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深情寄画中——记芜湖通草画创制人谢醴泉(《芜湖文史资料7》第021篇)

作者:郭静洲,郭静华  芜湖“三画”已经驰名海内外,但能真正了解通草画创制人谢醴泉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作为他的入室弟子,耳濡目染,对其学术思想,为人处事,印象极为深刻,现在回忆起来许多往事犹历历在目。  谢醴泉(1893-1971),晚年号称“白木老人”,原籍苏州,其先人在芜湖做官,热爱江城之...

芜湖市私立春霖中学建校始末(《芜湖文史资料7》第022篇)

作者:胡安国、俞宏贵  被蒋介石特务迫害致死的胡春霖先生一生紧随中山先生。为纪念先生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1944年三月由李济深,沈尹默、张继、于右任、冯玉祥、黄右昌、张治中、孔德成等三十二人共同发起创办了春霖中学。该校由于抗战的缘故始建于四川省铜梁县安居镇,在当地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大力协助下于...

茂林广益中学的创建(《芜湖文史资料7》第023篇)

作者:齐任水  1990年4月中旬,我为撰写《茂林“工合”的战斗》一文(发表在1990年10月《云岭》第23期上),迫切了解一下芜湖广益中学迁往茂林的情况,以求史迹真实。为此,专程去合肥安徽大学历史系,访问吴寿琪教授。“皖南事变”前夕,我们同在茂林工作:他是地方著名爱国人士中华基督教圣公会会长...

安徽教育先驱李光炯(《芜湖文史资料7》第024篇)

作者:郭静洲  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华民族多难之秋。安徽一群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凭借兴办学堂、出版刊物与秘密结社方式,从事民主爱国运动,以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  朱蕴山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曾说:“辛亥革命前夕,安徽所有的革命运动,都直接或间接的导源于芜湖。而推动这项运动的人和地,实为李光炯先生和...

古稀之叟忆恩师(《芜湖文史资料7》第025篇)

作者:胡相  我已是古稀之叟,每每回忆搞抗战胜利前后求学于安徽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抗战胜利后改为十二中学)时艰苦学习的情景,就有两位教数学的先生映现在我的脑子里,他俩使我获得了扎实的高中数学知识,在1946年毕业后丢开书本八年的1954年,仍能在考场上做出所有的高考数学试题而考取医科大学,因而...

关于洪镕赠书的前前后后(《芜湖文史资料7》第026篇)

作者:吴珩口述,潘海鳌整理  1988年4月4日,我应邀参加了在镜湖烟雨墩举行的洪镕藏书陈列室暨纪念基石揭幕仪式后,走进洪镕藏书陈列室。  在一架架油漆一新的五层书橱中,整齐地存放着一套套蓝色布硬壳,骨质扣针装帧的古籍图书,每套都标着宣纸书写的书头,这就是洪老先生赠送的一万四千多册古书。我感到...

忆“行宪国大”在芜湖(《芜湖文史资料7》第027篇)

作者:郭静洲  1946年10月,国民党公然挑起内战,当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以后,气焰更加嚣张,悍然撕毁政协决定,宣布将单独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为筹备“行宪国大”,首先要选举出立法委员和国大代表。  1947年11月10日,“行宪国大”筹委会公布了国大代表候选人名单,计国民党1758人,青年党2...

楹联五副(《芜湖文史资料7》第028篇)

作者:胡之锦  题中江塔对联  塔耸中天,江岸芙蓉舒画笔;  亭辉夕照,城防哨垒镇洪涛。  题天门山对联二副  一  滚滚东流,长江到此岂中断,  滔滔北折,巨浪涌来更大开。  二  浪击天门,两山对峙,看屏开秀幛,翠耸峨眉,随蚕仰鱼浮①,鸥翔鹭集,涌一江碧玉,鼓万里云帆,揽九派生机,壮东南胜...

寻访周瑜墓

中江桥北楚天酒店旁小巷鱼市街30号  风紧云低,满眼缟素一片,孙权率众守候在芜湖长江边。正是山映斜阳时分,一艘战船徐徐靠岸,孙权迎上前去,扶柩大哭:“没有公瑾,哪里有江东,今后我又能依靠谁呢?”江东军民皆为之恸哭—————那是公元210年的事。周瑜征蜀途中,旧创复发,死于巴丘。  三国风云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