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传奇家汤显祖,晚年曾寓居芜湖一段时间,对于芜湖名胜古迹多所题咏,如七绝《梦日亭》是别开生面之作;《赤铸山》写得很有气派,借古讽今,鞭挞丑恶,寄托了很深的感慨。全诗如下:“干将昔此铸芙蓉,风雨千年石上松。借问阊门腾虎气,何如江上锁蛟龙!”芙蓉,同太阿一样,也是楚干将所铸剑名。传说吴王阖闾的坟墓在苏州阊门外,名叫虎丘。这墓规模很大,有三层桐木做的棺材,挖六尺深的池塘灌满水银,随葬品有“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槃郢、鱼肠之剑在焉。”动员了十多万士卒,挖土成湖,堆成山丘。葬后三天,有白虎踞其上,所以取名虎丘。(见《史记集解》引《越绝书》)。汤显祖慨叹干将铸造这么多宝剑又有何用?只不过给阖闾作陪葬品罢了,倒不如持剑制服对人民危害甚大的“蛟龙”——恶势力的代表。

  汤显祖(一五五〇年——一六一六年),江西临川(今抚州市)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性格刚强,为人正直,学识丰富,二十来岁就有文名,知名之士多与他交游。丞相张居正为了抬高自己儿子声名,以便应试中魁,聘请汤显祖伴读,他严词拒绝。万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中进士,曾做过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上疏弹劾朝廷信任私人,阻塞言路,被贬到与海南岛隔水相望的广东徐闻县做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阿附权贵辞官回乡。晚年虽老而穷,仍然不向权势低头,专心著述。他是大剧作家,也写诗,尤精词曲。代表作是《紫钗》、《还魂》(即《牡丹亭》)、《南柯》、《邯郸》四记,世称“临川四梦”。《牡丹亭》全剧充满了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思想。它是写少女杜丽娘与秀才柳梦梅的恋爱故事,杜死而复生,几经波折,终于与柳结成夫妇。汤显祖着意刻画的杜丽娘的艺术形象,是中国古典戏剧中忠于纯真爱情、追求婚姻自主的妇女典型之一。

  《牡丹亭》这部举世名著是在芜湖创作的,具体地点是在“雅积楼”。

  雅积楼在芜湖县儒学(昔日文庙,今市第十二中学)西边儒林街一座居宅后面。原是李永居第。李永,字怀永,号恒斋,原籍江西吉水。祖父李泰生至芜湖开馆教授学生,遂定居于此。李永学识深厚,任过诸暨县学训导,喜读书,建一楼阁,贮藏书籍上万卷,悬挂一块匾,题名“雅积”。他的两个儿子李赞、李贡,在成化二十年(一四八四年)同时考中进士,因此,附近又树立有“双进士”石牌坊。李赞官至浙江右布政使,李贡担任过顺天巡抚、兵部右侍郎。二人均清正,因受到权贵宦官刘瑾排挤,被勒令退休。兄弟双双归来,又广泛收藏书籍,读书楼中,结交正直文士。后来阉党垮台,弟兄俩已死了。李贡之子李原道上疏雪冤,朝廷追赠李贡为资善大夫、南京工部尚书,所以雅积楼又称尚书楼。李原道以荫领嘉靖七年(一五二八年)顺天乡荐,授南京礼部司务。他曾请周赤山(芜湖人,刑部员外郎,转兵部以右参议致仕)作《雅积楼赋》纪其事,并自撰铭文,劈头就说:“于惟大父,积书以楼。吾考继之,充栋汗牛。”说明经他父、祖二代收藏,书卷是相当多的。李原道之子李承宠,字怀舫,以祖荫入监,历任通政司经历、广东南雄府通判。当汤显祖被贬官去广东徐闻县途经南雄时,与这位大同乡结识。后来,李承宠任满回芜,汤显祖晚年生活穷困,四处投友,来到芜湖,李承宠热情地接待了他,安置在雅积楼上,使他安心创作。一代戏剧名著《牡丹亭》由此写成,流传后世。

  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即汤显祖去世后五十六年,知县马汝骁领衔总裁,葛天策、朱有章纂修《芜湖县志》,明确记载:“世传汤临川过芜寓斯楼撰《还魂记》,其中因名曰‘雅集’,盖讹‘积’为‘集’,而不知本李氏之旧名也。”嘉庆十二年(一八〇七年)重修县志时,雅积楼岿然尚存,周赤山赋碑和李原道铭石俱在,作为古迹名胜一直保存下来。咸丰年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芜湖,雅积楼与县儒学一道毁于战火。虽然如此,雅积楼历经明清两代,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它是芜湖历史最久、藏书最多的私家书楼,更由于它曾经留下汤显祖的足迹,因而传名于世,载入地方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