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早期的“电”,主要指的是与“电”字有关的有线电报、电灯、电话和无线电。

  芜湖有线电报的使用,始于一八八三年,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这在当时的安徽来说是头一个,在全国来说属于第三批。第一批是在一八七九年,这一年李鸿章在河北大沽、北塘海口与天津之间试设电报,“号令全营,顷刻响应”,开创了中国使用有线电报的历史。第二批是在一八八〇年,这一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在天津与上海之间设分局七处,由丹麦大北公司代为购料、雇人、勘路,到第二年就敷设好津沪间的电报线,这是中国第二批开办的有线电报。第三批是在一八八二年至一八八四年,这期间,上海至南京和南京至汉口的电报线也先后敷设完成,成为中国开办有线电报的第三批,芜湖正属这个行列。据《芜湖县志》载:芜湖于光绪九年(一八八三年)设局开办有线电报。初建时,线路共有三条:一条西通长江上游二百一十五里处的名叫“大浪冲”的地方;一条东通长江下游一百五十里处的“南庙”;还有一条南通宣城徽州方向,线路当时已接到湾沚,长六十里。当时的安徽,没有哪一个地方曾设局开办有线电报业务,由此可以说,芜湖的有线电报局居皖省领先地位。

  芜湖使用电灯,是在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这一年,先由民族资本家张中执等发起筹股办电灯公司。后因资金不足由芜湖商人程宝珍投资十六万八千元接办,不久加入吴兴周等人,定名为“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厂房选定十三道门广场附近(今皖南供电局所在地),建厂工程包给法国西蒙自(又译西门子)洋行工程师罗史、门鲁、培路等人设计安装,工厂面积有二十四亩,发电房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主要设备是两部小型汽轮机,发电量仅二百六十四千瓦,供电区域限制在长街和大马路一带,因为这里是芜湖公署所在地和商业区。在安徽近代史上,由民族资本家投资创办电厂的,只有芜湖明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一家(据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由此可知,芜湖的明远电厂在安徽也居于领先地位。

  芜湖的电话设置,最早是在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据《芜湖县志》载:这一年“由警察厅安置于军警官署,以便地面消息灵通”;后来设置范围逐渐扩大,到一九一八年,有商人筹资“于二街赁屋,开设公司,自是商家住户遂能普及。”到一九一九年底,芜湖各机关、商家装有电话的,共达二百五十六家。

  无线电是当时芜湖人对收音机的称呼。它的出现最早是在一九二七年。这一年长街青年会主办科学演讲,在隔壁湖南会馆内播音,在青年会会场收音。这可以说是芜湖人获得无线电知识的开始,虽极其简陋,却使人耳目一新,引起众多人士的兴趣。接着上海设置了广播电台,逐日播送时事消息、经济新闻。芜湖银行就派人花了八百多块银元从上海购置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有两张方桌大,十分笨重,但由于能及时收听外埠行情和时事消息,所以很受人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芜湖的大有丰五金店(今市五金公司前身)就在三十年代中期(约为一九三四年),设立一座小型广播电台,对本市广播和转播消息。这是芜湖有广播电台的开始。一九三七年,日寇侵占芜湖,大有丰五金店广播电台停止广播。

  这些就是芜湖早期“电”的概况,它在芜湖以及安徽的历史上,都应有一席地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