北延安、易州一带和西南广州等地区。唐末之乱,易州著名墨工奚超携子廷珪避乱歙州,操旧业,制出不少好墨,有的成为贡品。其墨“坚如玉、纹如犀”,时称“廷珪墨”,曾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封廷为墨务官,赐“国姓”李。宋宣和三年,(公元一一二一年),歙州改为徽州,徽墨之名自此始。

  公元一七八二年(清乾隆末季)绩溪胡天柱在屯溪开“文来墨店”,后在休宁经营其岳家“汪启茂墨庄”,采贡院匾额“天开文运”之意,改名“胡开文墨庄”,休宁为老店,屯溪为分店,业务逐渐发展,胡开文自此声誉远扬。过了八十七年(即一八六九年、清同治八年),胡天柱六房曾孙胡贞益(号沅阶),集股一百五十元,来芜伙开“胡开文墨庄”,地址在南门大街。十年后,改由胡阶独资经营,改名“沅记胡开文墨庄”,店址迁鱼市街,资产已累积千元。时在公元一八七九年,光绪五年。公元一八九〇年(光绪十六年),店址再迁至上长街井儿巷口,时资产已扩大到三万银元,前店后坊,职工多到四十四人,成为徽州胡开文墨庄后起之秀。一九二七年,又在陡门巷增设分店。一九五六年同其他三家墨庄申请公私合营,四家定股为五万一千二百元,沅记胡开文股金约三万五千八百四十元人民币,占70%。百多年来,沅记胡开文的资产,比原来的一百五十元扩大了三百二十多倍。

  制墨利润很大,沅记胡开文又经营得法,发展很快。在清末科举时代,以经销高级徽墨为主,普通徽墨次之,两者销售额比例,约为8:2,一年营业额约为两万元银元,纯利约五、六千银元。民国年间大兴学校时,则以销售普通徽墨为主,高级徽墨次之,两者销售额比例,约为7:3。一年营业额仍约两万元,纯利则约为一万三千元左右。这是因为普通徽墨成本低、售量大之故。如制墨成本:材料(桐油烟、广胶)、装璜(打磨、填字、描色)、工缴等费:高级徽墨每斤八、九元,普通徽墨每斤一、两元。(此为解放初以人民币折算的价格。)

  沅记胡开文墨庄在百多年历史中,曾遭到两次重大损失。第一次:公元一八八九年、光绪十五年,胡沅阶动用墨店资金四、五万元,兼营茶叶出口生意,头两年赚了一万元左右,第三年由于印度茶叶出口的竞争,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销售额比重由原来的98%,突然降到49%,茶叶滞销,胡沅阶亏损四万元左右,墨庄资金枯竭。为恢复墨庄营业,曾发行“兴隆券”筹集资金,东山再起。辛亥革命后,此项债券始陆续偿清。第二次:在抗日初期,长街曾遭敌机轰炸,陡门巷分店中弹焚烧。紧接着墨庄人员疏散逃避,营业停歇,外帐收不回来,这两项损失,合计约有八、九千元,曾借债恢复了营业。

  一九四〇年,胡恩森出任沅记胡开文墨庄经理。抗日胜利后,物价暴涨,法币、金元券贬值,沅记曾动用资金购囤大米和棉纱。囤米经常保持在一千担左右,安稳度过了金融市场混乱的难关,避免了损失。沅记于公私合营后,改为芜湖制墨厂,由胡恩森任厂长。胡现任市工商联主委、省工商联常委、全国工商联执委,同时他还任市政协副主席。

  (3)张恒春国药店

  芜湖张恒春国药店以重视中药质量,品类齐全、为病人忠诚服务著称。声名不亚于北京同仁堂、杭州庆余堂和汉口叶开泰,排入全国三个半中药店之列。

  国药业利润比其他行业高得多。俗语云:“黄金有价药无价”,“药无十倍不出门”,张恒春发家致富史,便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张恒春创始人张宏泰,江苏溧水人,一八〇〇年(清嘉靖五年),曾在安徽凤阳开设张恒春药店,因年荒饥馑,亏损歇业。其第三子张鸣鹿,十八岁在当涂护驾墩孙大春中药店当学徒,擅长外科医术,不数年接盘该店,仍名为“张恒春”,业务扩展,利润倍增。公元一八五〇年(清道光三十年),其长子张文金携资约一千两纹银,合一千二百块银元,来芜创设张恒春药店,店址先在金马门,数年后迁到西门内鱼市街,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迁至长街湖南会馆对面井儿巷口,一八六七年(同治六年)再迁至中长街状元坊对面的现址。此时资金积累已达两万两,折合银元两万四千元了。十七年的利润,合原资的二十四倍。

  张恒春现址是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购地自建的,仿北京同仁堂模式,费时三年,始告竣工。城阜高墙,石库大门,金字招牌,宏伟壮观。店内双面柜台,陈设典雅,楹联匾额书画,均出自如米带、唐驼、于右任等名家手笔,“张恒春”招牌字,据说是清状元石秀峰的手笔。当时润笔费是很贵的,如武进唐驼为张家题店匾“永康”两字,每字一百块银元。该店门市,面临长街;后堂作坊,紧靠长河,上下货十分便利。从此营业长足发展,获利至巨,到一九二三年,资金已达三十万银元。

  实际上张恒春百年来所获利润远远不止此数。据资料表明,张恒春“家店不分”,每年利润一部分,为张家三房比支抽走家用。各房在护驾墩,溧水购置田产二千五百多亩,在本市购置房屋,河南泗关街有一条巷子叫“恒德里”,均是张家的房产。在合肥等地开设药店,计有:芜湖:中长街张恒春、鱼市街张恒春两家老店。(老大房)丹阳:张恒春(老二房)恒春茂两家;护驾墩:张恒春(老三房)、张涵春两家;当涂:张恒远记、恒春和两家;合肥:春和义;薛镇:张涵春;如皋:春和义。共十一家。均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另在长街、宣城各开一家钱庄,经营时间不长,亏损停业。估计其多年来抽取利润总数,约达三百多万银元。由此可见张恒春获利润之巨。

  张恒春获此巨额利润,与其善于经营是分不开的。举其经营管理特点于下:

(一)大批进货:中草药品类繁多,草本类、矿石类、虫介类、动物类不下两千种,产地遍及全国。该店特别重视成批采购道地药材,零星进货仅为临时的添补。采购方法有:坐庄,代理店,产区直接采购三种,常华派采购人员汉口、郑州、上海等地。收购旺季,资方经理还自出马。抗日之前,老二房张文玉父子就赴上海购药,回芜时,轮船在南京下关江面失火,不幸遇难。尸体打捞上来时,父子还是双双紧抱。成批采购好处多:价格便宜,不误季节,品类齐全,便于精选。成批采购,需要大量资金,其解决办法有二:一是银行、钱庄货款和吸收私人存款,作临时周转;如一九二九年——一九三二年贷款总计超过二十万元银元。二是赊购,大约在购进后四十天左右付部分货款,其徐三节结帐。因此该店库存各种药材充足,如有时存备燕客十六大箱(办公桌大小的木箱)别直参十六担(老称一百斤)。由此可见一斑。

  (二)批发赊销:外地批发和门市零售并重,约各占百分之五十。批发以省内外县市乡镇中药店为对象,远及江苏、江阴、河南、湖北等省,大都采用赊销办法,三节结帐,有的可以延至年终清结。其赊销金额之大,时间之长,长街其他商家无法与之比拟。对外地前来批发的顾客,招待十分周到,如挑贩或替人带货的,除供伙食外,还给予佣金;客户派店员前来采购的,不仅留饭留宿,还招待洗澡、看戏;如来的是经理人员,招待格外丰盛,留住客房,上馆子,打牌、吃酒。并且代客备办制药器材用具,尽量使顾客方便,满意。因此获得外地顾客信任,长期贸易往来,历久不衰。

  (三)门市信誉:精选上等药材上柜,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劣质药材一律销毁,次等药材改作烟熏驱虫剂,以保持信誉。门市售货有两个特点:一是零售贵重药材,如参、燕、银耳、茸、胶,货真价实。如售出羚羊角,每只必有角尖,圆尖不售。自制成药六神丸、牛黄清心丸、至宝丹、虎鹿、阿龟胶、益母膏等等,均按古法炮制,均贴鹤鹿商标为记。每年自宰雄鹿一头制药,宰杀时,邀众围观,以昭信誉。另是配方:认真按医生处方配药,必用戥秤分量,决不用手估抓,每方配齐后,由头柜、二柜复核,加盖“校对章”方可包扎出门。夜间有人值班,为急病服务。该店的信条是:“脩合无人见,诚心有天知”,并制成金字竖匾,竖在店堂,供职工信守。店员讲究衣著、仪表,一律穿长衫,手面干净,店堂不准谈笑。其门市营业,方法多样,如夏天门边备茶桶为顾客解渴;医生常指名在张恒春配药,方圆百里病家到张恒春购药才放心。据说农村有一家童养媳死了,娘家人来闹事,婆家出示张恒春配药处方,娘家人说:“吃过张恒春的药都救不活,没有话说。”一场风波,遂告平息。该店在民间信誉显著,有如此者。

  张恒春最畅销的一种名药——鸡药。这个药和老母鸡一起煨煮,是盛夏,严冬两季的大补品,由于买的人特多,一天能销售几百付,甚至上千付。此药还需分别配一些银耳、燕窝人参等珍贵品。远在徽州的人也有很多来买的。

  张恒春由于经营得法,故营业额大,利润高,如肉桂进价每斤三十至四十元,经精选后售价每斤为二百至三百元;厚朴进价每斤九元,售出每斤二十四至四十八元;又如草药论担论斤购进,筛选炮制后论两论钱售出,其利润之大,实
在无法估量。

  该店职工待遇比较优厚,一九四七年的职工总数达八十四人。其福利与别的商家不同,年终不分红,但在店里由资方垫资三千元,职工集股(每人三到五元)另设一个批发店,叫“公和兴”,经营本店不便出售洋药、土草药以及鹿制品、医药用具等。鹿制品为什么不在本店出售呢?主要避其祖张鸣鹿讳之故。年终分配盈余,资方不提,全分给店里职工。据老职工回忆,“我一年工资一百二十元,‘公和兴’分成,就有一百三十元。”抗日胜利后,物价飞涨,法币贬值,‘公和兴’利润下降,于是又实行“抽厘制”,办法是:从每天参、燕等售货款中提12%,丸散丹膏售货款中提30%,按三份分摊,职工得三分之一,资方家用得三分之一,三房在店职工和经理得三分之一(三房50%,经理50%),最初十五天一分,后为十天一分,到一九四八年改为五天,以应付物价波动,维持职工生活。

  张恒春在营业鼎盛年代,每年冬季、春节前,施赈米二百担左右,夏天酷暑时施药,以周济穷人,溧水来人抓药,概不收钱。

  张恒春在百多年历史中,也遭受两次重大损失。一九三一年经理王子勤不顾资方代表意见,陆续在上海赊进大批药材,从河沿堆集到库房,行走都不便,值银元五十三万七千元,不料这一年芜湖发生大水灾,生意清淡,积存的大量药材销售不出,资金积压,欠债达七十多万元,亏损二十一万三千元之谱,王子勤因而去职。据传闻,王子勤在张恒春任经理时,已另开一家王太和中药店,欲以此挤亏张恒春。后来由于张恒春信誉卓著,上海厂商延期索欠,张家三房各交出田地房产契据抵押,广收长街存款,渡过难关,逐渐恢复。一九三七年十一月,日机狂炸芜湖长街,张恒春店面被焚烧一半,库屋全毁,仅存六、七万元之底货,欠外债四十余万元。日寇侵占笼湖之初,职工疏散,资方逃避溧水故居,仅留职工赵天财守店。不久赵天财死了,一说被日机炸死,一说因病伤回到漂水死去。张恒春除予安葬之外,并抚养其遗孤到成年为止。芜湖沦陷后,市面稍安,经资方张俊卿和经理谢树德竭力维持,才逐渐恢复。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时,营业复振。

  (4)顾顺兴酱园老店:

  顾顺兴酱园店是顾家祖传的百年老店,原在城里南正街,后迁长街头的鱼市街。这家制的酱菜,酱油等产品,素负盛名,人称“老顾家”,很多用户指名要“老顾家”酱油。这家老店所制的板酱,则需晒三个夏天,以此所制的酱油,叫作三伏秋油。后来采用天然发酵法,就是春天泡、夏天晒、秋天卖。这家酱园的醃苔菜很出名,畅销于本市和郊区各乡镇。

  还有一家百年老店:金隆兴牛肉馆。《芜湖文史资料》第一集已有专文记载。不赘。

  (二)长街几个有特色的行业和几家商店:

  (1)长街第一家银楼:

  长街很早就有银器店,是银匠开的,出售自制的银首饰如银项圈等等。至于金首饰,钻石珠宝戒指等贵重饰物,很少在芜制造,由少数大百货店向沪宁大商埠购进出售。公元一八六四年,首次在长街出现了银楼,即宁波人朱锦紫创设的宝成银楼。

  宝成银楼创设时,资金约五千两纹银,流动资金在外。开业时备有金首饰二百两,银首饰数千两,足够门市供应,资金可谓雄厚了。

  朱锦棠原在汉口宝成银楼工作,而后集资来芜,购买下长街一幢市面房屋,修建三开门面。石库式大门之上,雕刻华贵楼台图案。店堂着色,全部楹柱门窗屏几贴金,描龙画风,金碧辉煌,令人眼花缭乱,宛似置身金色宫殿之中。宝成银楼扬名远近,生意兴隆,店堂装璜,起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朱锦棠是银楼业的里手行家,买卖金银首饰和珠宝钻戒都很精通;定制首饰,都能按顾客要求式样制造。忙时,顾客川流不息。一天营业额,进出黄金首饰数十两,白银首饰数百两,皖南皖北男婚女嫁,常指定购买宝成首饰。金银按上海黄金白银牌价进出,出价则加上加工费,进价则扣除成色比重,一进一出,获利至厚。此外,也兼营黄金买卖,吞吐量亦不小。

  宝成自设加工作坊,有冶炼工场,将金银杂质提净,保持金赤银足,维护信誉。银首饰可以镀上金色,价廉物美,销路甚畅。无论大小成品,均刻上“宝成制”字样,作为出品标记,顾客非常信赖。

  前店有营业员二三十人,后场有工匠三四十人,杂工十人左右。除工资外,店里供应伙食,待遇与一般店家相似。工匠技术性强,如冶炼,雕花、嵌钻、镶宝、刻章等等手艺,要求都很高,不但式样美观,而且质量好。各道工序,均有专人督导。

  宝成是长街第一家大银楼,带有典型性。其店房在一九三七年,被日机炸成废墟,朱锦棠后人携资回浙,其业告停。日伪时期,该店职工集资再度开业,招牌加上“老”字,叫作“老宝成银楼”,直到解放前夕结束。

  除宝成银楼之外,一九〇六年,江苏人张叔藩又在中长街陡门巷上首开设一家宝庆银楼,规模与宝成银楼不相上下,此后开设的银楼逐渐增多,共计大小银楼二十多家,较大的银楼有宁波人开设的老宝成、老宝庆、老同庆、老天宝、方九霞;江苏人开设的老凤祥、天宝成、新天宝、丹凤、宝庆;本地人开设的老宝鑫等。除方九霞设在中山路,丹凤设在陡门巷,天宝设在二街之外,其余设在长街,门面辉煌,金光耀彩。

  银楼业如此大兴,一方面由于长街市面繁荣,一方面也由于黄金价格能保持较长期间的稳定,当时正常金价,常在八、九、十换之间,即一两黄金兑换八十或九十银元。日本投降后,黄金也随物价大跌,一度跌至四十换,但不久回升并且暴涨了。金银首饰虽然是装饰品,却也易于保存,成为储蓄的重要方式,故营业兴旺。至芜湖解放后,才全部解散停业。

  (2)长街的钱庄业:

  朱渭滨老人谈的长街钱庄业情况,曾有文记述,现拾遗补缺,择录如下:

  长街钱庄知多少

  从民国元年至十九年(1911——1920年)长街钱庄有28家:久余、长余、承余、元康、单瑞丰、西合泰、钧和、勤大、兴大、同和、乾大、润昌、德源、鼎康、同丰、通孚、保泰、晋孚、兆丰、义昌、大源、滋康、阜昌、兴康、永泰、厚丰、瑞康、寿康。经营此业者,徽州帮、扬州帮占多数;合肥、青阳、太平、江西、湖北和本地人占少数。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有徽州帮久余经理朱晋侯,元康经理舒紫封,扬镇帮兴大经理黄养之,青阳承余经理宁松泉等。独资经营者有:承余,西合泰、单瑞丰、同和、厚丰。资本雄厚兼营他业者有:西合泰兼营(萃升恒号)纸业和(泰来恒号)锡箔业,单瑞丰兼营(单瑞丰号)杂货业。承余兼业,已见前节。久余钱庄于1925年拨款十万银元在长街宁渊观上首巷口创立商办“安徽银行”,股金总额20万块银元,久余占半数,朱晋候任经理。兴大钱庄经理黄养之曾兼任上海银行芜湖分行行长。此外还有一些地下钱庄,不挂招牌而营业的,不在此数。

  钱庄业利润有多大:

  钱庄获利门道不少,高利贷款、低利存款、汇兑贴现,两元拆换等等,都能从中取利。各家利润多寡,视其营业额大小而定。以久余钱庄为例,年放款总额高达百万银元,年获净利四、五万银元。

  钱庄除吸收低利存款外,还购进或抵押黄金,囤积棉纱、米粮,这都是生财之道。一般说来,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钱庄业都是赚钱的。但在物价波动时,有的就亏损倒闭了。这大半在投机、囤积居奇中吃了亏。

  钱庄业店员的待遇:

  长街的28家钱庄有大有小。大钱庄有店员30多人,一般的也有20人左右。职别有经理、副理、跑街、管帐、管钱、书信、杂务、中班、学徒、杂役、炊事等。工资:高级职员每月30——40元;中级职员15——20元;中班满师每月2元,次年4元,第三年6元,以后按能力大小定级。杂役、炊事每月6—8元。另外还有些小费和年终利润分成。年度决算得出纯利后,按利润总额分十四股,股东得10股,经理得一股,副理(1—2人)得一股,其余所有职工得两股。职工各人分的多少,由经理分配。如久余钱庄年利润五万多元,每股3,571元,股东10股的35,710元,经副理共得7,142元,职工以30人计算,平均一人得119元。这样,店员平均年工资300元,加上利润分成,一年可得400元左右。

  长街钱业公所:这是钱庄之间调剂“头寸”余缺,交换金融信息的场所。每天上午各钱庄经理或付理或跑街,齐集钱业公所,听候上海金融行情,议价交易。废两改元以后,以上海同业行情为标准,申庄牌价电报一到,便开始议价,闹铃一响,拍板挂牌,全市商业往来结算,一律以当日牌价为准。

  钱业公所坐落徽州码头下首,是前清年间钱业集资共建的,面朝长街,后临河沿,占地面积相当大。为砖、木、石结构,坚固、宽敞、壮观。前后两边墙界,立有钱业公所界碑。日伪时期,为汪伪警察派出所占用,钱庄之间交易,挪在河沿后大厅进行。解放后改为居民住宅。

  业务竟争中的一曲闹剧:

  商业竞争是正常的;但也有不正常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钱庄业曾发生过这样一曲闹剧。

  约在民国十六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行址在长街蒋家巷口上首。(今农业银行)该行为开展储蓄业务,在街道和茶楼、酒馆、浴室等公共场所,张贴广告,其中一款:“一元即可开户。”一天,一位储户来到上海银行,送上五百元,递上《百家姓》一本,要求按《百家姓》上姓氏开五百户储蓄存款摺。该行经办人员知有晓蹊,不敢办理。于是储户振振有词,说是你们贴出广告,不照单开户不行。后来由该行经理沈雁南出面接待,婉言解释,始知这位储户系义昌钱庄店员胡鸿慈,暗奉经理之命,前来取闹,借以抵制上海银行不收中小钱庄票证的行为。经此一闹,结果是:上海银行承认以后对中小钱庄一视同仁。

  (3)非同凡响的大鹏绸缎庄

  这是一家门面小、本钱少、生意大、利润高的典型商店。大鹏绸布呢绒批发庄,开设在三圣坊巷内,现在的门牌是11号。

  旧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低,穿布居多数,布的销售量比较大,绸缎呢绒之类销售量少。因此长街大布店很少直接向外埠采购绸缎呢绒,而是根据需要,就近添配花色应市,避免积压,于是专营绸缎呢绒批发的“大鹏”,适合市场需要,生意兴隆。

  “大鹏”创始于1943年,原店址在新芜路吉祥寺9号,是赵家村开的,次年迁到三圣坊11号,经营罗纺、线春、绸缎呢绒批发业务。49年春,赵家村和他哥哥赵讷安邀陈辛承(即陈华英,老画家、本市民主人士。)代为经理业务。店是二层楼房,店堂不到二十平方米,两边是牛皮纸捆扎,看不见货架。

  店里仅有两名店员,楼上是经理寝室,屋后是厨房和店员宿舍,很小,专营绸缎批发。当时杭罗、杭纺、线春、大纬呢、香云纱、哔绉被面,都是畅销外埠的紧俏货,皖南各县以及徽州、巢湖地区各绸布门市店,均来大鹏办货。1954年经销代销阶段,“大鹏”迁到中长街52号,改作门市,后来又迁到中山路62—64号,与永昌、陈克记等五家合营,改为大鹏联记门市店,在此五家同业中,大鹏资金占首位。

  “大鹏”在与同业竞争中,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进货有联络网点。上海、杭州、长沙等大城市都有赵家的店号,只凭函电联系,即可发货托运到芜,不需去人携带资金采购,节省大量开支。二、重信誉。赵讷安视信誉为第二生命,凭信用向别家进货,事后结帐,也有货售完才付款的,可以大量节省资金。三、销售讲究足码足尺。杭罗、杭纺、线春、都按每匹重量为计价标准,外地商户来单购货,在复信中注明尺码重量,剪样附去,货由邮递,邮局可代收货款,不合格可以退货,客户很信任。四、自己加工。部分商品直接向产地厂家购进白坯,自行发往印染厂加工,如被面、洋纺、电力纺、生丝等,不购进成品,以减省成本。五、开支小。店小、人少、开支节省,保证必获利润。因此“大鹏”生意做得大,做得活,较早争取自报查帐纳税户,“五反”运动中为基本守法户。大鹏始终稳步经营,运用自己上述优势,获利至巨,在公私合营时,成为独秀之花。

  (4)各具特色的三家酱园:

  芜湖酱油、酱菜,有特殊风味,享有盛名。酱园业多是前店后坊,自制自销,批发为主,远及皖南各县镇,也批发到市区小店,还批发给沿街叫卖的小贩。长街酱园不下十几家,如广昌、广泰宏、大长、王恰太、红星、新昌、顾顺兴、王昌大、王荣泰、顺兴西店等等,各家产品各有特色。仅举三家为例:

  鼎康酱园:是宁波人于1920年创办的,师傅、店员、学徒多为宁波人,制酱工艺,与众不同,采用压气发酵法,即一次性制作法,如制酱、黄豆下缸,加盐卤,任其晒露,很少翻缸。酱菜也是一次加工,盐下得重,因此酱菜带辛味,适合宁波人口味。这家的酱板,素有声誉。

  鼎泰酱园:1941年,为扬州顾逸风集资创办、师傅、店员多是扬州人,制酱方法采氧气发酵,即勤翻勤晒,以酱菜、面酱为主,产品口味鲜嫩。顾逸风善于研究,不断改进工艺,质量迭有提高,畅销沿江各县镇。

  王怡太酱园:据说是1900年旌德山区王姓一部分族人集资来芜创办的,师傅店员大部分来自旌德,也有本地和肥东一带的人。制作的方法和顾顺兴酱园一样,用自然发酵法,春天下缸,夏天晒,秋天卖。产品带碱,适合合肥人的口味。其最著名的产品是酱油干子和臭干子,吸引着郊区农村顾客。

  长街这些家酱园,各以产品特色推开销路,各做各的生意,不致相互排挤。这是酱园行业的特点。

  (丙)、长街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

  (一)著名的手工业产品

  (1)石雕、石刻。如镂空石刻人物花鸟门额,刻字雕花的界碑、墓碑、石门框、石狮、石础、石杵、石白、石磨等等。远近订购。它不但是实用品,有的还是艺术品。现在武能在城里、长街老屋看见。有些在“文革”中扫四旧扫掉了,但框架仍存。一种小石磨,小杵白,还有人家在使用。
  (2)铜锡器皿:铜水壶、铜火炉、雕花刻字的锡酒壶、锡蜡台,以及铜锁、铜水烟袋等等,都是长街畅销远近的名产品,今俱绝迹。

  (3)金银器:金银餐具是富贵人家用的,但簪环首饰,则是民间的通用品。首饰一项即有各种各样的花色,如金睿银簪、金环银环、金银项圈、手镯,插在头发上的金牌银牌等等。作工精细,花样各异,嵌珠点翠,光彩夺目。还有后来销售很广、刻名字的金银戒指,既可作婚嫁信物,又可作私章。现已为新工艺珠宝饰物所代替。

  (4)秤、戥、尺等度量衡器,亦很出名。

  (5)魁升斋鞋帽:这家鞋帽很著名,在芜湖市首屈一指,所制的皮鞋,式样大方,牢固耐用,虽穿破了底帮,也毫不走样。

  (6)机织土布:芜湖手工织的土布有两种,一是本色布,二是花色布,远销合肥、武汉、无锡、常州一带,份量重,质量好,兴盛于抗日时期,适合当时群众低水平生活的需要,能与洋布抗衡,占领市场,经久不衰。

  (7)芜湖三刀:赵云生的剪刀与杭州张小泉的剪刀齐名。澛港的菜刀,能和北京王麻子菜刀比美。还有老式剃头刀,则独占江左鳌头,但现已淘汰。当时这三刀基本上在澛港镇(位于芜郊十里)制作刀坯,然后由长街各作坊再次加工,以创名牌。只赵云生一家剪刀上刻有商标,独享盛名。

  (8)芜湖铁画:这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品,已属众所周知,无须赘述。

  至于芜湖徽墨、张恒春的丸散膏丹以及刺绣用的丝绒线和桃木梳篦,这不用说,都是长街的畅销商品。

  (二)风味独特的食品

  (1)芜湖雪酒:在清代,雪酒乃芜湖特产之名酒,取冬天雪水合酿,清彻味醇故名。产量不多,故极珍贵。雪酒产于撸港。长街有销售。清代诗人黄钺曾有:“我昨维舟澛港驿,但酤雪酒爵寒江”诗句,志此名酒之美。

  (2)芜湖酱油:著名的有老顾顺兴的三伏秋油。民国年间有许永福酱油,味道鲜美,普遍为用户所欢迎,大酒楼菜馆非选用这家酱油不可。外地客商亦多购买馈赠亲友。许永福店主乃当时商会会长汤善福的儿女亲家,算来也是老店,现已不存。

  (3)芜湖酱油干子:王永发酱园出的酱油干子很出名。抗战前,上海来客要买芜湖名产带回去,多选购这家的酱油干子。

  (4)腐乳:各酱园都有,以瓦罐盛装红腐乳十块,浇麻油,贴商标,封口。味极鲜美,馈赠食用咸宜。

  (5)芜湖板鸭、芜湖鸭饼:这两种食品都是马义兴产品。这家板鸭很考究,有“金钱眼,月牙口,脆皮嫩肉卤骨头”之称,连鸭骨头都能嚼出味道来。

  马义兴出的鸭饼更著名,用咸腊鸭除皮去骨,把鸭肉制成饼子,有柿饼大小,味香可口,便于储存,随时食用。外地多有函托亲友购寄者。现已绝迹,殊为可惜!

  至于茶楼酒馆名肴佳点,虽不出在十里长街,也顺便题一下名,如同庆楼的徽菜,味珍酒家的腊味,林翠轩的沙锅鱼头,金隆兴的红烧牛肉,烟雨墩的菊花锅(为李府家用名菜),绿杨村的清蒸鲥鱼(五月端阳前后才有),紫竹林的素席,以及家家户户过春节吃的“平安菜”(七样素菜合炒)俱为芜湖的名菜;耿福兴的虾籽面,虾籽馄饨,以及各酒馆的三鲜干丝、小笼汤包,俱为芜湖的小吃名点。

  五、长街历史上的几次事件

  芜湖十里长街八百多年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极为坎坷,发生过与商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件不少,兹就可以查证的事实,举几件较有影响的大事。

  (一)汤寡妇义举免苛捐:

  汤寡妇之夫汤某,歙县人,清初,其祖辈在长街开店经商,至乾隆时,汤某继承祖业,已成巨富,并为其子捐官。汤某逝世后,其子亦死于任所,汤氏一门便由两代寡妇撑持门面。

  汤寡妇拥有巨资,因夫死子夭,遂萌行善修德之念,便与其寡媳商定,捐银两万两,解救长街全体商户年负朝廷派征“江夫河篷差银”两千四百零三两之苦。十里长街,人人感德,为之树立牌坊,名垂后世。

  前文提到明嘉靖年代朝廷向芜湖长街商户派征“江夫河篷差银”。一直到乾隆朝还继续征收。这项征银按长街商店房屋间数分摊,系朝廷驿站皇饷官银,地方官府不敢妄改,因此一直荒唐地按照三百多年前嘉靖朝钦定的花名册派额征收。但年代久远,商户、房屋变化很大,与原花名册很不相符,册上有名无其人,册上有房无其屋,新增者又未列入名册,但地方官府死捧圣旨照旧派征,无人、无屋者的征额,一律摊到名册上有人有屋的花户头上。这种不合理的沉重摊派,害得商民叫苦连天,呼请省宪衙门改正。省宪官僚虽深知此弊,但不敢奏请朝廷更动,生怕忤旨获罪,因而一直拖延下来,几百年没解决。在这官民交困的情况下,汤寡妇概捐白银两万两,给商业公所运营生息,代交派征。她虽不能彻底解除沉疴。但暂舒了商民之苦,亦是好事。

  汤氏此举,使安徽巡抚(其时可能属江南行省)大为震惊,颇为内疚,适逢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徽歙、登黄山、观民风之机,乃缕陈事迹,奏报乾隆为汤寡请旌,并请御题“节义”二字,树立牌坊,以敦教化。乾隆览奏,以事关名教,便亲书“节义”二字以赐;但一考虑到:成汤寡妇之义者,乃捐资代交朝廷派征,则朝廷此项派征为不义矣。于是又批示此项征银全部豁免,并拔库银两万两,归还汤氏。至此,压在长街商户头上三百多年的沉重负担,始得彻底解除。旧名教原来是统治者用来束缚老百姓思想的,不料此次也束缚了乾隆皇帝的手脚,一时称为佳话。

  此时汤寡妇去世了,拨还的库银两万两,由其寡媳悉数捐给芜湖育婴堂,赞助慈善事业,以成其婆母的遗愿。以上事略见《芜湖县志》。

  (二)长街所遭受的重大灾难

  (1)战祸:

  长街自宋代筑城开始形成,到解放前夕,曾三度毁于战火,第一次,南宋时金兵元兵先后南侵,金兵占芜湖对江历阳(和县),宋兵在四合山一带设烽山台,隔江对時,芜湖处于前沿阵地,商贾逃亡,终于城毁,长街商业遭受了严重破坏。经过元明两朝三百多年稳定的局面,始得以恢复和发展。第二次,清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湘军在芜湖一带鏖战十年,长街“肆屋为墟”。同治二年,天京陷落,江南经济逐渐复苏,芜湖长街又迅速恢复起来,“繁盛视昔有加”。第三次,抗日初期,芜湖长街三次惨遭日机轰炸,其中两次街面被焚烧,一次炸坍中长街状元坊一段房屋。日寇占领芜湖后,三圣坊中长街,成为日军养马场,拆楼房取木板烤火。拆屋时驱追数十市民,以长绳栓房柱,齐力扯倒楼房,木料尽取作柴火,市面残破不堪。

  (2)火灾:

  长街原来大都是木板门墙,木板楼房,最易引起火灾,加之旧社会缺乏救火灭火车具,发生火灾,难以扑灭,为害甚烈。尤其陡门巷、下长街一带,几乎年年有火灾。如李鸿章家族在陡门巷口国货路开设的典当铺失火,存当衣物,悉数烧毁。幸好“李府”资财雄厚,出告白:凭当票按价赔偿。直到民国初年,绅商共议才成立了万安救火会。备有救火车、水龙等和专职消防人员,经费由长街商家负担。这是芜湖最早的消防机构,地址在今日的新芜路交警大队部,有三层高的瞭望钟楼,可以俯做全市,一遇火灾,就及时鸣钟报警,消防队出动救火车,奋力扑灭。

  (3)水灾:

  芜湖原为湖滩低洼之地,长街又处于江河之滨,容易受到洪涝灾害。据老人谈,每隔十年左右一次小水灾,二十年左右一次大水灾。最大的水灾要数民国二十年(1931年)那次大水,长街水深过膝,各店家用木方板搭跳板为人行道,陡门巷还搭起天桥,桥上行人,桥下行船,昔日街巷,充满了浆声浪花。唯以芜湖周围灾情严重,购买力大受影响,长街生意清淡,有的店房浸圯倒坏,货物受潮变质,损失不貲。54年那次特大的水灾,长街进水很深,可以行船,商店能和乘船的顾客在窗口做买卖。经过这次大水,市人民政府大力兴办防洪设施,沿江河堤岸筑成石块水泥防水墙,高大坚实,绵延几十里,宛如长城,屏障市区,从此芜湖人民不虞水患。83年芜湖江河水位为历史最高峰,但仍低于防水墙二尺,低处内涝,有抽水站及时排除。在此特大洪水威胁面前,市区安然无恙,史所罕见。

  (4)兵灾:

  在民国年代,长街商家所受的兵灾是沉重的。驻军常以“军饷不济”为名,向商界索借巨款,还要什么“慰劳金”、“开拔费”,不达目的,便以“兄弟有所行动,当官的也管不住”相威胁,还振振有词:“维持地方有功。”“官也不差饿兵嘛!”等等。商人怕事,只得由商会出面摊派应付,满足其无理要求,以图苟安。然而,驻军调动频繁,此种送往迎来,遂成定例,负担之重,可以想见。下面略述几次具体的兵灾:

  1926年,陈调元部借口关不出饷,向长街商界索借十万银元,商会派代表谈判,讨价还价,拖延未决。这年十一月三十日夜,遂发生了陈调元兵变,乱兵洗劫了长街,损失至巨。此事《芜湖文史资料》第一辑曾有记载,兹补充一些史料于下。

  据目击的老人高庆国谈:陈调元属下的三十七师七旅的一个连,驻在陡岗缪家祠堂。当听到北门大街响起枪声,该连士兵即冲出营房,企图参与抢劫。其连长挺身而出,力图制止,被身后一个士兵一枪击毙。士兵洗劫长街,只抢能携带的钞票,金银、细软等贵重财物,棚户贫民也乘机涌向长街,专抢布匹等可以搬动的各色商品。经此一夜哄抢,不少商店被洗劫一空。当夜,商会就召开紧急会议,向皖南镇守使王普提出:“守土有责,请求制止”。直到黎明,抢劫停止,王普才出动所属第三十师官兵,把守水陆交通路口,拦截逃兵,搜缴所劫财宝。曾当场枪决数人,多数乱兵归营,少数乱兵从小路逃掉。同时,警察局也派武警搜查棚户贫民,收缴出不少布匹货物。但是,军警所缴获的大批财物,没有也无法归还受害的商家,下落如何,不知其详。过了几天,长街贴了许多“打倒军阀陈调元”标语,省里和南京中央政府先后也派员来芜湖调查兵变情况,结果官样文章,不了了之。据说兵变时陈调元不在芜湖,竟没有动他一根毫毛。兵变后一个多月春节灯会,长街商家特地搞了一个“七狮三女抢球”节目,狮子和女子的身上挂满金钱,这是影射陈调元三十七师七旅的暴行,以泄商民之愤。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陈调元军队开拔去芜之前,又向长街商家借银元十五万元作军饷。商会会长汤善福出面交涉,军方当即将汤关押,旋即放出。由汤向长街商家摊派七万元,米粮业摊派三万元,共交出十万元。因为还欠五万元,军方又将汤关押在河南军部,后由广潮帮米粮业巨商,出了五万元,军方才将汤福善释放。不意几年之后,陈调元某部军需官颜志超忽将此十五万元(一说十万元)用十数麻袋盛装,归还商会。但传闻此款下落不明,有的说会商侵吞了,也有的说是退还了商家,究竟如何,无法核实。颜志超后来在芜湖吃斋拜佛,人称为颜居士。

  (5)金元券灾难:

  一九四八年,国民党政府为挽救经济崩溃,突于八月十九日凌晨宣布“币制改革”命令,发行金元券,停止法币流通,法币三百万元兑换金元券一元,并宣布金元券可以按官价兑换黄金。还颁布限价令,商品都以金元券标明价格出售,不准拾价。同时戡乱建国第二大队进驻芜湖,执行此项限价政策。长街商家遵守法令,照原价折合金元券标码出售。不到十日,芜湖物价飞涨。接踵而来的是抢购商品和挤兑黄金的风潮。不几天,长街商店货物,几乎被抢购一空。中央银行也停止兑换黄金。中央银行门前,商店门前,天不亮就排了长长的挤兑、抢购的队伍。在抢购浪潮中,长街商家慑于戡建大队的威压,不敢抬价,只得尽架上货物卖了为止。但是物价如脱僵野马,戡建大队已无力控制,虽然采取抓人、查囤积、禁货物外流等高压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更促使货物短缺,市场一片混乱。长街商人面对这种情况,有的隐藏存货不出售;有的亲自出马或派遣店员加入抢购人潮,去抢购别家货物,抢购黑市黄金、银元、沙布、大米等等,以致金元券满天飞,黑市猖獗。在这次抢购风潮中,长街多数商家吃了大亏。有的店家无处进货,抱着一堆金元券关门倒闭;当然也有少数发了黑市财捞到一票的。严酷的物价幽灵,折腾得十里长街满目萧条,一蹶不振。戡乱建国第二大队也偃旗息鼓,悄然撤走了。这是十里长街在历史上最后一次的灾难,留给广大商民的,是痛苦呻吟的生活;带给国民党政府的,是悲惨灭亡的命运。

  (三)长街的武装商团

  长街商界为了维持市面治安,于民国初期成立了“商团”。(一说在陈调元兵变后成立)。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盗贼丛生,警察不顶事。为防止宵小,遂组成商团武装。

  商团约有四十人左右,步枪三四十枝,所有服装、粮、饷等费,均由芜湖商家摊派。商团听商会指挥,分三个班,一班驻在万安救火会,一班驻在湖北会馆,团部和一个班驻在宁渊观。团长陆廷祯,(钱庄业代表,扬州帮)。副团长张九皋(报界),谈尹耕,周迺祁(钟表业代表),军事教练胡鹏。各班派出团丁巡逻各地段,夜间在街道巷口站岗。商店有开张、喜庆大事,便派武装团丁,站在大门两旁,显示气派。张恒春每年当众宰鹿,以广宣传,也请团丁站岗。1930年以后,高铁君出任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芜湖首席县长时,成立区保安团,高兼区保安司令,将商团并入保安队。该武装组织,遂告结束。

  查悉,十里长街自己成立类似的武装自卫组织,在明代设关时也就有过,名“商丁”,负责检查河面竹木货物运输,维持码头秩序。

  (四)长街店员公会

  1925年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陈独秀、王步文、李克农、钱杏村、刘芳钰等都曾先后在芜湖从事革命活动。因此一部分店员在党的影响下,组织了“芜湖店员公会”,领导店员、学徒,开展反帝反封建、打倒军阀和抗日救亡的革命斗争,并且向店主提出改善店员、学徒待遇的要求。在芜湖历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抵制日货的运动中,长街店员在店员公会号召下,不顾店主阻挠,拒售日货,推销国货,并且与芜湖各界抗日团体、学生联合会、秘密联系,提供暗藏日货的商家和日货来路的情况,对于推动长街商家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当时店员公会以科学图书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几家店员为核心,向一般店员做宣传、组织的工作。有的店家暗中以停生意相威胁,阻挠其店员参加公会。图书社的店员程敷信(中共党员),商务印书馆的店员章剑虹,中华书局的店员李盛钰(中国农工党党员)以及刘芳棣等,都是这个店员公会的会员和领导人。

  国民党清党,大肆逮捕迫害共产党人之际,芜湖店员公会失去党的领导。1928年即陷于停顿状态。但在芜湖商界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九一八”长街奋起抵制日货

  1931年“九一八”事变,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浪潮,席卷全国,长街商界亦积极投入到这个洪流中来。这年十月,芜湖各界举行声势浩大的万人游行示威大会,长街罢市一天,商人亦参加游行队伍。还收缴一大批日货,在河南日本领事馆门前焚毁,芜湖商会亦出面,要求长街商家写出“不卖日货”的保证书,如发现再购进日货者,课以重捐,视日货多寡罚款二十到四十元银元不等。从此日货在长街一度绝迹。但其中也有就原存日货改头换面,冒充国货偷偷远销外地的情况。

  此外,芜湖学生会上街宣传抗日、演戏,为东北义勇军募捐。长街商家也踊跃捐款或捐献衣物、药品。特别是芜湖国货公司还发起为期一周的游艺会,由各中学学生会自编话剧,轮流上演,门票收入,全部捐献。如二农演的是田汉写的《湖上的悲剧》。据曾参加义演老人张子郭回忆说:“国货公司经理洪文斌和二农教师佘贻谦在开幕式上都发表了讲话。他们说:‘你们今天出钱不是为看戏,而是为买命的。日本鬼子天天在杀我东北老百姓,东北义勇军天天在冰天雪地和鬼子拚命,我们要做他们的后盾,多捐一块钱,就多救一条命”,一席话说得在场听众无不热血沸腾。这次游艺会场场客满,效果很好。

  长街商人这次爱国行动,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但并不是一蹴而就。五四运动时期,全国为反对北洋政府签订廿一条卖国条约,掀起了抗日爱国运动。芜湖学生会曾在长街挨家劝令抵制日货,要求在不卖日货的保证书上签字,那时长街商家态度是消极的,说什么:“只要商会有通知,我们就签字。”学生我到商会会长汤善福交涉,汤亦多方推诿,引起学生无比愤怒,当即捣毁商会,痛打汤善福一顿。此后全民抗日情绪高涨,加上芜湖店员公会号召店员拒售日货、检举日货加以推动,到“九一八”时,长街商人认清形势与工农兵学各界走到一起,同仇敌忾,投入抵制日货抗日救国潮流中来。

  六、十里长街遗闻轶事

  (一)慈禧幼年在芜湖

  据传说:慈禧曾随其父惠徵来芜湖,度过了童年。时在道光末季,惠徵任芜湖关道台。有一位锡匠王某,为酒厂制锡蒸锅最精,憨厚、好酒,人呼王烧酒,轶其名。道台衙门在泗关街,距中长街宁渊观旁的青莲阁茶戏楼不远(在今中山桥北头),过河就到。慈禧还是孩童,常跑到青莲阁玩耍,王烧酒常在此喝酒吃菜,与慈禧熟识了,便带她到里面看戏,有时还把慈禧架在肩上看。到咸丰三年,慈禧已经是小姑娘了,适太平军沿江东下,直扑芜湖,惠徵一家仓促逃难,慈禧幼弱,跌扑不能行,忽遇王烧酒,大声呼救,王即负慈禧迅跑,遂免于难。

  后来慈禧垂帘听政,王烧酒还是锡匠,并未做官。有的说王烧酒早死了没运气,有的说他不愿借此邀赏,还是喝烧酒自在。上述史迹,芜湖县志亦有简略记载。

  (二)重视子女教育

  十里长街的商家殷实富裕了,便要让子女读书上进。自芜湖开办学校以来,除省立的中等学校之外,教会办的中学,也有好几家。进这些中学读书的绝大多数是长街商家的子女。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好,很多愿意出较高的学费,进教会学校,如萃文,内思、圣雅阁、务实女中等校。

  此外,长街还有很多商家,重金聘请有学识的士子做家塾老师,专教其子女。在广办学校之前,家塾很多。即使开办学校之后,家塾也不少。先在家塾打下国文基础,再进中学,事实证明,语文有了根底,其他各科的成绩也会好的。

  长街商界还集资创办“私立乙种商业学校”是旧制七年的小学,珠算、记帐为主要课程,培养一些贫寒人家子弟,以便进商店当店员。长街湖南帮商家还集资在湖南会馆创办一所“私立襄垣小学”。芜湖在东晋时曾名为襄垣县,故用为学校名称,亦有谐湘字之意。

  (三)长街与寺庵

  长街商人家庭富裕了,商家老人,尤其老年妇女,为求福寿延绵,保佑子孙长命富贵,便求神拜佛,信奉佛教。芜湖自东晋以来,就相继建立几座大庙宇,如吉祥寺,能仁寺,广济寺等,僧尼众多,香火鼎盛,庙产富足。为迎接香客和运进寺庙地租米粮,特建一座码头于长河北岸的下长街江口,叫做寺码头。可见当时芜湖佛寺名声之大了。然而这些寺庙僧多,香客多,不适宜于老年妇女的佛事活动。于是长街有的商家集资捐助,建筑了许多庵堂。屋宇小,占地不多,只有一、两个尼姑,也有独资捐建作为家庵,作为停柩之所。尼庵停柩,是长街商家所急需。因为他们多是外籍人,亡故之后,其子孙不愿为之就地埋葬,要等待找风水好地,或运柩回乡,安葬祖茔。故需庵堂作临时寄柩之处。迄于清末芜湖寺庙庵堂共计95所,其中庵堂即占60所。可以说,芜湖尼庵多,是十里长街派生的。这也是芜湖佛教界的一个特色。

  (四)最早的一家电影院

  民国二十二年前后(1933年)中长街有一家电影院,是教会的青年会办的。场内地板,一走就摇动,有三行一二十排长木靠椅座位,设备简陋,可容观众二百许。星期天上午为学生加放一场电影,收费五分。当时放的还是无声黑白影片,有胡蝶主演的“啼笑姻缘”,王人美、金焰主演的“渔光曲”等等。这算是芜湖最早的一家电影院了。没有正式名称,俗称“青年会电影院”。

  (五)芜湖防痨协会

  民国年间,芜湖社会卫生事业很可怜。46年,听说美国慈善团体要赠送芜湖防痨协会一架Ⅹ光机,以便为老百姓免费透视肺部,防治肺痨病。“痨病”,实际就是肺结核。过去患者特多,有“十有九痨”之说。当时芜湖还没有防痨协会。消息一传到,才赶紧组织起来。经地方士绅商议,公推县银行行长奚国光(结核病老病号)为会长,崔亮功等为理事,高钱君为名誉会长。Ⅹ光机送到了,只得临时请长街一家西药房(可能是五洲大药房),腾出楼上一个房间,安放机子。协会成立之下午,为每一与会者透视了一次,结果如何,自己不知道。操光机的任务,就由药房药剂师担任。这X光机究竟为多少老百姓透视过,不清楚。那时老百姓生怕透视,说是一透视就把魂“偷摄”去了。不重视卫生宣传教育,好事也难收良效。

  (六)文化书店

  长街有一家旧书店,名“文富山房”,出售石印、木版印的古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以及四书五经等等,供远近各县村镇私塾蒙童读本。也售线装珍本古书。这个旧书店,在历史上起过促进文化的作用。后来长街有了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的分支店,销售中小学课本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刊。还有一家科学图书社。这是一家传播新文化的书店,出售革命进步书刊。早期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曾在这家书店楼上斗室里(原址中长街20号),编写、出版《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理论,启发民智。这几家新书店又是店员工会发韧的基地。它们为古老的十里长街添上了一笔新时代的光辉。

  (七)造太平军大炮

  芜湖铁器产品久负盛名。上自古代干将莫邪铸剑,下至清季汤天池铁画和芜湖“三刀”,都是出类拔萃的产品。长街的三圣坊、花津桥一带,原是铁匠作坊的集中地。据传说:咸丰年间,这里的铁匠师傅曾为太平军制造武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侍王李世贤镇守芜湖,以兵器、粮食源源供应天京,曾集中所有铁匠锻制各种兵器,还造过重型武器——大炮。现在南京太平天国历史文物馆所陈列的六尊大炮,上有“安徽省制造”字样,炮长不及一米,炮口直径约十多公分,装铁砂子引燃火药爆发,威力很强。据九莲塘的一位老铁匠师傅说:它就是芜湖制造的。因为太平军占领安徽省的几个大城市,只有芜湖出铁,又有技术力量,可以铸大炮。别的地方如安庆、宁国、宣城等处,都没有这种条件。

  (八)官商勾结

  十里长街财力雄厚,便产生左右政治的地方封建势力,官府也惧怕三分。

  国民党政府的苛捐什税如毛。在长街明代户部就设芜湖关征竹木银,光绪年代增设了海关,征进出口货物税,民国年代,又设芜湖税务局,征收营业税,屠宰税,印花税,筵席捐等等。还有直接税务局,征收所得税。由于税制税法不健全,地方恶势力大,税务局难以应付逃税、拒征、抗税,便利用地方势力,采用包税的方法。对大厂商采取派驻税务官坐征,一般税收采取分地段、分行业包给私人承办,包交定额税款,欠收包赔,盈余归己。承包人又把税额层层加码,再分包给别人。因此,税额可以讨价还价,造成了官商勾结,相互利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到芜湖办税务的官员,首先要取得长街商界有势力人物的支持,否则这个官就做不下去。商家也要拉拢税务官员,取得方便,否则就得按章纳税,加重负担。各承包的税吏,也照样勾结拉拢分肥。

  包税的人不是官派的,大都由当地有势力的地头蛇充任。有的是商界推举,有的是税务局借重。税额一经治定,包税的便派人定期挨户收税,实际也是按户包缴。一任届满,上自税务局长,下至承包人都发了财,而政府税收所得,则占少数。因为是包税,税收伸缩性很大,有势力的大户商家可以少纳税,没有势力的小商户,要纳重税。

  例如抗日胜利后有一位张竟候,秘密身份是军统特务芜湖站的负责人,公开身份是警光通讯社社长,社址在新芜路一座三层楼房里。他是一个凭借势力承包税务的人。他可以叫特务,警察帮他收税,坐收厚利,生活甚为阔绰。

  如果税务官不与长街商界勾结、不受拉拢,便要遭受打击,甚至干不下去。

  民国初年潘赞化到芜湖任海关监督,他是同盟会会员,为人正派。下车伊始,他没有去拜会商界,商会马会长与商界策画,举行盛大宴会欢迎,并且招妓陪酒,企图拉拢。潘赞化不惯此套,未终席离去。马会长更进一步把雏妓张某乘夜送至潘公馆,又遭拒绝。马会长见拉拢不成,便利用新闻界,在报上刊出潘赞化为官不正,终日狎妓游乐的新闻,进行诬蔑打击,迫使就范。不料潘赞化洞烛其奸,即日公开登报与张某结婚,马会长竟无可施其计。

  芜湖十里长街,如此这般的官商勾结,书不胜书,强龙难伏地头蛇,确是一个明争暗斗很激烈的市场。

  七、长街昔日习俗风情

  江南商家信奉陶朱公为商业始祖,并且供奉财神爷像,长街商家也不例外。陶朱公是越国大夫范蠡,弃官泛舟五湖,载西施,经商致富。所以长街商家门楹上常写有“陶朱事业,端木遗风”大字对联,把陶朱公与孔子的会做生意的学生七十二贤人之一端木子贡并列。芜湖古属吴、越,当然就格外信奉这位乡贤,以光门楣了。

  长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似有迷信成份,在那时却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被信为关系家财命运的大事,渗透在商务和生活之中,形成十里长街特有的社会风情,略述于下:

  祭江河神灵:长街商家运货船只经过蟂矶庙江面,押船货主要焚香烧纸祭拜灵泽夫人,否则据说就要翻船。因为这处江面有股激流旋涡,若不幸则会翻船,本来是自然的现象,却误传为灵泽夫人发怒之故,必得焚香叩拜,祈求保佑平安无事。其实原来焚香叩拜的对象,是刘备夫人孙尚香,因她误闻刘备战死,乃投江以殉,遗体漂流到蟂矶,后人敬其节义,故立庙祀之。事迹见《三国演义》,蟂矶庙门前有副对联云:“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世称佳作。作者为谁?有的说是清初诗人吴梅村,有的说是清廷长江水师提督彭玉麟,还有的说是清代书法家郑谷口。今据县志记载,同治间,彭玉麟督长江水师,重修枭姬(蟂矶)庙仍书此楹联刻于石柱。

  祀奉孙夫人,本来是一段风流佳话,祀与不祀,可以自便。到了北宋徽宗时枭姬庙住了道士,为繁盛香火,便传出灵泽夫人是一只老蟂,过往船只,必须焚香献祭,枭姬讹成“蟂矶”,从此成为一种迷信。

  运货船只经过江口宝塔根转入长河时,押船货主要拿一点点船上食品,撒在水面,没有食品则以米粮代之,说是投祭黄鳝精。据传这座中江塔之下,镇住一条老黄鳝精,如不给点吃的,黄鳝精尾巴扫动,就把船搅翻了;它一翻身滚动,芜湖就要陆沉,厉害得很,不给不行。但是还有一说:很早以前有位姓黄的老船工住在江口河边,他每晚在草屋窗口点一盏油灯,为江河船只导航,船民称为黄善人。后来黄善人死了,船民劝募集资,在黄善人原住地建了一座宝塔纪念他。重要的是,每晚在塔顶挂一盏风灯,仍作导航之用。因此过往船只,随意抓点物品扔在塔下,以供守塔、灯油之费。年长日久,把黄善人讹称黄鳝精,以讹传讹,弄成迷信。追溯原由,这两则传说,乃是迷信外衣之下,掩有美好的故事,流传长远,未可厚非。

  又是龙灯又是会:在旧社会,每逢三大节目——春节、端阳、中秋,芜湖十里长街热闹非凡,又是龙灯又是会,倾街盈巷,仕女如云,喜气洋洋,尽情观赏。这也是长街生意最兴隆的时刻。办灯会主要还是长街商家出钱赞助,商界年轻从业人员参加表演。有必要记述一下,以见十里长街商界也有丰富多彩的一个生活画面。

  玩狮子灯:在清初,长街每年春节,举行迎春会。迎春队伍必在吉祥寺桥头前暂停,县官骑马来到酹酒,然后启行。穿过长街,到达县府,庆贺年丰。黄钺有诗云:“酹酒三杯令拥驺,长街七里看春牛,娇儿鹁角红如火,闹攘攘花簪满头。”彩纸剪成的人物、鸟兽、花卉,男女插在头上,叫“闹攘攘花”,牵着披红挂彩的春牛,舞着狮子,锣鼓喧闹,人头挤动,鞭炮连天,其盛况不难想见。各路狮子灯向长街穿过时,在宽敞处舞起来,各家燃鞭炮欢迎,一时锣鼓震天,硝烟缭乱,围观如堵,好不热闹。每舞一处,最后是狮子登上三张方桌叠起的高台,昂首觅取暗悬在房檐阁侧的红包,内有喜钱,多寡不等。摘取红包后,狮子始振毛跃腿欣然离去。有时还有龙灯,轮番递进。民国二十年的灯节,张恒春药店出动一条银龙,龙身全用银耳装饰,轰动江城,传为美谈。某年芜湖米商从广州请来十条狮子、龙灯,在长街会舞,盛况空前。

  端阳龙舟竞渡:在这个传统节日里,青弋江是龙舟竞渡的好地方。旧俗,河南青龙,河北红龙,两家抵死竞遂,互不相让。两岸随堤坡高下,黑压压挤满了人群,一眼望不到头。长街也按地段行业,挑选年轻力壮的店员、工人组成龙舟,参加竞赛,胜者有奖,引以为荣。在乾隆时,芜湖有小南京之称,每逢端午节,秦淮河“凉蓬子”小画舫,溯江而上,至芜青弋江,达百十只,长街富商争雇,携眷荡舟,以观竞渡。

  中秋的盂兰会:也叫财神会,也有在七月半举行的。这可能是芜湖特有的传统节目。无论是在中秋或七月半举行,都是农村秋季收获后的农闲季节,农民手中有钱了,是长街大做生意的好机会,所以规模很大。出会的那天,以其方式奇异,吸引了无数的四郊男男女女,外地游客,也纷至沓来。抗日之前,这种会差不多每年一次,抗日胜利后的1946年还举行过一次。那算是最后的一次了,如今只有一些白发的老人依稀记得往日盛况。

  这是一种化装游行,专门有一套班子,有化装师傅。参加游行者多是澡堂、柴行、船上的青年工人,因为他们只做半天生意,能抽出工夫。队伍由城隍庙出发,首先是装扮凶神恶煞的五路猖神,举着钢叉开路,接着是十路财神,勾脸、袍服,和戏台上的一样,有捧着元宝的,背着钱袋的,举着算盘、毛笔、帐簿的。还有吹长号,打大锣和吹锁呐的,一路燃放鞭炮,浩荡行进。后面便是由四人拾的城隍爷、关帝爷、牛王爷、药王爷、张天师等神像队伍,跟着乐队吹螺打鼓,还有和尚,道士敲木鱼,念经。和尚、道士是请来的,穿法衣,真人,不用化装。再后面是十殿阎罗王、判官、牛头马面。再后就是重点的十恶队,化装成各种各样的屈死鬼。其中有的是刀杀鬼,头部砍进一把快刀,血流满面;有的是瓷碗砸死鬼,面部嵌入一只破碗,血迹模糊;有的是吊死鬼,披发翻眼拖出舌头;有的是淹死鬼,还有断腿、缺臂、无头的鬼。头顶烧香炉的,怀抱赤铁的,大铁针穿腮而过的,带铁镣、铁条穿手心的,凡是死于非命的鬼形都有。装得活灵活现,看了令人毛骨悚然。再后面便是“活捉王魁”、“铡陈世美”、“杀子报”等戏曲化装队伍。踩高跷,跑旱船,舞龙灯、狮子灯、什耍等队伍殿后。主事的绅商人士长袍马褂随后压队。逢店主熟人,便拱手作揖,十分庄重。

  据老人谈,面部凶恶之装扮,是把桂元肉、黄鱔血和在一起制作的,蒙在头上、脸上、活像真人肤色一样。

  这样盛大的游行队伍,走大街穿小巷,鞭炮盈耳,锣鼓喧天,街道两旁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游长街是重点,商家还要红包赐赏,放爆竹送走,以示送瘟神之意。数里长的街道游遍了,仍到城隍庙收兵。长街上剩下的是余兴未尽的人们、蓝色的烟雾和满地飞飘的花炮纸屑。

  这种会,动用财力,是可观的,也只有殷实富裕的十里长街,才能办得起,虽然这种化装出会的迷信色彩浓厚,但就那个历史阶段而言,可能也有寓神道设教、戒恶劝善之意。应当说明,这里写的绝非宣扬迷信,而是如实地反映昔日长街的历史风情。

  八、长街的名胜古迹——宁渊观

  在长街,有文献可查的名胜古迹,最著名的要算座落在中长街西头的宁渊观了。这座道士所居的香火盛地,来历不凡,殿宇宏伟,为历代诗人文士游览、瞻仰、吟咏之所,名噪江南,流传后世。其当年风貌,现已无从看到,但我们还可以从明代诗人周讷《宁渊下观》那首七律中,领略一二。

  诗云:

  琳馆珠庭老子家,清虚仙境寂无哗;
  松巢碧落九皋鹤,桃种玄都千树花;
  宝鼎丹砂除宿火,石田瑶草带烟霞;
  寻师正问长生诀,相对多时数煮茶。

  原来,自北宋以迄明清,在十里长街西头,还有这样一处琳馆珠庭、遍植青松、桃树、瑶草的仙境!其实,宋代宁渊观还在长河边一片空地上,长街还没有延伸到这里。逛罢长街,再游仙观,风光绮丽,极目逞怀,此乐何极!

  宁渊“下观”指的就是中长街的宁渊观。既有“下观”,那么“上观”又在哪里呢?再看南宋诗人张孝祥的五律。

  《宁渊观》

  “极目洪波渺,
  轰轰浪接天。
  江心分殿宇,
  敕赐号宁渊。
  日照山如画,
  云浓水似烟。
  休寻蓬岛地,
  只此水中仙。”

  由此诗看来,当时的宁渊观殿宇,却在江中心了。这是什么道理呢?据县志有关咏宁渊观、蟂矶庙的诗注:唐宋时,蟂矶还在江中,早有蟂矶祠于矶上,并传其灵异,好事者争以镜奁床帏奉之。宋徽宗信奉道教,政和年间(公元一一一一——一一一七年)敕赐蟂矶祠名宁渊观。当此时,郡县恶蟂矶之名,又以大江阻隔,乃筑宁渊观于近邑、距城三里许的长河北岸,“门对中江万里潮”。当时从宁渊观至江边还远,要过一道“观头桥”,才可踏上江边的泊船。

  宁渊观在民国年间曾为长街商团的团部。现在已改建为宁渊小学。其所在的街巷,还命名为宁渊观。

  后记

  芜湖十里长街虽然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但其史事,史册几无记载,芜湖县志也没有系统的采录。往事烟散,难以追寻。这篇史话,仅就长街商界老人所谈见闻,并搜集一些民间传说,查阅一些诗词、古籍,旁征侧引、勾稽核校,拉杂成篇,内容不免繁芜,史迹足可征信。长街还有一些商家子弟成为高僧、诗人、政界以及慈善事业的闻名人物,拟待以后专文记述,在此略去。虽然篇幅较长,仍属挂一漏万,不足以反映十里长街历史全貌,仅供管窥一斑而已。

  这篇史料是在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持下,由市工商联组成专题小组征集史料,召开长街商界老人座谈会共六、七次,程荣钧老同志走访核证达十多家,有七、八位老人提供了书面材料,费时将近一年,始编写完成。其间三易其稿,对所提供的材料,不免有取舍删简之处。对此,除向热心赞助表示感谢之外,还对有所割爱的表示歉意。究以笔者能力有限,错误在所难免,尚乞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