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寒壁

  在芜湖长河上游约十六里的地方,有两座隔水对峙的山,名曰大荆山、小荆山。据说著名的和氏璧就是在荆山中找到的。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离现在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当时芜湖属于楚国)的樵夫卞和,在山中找到了一块璞玉。他把这块玉拿去献给楚厉王,但厉王是个糊涂人,他以为卞和故意拿一块普通的石头欺骗他,于是就叫人砍断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接位,卞和跛着脚带了璞玉再去奉献,武王也以为卞和存心欺诈,又叫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脚。卞和遭受了这样的酷刑,伤心透了,抱着璞玉回到山中,日夜哭泣。不久文王接位,卞和这次不再去献玉了,他只是伤心地哭着,哭着,哭干了泪,流出了血。文王知道了这件事,派人把卞和找进宫去,问道:“你为何这样伤心?”卞和回答:“我不是伤心我的两只脚被砍断,我悲伤那些昏愦的人把真正的宝贝当作石头,把我的好意当作欺诈,可惜这块宝玉将要永远被埋没了。”文王听后,命人琢开石块,果然发现了那块极为珍贵的玉。于是文王封卞和为云阳侯,而卞和却不辞而别了。从此,这块玉就被称为“和氏璧”。它引起了当时各国诸侯的争夺,历史上有名的蔺相如“完璧归赵”,就是由这块玉引起来的。

  安徽怀宁县也有座荆山,山上还有个“卞和洞”,究竟哪儿是真正的“卞和抱璞处”,现在已很难断定了。不过芜湖的荆山是以它自身的胜景而出名的,这就是“芜湖八景”之二的“荆山寒壁”。

  从历史诗人游客的题咏看来,荆山的确是个风景如画的好地方。最有特色的是它的石壁:“平芜一望连天水,峭壁千寻宿暮云”,明人卢宗哲在他的《荆山文笔峰记》中说:“……擅荆山之胜者曰石壁,峭刻竦峙,如半壁倚空……”。壁端隐约可见两个大字——寒壁,这是明代御史骆骎曾题的,也正是“荆山寒壁”的来历。

  荆山上有座荆山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乾隆、同治两朝期间均重修过;光绪时更造中进大殿、前进大殿,堪称巨刹。尤其是石壁上的浮雕佛像,庄严肃穆,气象宏伟。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壁左上角的一只石鸽,翘首举翼,栩栩如生,大有腾飞之势。传说鸽子原是一对,经仙人点睛后,夜间飞去一只,落在“濮家店”,所以人们又称濮家店为“白鸽店”。另一只因为天亮了来不及飞走,只好留在石壁上。

  荆山上还有“文星阁”和“朱孝廉读书处”。可见在封建时代,荆山是士大夫宴游之所。但荆山也是劳动人民的游乐之地,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男女老少在一碧万顷的欧阳湖中泛舟欢庆佳节。

  从清末起,荆山被辟为采石场。荆山周围人家的房子,从脚到顶都是石块垒的;大量的优质石料源源不断地运出去,为无数高楼大厦奠基。然而与此同时,荆山的面貌却受到了破坏——几十年来,“鹤迹”、“龟文”早已不知所终,石壁也渐次为采石队所毁;只有荆山的神话故事至今还流传民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