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濮素

  号称十里的长街,是旧芜湖的主要大街。这条街商店林立,顾客熙熙攘攘,也是乞丐活动的重要场所。不难想象,当顾客盈门之时而乞丐随之而入,买卖的谈笑声夹杂着“老爷”、“太太”的乞讨声,怎能不使商店主人皱眉头呢?

  旧社会大街上是有警察的,可他们只管吵嘴打架等事,不管乞丐,因为乞丐只是善讨,长街当时还有“商团”的兵,据说是为了保护商店不被抡劫而设的,像乞丐乞讨这类小事他们是犯不着管;大街上,有时还走过军警联合稽查的纠察队,他们举着军牌,捧着令牌,耀武扬威地招摇过市,然而,据说他们只问散兵游男,不管乞丐。

  那末乞丐谁来管?丐头便应运而生了。

  芜湖有个传说:两帮乞丐打群架,人少的一帮眼看要败了,一个“好汉”突然站出来,用刀子在自己大腿上连戮三个血洞,然后高声大叫说:“有种的陪我戮三刀,我就服他!”对方被这敢于吃“苦水”的行动镇服了,于是,两帮合伙推他为“头头”,称作丐头。

  丐头是专管乞丐的,丐头的经济是来自乞丐群的供应。长街商家是要做生意的,当然不愿乞丐前来打扰,于是就需要丐头来管乞丐,花钱买安。

  丐头把长街分成几大段,每大段有“管事”;大段又分成若干小段,每小段有“看街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管制乞丐,不许上长街乞讨。然后由每家商店给丐头“到照”钱。什么是“到照”钱?我到现在还不能理解“到照”这一词的意思,只记得在商店门前墙上贴了一张长方形红纸帖子,上印“到照”两个大字,乞丐见了便过门不讨;如果有乞丐来到这家商店乞讨,只要那看街的吆喝一下,乞丐便乖乖地走开。

  据说这“到照”钱,由“看街的”收了交“管事”,“管事”又交给丐头。这是一笔经常性收入。

  此外,丐头还有临时收入。

  在旧社会,人家有了婚丧喜庆等事,必须请丐头派一临时“看门的”,这“看门人”专门禁止乞丐上门乞讨,看一天门当然要给“看门钱”,无论娶新娘的喜事或大出殡的丧事队伍,经过大街时都会有乞丐随着队伍乞讨,主事家为了减少麻烦也只得请丐头派一临时“看路的”,当然要给“看路钱”,这钱也是丐头的临时收入。

  丐头对于这些专职性的管事、看街的、以及临时的看门人、看路人如何给予报酬呢?听说只给少许“打发钱”。对于乞丐,也给点周济。利益均沾,才能服管。

  丐头有了收入,天长日久,钱攒多了,有的“放印子钱”,有的做买卖,还有开店做老板的。过去,长街就有这么一家商店。

  有种“大档”上的乞丐,吞宝剑、耍活蛇之流,向人家恶讨。他们来到芜湖,长街丐头要亲自陪他们上大街要钱。我曾经看见丐头带着所谓“大档”上的叫化子上商店讨钱,乞丐头在前面喊着“老板,帮帮忙”,商家知道是特殊情况,另外给点钱。“大档”经此一番陪乞,也就不再上长街恶讨了。

  还有一种乞讨。芜湖后来有了黄包车,坐车的当然是阔人。乞丐便跟着黄包车飞跑,嘴中喊着“老爷,太太行行好,把几个钱吧!”给了,便罢;不给,则以污言相“敬”;甚至抢去对方的帽子或扇子、手帕等,坐车的猝不及妨,喝令停车也来不及,因为黄包车夫跑得飞快,特别是下坡路是不能停车的;也有的车夫帮穷哥儿忙,故意装听不见,仍旧飞跑。等到停车,乞丐早就溜掉了。那种跟车骂的乞讨之法,乞丐们称之为“沿途训子”;抢帽子等物的,叫做“捞飞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