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凝生

  解放前,安徽省立民众教育馆共有三所,第一民众教育馆设安庆(当时安徽省政府所在地),第二民众教育馆设芜湖,第三民众教育馆设蚌埠。各县设民众教育馆一所,分别隶属三个省立民众教育馆辅导。每个省立民众教育馆人员编制约二十人,经费较多,业务较广,而县立民众教育馆一般只有三至五人,经费拮据,开展工作较为困难。

  1934年八月,我由省教育厅调任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馆长。该馆位于芜湖河南码头口,河北湖滨街设有分馆,另有体育场(即现在芜湖市体育场,惟当时场址较小,设备较差)。该馆编制规定:在馆长下分设教导、体育、艺术三部。教导部主管馆内书报阅览室、民众学校、分馆(分馆内只设书报阅览室)。体育部主管体育场内各项活动。艺术部主管游艺室及陈列式。接任时,馆内房屋相当破旧,后面大片空地荒芜不堪,空地上有房屋两幢各三间,只有屋架,并无墙壁。是年冬,我随安徽省全国教育考察团分赴十省、市考察教育,为时一个多月。我着重考察各省省立民众教育及无锡教育学院(该学院当时专门培养社会教育人才)、邹平乡村建设(负责人梁漱溟)及定县平民教育(负责人晏阳初)。回芜湖后我决心取各地之长,结合芜湖本馆情况,锐意改革,开展工作。

  首先改革馆内环境,以崭新的馆容、馆貌,吸引广大民众乐意来馆参观、活动,接受教育。因此,在1935年春季开始,督率职工平整馆内园地,然后雇用花师及助手各一人,栽种各种花卉,其后,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每年深秋在园内举行菊展,计有各色菊花数千盆,供人观赏。又在园内开辟篮球场及网球场各一,同时向各处收集太平天国时代遗留的废炮十余尊(其中一尊是铜的),用砖与石灰砌在园内,供人鉴赏。将园内的断砖碎瓦堆积在后面围墙外空地中心,外面围以篱笆。又将碎砖烂瓦平整垒齐,建亭于其上,四周辟为优良品种蔬菜实验场。园内原有破屋两幢,均加以修葺,所有馆内各处房屋亦油漆一新。环境优美,每日来馆民众十倍于前。

  过去,各省立民众教育馆以举办各种对外活动为主,而以馆内教育设施为辅。我首先提出:“社会教育学校化”的方针,以馆为教育据点,开展系统的民众教育工作,而以举办各种对外活动为辅。因此,大量充实馆内书报,并在通衢要道墙壁上辟阅报栏十处,每日指派专人在各阅报栏上张贴各种报纸,供人阅览。民众学校由专人负责,另聘用教师二人,扩大招生,除儿童班外,并增设成人夜班。与此同时,先后举办塾师训练班两期,每期三月,向塾师灌输语文知识,并讲授教学方法,强调废除过去教学生读《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等旧传统教学内容,改用小学课本,一面识字,一面讲解。我馆并印刷自编的新千字文,供塾师使用。塾师乐于接受,学生、家长亦很欢迎。鉴于芜湖的河南民众当时缺医少药,因此在馆内开设民众诊疗所,聘请医学院毕业的医生一人,助手二人,对一般民众酌收药费,贫穷者一律免费,民众称便。

  皖南二十县县立民众教育馆由省教育厅划归省立第二民众教育馆辅导。1935年下半年及1937年上半年,曾先后两次召集辅导区内各县民众教育馆馆长前来参加辅导会议,每次会议为一星期。会议由教导部主任主持,除讲解民众教育理论外,还传授各项业务知识,推动各县民众教育馆开展业务。惟各县民众教育馆限于人力财力,只能举办书报阅览,游艺及开展小型活动,少数县民众教育馆能办一班民众学校。

  1935年,省教育厅限令各县必须成立体育场,当时芜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芜湖,县长由专员兼任。芜湖县因无空地可办体育场,经专员派主管教育人员来馆一再商请,要将省民众教育馆所属体育场让给县办,经协商同意并报省教育厅批准,正式移交,改名为芜湖县立体育场。

  随着体育场转让给芜湖县后,馆内体育部自然撤销,为开展新的业务,改设生计部,除与芜湖专署合办陶辛圩实验区推广稻麦优良品种外,并将原来蔬菜实验场划归生计部,同时开办缝纫与织袜训练班,聘请专门技师指异。计购置缝纫机两台,织袜机二十台,招收年轻女学员,不收学费,每班各二十名。缝纫班每期六个月,织袜班每期三个月,包教包会,使结业后能自谋生活。

  当时芜湖河南一带蓬户甚多,1936年,选择蓬户集中地区(计二百八十余户),建一较大草棚,成立蓬户教育实验区,一面派人逐户调查登记,一面办民众学校(儿童班一班),并陈列报纸数份。1936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在芜湖设立卫生教育委员会,因无适当房屋,商请将河北湖滨街分馆让作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卫生教育委员会会址,因而将分馆撤消。原有分馆人员及经费拨给蓬户教育实验区,发展蓬户教育。

  原有的游艺室及陈列室继续开放并充实外,另增设一电动机械模型陈列室,灌输一般科学知识,民众深感兴趣,每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1936年春,馆内决定出刊“新民”月刊,由馆内人员撰写稿件,阐发民众教育理论并报导本馆各项工作实施情况,用二十四开纸铅印五百份装订成册,向省内外发行。另在芜湖皖江日报出刊“新民众”副刊,每周一期,登短篇理论及报导文章,亦均有馆内工作人员撰稿。以上两种刊物在本地及省内外影响较大。

  至于对外活动,每年亦举行二至三次,如曾举行“国货展览会”、“婴儿健康比赛”、“踢键子比赛”、“放风筝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比赛”等。每次开展活动时,参加人数很多。

  1937年开始时,省教育厅委派各省立民众教育馆长兼任教育厅督学,指定我视察芜湖地区八个县的中小学及社会教育,同时还规定馆内派出视导员八人,每县常驻一人,经常视导县城及四乡教育情况。因此馆内原有各项工作,因限于人力财力,不得不加以紧缩,只好将生计部撤消,业务由教导部领导,“新民”月刊及“新民众”副刊亦因之停刊。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了。当时省教育厅思想麻痹,不作战时撤退准备,当日本侵略军近逼芜湖时,全馆工作人员星夜乘小舟慌忙渡江,各自分散,而馆内全部公私财物均未及迁移,以致在日军占领芜湖期间,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