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米捐局巷内有几幢古老、简陋的民房,历史上著名的“安徽公学”就设在这里。但是,请别小看这不太起眼的学校,它曾是安徽辛亥革命运动的策源地。

  这里曾是皖省革命领袖人物荟萃的地方。一九〇四年,公学创办,主持者李德膏有培养武装倒清革命力量的办学目的,所以,该校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皖省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活动家,不少人都名列党籍,或为同盟会会员,或为光复会会员,一些有名的领袖人物也曾先后任教于此。其中有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陶成章,他在校极力鼓吹反满革命;有精于汉学的著名党人刘师培,他在校主张种族革命最烈,公开在课堂上宣传倒清,并组织代号为“黄氏学校”的秘密团体,专门从事暗杀工作,还介绍李德膏和柏文蔚等多人刺血入盟;有皖省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岳王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和柏文蔚,他们曾分别在这里担任过国文和体育教师;有同盟会长江下游支部长张伯纯,他也在公学内任过教。此外,教师中还有苏曼殊、谢无量、周震麟、江彤侯、俞子夷、张之屏等,他们都是当时闻名皖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教育人士。由于公学在皖省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大江南北的有志青年也纷纷来到芜湖,报考“安徽公学”,这样,学校就成了当时皖省革命志士心中的一面旗帜。

  安徽公学也是皖省革命舆论的中心。陈独秀曾在公学内编辑《安徽俗话报》,以口语化的文字尖锐地揭露帝国主义和清朝政府的罪恶勾当,把反帝和反清初步结合起来,比单纯排满前进了一大步,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因而发行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刊物中都占据首位,几乎遍于皖省各地,教育和启迪了一大批人们,投身到反清的斗争中去。一九〇五年八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安徽公学迅速与它接上关系。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军政府宣言》、《民报》等文件和宣传品也由安徽著名革命党人昊暘谷最先带到这里,不仅在师生中广为传播,而且由公学的革命党人迅速地把它们传播到皖省各地。安庆的“尚志”,桐城的“崇实”,寿州的“蒙养”、“芍西”,怀远的“养正”、“萃华”,合肥的“城西”这些当时具有革命色彩的学堂和学校,都派人前来联系,“唯安徽公学马首是瞻”,“结为党援”。

  安徽公学还是皖省革命党人组织的大本营。“岳王会”,这个当时皖省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于一九〇五年六七月间在安徽公学内成立。会长为陈独秀,下设两个分会:南京分会和安庆分会。柏文蔚担任南京分会长,常恒芳担任安庆分会长。“岳王会”积极联络清朝新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从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一九〇八年安庆新军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熊成基和一九一〇年广州起义的领导人之一的倪映典都是“岳王会”的骨干成员。同盟会成立后,公学的教师张伯纯担任该会长江下游支部长,学校内许多师生加入同盟会,皖省各地同盟会发展工作都由这里领受指示,南京武备学堂毕业学生分发安徽新军任职的数十人,大多数都在安徽公学内宣誓加入同盟会,因此安徽公学被称为皖省革命党人的“大本营”。芜湖地当水陆要冲,本省和外省革命党人常常经过芜湖往来大江南北,公学便又成为他们的寄宿处和通讯联络中心。近代中国史上有名的“吴樾怒炸出洋五大臣事件”,就是由安徽公学的陈独秀通过书信联络,使吴樾和赵声分别从保定和南京赶到芜湖聚会后筹划的。

  安徽公学主持者李光炯,号德膏,安徽桐城人,年轻时曾从同乡、被时人称为“海内文宗”的吴挚甫学习,一九〇二年,东渡日本考察归国后,有感于日本的强盛和清廷的腐败,就锐意从事教育事业。一九〇三年,他受聘到湖南高等学堂任历史教习,结织了时为数学教习的安徽无为人卢仲农,两人志同道合,就在一九〇四年春在湖南长沙办起了“安徽旅湘公学”,聘请著名革命党人黄兴、赵声及张继等任教。不久,由于黄兴组织的“华兴会”筹划起义事泄失败,旅湘公学成为怀疑目标之一,在长沙立脚不住,于是李、卢二人便将该校迁到安徽芜湖,改名为“安徽公学”。起初,公学仅设中学一部,到一九〇五年夏季,又增加速成师范学校一部,由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房秩五主持其事,首批招生五十余人,都是皖南、皖北的有志青年。芜湖光复后的一九一二年七月,安徽公学改名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由米捐局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即今芜湖农校校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