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中山路街史(《芜湖文史资料7》第001篇)

作者:朱鼎元  芜湖中山路位于市中心区,是商业繁荣的黄金地段,是芜湖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山路和镜湖风景区紧密相连,交相辉映,为重振商埠雄风作出贡献。但是,关于芜湖中山路的沿革,县志和史料很少记载,街史可以说是空白,鲜为人知。我们从中山路一条街的历史变迁,可窥察到芜湖的古今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1...

江南铁路芜孙段建设史话(《芜湖文史资料7》第005篇)

作者:胡相  抗日战争前1934年我7岁时宣城的孙家埠镇已有火车通向芜湖,并在宣师附小因远足而乘火车去芜湖,我是第一次乘火车,故而印象特深。1937年11月26日上午10时我又亲见第一批日寇的飞机三架投下四颗炸弹轰炸小东门外的火车站。从此,给皖南重镇带来繁荣的江南铁路芜孙段、孙休段停车。直到1...

芜湖公路运输发展史话(《芜湖文史资料7》第006篇)

作者:李贤彬  皖南物产丰富,盛产稻米、竹木、茶叶等多种经济作物。芜湖是全国闻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是皖南交通运输枢纽城市,是长江两岸诸水系等物资集散中心。芜湖还由于地理环境的优异独特,成为历代军事要地和商业重镇。自然形成了芜湖作为皖南公路运输发展起源地的地位。  由于公路运...

芜湖炒货业的兴盛时期(《芜湖文史资料7》第007篇)

作者:潘守纲  芜湖炒货业在三十年代末,家父潘龙彩由巢县来芜经营此行业并兼营糖坊(制作饴糖)时,就有一百三十余家炒货店、二十七家糖坊。  家父原籍巢县,本市从事此项经营的巢县人占全市炒货行业90%。当时我家不仅经营炒货,还兼营糖坊。记得南京泰山牌酱色,我家也生产过,算是个中型炒货兼糖坊。每年秋...

追忆我的父亲柏毓文二三事(《芜湖文史资料7》第012篇)

作者:柏龙驹  父亲生前很少对我们谈他的过去,我们所闻所见不甚了了,在他临终之前,嘱咐把他保存的文字材料统统烧掉,现在我们姐弟手里保留的几份资料也是残破不全。仅凭自己的记忆追忆父亲二三事,以寄托对先父的哀思和怀念!  (一)一个平凡的人  我家祖籍安徽巢县中垾村刘柏村。父亲一九零一年四月十七日...

芜湖知事余谊密事略(《芜湖文史资料7》第014篇)

作者:胡相  如今关于在芜湖当了六年县知事①的余谊密已少有人知了,笔者也是在市图书馆查阅《芜湖县志》时始知其名的,以后又看到一些有关资料才有所了解,此人在清末民国初于安徽省是有其知名度的,对其生平的功过是非,当求实存真秉笔直书揆其事略如下,以作稗官野史之补。  地主官僚的生平  余谊密又名咏南...

千联斋主藏清韵,百对回文尽雅声——记谢鸿轩教授(《芜湖文史资料7》第017篇)

作者:郭静洲  旅台学者、著名收藏家、千联斋主人谢鸿轩教授于前年8月16日携夫人周弘及子女一行5人回乡省亲。当晚中共芜湖市委副书记谷德昌、芜湖市政府副市长胡佩丽在市铁山宾馆设宴招待谢教授一行。  谢氏自1992年开始三次还乡,已将毕生收藏的部分珍贵书籍1276册、无偿的捐献给繁昌县图书馆。8月...

诗情横海峡,爱国一家亲——简介二十年代皖南已故青年爱国诗人汪石青(《芜湖文史资料7》第018篇)

作者:张孝康  一九七七年十月,台湾影印出版了一本纪念二十年代皖南已故爱国青年诗人汪石青逝世五十周年的《汪石青全集》。目前,该书在大陆上尚未流行,知之者寡。我有幸于偶然之中看到:这是一本厚厚的十六开硬面精装书,封面为名人于佑任先生题写的五个草书大字“汪石青全集。”揭开首页,诗人汪石青的遗像赫然...

爱国深情寄画中——记芜湖通草画创制人谢醴泉(《芜湖文史资料7》第021篇)

作者:郭静洲,郭静华  芜湖“三画”已经驰名海内外,但能真正了解通草画创制人谢醴泉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作为他的入室弟子,耳濡目染,对其学术思想,为人处事,印象极为深刻,现在回忆起来许多往事犹历历在目。  谢醴泉(1893-1971),晚年号称“白木老人”,原籍苏州,其先人在芜湖做官,热爱江城之...

芜湖市私立春霖中学建校始末(《芜湖文史资料7》第022篇)

作者:胡安国、俞宏贵  被蒋介石特务迫害致死的胡春霖先生一生紧随中山先生。为纪念先生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1944年三月由李济深,沈尹默、张继、于右任、冯玉祥、黄右昌、张治中、孔德成等三十二人共同发起创办了春霖中学。该校由于抗战的缘故始建于四川省铜梁县安居镇,在当地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大力协助下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