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争权夺利二三事——争夺芜湖敌伪物资(《安徽文史资料01》第08篇)

作者:程中一  一九四五年九月,抗战刚胜利,在安徽的新桂系首脑人物,根据“先下手为强”的强盗逻辑,纷纷抢接敌伪物资。利之所在,你争我夺,虽属同一派系,也丝毫不肯相让,甚至牺牲自己的亲信也在所不惜。以我亲眼所看到的,新桂系的上层人物李品仙、韦永成同邓昊明在芜湖争夺敌伪物资,即是一例。  芜湖是皖...

清廷大臣李鸿章家族在芜湖轶事琐闻(《芜湖文史资料1》第003篇)

作者:许知为  前言:收集旧社会的典型事迹,也很有价值。如近百年来有代表性的人物、家庭、家族的情况,就值得研究,看看他们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消亡的。那些典型人物、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社会,虽然灭亡了,有的本人也死亡了,但事迹可以作为史料记载下来。  ——摘自《周恩来同志1959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政协全...

辛亥武昌起义消息在芜湖的迅速传播(《芜湖文史资料1》第004篇)

作者:张孝康根据《张九皋自传》整理  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十月十一日傍晚,芜湖《皖江日报》副刊编辑邹秋士(江苏宜兴人)挥舞着手杖,急匆匆地跑到编辑室,他涨红了脸兴奋地报告好新闻,他说:“刚才在交通机关得到绝对可靠的消息,武昌的革命党昨天起义,武装占领了武昌,现正渡江向汉口、汉阳进军。”他的话...

传播进步思想文化的芜湖科学图书社(《芜湖文史资料1》第005篇)

作者:程敷信  芜湖科学图书社创办于1903年,停业于1937年。在它存在的漫长岁月里,对芜湖和徽州地区新文化的传播和马列主义的宣传都作了一定的贡献。  科学图书社是绩溪人汪孟邹创办的。汪孟邹在开设该店之前,深感绩溪地处偏僻山区,对外交通完全依靠肩挑脚走。清廷废除科举之后,家乡开始兴办学校,购...

陈独秀在芜活动片断(《芜湖文史资料1》第006篇)

作者:姚永森  陈独秀在辛亥前后,曾两次羁留江城芜湖。一次是一九〇四年至一九〇六年,为时整整两年;另一次是一九一三年八月初,即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的“二次革命”失败期间,为时仅几天。在芜期间,陈独秀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组织秘密革命团体,从事民主革命活动,并险些掉了脑袋。可以说,他在辛亥...

投身“五四”时期芜湖学生运动的回忆(《芜湖文史资料1》第007篇)

作者:方金銮供稿,刘伯奎整理  一九一五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和会上,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迫于国内舆论的压力,在和会上提出包括废除“二十一条”在内的诸项正当要求,英、美、法等国不仅无理拒绝,而且极为横蛮,竟在对德和约上...

大革命时期芜湖农民运动中的两次斗争(《芜湖文史资料1》第008篇)

作者: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供稿,张孝康整理  一、芜湖北乡组织农民协会的斗争  一九二六年四月,共产党员胡济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回皖,在合肥、寿县做农运工作。同年十月,胡济同志受党的委派,到芜湖秘密组织芜湖县农民运动委员会,并任该会的主任委员。他第一步的任务是在风林、麻浦、十里牌等...

五十多年前芜湖工商界的一场灾难——陈调元兵变琐记(《芜湖文史资料1》第010篇)

作者:胡恩森  芜湖在历史上是我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皖南重镇。辛亥革命后,皖南镇守使公署就设在芜湖,今工人文化宫是其遗址。一九二六年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北伐,沿粤汉铁路直搞武汉。这时候盘踞在长江中下游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预感末日即将来临,但又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仍千方百计地作垂死挣扎。于...

从解放前的“五洋业”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芜湖文史资料1》第011篇)

作者:杨邦太  芜湖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陆交通称便,由于国家积弱,毫无民族工业,在十九世纪末辟为通商口岸前后,即成为帝国主义商品的倾销市场。洋烟、洋火、洋油、洋烛、洋皂等充斥市场。甚至针、线、绸缎、布匹等都是洋货,几乎是无货不“洋”。带有殖民主义色彩的“五洋业”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  帝国主义...

芜湖益新公司创建始末(《芜湖文史资料1》第012篇)

作者:章向荣  一、益新创建人生平简述  益新公司创建人章维藩,字赣岑(通用幹臣),号惕斋,又号邴如,晚年自号清芬主人。原籍浙江省吴兴县荻港镇(今浙江省湖州市)。清咸丰八年(公元一八五九年)农历腊月二十九日诞生于山西省太原府。青年时期随父始堂老人在左宗棠部下驻节西北(贻老为左宗棠幕府一一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