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兆木、广金

  芜湖市劳动路和芜纺路的交叉口,有一座工厂,这就是“芜湖市华侨皮鞋厂”,颇有名气的“华侨”皮鞋就在这儿成批生产。

  “华侨”皮鞋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欧、亚、非、北美、大洋洲及港、澳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华侨”皮鞋,原料基本采用牛皮和羊皮,做工认真细致,式样新颖精巧,装潢美观考究,质地细腻耐看,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欧洲市场上的一般舆论认为,在质地和式样上,“华侨”皮鞋仅次于意大利皮鞋,居第二位。他们说:凭心而论,它可与意大利媲美。一九七八年,“华侨”厂名和商标得到恢复,出口皮鞋式样和品种大力改进之后,有不少外商来到工厂看货。一九八〇年,外商们从七十多个品种中选中五十多个,于是各国订货合同纷至沓来,出口数量高达十几万双,换取外汇六百四十多万美元,成为安徽省出口的“拳头”商品之一。在国内经销的“华侨”皮鞋,也以款式新、花色全、质量好、价钱巧享有盛誉。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和国家计量总局还曾给“华侨”皮鞋厂颁发过式样设计奖状,“华侨”皮鞋也被国家列为一类产品,在省内属于“信得过”的产品。

  芜湖市华侨皮鞋厂旧址在中二街国货路口,它的前身是“华侨鞋店”。这是一家私人经营的制鞋作坊,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经开设了。一九五四年,政府派工作组进驻之际,“华侨鞋店”只有二十几名工人,店堂和“厂房”的面积加起来只有一百平方米,一天做不出三十双“华侨”皮鞋。一九五五年底,政府决定将“华侨”、“香港”、“东亚”、“新都”、“广州”、“龙海”、“汉华”、“嘉福”、“裕泰昌”等十一家私人鞋店和一家五金店联合起来,成立了公私合营芜湖市华侨皮鞋厂,并在现址上搭盖了一座简陋、狭窄的厂房,面积也只有二百七十多平方米。这时的“华侨”皮鞋厂,只有八、九十名工人,八台缝纫机,两辆小板车,四百多双鞋楦和少量的简单生产工具。产品生产全靠手工操作,年产低档和单一的“华侨”皮鞋一万三千双,工厂资金二万余元。如今工厂厂区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工厂设有划料、做帮、配底、硫化、机修等五个车间,另外,还有九个厂外加工厂。生产已建立了自动流水线,有电动机械二百六十二台,品种由单一到多种,质量由低档到中高档,年产量达九十多万双,是解放初期的八、九十倍,占全省年产皮鞋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工人也增加到八百七十五人,工厂资金高达四百五十多万美元。为扩大出口数量,省市有关部门拨专款二十五万元,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开始建造一座有二千一百四十平方米面积的出口车间,投产后的年出口量可达二十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