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私立春霖中学建校始末(《芜湖文史资料7》第022篇)

作者:胡安国、俞宏贵  被蒋介石特务迫害致死的胡春霖先生一生紧随中山先生。为纪念先生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1944年三月由李济深,沈尹默、张继、于右任、冯玉祥、黄右昌、张治中、孔德成等三十二人共同发起创办了春霖中学。该校由于抗战的缘故始建于四川省铜梁县安居镇,在当地热心教育事业的人士大力协助下于...

茂林广益中学的创建(《芜湖文史资料7》第023篇)

作者:齐任水  1990年4月中旬,我为撰写《茂林“工合”的战斗》一文(发表在1990年10月《云岭》第23期上),迫切了解一下芜湖广益中学迁往茂林的情况,以求史迹真实。为此,专程去合肥安徽大学历史系,访问吴寿琪教授。“皖南事变”前夕,我们同在茂林工作:他是地方著名爱国人士中华基督教圣公会会长...

安徽教育先驱李光炯(《芜湖文史资料7》第024篇)

作者:郭静洲  二十世纪初,正是中华民族多难之秋。安徽一群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凭借兴办学堂、出版刊物与秘密结社方式,从事民主爱国运动,以挽救国家民族之危亡。  朱蕴山先生在六十年代初曾说:“辛亥革命前夕,安徽所有的革命运动,都直接或间接的导源于芜湖。而推动这项运动的人和地,实为李光炯先生和...

古稀之叟忆恩师(《芜湖文史资料7》第025篇)

作者:胡相  我已是古稀之叟,每每回忆搞抗战胜利前后求学于安徽省立第十二临时中学(抗战胜利后改为十二中学)时艰苦学习的情景,就有两位教数学的先生映现在我的脑子里,他俩使我获得了扎实的高中数学知识,在1946年毕业后丢开书本八年的1954年,仍能在考场上做出所有的高考数学试题而考取医科大学,因而...

恰似零落梧桐雨--芜湖近代集邮、邮票

本文原载于《大江晚报》2010年9月21日A5版  在芜湖古城内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每每行走其间,实在看不出它有何不同寻常之处。可因了一位集邮家的存在,因了一家邮票社的诞生,使得这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平添了一抹别样的风景。  一家不起眼的邮票社,让一条默默无闻的老街从此成名  整整八十年前的9月1...

十里长街觅书香--芜湖近代书店、出版

作者:郭青本文原刊于《大江晚报》2008年3月28日B3版  说起芜湖的十里长街,人们最常用的一词是“商贾如林”。“十里长街”最初是一条官道,外地官员来芜,由接官厅(今中江塔附近)上岸,沿长街经西门可直达县衙,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样子。十里长街至清末民初达到它的鼎盛时期,当时,这条街道的两...

區湖千年進士榜

芜湖千年进士榜作者:俺仔沈郡,開元十八年庚午科(730),劉昱榜,此科状元存考陳商,大歷六年辛亥科(771),王溆榜李備,大中四年庚午科(850),張溫琪榜,旧志作裴林榜駱用錫,乾符六年己亥科(879),張讀榜,此科存考潘仲敏,乾德五年丁卯科(967),科年存考石禹勤,皇祐元年乙丑科(1049...

“梨簧”春秋(《芜湖古今》第035篇)

  梨簧戏,旧名泥簧,是流行于以芜湖市为中心,包括马鞍山市、当涂县、芜湖县、和县、含山县和繁昌北陲沿江一带地区的民间戏曲,至今已有二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因为梨簧戏的产生和发展,到最后形成职业性的演唱班子是在芜湖,所以又称之为“芜湖泥簧”。  芜湖泥簧,源远流长。明代弘治十一年(一四九七年)副学使...

《湖阴曲》小史(《芜湖古今》第036篇)

  清代嘉庆年间,在芜湖与泥簧同时流行的还有一种地方戏,名叫“湖阴曲”。它流行了一百多年,对姐妹戏曲——泥簧产生过较大影响,优美的声腔和表演艺术,以及比较完整的舞台演出剧本,如《跪池》、《吵嫁》等,后来曾为泥簧戏所吸收、移植。它传播过明代著名传奇《琵琶记》和《牡丹亭》,也遗留下一批独创的别具一...

丰富多采的芜湖民歌(《芜湖古今》第037篇)

  芜湖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代,诗人杜牧《再过芜湖感旧》诗里就有这样的描述:“讴谣人扑地,鸡犬树连天。紫凤起如电,青襟散似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民间歌手善于载歌载舞的盛况。南宋时,创“诚斋体”的诗人杨万里,写诗颇注意吸收民间谣谚作为养料。他在担任江东转运副使时,巡査圩田,泊舟芜湖鲁港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