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回民与清真寺(《芜湖文史资料1》第025篇)

作者:金同生、金仲平  远在宋代,本省寿县,就已兴建了规模宏大的清真寺。仅礼拜殿便有五十多间,该寺还办了大、中、小各级义学,为回族学子讲授阿刺伯文和古兰经。本市的阿訇梅敬斋老人,就在那里的义校学习过。可见回民迁入本省,当在一千多年之前。至于芜湖回民之来,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资料可查(此间回胞家谱...

芳草依稀何处寻——吴家花园兴衰梗概(《芜湖文史资料2》第012篇)

作者:郭健行  曾负盛名的芜湖吴家花园主人吴政修,字怡生,人称吴道台,绰号吴驼子,安徽泾县茂林村人。清末民初年间,曾历任德化县(今九江市)知事、粤海关监督、驻日本留学生监督。袁世凯执政时期,因他与财政总长周实之有金兰八拜之谊,得周援引遂出任四川造币厂厂长。卸任后,回到芜湖,在枣树园一带(今体育...

话说镜湖(《芜湖文史资料3》第027篇)

作者:许知为  一、留春伴我春应许  一向被誉为芜湖明珠的镜湖,如今又增建了环湖风景带,宛如凌波仙子戴上五彩缤纷的花环,珠围翠绕,绿瘦红肥,更是令人迷醉。当风和日丽之时,游人漫步湖堤,恰似走进长长画廊,五步一亭,十步一阁,宫墙柳绿,曲槛花红,翠竹吟风,凉亭憩午,湖光倒影,园亭摇叠,景物憧濛,令...

“荆山寒壁”沧桑(《芜湖文史资料3》第028篇)

作者:胡绍儒  从市区乘船溯青弋江东行,不到八公里便见两百多艘船只呈一字长蛇阵靠拢弋江南岸,装运石头、石料、石灰等建筑材料,啃咬着芜湖昔日的著名风景区。夏去秋来,大荆山仅剩下一截山尾,小荆山也被切去大半。面对残峰断壁,危石悬崖,思古之幽情便油然而生。  民国以前,荆山周围都是湖泊。夏秋水涨,一...

四褐山轶闻(《芜湖文史资料4》第024篇)

作者:胡绍儒  四褐山距市中心十五公里,山土为黄黑色,大小四个山头(褐山、管山、马鞍山、龙头山)相连,故名四褐山。  四褐山踞皖江冲要,北可屏障南京,南可控制芜湖,东靠芜宁干道,西临裕溪口。裕溪口古称濡须口,是长江连接运漕河通往巢湖、合肥等地的咽喉,从三国时期起,此地便一再交兵,留下许多战争遗...

漳河史话(《芜湖文史资料4》第025篇)

作者:胡绍儒  漳河发源于南陵县境以南山区,有南北二源,北源起源于绿岭荷长潭,南源始于烟墩水龙洞。两支源流在三里店汇合,向北至南陵入低丘和平原,经黄墓、石硊、峨桥至芜湖澛港入长江,全长115公里。西汉时,漳河名淮水,北宋时称漳淮水。元、明两代,上游名漳水,中游名淮水,下游叫鲁明江(因唐代隐士鲁...

大戏园史话(《芜湖文史资料5》第003篇)

大戏园史话作者:屠元建  早年间,芜湖人老少皆知的“大戏园”是芜湖现有据可考的戏曲剧场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所。现豪华的立体声特级电影院“大众”即为原址所在。“大戏园”先后称“大戏园”、“大舞台”、“歌舞台”、“新华大戏院”、“复新大舞台”、“青年剧场”、“同乐剧场”等名称,最为本地人习惯称呼的要...

话说奎潭湖(《芜湖文史资料6》第019篇)

作者:秦耕耘  座落在南陵县最北部的奎潭湖象颗璀璨的明珠嵌于皖南重要水系青弋江、漳河之间,她的绰约风姿和丰富的水产品不知倾倒了多少四方游客。  奎潭湖水面积一万多亩,毗邻南陵县奎湖、黄墓两乡,湖水浩淼,一望无际,属芜湖市所辖三县一郊诸湖之首。据《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载:南陵城东北有奎湖,其岸...

龙王庙巷

作者:郭青 刘捷 文/图(本文原载于2010年《大江晚报》)  龙王庙巷位于芜湖市区东部,紧邻皖赣铁路,大致呈南北走向。在龙王庙巷的中段至今还保留着一座龙王庙,这也是这条巷子得名的原因。芜湖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圩田众多,水患始终像是一柄高高悬于百姓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威胁着...

芜湖中山路街史(《芜湖文史资料7》第001篇)

作者:朱鼎元  芜湖中山路位于市中心区,是商业繁荣的黄金地段,是芜湖对外开放的窗口。中山路和镜湖风景区紧密相连,交相辉映,为重振商埠雄风作出贡献。但是,关于芜湖中山路的沿革,县志和史料很少记载,街史可以说是空白,鲜为人知。我们从中山路一条街的历史变迁,可窥察到芜湖的古今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