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争权夺利二三事——争夺芜湖敌伪物资(《安徽文史资料01》第08篇)

作者:程中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刚胜利,在安徽的新桂系首脑人物,根据“先下手为强”的强盗逻辑,纷纷抢接敌伪物资。利之所在,你争我夺,虽属同一派系,也丝毫不肯相让,甚至牺牲自己的亲信也在所不惜。以我亲眼所看到的,新桂系的上层人物李品仙、韦永成同邓昊明在芜湖争夺敌伪物资,即是一例。  芜湖是皖...

序言(《芜湖文史资料1》第000篇)

  风光绮丽的芜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物华天宝,贤才辈出,是座名扬遐迩、声蜚四方的古老城市。考查文字记载,芜湖建置迄今,已历两千多个春秋,古称鸠兹,后易今名。  解放后,古城旧貌焕新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不断的努力,芜湖市以她崭新的社会主义城市的英姿,屹立于扬子江畔,犹如镶嵌...

古城芜湖建置沿革简述(《芜湖文史资料1》第001篇)

作者:叶孟明  一、芜湖古称鸠兹的由来  芜湖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最早的行政建置,据现存古代文献记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鸠兹邑。《左传》襄公三年(公元前五七〇年)载:“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晋杜预注云:“鸠兹,吴邑。在丹阳芜湖县东,今皋夷也。”《后汉书・郡国志》“芜湖”注:“...

芜湖米市春秋(《芜湖文史资料1》第002篇)

作者:芜湖市工商联史料小组供稿,马永欣整理  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沿江两岸,河港交错,盛产稻米及其它农产品,素称鱼米之乡。江流上溯赣、湘、鄂、川,下经苏、沪出黄浦江;皖南青弋江水系由此汇入长江,北岸由裕溪口入裕溪河,联巢湖,通舒、庐、合等地,水运极为便利,大江南北稻米和皖南...

清廷大臣李鸿章家族在芜湖轶事琐闻(《芜湖文史资料1》第003篇)

作者:许知为  前言:收集旧社会的典型事迹,也很有价值。如近百年来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家族的情况,就值得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的。那些典型人物、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社会,虽然灭亡了,有的本人也死亡了,但事迹可以作为史料记载下来。  ——摘自《周恩来同志1959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政协全...

辛亥武昌起义消息在芜湖的迅速传播(《芜湖文史资料1》第004篇)

作者:张孝康根据《张九皋自传》整理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傍晚,芜湖《皖江日报》副刊编辑邹秋士(江苏宜兴人)挥舞着手杖,急匆匆地跑到编辑室,他涨红了脸兴奋地报告好新闻,他说:“刚才在交通机关得到绝对可靠的消息,武昌的革命党昨天起义,武装占领了武昌,现正渡江向汉口、汉阳进军。”他的话...

传播进步思想文化的芜湖科学图书社(《芜湖文史资料1》第005篇)

作者:程敷信  芜湖科学图书社创办于1903年,停业于1937年。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里,对芜湖和徽州地区新文化的传播和马列主义的宣传都作了一定的贡献。  科学图书社是绩溪人汪孟邹创办的。汪孟邹在开设该店之前,深感绩溪地处偏僻山区,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肩挑脚走。清廷废除科举之后,家乡开始兴办学校,购...

陈独秀在芜活动片断(《芜湖文史资料1》第006篇)

作者:姚永森  陈独秀在辛亥前后,曾两次羁留江城芜湖。一次是一九〇四年至一九〇六年,为时整整两年;另一次是一九一三年八月初,即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二次革命”失败期间,为时仅几天。在芜期间,陈独秀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秘密革命团体,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险些掉了脑袋。可以说,他在辛亥...

投身“五四”时期芜湖学生运动的回忆(《芜湖文史资料1》第007篇)

作者:方金銮供稿,刘伯奎整理  一九一五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和会上,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在和会上提出包括废除“二十一条”在内的诸项正当要求,英、美、法等国不仅无理拒绝,而且极为横蛮,竟在对德和约上...

大革命时期芜湖农民运动中的两次斗争(《芜湖文史资料1》第008篇)

作者: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供稿,张孝康整理  一、芜湖北乡组织农民协会的斗争  一九二六年四月,共产党员胡济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皖,在合肥、寿县做农运工作。同年十月,胡济同志受党的委派,到芜湖秘密组织芜湖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并任该会的主任委员。他第一步的任务是在风林、麻浦、十里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