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伯,子徽
刀鱼、鲥鱼和金盾大毛蟹,在芜湖水产品中有“三鲜”的美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视为佳肴珍馐。
刀鱼
“刀鱼挂清明”。每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百花盛开季节,鲜嫩的刀鱼便上市了。
刀鱼,又写作鱽鱼,本名鲚鱼,又名鮆鱼、鰽鱼、鱴刀鱼、刀鲚鱼、毛鰶鱼、鰶刀鱼,共有八种称呼。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鱼部》:“鮆,饮而不食,刀鱼也。”段玉裁注:“刀鱼,以其形象刀也。俗字作鱽。”按照现代鱼类学分类,刀鱼是鳀科鲚鱼的一种。它雌大雄小,形体侧扁,口大,尾部延长,薄如削木片,也似匕首,银白色鳞片。刀鱼的老家在西太平洋,春天,由东海溯江成阵游来,分别到河流上游或在河口产卵,形成渔汛,产卵后又返回海中。如此循环不已,生长繁殖,在科学上称这种有规律的生长活动,为“生殖洄游”。刀鱼有凤鲚、刀鲚、七丝鲚和短颔鲚等,在芜湖江段,主要盛产刀鲚和凤鲚。别看刀鱼肉薄多细刺,但富有脂肪,用少量的菜油能煎熬出油润润的鱼脂来,佐以葱花、姜末,滋味特美,芜湖人喜欢用它待客,饮酒下饭皆宜。它是名贵经济鱼类,可供鲜食和制成“烤子鱼”、“凤尾鱼”罐头,是旅游者乐于携带的一种美味食品。
鲥鱼
“布谷叫,鲥鱼到”。刀鱼过后,鲥鱼便衔尾而至了。
北宋王安石在《后元丰行》诗中赞美道:“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历来是我国长江下游一种名贵的鱼。清康熙《太平府志・物产》中说:“鲥鱼,形秀而扁,微似鲂而长,鳞白如银,肉甚鲜美。多细刺骨,昔人以为恨。出自采石江上,三月始来。”把它列为鳞品第一。
鲥鱼箭头,燕尾,背窄略呈苍色,腹宽嫩如羊脂,通体银鳞闪光,滑润如玉。肚子上有坚甲似的角鳞,象刀刃般锋利,是它的自卫武器。它的种类很多,有鲳子鱼、黄嘴鮟、胭脂鱼、樱桃鱼、大头鱼、烂银鱼等,性子特娇,出水即死。“鲥鱼报立夏。”每年清明边从海里进入长江,逆流而上,到淡水湖产卵,孵化长到一寸左右,随大鱼于重阳节边洄游归海。所以每当鲥鱼成群结队(先由“强标鱼”打头阵),鱼体倾斜呈箭状急流勇进,游到芜湖江段,正是农历三月谷雨节气。这时,鲥鱼正肥美。渔民抓紧时机捕捞,从开网到结束不过四五十天。由于有很强的季节性,更显其难得可贵。它的经济价值很高,国内鱼类价格数它第一。
鲥鱼肉嫩、鳞鲜、汤美,十分可口。烹调方法多种多样,配以香蕈、木耳、笋芽,可以整条带鳞清蒸,切块红烧,剁碎搓丸,如果红烧可加火腿片。搓丸汆汤可伴以少许浆粉,勿用味精之类。鲥鱼胃硬且脆,是下酒的好菜。胭脂鱼的颧骨叫香骨,越嚼越香,滋味越佳,更可助酒,有“一根香骨四两酒”之说。鲥鱼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营养学家分析,一百克鲥鱼含蛋白质十六点九克,脂肪十六克,铁二点一克,还含有钙、磷、核黄素等;释放总热量为二百二十千卡,吃鲥鱼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黄钺《食鲥鱼》二首之一咏道:“风定扁舟两桨飞,雨余新水一江肥。银鳞网出心先醉,便为鲥鱼也合归。”这是说为了品尝美味可口的家乡风味,远离故土的游子也应该返回家园。可是在旧社会,一般人要吃到鲥鱼也颇不容易。那时,渔民用小木船、铁挂勾、麻线网在大江里冒风顶浪捕捞,产量既不多,危险性也大,因此开网前,便群集在曹姑洲上,举行祭网仪式,点燃香烛纸箔,祈求江神护佑,而第一网所得鲥鱼不能归为己有,必须分别献给官僚、豪绅、渔霸、船主,名曰“送鲜”。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清规戒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予以改变和废除。如今,渔民们驾驶机帆船,拉开尼龙网,拦江捕捞,安全高产,鲥鱼产量比往昔大增,除能供应本地市场以外,还能出口,远销国外。鲥鱼美名扬天下。凡来芜湖旅游观光和探亲访友的外宾、侨胞,莫不满怀友谊和乡情,欣然品尝鲥鱼,一饱口福。
金盾大毛蟹
每当丹桂飘香、菊花怒放的金秋时节,芜湖“金盾大毛蟹”便进入市场。
芜湖滨江,河流纵横,湖塘港汊,星罗棋布,所以大毛蟹产量高,因为它蒸熟后甲壳呈金黄色,故取名“金盾”,以示芜湖特产。近年来,人工放养河蟹获得成功,河蟹的产量大大提高,成了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每年,郊区渔业公社投向国外市场的不下四十万匹。
螃蟹的生活习性与鲥鱼、刀鱼背道而驰。每逢春来,冰雪消融,成群结队的幼蟹,由海口随海潮溯江而上,名叫“潮蟹”。进入中游后,遍布江河湖泽栖息,经过几次脱壳,发育成长,待到桂花香、稻谷黄的秋季,纷然进入长江,背向下,腹朝上,沉入江底,顺江流入海口淡水和海水交界处繁殖。常言道:“八月蟹子顶盖肥。”这时的螃蟹,蟹黄肥厚,肉质细嫩,所以秋高气爽,正是品尝蟹味的时节。
“秋分下蟹栏,寒露拖蟹网”。网捕江蟹与捕捞对虾的情景相似。其网如袋,上有回须,每船十条网左右,网坠江底,贴地而行,顺流而下,以篾筏站立水面牵网而使网口张开,略快于蟹的流速。渔民说:“快拖鱼,慢拖虾,不快不慢拖爬爬。”所以,船速的掌握是捕捞江蟹的关键,有经验的渔民捕蟹是网网不空的。
蟹通常呈褐绿色,这是人们的错觉。其实它身上有红、白、黑三种色素,白天它壳上散布着红、黑两种色素,蟹的
颜色比较深暗;夜间,这些色素减退,蟹色变淡。王安石曾经赞扬“采石山下,白蟹实东南之奇味。”这是白蟹。在芜湖还出产一种紫蟹,甲壳呈紫褐色,秋天,出江滩奋力向弋矶山爬行,寻找产卵窟穴,八爪能爬秃,名“爬矶蟹”,最肥美,远在三百年前就颇有名气了。黄钺有一首《于湖竹枝词》咏道:“爬矶紫蟹入帘肥,啄粟黄鸡上树飞。小赭山前看刈了,大丁桥下运租归。”在收割稻谷的秋天,人们在弋矶山下江滩边,插上竹帘,等待爬矶紫蟹的大驾光临。有经验的人利用螃蟹的趋光性,晚上在竹帘上挂一盏小灯,可以诱引爬矶蟹结队自投网帘。
在水族中,蟹是唯一横行者。人们常说:鱼有鱼路,虾有虾路,蟹子无路,只能横走。为什么横走?古人认为它没有心肠。《本草纲目》称之为“无肠公子”。《红楼梦》中贾宝玉也说“横行公子竟无肠”。其实,螃蟹并非无肠,它有消化系统,有胃,就是人们所说的“沙和尚”。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法海被小青战败,陷入虾兵蟹将的重重包围中,无路可逃,最后一头钻进蟹将的肚子里躲藏,从此就不敢出来为非作歹了。“沙和尚”就是法海。
蟹味鲜美,螯髓如玉,脂黄如金,色、香、味俱佳。“蟹味上桌百味淡”,无论古今,蟹味都是席上珍味。芜湖酒馆供应的蟹糊、蟹羹、蟹黄面、蟹黄小笼包子和蟹味菊花锅,别具风味。蟹子通常是蒸吃,还有用盐水浸泡生嚼一法,至于早春二月油炸小嫩蟹,则是芜湖独创,连壳咀嚼,也十分可口。
螃蟹性寒,烹调时要加姜末、醋液、胡椒,可祛寒去腥起香味。蟹味虽佳,不可贪吃,过量则败口味,所以有“霜蟹雪螺,味不在多”之说。死蟹及蟹内两块三角形软骨和腹内黑色脏物,不能吃,否则易中毒。因为它们包含有毒物质组胺。前人还记述:“凡独螯、独目、六足、四足、腹下有毛,腹中有骨,头背有黑点皆不可食,孕妇尤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