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巡抚 发布的文章
江南巡抚芜湖女中往事漫忆(1946.9 —— 1949.4)(《芜湖文史资料3》第025篇)
作者:李子双 一、芜湖女中恢复经过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寄居在湘西所里(现吉首市)、永绥等地已达八年的国立第八中学皖籍师生,听到这个特大的胜利喜讯,莫不欢欣鼓舞,涕泪沾裳。因为流亡生活即将结束,返回故园指日可待。八中总校长苏家祥为了使广大师生员工回皖能得到妥善安排,除...
新生的起点——战犯改造回忆录之一(《芜湖文史资料3》第026篇)
作者:班志洲 南逃未遂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入关与华北兵团和杨、罗、耿兵团会师,迅速对北平、天津、张家口和塘沽构成大包围和隔离形势,继辽沈战役胜利以后的平津战役开始了。这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惊慌失措,坐卧不安。十二月八日剿总军法处兼联秘处处长张庆恩(中将级、山西徐...
话说镜湖(《芜湖文史资料3》第027篇)
作者:许知为 一、留春伴我春应许 一向被誉为芜湖明珠的镜湖,如今又增建了环湖风景带,宛如凌波仙子戴上五彩缤纷的花环,珠围翠绕,绿瘦红肥,更是令人迷醉。当风和日丽之时,游人漫步湖堤,恰似走进长长画廊,五步一亭,十步一阁,宫墙柳绿,曲槛花红,翠竹吟风,凉亭憩午,湖光倒影,园亭摇叠,景物憧濛,令...
“荆山寒壁”沧桑(《芜湖文史资料3》第028篇)
作者:胡绍儒 从市区乘船溯青弋江东行,不到八公里便见两百多艘船只呈一字长蛇阵靠拢弋江南岸,装运石头、石料、石灰等建筑材料,啃咬着芜湖昔日的著名风景区。夏去秋来,大荆山仅剩下一截山尾,小荆山也被切去大半。面对残峰断壁,危石悬崖,思古之幽情便油然而生。 民国以前,荆山周围都是湖泊。夏秋水涨,一...
芜湖风土记(之一)(《芜湖文史资料3》第029篇)
作者:濮之琦 一、芜湖述源 芜湖是由水而得名。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记载:“芜湖水在当涂县东南八十里,源出丹阳湖,西北流……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名。”宋人乐史《太平寰宇记》亦云:“芜湖长七里,蓄水不深而多芜藻,故曰芜湖”。由此看来水的范围不大,浅而生芜藻,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荆山周围一片沼泽,丹...
芜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概述(《芜湖文史资料4》第001篇)
作者:市工商联供稿,许知为执笔 一、解放初,芜湖资本主义工商业概况 解放之初,芜湖工商户有8730户(包括摊贩2404户、行商152户)、90个行业,71个同业工会,加入同业公会商户计有5488户,其中工业149户、占2.75%;手业业1911户,占34.82%;商业3428户占64.46...
解放前的芜湖商会(《芜湖文史资料4》第002篇)
作者:芜湖市工商联供稿,许知为执笔 一 芜湖商埠历史悠久,清朝末季,十里长街,驰名遐迩,商业繁盛,甲于江左。光绪二年(1876年)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洋货侵挤之害,甚于他县。光绪八年(1882年)镇江米市移芜,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首,又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商贾云集,盛极一时。但工商界所受的封建...
斛工沧桑(《芜湖文史资料4》第003篇)
作者:尹明钰口述,金弌整理 斛工,在我们这个曾以米市闻名于世的城市,已消声匿迹四十年了。如今,知道斛工与斛行是怎么回事的人不多了。当年斛行里的老伙计,今天仍健在的也只有两三个人,而我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斛工在米市的历史上曾留下了漫长的一页,为了有助于人们对历史这一页的了解,我把我在斛行数十年...
芜湖的银楼业(《芜湖文史资料4》第004篇)
作者:市工商联供稿,许知为执笔 一、芜湖银楼业历史概况 芜湖很早就有银匠店,出售自制的银首饰,如妇女用的银簪、耳环、手镯、戒指、儿童带的银项圈、手镯、脚镯以及家用的银器皿等等。当时金首饰还不能在芜制造,需要者从沪、宁大城市银楼贩买、 芜湖银楼业始于1864年(同治三年),宁波人朱锦棠自汉...
鼎泰酱坊经营之道(《芜湖文史资料4》第005篇)
作者:市工商联供稿,许知为执笔 解放前,芜湖糟酱业有大小酱园八十多家,其中顾顺兴、刘义大、王怡太、鼎康、许永福、宏大长、永生、鼎泰等二三十家都自设作坊,自产自销,且各具特色。我们走访了当年创办鼎泰大酱坊的顾逸风,将他经营鼎泰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鼎泰酱坊的开办与发展 1941年,顾逸风在...
最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