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芜湖市委机关所在地范罗山,过去俗名饭箩山,是赭山向西南伸延的余脉,与雨耕山毗连,西濒烟波浩渺的大江。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还是一座荒山秃岭,山脚下住着一户捕鱼为生的老夫妇。一天,他们从江底捞起一只金盆,只要丢下七粒米就能煮满一箩筐香喷喷的白米饭。芜湖自古多水患,在那洪水泛滥的五荒六月,老夫妇用金盆煮饭高高地摞起了一座山头,救活了无数的灾民。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座山叫“饭箩山”。

  昔日范罗山是个风景区。南宋初,参加义军抗击金兵的画家萧照,南渡游此,写诗称赞道:“萝翠青松护宝幢,烟波万里送飞艭。真人旧有吹箫事,俱旁明霞照晚江。”那时,环山四周兴盖一些庙塔,掩映在翠萝青松之中。著名者有三大寺庵:法华庵、护国庵、圆照寺。圆照寺俗名铁佛寺,内供铜佛、铁佛各一尊;院中有古梅一株,根如虬龙蟠绕,色似铁铸,枝干扶疏,开花时满院幽香,游人络绎不绝前来欣赏,诗人墨客多有题咏。由铁佛寺后踏上曲折石阶小径,步步登高,可以攀上范罗山顶。满山松树,挺干伸枝,沐浴风霜雨雪,四季苍翠,使范罗山显得风骨遒劲。每到黄昏时分,烟霭笼罩,万绿丛中吐露红楼一角。此情此景,令人赏心悦目。明末画家萧尺木吟道:“濯枝屈拂松千株,忽使一山俱有骨……鸳镜鹭鼓黄昏齐,烟绿丛中吐朱阁。”

  范罗山曾经留下太平军的足迹。太平军要保卫江城,范罗山是制高点。相传忠王李秀成和侍王李世贤坐镇范罗山营垒,指挥战斗。头蓄长发,包裹红巾的千余将士,环山高筑壁垒,安扎大营,多次击退了敌军的侵犯。

  光绪三年(一八七八年),范罗山第一次建筑西式楼房四座。最高一幢四周绕以垣墙,是英国驻芜领事署,其余三幢是海关税务司和各帮办“洋员”住室。这些都是根据不平等的中英《烟台条约》而设立的。抗日时期芜湖沦陷,范罗山碉堡林立,军犬在深夜里时儿发出狂吠。历来是风景佳地的范罗山,有七十二年,中国人民不能踏上一步。

  一九四九年春暖花开的季节,芜湖解放了!一竿红旗高插山头,江城回到人民手里,范罗山是中共芜湖市委所在地。三十几年来,建筑物次第兴起,绿树成荫,生机勃勃。党的工作者们,朝朝暮暮在此辛劳地工作着。

  今天,当你站在范罗山顶鸟瞰,长江如带,轮船如织,码头港口,货积如山。林荫道上奔驰着各种车辆,一列列火车载来四方旅客。镜湖波光粼粼,嵌镶在绿荫中分外明亮。新建的厂房宿舍,红瓦粉墙,栉比鳞次,烟火万家。环视四郊,田野无际,碧树拥护楼宇,历历在目。容有万人座位的环形体育场,节目丰富多采的广播电台和电视转播台,面目崭新的科技大楼、邮电大楼,拔地而起,这一幅图景,展示了千年江城与日俱新、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新貌。这一切变化是与范罗山的变化息息相关的。多少年来,金盆煮饭摞成山仅仅是美丽的传说,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一传说才逐渐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