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镜湖(《芜湖文史资料3》第027篇)

作者:许知为  一、留春伴我春应许  一向被誉为芜湖明珠的镜湖,如今又增建了环湖风景带,宛如凌波仙子戴上五彩缤纷的花环,珠围翠绕,绿瘦红肥,更是令人迷醉。当风和日丽之时,游人漫步湖堤,恰似走进长长画廊,五步一亭,十步一阁,宫墙柳绿,曲槛花红,翠竹吟风,凉亭憩午,湖光倒影,园亭摇叠,景物憧濛,令...

“荆山寒壁”沧桑(《芜湖文史资料3》第028篇)

作者:胡绍儒  从市区乘船溯青弋江东行,不到八公里便见两百多艘船只呈一字长蛇阵靠拢弋江南岸,装运石头、石料、石灰等建筑材料,啃咬着芜湖昔日的著名风景区。夏去秋来,大荆山仅剩下一截山尾,小荆山也被切去大半。面对残峰断壁,危石悬崖,思古之幽情便油然而生。  民国以前,荆山周围都是湖泊。夏秋水涨,一...

蛟矶庙对联轶闻(《芜湖文史资料6》第022篇)

作者:胡之锦  蛟矶庙,即刘备夫人孙夫人祠,亦即灵泽夫人祠,原在芜湖对江二坝,现已不存。其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是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所撰。据传说:在祠庙修竣时,主事人夜得一梦,孙夫人翩翩而至,告诉他:“楹联且缓制。等某日,有一位徐先生到此,求其题撰可矣。”至期,徐文长果至。遂...

欧阳玄与欧阳湖(《芜湖古今》第057篇)

  芜湖市东南十六里有一条荆山河,旧名荆𡊱港,穿过荆山注入青弋江。荆山脚下有一块纵横数里的湖滩,芜藻丛生,芦苇成片,俗名欧湖滩。其实在宋以前是“芜湖水”的一角,元代改称“欧阳湖”,是为了纪念历史学家欧阳玄。  欧阳玄(一二七四年——一三五八年),字原功,号圭斋。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是北宋著...

赭塔晴岚(《芜湖古今》第067篇)

赭塔晴岚  耸立在芜湖市北的赭山,是江城著名的风景区,赭塔晴岚,是历史上的“芜湖八景”之一。  赭山是很壮观的。它与小赭山摩肩接踵,昂首并列,赤铸、火炉、范罗、神山诸峰拱卫在它的周围,长江似襟带飘逸在它的眼底,古人曾经称赞它是江城的“雄山”(见民国八年《芜湖县志》)。  赭山是很秀丽的。这里有...

荆山寒壁(《芜湖古今》第068篇)

荆山寒壁  在芜湖长河上游约十六里的地方,有两座隔水对峙的山,名曰大荆山、小荆山。据说著名的和氏璧就是在荆山中找到的。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离现在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当时芜湖属于楚国)的樵夫卞和,在山中找到了一块璞玉。他把这块玉拿去献给楚厉王,但厉王是个糊涂人,他以为卞和故意拿一块...

玩鞭春色(《芜湖古今》第069篇)

  北宋元丰七年(一〇八五年),芜湖东门承天院有一位名叫蕴湘的方丈,主持兴建了梦日亭和玩鞭亭。  梦日亭在今芜湖市第二中学附近,玩鞭亭则在北郊二十里铺(今西江公社)。二亭中以玩鞭亭为美。玩鞭亭翼然立于宁芜古道之旁。每当春暖云清之际,游人都络绎来此踏青。远远望去,但见古亭野树覆盖,薄霭笼罩,隐约...

镜湖细柳(《芜湖古今》第070篇)

作者:俞子徽  镜湖原名陶塘,本是市中心的一块洼地。据载,这里是由南宋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的。陶塘北倚赭山,无风时水平似镜,清澈明亮。每当夕阳西斜之际,赭山与湖水相映,亭形塔影,山色湖光,显得更加明媚秀丽。“镜湖”之名即由此而来。由于湖堤遍植杨柳,故又有“镜湖细柳”之说,为“芜湖八...

雄观江声(《芜湖古今》第071篇)

  在芜湖吉祥寺右首,距中江塔不远的江边,曾有过一座很有气势的古亭,名叫“雄观亭”。此亭建于南宋初年,状元张孝祥曾书“观澜”二字为匾额,所以又叫“观澜亭”。  观澜亭是人们喜欢游览的地方,晴朗天气登临此亭,眼下的大江,似金黄色绸缎在天地中抖动,江上帆樯、沙鸥,江边古亭、青山,组合在一起,豪放之...

吴波秋月(《芜湖古今》第072篇)

  古人按历史地理位置,称芜湖为“吴头楚尾”之地,它在战国时代是吴鸠兹邑,三国时又属于东吴版图。南宋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年),在江口中江塔与接官厅之间,即面对鳖洲(俗称关门洲)江岸边,建立一座亭子,由词人张孝祥书写一块匾挂上,取名“吴波亭”。  吴波亭飞檐翘角,六根油漆红柱支撑着,矗立在大麻石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