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鞭春色(《芜湖古今》第069篇)

  北宋元丰七年(一〇八五年),芜湖东门承天院有一位名叫蕴湘的方丈,主持兴建了梦日亭和玩鞭亭。  梦日亭在今芜湖市第二中学附近,玩鞭亭则在北郊二十里铺(今西江公社)。二亭中以玩鞭亭为美。玩鞭亭翼然立于宁芜古道之旁。每当春暖云清之际,游人都络绎来此踏青。远远望去,但见古亭野树覆盖,薄霭笼罩,隐约...

镜湖细柳(《芜湖古今》第070篇)

作者:俞子徽  镜湖原名陶塘,本是市中心的一块洼地。据载,这里是由南宋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的。陶塘北倚赭山,无风时水平似镜,清澈明亮。每当夕阳西斜之际,赭山与湖水相映,亭形塔影,山色湖光,显得更加明媚秀丽。“镜湖”之名即由此而来。由于湖堤遍植杨柳,故又有“镜湖细柳”之说,为“芜湖八...

雄观江声(《芜湖古今》第071篇)

  在芜湖吉祥寺右首,距中江塔不远的江边,曾有过一座很有气势的古亭,名叫“雄观亭”。此亭建于南宋初年,状元张孝祥曾书“观澜”二字为匾额,所以又叫“观澜亭”。  观澜亭是人们喜欢游览的地方,晴朗天气登临此亭,眼下的大江,似金黄色绸缎在天地中抖动,江上帆樯、沙鸥,江边古亭、青山,组合在一起,豪放之...

吴波秋月(《芜湖古今》第072篇)

  古人按历史地理位置,称芜湖为“吴头楚尾”之地,它在战国时代是吴鸠兹邑,三国时又属于东吴版图。南宋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年),在江口中江塔与接官厅之间,即面对鳖洲(俗称关门洲)江岸边,建立一座亭子,由词人张孝祥书写一块匾挂上,取名“吴波亭”。  吴波亭飞檐翘角,六根油漆红柱支撑着,矗立在大麻石垒...

蟂矶烟浪(《芜湖古今》第073篇)

作者:濮素  芜湖对岸二坝的上游,有座从江边凸向江心的小山,名叫“蟂矶”。《芜湖县志》说:“蟂矶山高十丈,周九亩七分,每遇阴雨,烟波无际。”“芜湖八景”之七的“蟂矶烟浪”,说的就是这里。  芜湖江面宽,风浪大,北岸多沙滩,若是泛舟江上,则见曲岸银沙、水波闪烁,突兀蟂矶一山,有如仙岛。如果登山临...

白马洞天(《芜湖古今》第074篇)

  白马山在芜湖市南二十里,山高五十丈,周围九里,远望势如奔马,四面峻石嶙峋,内有洞穴,深广莫测,古人以为多有仙踪灵迹,故称“白马洞天”,是“芜湖八景”之八。  传说古代有仙人驾白马停驻于此化而成山。山下有个紫燕洞,当地人称“燕窝洞”。每年冬天,有紫燕千百成群飞来,会集洞中筑窝,度过冰天雪地的...

干将莫邪铸剑处遗址(《芜湖古今》第075篇)

  在芜湖东北方向五六里处,有几座互相依偎着的赭色山峰,宛如一条火龙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干将、莫邪铸剑遗址,它们名叫赤铸山、火炉山、神山和破山。据《图经》和《芜湖县志》载:县东北六里的赤铸山有干将墓;神山上有磨剑池,是干将淬剑的地方;火炉山有两座,中有一道铁门槛,相传干将当年造剑的...

吉祥寺(《芜湖古今》第076篇)

作者:濮素  芜湖过去有四大名寺,吉祥寺就是其中之一。其余三寺是东能仁寺、普济寺和广济寺。  吉祥寺遗址在新芜路,建于晋代永和二年(三四六年)。五代时(九〇七年——九六〇年)李昪为逃避徐知训的迫害,曾在这里隐匿;传说寺后山上有一株古松,李昪曾在树下静坐过。后来他创立了南唐国,做了开国皇帝,就拨...

鹤儿山识舟亭(《芜湖古今》第077篇)

作者:徐国华、文伯  鹤儿山滨临大江,长岗形如鹤颈,东低西高,高处约出平地六七丈,低处一二丈。往昔东麓下有座宏敞的吉祥寺,苍松翠竹,花木茂盛,远远看去,在绿树掩映之中露出一角红色庙墙。转过山嘴,沿西麓北行,是柳暗花明的烟村、渔舍、酒店、楼屋,风光旖旎,引人心醉。  北宋元祐年间,苏东坡六十岁时...

范罗山的变迁(《芜湖古今》第078篇)

  中共芜湖市委机关所在地范罗山,过去俗名饭箩山,是赭山向西南伸延的余脉,与雨耕山毗连,西濒烟波浩渺的大江。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还是一座荒山秃岭,山脚下住着一户捕鱼为生的老夫妇。一天,他们从江底捞起一只金盆,只要丢下七粒米就能煮满一箩筐香喷喷的白米饭。芜湖自古多水患,在那洪水泛滥的五荒六月,老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