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英芜湖编《苍茫》(《芜湖古今》第065篇)

  阿英(钱杏邨)早在一九二六年,就在芜湖主编过《苍茫》杂志。  从安徽省图书馆保存的唯一的一本第四期《苍茫》杂志来看,它三十二开,四页张,纸张薄而粗糙,但内容却激进清新,文字通俗流畅,字里行间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它刊有诗歌、小说、杂谈等,显然是一种带有文艺性质的小刊物;杂志刊头下面印有“一...

“九龙背纽”金印(《芜湖古今》第083篇)

  芜湖赭山广济寺内原珍藏有一枚镇山宝印,名叫“九龙背纽”金印。如今,它完美无缺地保存在市财政局内,成为芜湖的一个极其宝贵的文物。  “九龙背纽”金印,方三寸六,重八斤半,砂金铸成。印面正中刻有“地藏利成方印”六个阴文篆字,四周镌刻九条神态逼真的飞龙。印...

四种幸存的珍贵碑刻(《芜湖古今》第084篇)

  在昔日学宫、今日市十二中学内,尚存有四种珍贵的碑刻。  一是李阳冰的篆书《谦卦碑》三块,立在过去大成殿(现为十二中仓库)的左面。“谦卦”是一种《周易》的卦名。《谦卦碑》的碑文告诉人们此卦是吉卦。碑文篆书,气势犀利,风骨遒劲,笔法雄健。据《芜湖县志》载...

芜湖的鱼(《芜湖古今》第085篇)

  芜湖的鱼,自古就有名声。唐朝刘秩《过芜湖》诗:“荻林秋带雨,沙浦晚生潮。近海鱼盐富,濒淮粟麦饶。”北宋著名诗人林逋《过芜留咏》:“风消樯碇网初下,雨罢鱼薪市未收。”生动地描绘了芜湖鱼米之乡的风貌。元代历史学家欧阳玄《登赭山》诗:“沙墩尽鹾户,茅屋半渔家。”可见当时渔户很...

“芜湖三鲜”(《芜湖古今》第086篇)

作者:文伯,子徽  刀鱼、鲥鱼和金盾大毛蟹,在芜湖水产品中有“三鲜”的美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视为佳肴珍馐。  刀鱼  “刀鱼挂清明”。每年,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百花盛开季节,鲜嫩的刀鱼便上市了。  刀鱼,又写作鱽鱼...

芜湖河豚(《芜湖古今》第087篇)

  宋初画家惠崇和尚画了一幅《春江晓景》,著名诗人苏东坡题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把江南春天的景物渲染得生意盎然。这幅画失传了,而诗却被人传诵。特别是河豚的声价,一经苏学士题咏,也增高起来。  河豚,它是一...

芜湖“湖彩松花皮蛋”(《芜湖古今》第088篇)

作者:俞子徽  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一九八口年优质产品奖的芜湖“湖彩松花皮蛋”,是芜湖市协兴昌变蛋厂的特制产品。这个厂生产松花皮蛋,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这个厂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手工作坊逐步过渡到半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过程。 &emsp...

芜湖堆漆画(《芜湖古今》第090篇)

作者:娄洋生  被称为“芜湖三画”之一的堆漆画,也是民间一枝优秀的工艺之花。  堆漆画,是一种用油漆堆砌起来的浮雕画。它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操作规程,大致经过抹灰、划稿、堆灰、磨光、修整、上漆、涂彩七道工序,就是在经过精制的木板画幅上先刮灰,刮好灰后复制画稿...

芜湖铁画(《芜湖古今》第089篇)

  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落地铁画屏风《迎客松》,坚贞刚劲,迎风挺拔,伸出如臂长枝,似揽群峰入怀,显示了中国人民正气凛然,独立自主,虚心好客,不卑不亢的精神。这是芜湖市工艺美术厂工艺师和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专家通力合作,以安徽黄山玉屏峰下的千年迎客松为蓝图,用心血和汗水凝结的代...

芜湖通草画(《芜湖古今》第091篇)

作者:洋生、兆木  通草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晋惠帝正月赏宴,百花未开,即“令宫人翦五色通草花”,以助酒兴(《通鉴外纪》)。当时的人们称这种以通草制作的花为“通草”。以后,通草就成为民间的工艺。过去妇女们也盛行头插或佩戴通草的习尚,正如王睿诗中所说:“通草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