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萧萧树,疏皴淡淡山。由来以意胜,无不寓神间。
  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还。粗中具工细,识语破天悭。

  这是清朝乾隆皇帝《题萧云从关山行旅长卷》诗。萧云从的《秋山行旅图卷》,是一幅高八寸二分五厘,长一丈八尺纸本浅绛山水,画的是关山秋景,游人徜徉山水之间。疏淡雅致,笔简意繁。笔法粗朴,粗中有细,抓住景物特点,挥洒自如,极为传神。这幅画原为清廷珍藏,后散失到日本,为东京帝室博物馆所藏。审美书院把它照原尺寸大小复制发行,从此,萧画在日本流传很广,研习的人很多,促使了日本的南画发展更快。

  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姑孰画派的创始人。万历二十四年(一五九六年)十月出生于芜湖,博学能文。崇祯十二年(一六三九年)参加乡试中副榜第一准贡,不久明亡,隐居不出,终日闭门读书,吟诗作画,“每发其意于墨,妙画屈子《离骚》和《太平山水图》,曲尽其致。平居染翰落笔,云烟生楮素间,能备诸家之长”(《太平府志》卷二十八)。晚年自号钟山老人,居城东梦日亭遗址附近,筑室种梅,号曰“梅筑”。著作有《易存》、《杜律细》若干卷,四库全书载存目中。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秋天逝世,年七十八。平生所作诗文,由其门生编辑成《梅花堂遗稿》,部分佚诗后来由黄钺收入《壹斋集》。萧云从以毕生精力进行创作,不专宗一家,形成自己的疏秀风格;他的人物画《离骚图》以古寓今,发展了宋朝李公麟(今安徽舒城人)的白描人物技法;他灵活运用古人的技法,创作了许多反映祖国河山面貌的山水画,如《太平山水图》(太平府治当涂,古称姑孰)。当时学他画的人很多,有其弟云倩,子一暘,侄子一荐、一萁、一芸,还有陈延、孙逸、韩铸、方兆曾、释海涛、潘玙、王履瑞等,自成面目的释渐江也曾向他求教过画艺。以后研习萧画的有黄钺、施长春、施道光等。这样,就形成“姑孰画派”,而云从则被称为“姑孰派”始祖。

  萧云从的代表作品《离骚图》共二卷,是根据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诗歌《离骚》绘制而成的。《离骚》内容极其丰富,自天文地理、草木虫鱼、仙灵鬼怪、神话人物,凡可喜可愕之景物,无不毕备,是历代画家猎涉的题材。如李公麟就以此擅长,只是所画不过一篇一章而已。萧云从却突破前人,精心构思,勇于创造,画了一百多幅,系统地形象地展示了《离骚》的思想内容,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先河。《离骚图》费时一年半于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绘成,刻板刊行,轰动当世,咸推其工妙。当时诗歌神韵派的代表人物王士禛,特地写了一首《题萧尺木楚辞图画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图景:湘沅怒涛,狂风骤雨,骐骥奔腾,鸱枭长号;既有长楸斑竹,也有木兰桂树;仙草拂岩,恶藤缠枝;湘夫人在风云中恍惚出现,为祖国战死的游魂到处游荡;山鬼野魈驾御阴风,后羿挽弓射落金乌……真、善、美与假、恶、丑在进行殊死搏斗。画家濡沫丹铅粉墨,运用谲诡的笔法,把矛盾的双方统一在画幅之中。千奇百怪,令人惊心动魄!王士禛不胜赞叹:“酒阑歌罢老蛟泣,晨辰迸落江天高!“对萧画推崇备至。

  百余年后,四库馆搜集各省遗书,乾隆发现《离骚图》大为惊叹,可惜图已不全,只剩下《九歌》、《天问》等共计六十四图。乾隆为了弥补所缺,特命门应兆等补绘,合成原数,总共一百五十五图,名《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至此《楚辞》,始有全部的插图本。

  《太平山水图》画的是太平府所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山水风景。共有四十三幅,左图右文,有正、草、隶、篆等各种书体,每一幅都题名家诗一首,注明仿某古人的画法。其中有关芜湖胜景的计十四幅,如《赭山图》,用刘松年《雪图》法写赭山冬景,画的右角写两人骑驴上山,两随从紧跟步行;左面着重描绘广济寺、滴翠轩及殿后高塔;山上树木除松柏外,均为枯树,笔力刚劲。《太平山水图》是写实杰作,仿唐迄明三十六家笔墨技法和构图特征,加以变化,布置点染,表现得既真实而有新的意境。四十三幅中没有雷同,各具其特色,充分流露了画家热爱乡土的感情。图成,由旌德县刘荣和汤尚刻版刊行,流布至今,郑振铎在《劫中得书记》中赞道:“大抵诸家山水画作风,无不毕于斯,可谓集大成之作。”十八世纪《太平山水图》流传到日本,经翻印后,广泛地被日人临摹,他们称之为《萧尺木画谱》、《太平山水画帖》。

  萧云从晚年多喜作长图大障,《涧谷幽深卷》是一幅四丈余长的设色山水,画的是崇山复岭,溪流回绕,古寺、烟村、书社,士农工商,莫不俱备,飞潜动植,无不毕肖。自记:学习南宋画家李唐不服老的精神,作此长卷。还有《归寓一元图》、《青山高隐图》、《秋林出云卷》、《崔华诗意卷》等。这些山水长卷内容都很丰富,描绘的是“先人庐墓,桑梓风光”,祖国壮丽的山川,使人看了胸襟为之开阔。

  常言道:“文如其人”,画也是如其人的。萧云从之所以取材于《离骚》,寄意于太平山水,晚年又自号钟山老人,筑室种梅,隐居东皋不出,俨然以明朝遗老自居,正是他民族气节的自然表现。清初,民族和阶级压迫十分残酷,尤其是对江南实行恐怖统治,加强军事占领,取缔复社,对反抗清廷的知识分子大加杀害。在芜湖,清军有重兵驻守,强占民房,萧云从的“梅筑”,即曾被占据当作养马房达三年之久,他只好携子挑书寄住于萧家巷。与他同时参加复社的沈士柱被惨杀,家产抄没;他的同窗好友周孔来也因抗清牺牲。他饱尝亡国离家丧友之惨痛,每借画笔抒发胸中块垒。曾受抗清民族英雄史可法礼聘、家住芜湖东河沿“补过斋”的诗人汤燕生,是萧的挚友,深知他的处世哲学,其题《萧尺木画兰》诗末句:“高情散朗传疏叶,逸事犹夸郑所南!”郑所南是宋末画家,宋亡后隐居,具有浓厚的民族意识,坐卧一定向南(意思是宋在南方),画兰草不着泥土(意思是土地被敌人夺去,无处扎根)。把郑所南画兰与萧云从画兰相比,可谓洞察萧的胸臆了。志书载:萧耿性高洁,“所业不轻示人,人亦罕得识其面。”但他却能以平等态度对待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工匠。他年过半百,与少年铁工汤天池结识,二人通力合作,创造了铁画。当时聚集在芜湖的画家很多,只有他一人同汤合作。二人共同研制铁画,至今在芜湖传为佳话。

  相反,公卿士大夫登门求画,萧云从却有意回避,柴门上挂起一把铁锁。采石太白楼落成,太平知府胡季瀛曾三次拜访过他,均被推辞不见,胡知府一怒之下,借个由头把他强制送至太白楼,下令:“画壁成,当释汝!”这时萧云从已年近七十,有病缠身,他见是为太白楼作画,便振作精神,奋力挥笔,在四壁画成匡庐、峨眉、泰山、衡岳四大名山,并以隶体书写了《画壁记》,刻碑嵌入壁间。从此壁画成为名迹,为太白楼增光添色。

  胸中有丘壑,笔底出江山,别开新生面,才能开创一代宗派。萧云从的绘画主张是:“此事关性灵,尤当扩胸臆。诗书破万卷,眼界空四国。苍茫落吾手,变化孰可测。”这是说绘画之道,要讲究品格修养,心胸眼界开阔;要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要精心观察并掌握客观事物,然后才能运笔如神,变化莫测,在艺术上达到新的境界。这是他总结一生创作的经验之谈,是很可宝贵的。

  萧云从有较高的文学修养,知识广博,诗文援笔立就,为人们所器重。从现存遗诗看,他擅长七律,平仄协调,对仗工整,诗味深长,感情诚挚。其《移居诗》六首和一些题画诗,是探究他思想、生活的好资料。他精通韵律,作有《韵通》。在书法方面,工隶篆,他为其父萧慎余所书墓碑,一直为后世所临摹。日本南宗文人画家池大雅,不仅构图、用墨、运笔等模仿萧,就是题款的字体也与萧相似。

  萧云从一生勤奋创作,至老不衰,临终犹赋诗以明志,把平生所作诗文稿托付给挚友方兆曾。死后葬在严家山父墓侧(今扶风里)。这里与范罗山毗连,松竹荫浓,每逢春秋佳日,游人莫不前往悼念。后入祀赭山滴翠轩。他的传世作品有:《春鸟奇松图》、《雪岳读书图》、《涧谷幽深卷》、《岁寒三友图》和设色山水卷,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视为珍品。《归寓一元图卷》、《云台疏树卷》刊于《南画大成》、《画苑掇英》。其生平在《历代名人年谱》和新旧辞书中均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