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席珍

  (一)蒋介石巡视芜湖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基本告一段落之后,蒋介石正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司令,他于此年农历十月来芜巡视。芜湖是南京外围,不消说,蒋氏此行与巩固军事政治有关。当时欢迎场面可谓盛况空前。并有曹万顺一师军队驻芜执行保卫任务。消息传出后,江城沸腾起来,各店高悬长幅白竹布,上书“欢迎总理继承者蒋主席”。各机关、学校和军队,乐队前导,排队同赴江边鹄候欢迎。等了两天未到,但马路和长街上人群拥挤,途为之塞。到第三天早晨,才悉蒋氏已于第二天夜间乘舰莅芜,下榻曹万顺师部(原电灯公司附近一家祠堂内)。上午八时,蒋氏上街巡视,乘坐藤轿,戴灰色军帽,着中山装,目光锐利,不断向两边注视。步兵荷枪实弹,夹道护送。先到大花园烟雨墩参观了一下,出园后,蒋氏即招手示意部队全部回营,只有曹万顺师长和卫士二三十人随后护送。经陡门巷、长街再转入芜湖旧县城巡视了一番,即折回到江边太古码头广场,出席各界欢迎大会。会场外岗哨林立,从哨位外望主席台看不清楚,只依稀听到蒋氏演说中有“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等语,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散会后,民众慢慢离开会场。在此次欢迎蒋氏时,也曾贴了“欢迎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司令”的标语(指冯玉祥将军),但冯氏此次未到芜湖。蒋氏接着巡视了大通以后即回南京去了。

  (二)东北义勇军抗日锄奸团莅芜

  一九三二年(民国二十一年),正是日本占领东北三省之后逼近山海关之时,在农历十月间,有自称“东北义勇军抗日锄奸团”几人到了芜湖,他们一到芜湖即开展工作,一方面分头到各工厂、学校,向工人和学生宣传;另一方面到各商店查禁日货。曾记得此团有个张队长,到了石桥港广益中学,要求校方同意向学生宣传,经李崇三训育主任同意,全校停课,学生集合在教会礼堂内听张队长诉述日军在东北占领区,对中国人民无所不极的残酷罪行,他还鼓励后方学生起来抗日。张说到激动处声泪俱下,使全体学生深受感染,有的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有的摩拳擦掌,恨不能马上请缨上战场。他们在查禁日货时,各商店纷纷登报声明,有“爱国不敢后人,本店决不出售日货”等语。但也有唯利是图没有爱国心肠的商人,对此是不甘心的,就幕后策划,串通芜湖地方法院和芜湖警察局,诬陷“抗日锄奸团”人员有汉奸嫌疑,将他们几人关押起来,并利用《工商日报》大肆宣扬,声称他们几人经常出入日本人所开“四五六”茶馆等。据说法院检查官审讯时,他们几人气愤表示:“我们若是汉奸马上自刎!”法院只好以“莫须有”罪名继续关押。幸而有一名律师,出于正义感,在法院替他们申辩。并得悉他们与驻守山海关的何柱国将军有联系,该律师致电何柱国将军询问真相,得到电复,证实张队长几人确是义勇军爱国志士。经律师多次交涉,才得无条件释放。芜湖《工商日报》和《皖江日报》,曾也登载此项消息。但时已隆冬腊月、大雪飘飘,山海关亦已陷入日军之手,芜湖各报纷纷出号外消息,阅者叹息。同时,也对他们“爱国有罪”之冤得到昭雪,而感到欣慰。

  (三)滕孝子下山

  一九三四年(民国二十三年),芜湖白马山有一滕孝子,守墓三年期满下山的消息,轰动了通都大邑,上海《新闻报》都有报道。所以然者,这位滕孝子时运巧合。他本是个农民,在三年守墓中,住在草棚内,每日由村人朝夕送饭,一日三餐,无所事事,但却碰上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大张旗鼓地推行“新生活”运动,提倡旧道德,即“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滕孝子够上一个“孝”字条件,不仅驻芜湖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和芜湖县政府出动了人马迎接该孝子下山,即附近几十里老百姓,也相率前往观看,可谓极一时之盛。南京国民政府林森主席,竟赐“孝子不匮”匾额一块,以资表扬,这位滕孝子,三年不理发,头毛蓬满了麻布头巾,照了一张像,令人可怕。由于三年不见阳光,下山后不到一年即病逝。这一年,又是百年未遇之大早,于是谣言四起,谓出孝子之年,必有大旱,云云。

  (以上三则,俱是五十年以上之事,情况出入尚多,希知之更详者,加以补正。)泾县政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