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鸠兹往事 下的文章
芜湖历史掌故和故事“天鹅”羽绒(《芜湖古今》第092篇)
作者:兆木、祥鸿 人们称呼芜湖市天河羽绒厂的羽绒制品为“天鹅”,赞誉它们已张开羽翼飞向五洲,飞向全球。 羽绒,是鸭、鹅、鸡羽毛和绒毛的简称,盛产于江南水乡一带。羽毛,以鹅羽为佳,晋代王羲之曾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赞美,世人也常将它和雪花互相比...
“华侨”皮鞋(《芜湖古今》第093篇)
作者:兆木、广金 芜湖市劳动路和芜纺路的交叉口,有一座工厂,这就是“芜湖市华侨皮鞋厂”,颇有名气的“华侨”皮鞋就在这儿成批生产。 “华侨”皮鞋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远销欧、亚、非、北美、大洋洲及港、澳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华侨”皮鞋,原料基本采用牛...
过新年(《芜湖古今》第094篇)
“千里风烟同乐国,万家灯火共楼台。”这是昔人描绘芜湖欢度春节盛况的诗句。 农历新年正月初一,古人叫正旦、元旦、元日。听鸡叫三遍,鼓打四更,全家人起床,穿上新衣,梳洗完毕,第一件事就是祭天地、拜祖宗。那时,一般有钱人家堂前挂的是“天地君亲师位”或“祖...
庆元宵(《芜湖古今》第095篇)
芜湖市南门湾附近,有一条赭红石板铺成的不到半里长的小街,名叫花街,因这里的篾匠铺擅长扎花灯而得名。过去,芜湖篾匠店大多数都集中在这里。这些篾匠店平时做竹木器具出卖,每年一过正月初十,就将他们精心编扎的花灯挂在店铺,招徕顾客,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纸糊的鸟兽虫鱼,形态...
清明节(《芜湖古今》第096篇)
清明这一天,芜湖有踏青、扫墓和插戴杨柳、植树的风俗。 这一天,城市居民男女长幼结伴而行,到郊野游览,欣赏田园风光,谓之“踏青”,这在唐代就已盛行,杜甫诗中即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之句。不过那时是在上巳日(三月初三)进行,以后约定俗成改在清明节...
端阳竞渡(《芜湖古今》第097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芜湖民间除了家家煮食糯米粽子、品尝绿豆糕以外,还举行龙舟竞渡。 竞渡场在青弋江水面上,从弋江桥到江口中江塔下全长十华里。参加比赛的各队龙舟和水手的装饰,分别以青、红、黄、白色为标志。手中握桨的水手们分坐在龙头高昂、鱼尾翘起的...
七月初七“乞巧”(《芜湖古今》第098篇)
自古以来,芜湖一带就有“乞巧”风俗。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有两种“乞巧”的方式;中午,把“露之经宿及日”的一盆水,放在烈日下曝晒,等到水起油翳的时候,就叫家中人每人投下几枚绣花针,使它们浮在水面上。然后各人都伸长脖子看盆底,如果谁的针影成云、龙、花草、书卷和笔锋形状,...
中秋节(《芜湖古今》第099篇)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芜湖俗称“八月半”。过去民间活动,除普遍通行赠送礼品、全家宴聚、分食月饼、共赏圆月以外,也有不同于他处的习俗,别具一番风情。 食绿粽菱。农家从池塘里采摘水淋淋的绿壳菱角,一色四尖,形状近似端午粽子,名叫“粽菱”。用瓦器陶...
辞旧岁(《芜湖古今》第100篇)
古代以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为“腊八”,这一天吃过“腊八粥”(以蔬果米杂煮而成,一名五味七宝粥)以后,辞旧岁、迎新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了。四郊农家和城市糕饼作坊,碾磨糯秈黍粉拌和饴糖做“年糕”,有黄、白之别,方形的叫“方头糕”,元宝式的叫“元宝糕”,形狭而长的叫“条头...
“靦颜人世”——与芜湖有关的一句成语
作者:胡毓骅(本文原载于《大江晚报》2011年05月29日) 西晋时期贾后乱政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杨骏(武帝杨皇后之父)即入居太极殿,主持国政,拥太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改太熙元年为永熙元年,尊杨氏为皇太后,立妃贾南风为皇后。&...
最新回复