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满清时代 下的文章
芜湖的“租界”(《芜湖文史资料4》第013篇)
作者:俞正东 1876年(光绪二年)9月,中英《烟台条约》签订,芜湖的大门被迫向列强开放。次年,英国首先在范罗山建立了领事馆,与清地方政府订立了《租界约》,决定在芜湖设立“租界”,划出陶沟至弋矶山麓沿江一带七百一十九亩地为租界区。此后,美法俄日等国纷纷前来,胁迫清政府,要在芜湖强设租界。19...
外国人在芜湖占地情况简介(《芜湖文史资料4》第014篇)
作者:李家瑾、杨若谷 芜湖开埠后,列强各国除在芜辟租界外,还有许多山头被他们霸占。兹就外国人在芜占地情况简介如下: 现江边10号码头附近至13号码头稍北,分别为英商怡和码头和太古码头及轮船公司、仓库、货栈,并有娱乐设施。日本人设有码头,仅在江面设有大阪趸船,上下客货用划子拨运。美商“其昌”...
近代芜湖邮传漫话(《芜湖文史资料4》第015篇)
作者:胡相 一、清代置邮前的官办驿递 早在元代,芜湖就设有“二驿六铺”,专为官府衙门传递文书信件。明代,芜湖属太平府,直隶京师(南京),设驿递总铺,辖各驿道上的递铺,并有巡警更铺同设于各城楼。 至清代,芜湖县仍属太平府。县驿总铺下辖五个分铺。著名的澛港驿有驿道,北至当涂县的采石驿,东至宣...
萧云从的《闭门拒客图》和《磵谷幽深卷》简介(《芜湖文史资料4》第018篇)
作者:柏龙华、鲁安娜 萧云从(1596--1673年)、字尺木,号默思、无闷道人、石人、钟山梅下、梅石道人、江梅、谦翁小字咬脐、东海萧生、梦履、梅主人、钟山老人等。芜湖人。 萧云从所处的时代正是明亡清兴的动荡时代。他不愿入仕明朝,更对清朝有切齿之恨。遂以半百之龄,抱疴常病之身,沉缅于丹青画...
大戏园史话(《芜湖文史资料5》第003篇)
大戏园史话作者:屠元建 早年间,芜湖人老少皆知的“大戏园”是芜湖现有据可考的戏曲剧场中建造年代最早的一所。现豪华的立体声特级电影院“大众”即为原址所在。“大戏园”先后称“大戏园”、“大舞台”、“歌舞台”、“新华大戏院”、“复新大舞台”、“青年剧场”、“同乐剧场”等名称,最为本地人习惯称呼的要...
关于邓绍良之死的遗闻逸事(《芜湖文史资料6》第009篇)
作者:郭静洲 太平军征战皖南,经营皖江,以芜湖为指挥中心,打了许多恶仗。湾沚太平军大捷,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仗。清军浙江提督兼办皖南军务的邓绍良就战死在这里。 关于邓绍良之死,众说纷纭,有的说“战死”,有的说“举火自燔其营死”,民间传说则更加具有神秘色彩。邓绍良督办皖南军务时的主要对手是芜湖大...
芜湖中江书院史话(《芜湖文史资料6》第011篇)
作者:吕俊龙 书院是我国封建时代儒学派生的教育机构,其性质是校书藏书、学者士子讲学读书和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的场所。书院之名始于唐代,推行于五代,宋以后进入全盛时期。安徽的书院始创于宋代,北宋欧阳修曾建颖州西湖书院,南宋歙县人曹文埴为纪念朱熹在歙县创建紫阳书院。宋代安徽共有19所书院。进入...
龙王庙巷
作者:郭青 刘捷 文/图(本文原载于2010年《大江晚报》) 龙王庙巷位于芜湖市区东部,紧邻皖赣铁路,大致呈南北走向。在龙王庙巷的中段至今还保留着一座龙王庙,这也是这条巷子得名的原因。芜湖地处江南水乡,境内湖泊星罗棋布,圩田众多,水患始终像是一柄高高悬于百姓头顶之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时刻威胁着...
笆斗街缘于米市(《芜湖文史资料7》第003篇)
作者:朱鼎元 芜湖笆斗街座落在环城东路今十二中对面,原名迎秀门。它和金马门相距不远,都是芜湖老城东门城墙通向城郊的两座重要城门。 迎秀门和在十二中校内的名胜古迹芜湖学宫大成殿(即夫子庙)相距很近。在学宫大成殿前面有三个成“品”字形的荷花池,池上有石拱桥(又名状元桥)。秀丽的荷花池和吉祥的状...
功德在民,庙食其境——袁昶在皖南的政迹(《芜湖文史资料7》第013篇)
作者:郭静洲,信大炎 袁昶(1846~1900)字爽秋,自号浙西村人。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由户部主事调总理衙门章京,办理外交事务多年。戊戌变法时,因徐用仪保荐,在总理衙门行走。光绪二十五年(1899)升太常寺卿。次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进犯大沽;朝议和战时,他与徐用仪、许景澄等人极言...
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