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芜湖沦陷前后的一段经历(《芜湖文史资料6》第013篇)

作者:翟其寅  值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回忆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往事,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最使我难忘地是,芜湖沧陷前夕,在敌机连续三天轰炸市商业区的漫天大火中,我们乘坐一只漏水的乌蓬船(小划子),连夜出江逃离乡梓的坎坷经历。  一九三七年,继“七・七事变”之后,“八・一三”日军又在上...

“戏台联”琐忆(《芜湖文史资料6》第020篇)

作者:谈兵(口述),郭静洲(整理)  解放前,芜湖大江南北,联村、联圩搭台唱戏以庆祝丰年或祈神消灾,成为当地风俗习惯之一。他们对于戏台对联的创作更是十分讲究。如联村或联圩的戏台对联必须由参与的村、圩轮流制作。因此,各制联人又往往借制联机会,炫耀自己,贬低对方,又常常引起村与村、圩与圩之间的矛盾...

蛟矶庙对联轶闻(《芜湖文史资料6》第022篇)

作者:胡之锦  蛟矶庙,即刘备夫人孙夫人祠,亦即灵泽夫人祠,原在芜湖对江二坝,现已不存。其对联:“思亲泪落吴江冷;望帝魂归蜀道难。”是明代文学家徐文长所撰。据传说:在祠庙修竣时,主事人夜得一梦,孙夫人翩翩而至,告诉他:“楹联且缓制。等某日,有一位徐先生到此,求其题撰可矣。”至期,徐文长果至。遂...

笆斗街缘于米市(《芜湖文史资料7》第003篇)

作者:朱鼎元  芜湖笆斗街座落在环城东路今十二中对面,原名迎秀门。它和金马门相距不远,都是芜湖老城东门城墙通向城郊的两座重要城门。  迎秀门和在十二中校内的名胜古迹芜湖学宫大成殿(即夫子庙)相距很近。在学宫大成殿前面有三个成“品”字形的荷花池,池上有石拱桥(又名状元桥)。秀丽的荷花池和吉祥的状...

芜湖散记(《芜湖文史资料7》第004篇)

作者:胡相  七十二载若逝波,人生长河往事多;  桩桩件件如在目,散记几则莫闲过。  我祖籍泾县黄兑山下的溪头都界桥胡村,出生在宣城羊市巷,一半岁月工作、生活在芜湖环城北路(36年),因此对芜湖的春秋有所了解、研究,今将一些“三亲”所知撰为散记,聊补地方文史之参考。  大水灾中过芜湖  解放过...

《点石斋画报》里的芜湖史事(《芜湖文史资料7》第019篇)

作者:胡相  现代的报纸不可少的内容是新闻照片,但在百多年前的中国,由于照相、制版、印刷技术设备的限制,报纸是很少刊登新闻照片的,偶有刊用也是模糊不清。但中国人自有妙法,即用手工绘制近乎写真的工笔画图以代替照片,并以此法在1884年的上海编印了《点石斋画报》发行,实是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葩!  《...

忆“行宪国大”在芜湖(《芜湖文史资料7》第027篇)

作者:郭静洲  1946年10月,国民党公然挑起内战,当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以后,气焰更加嚣张,悍然撕毁政协决定,宣布将单独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为筹备“行宪国大”,首先要选举出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  1947年11月10日,“行宪国大”筹委会公布了国大代表候选人名单,计国民党1758人,青年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